由于投资的成绩是由未来决定的,因此巴菲特认为,行业的性质比管理人素质更为重要。因为,管理人可以“变质”,但是整体行业情形一般不会那么容易改变。因此,选对行业,长期持有此行业的优质股票,就能够获利。
由于有些行业很容易进入,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另一些行业则因为消费者注重品牌等因素,而使得整个行业能够获得长久的收益,这样的行业值得投资者长期投资。
我们很愿意无限期地持有任何证券,只要商业活动使未来的股本收益令人满意,管理层是诚实的和有能力的,而且市场没有对资产高估定价。巴菲特认为,一些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比如超级市场,而另一些行业则竞争没有这么强烈。消费者能够亲眼看到,超级市场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管理人必须时常关注对手的削价情形,以做出相应的对策。历史上有很多零售连锁店,刚一开始的时候快速发展,但最终还是在竞争中落伍,直到倒闭。巴菲特认为,这些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投资者不适合长期持有这类行业的股票。
而对一些具有特许权的公司或行业,巴菲特非常看好,鼓励投资者购买它们的股票并且长期持有。他曾经说,他敢让最呆板的表弟去管理类似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十年过后,公司还会像以前那样好,甚至更好。但如果叫这位表弟去管理超级市场,这等于给企业判了死刑。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在选购公司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即使是傻瓜也能够管理的公司,因为,迟早,某个傻瓜准会爬上去主管这家公司的。这样,投资者就不会因管理者素质低而受到什么损失,进而能够获得长期的收益。
这不仅是巴菲特依据他的投资理念与投资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股票投资者的忠告。
长线投资要想获得预期的回报,投资者一定要遵循以下两点:
一、投资者要注意精选个股。长期投资的核心是找到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大胆买入并长期持有。
二、投资者不要盲目追涨,而是要坚持在股价运行的底部区域买入。许多人觉得长期投资的关键是长期持有,这并不全面。长期投资第一位的是投资,要在股票价格处于底部或相对较低的时候买入,要物有所值。许多信奉长期投资的人有长期持有的耐心,但没有等到底部的耐心,他们往往匆忙买进,这样的投资常常会导致投资失败。利用市场情绪,把握投资机遇
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曾经讲过一个“市场先生”的故事。这个市场先生,即每天市场报出的价格。格雷厄姆之所以把它比喻为市场先生,是因为市场先生有“情绪”。当其高兴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就会很高,当其情绪低落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就会降低。市场先生在股票市场报出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不一样,有时会很高,有的时候会很低。股价就像市场先生的情绪一样,处于不断变化中,有时很高有时很低。有的时候,市场先生的情绪会过于兴奋,这导致股票的价格被过度高估,远远大于市场实际价值;有的时候,市场先生的情绪极度低落,导致市场的价格被严重低估,远远低于市场的实际价值。
很显然,市场先生的情绪影响了很多投资者,使他们在进行股票分析和投资的时候,带有明显的情绪。当他们情绪乐观的时候,认为股票会永远上升,于是不管股价多高,仍然盲目地购入。而当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会疯狂地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跌到不能再跌的时候,他们仍然不停手。这个时候,投资者成了典型的市场先生追随者。
很多投资者认为,对经济学有高深的认识是在股市成功的条件。他们同时认为会计学原理的深入认识,是投资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所有上市公司的运作,都能够从会计报表中反映出它们的运营状况。很多所谓的投资专家说,只要投资者对数字有很高的敏感度,就能够在股市中有出色的表现;而那些对数字不敏感的投资者,在股市中根本不可能取得出色的成就,甚至被股市淘汰出局。
巴菲特在股市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推翻了上面的观念。虽然对数字有高度的敏感对分析股票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决定买卖股票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看投资者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市场所左右。即使你是专业会计师、经济学博士,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股票市场也不会取得成功。
在股票价格上升的过程中,短线买入股票,可能会马上给你带来收益。投资者看到有利可图,会忘记股市的风险,把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财产都投入股市。结果,一出现股市下跌,这些人会赔得很惨甚至血本无归。当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很多投资者恐慌不已,纷纷抛出手中的股票,价格越低抛出的股票越多,也不考察手中股票的潜力。这些投资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市场情绪的干扰,以致在自己不该买进的时候买进,不该抛出的时候抛出。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依靠了“自律”与“愚蠢”这两样东西: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他能够支配自己的情绪,而且能够利用市场的情绪。他认为,股市的波动就像海浪一样,起伏不定。每当股市经过下跌至急跌,市场情绪就从悲观到恐慌,而这个时候却正是最好的购进时机;而当股价气势如虹,节节攀升的时候,正潜伏着“杀机”,反而是出货的最佳时机。
巴菲特有一套自己的投资准则,这套准则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巴菲特投资哲学。这套理念中的一个原理就是“当别人恐慌时,你就要贪婪;当别人贪婪时,你就要谨慎。”
无效市场理论挑战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早期对市场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的研究。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的运转有它自身的逻辑性与理性,市场的发展最终是趋于一个平衡点,而达到这个平衡点的前提条件,一是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二是人们可以在任何指定的时间完美地掌握市场信息。因此,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想在正确的时机买入正确的股票完全是不可能的。根据所谓的最新消息买卖证券也是徒劳的,这是由于股票的当前价格反映了公司的全部信息。
无效市场理论是建立在索罗斯的哲学基础之上的。这个理论认为人不能够认知所有的事物,所有的认识都不是完美的,人们凭借自已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并和影响价格的内在规律(价值规律)相互作用,影响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与供给的发展。因此,市场并不是理性的,而是一个无效市场。由此可见,无效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是互不相容的。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对有效市场理论最强有力的挑战。在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巴菲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有效市场理论支持者辩解道,打败市场中的某些人甚至在几十年间都胜了,但他们仅仅靠的是运气,例如你将一枚硬币扔5次,有时候连续得到5个头像。每次试验均是把一枚硬币连续掷5次,由于随机性连续得到5个头像这种巧合平均来说每重复32次就会发生一次,但是,连续地预先指出哪一次试验能够得到5个头像根本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对有效市场理论和无效市场理论都有深刻的研究。对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如果投资者相信有效市场,那投资者就认为,股票的价格总是反映了所有的公司的相关信息,投资者的操作手法就是追涨杀跌,投资者没有必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因为基本面反映在股价上,投资者只要进行技术面分析就可以了。而如果投资者认为市场是无效的,那投资者就不要理会大盘的涨跌,抛开繁琐的技术分析,只要公司的价值高于股票的价格,就是通常最好的购进时刻。但是,决定买进还是卖出的原因是公司业绩的好坏,而不是股票价格的波动。
巴菲特并不认为市场总是有效的。他引用B·麦克尔的《漫游华尔街》一书中的一句话来讽刺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领会到它的逻辑极端……意味着一只被蒙住眼睛的猴子向一张报纸的金融版面扔飞标,也能够选择一个投资组合,而且这个投资组合与专家选出的一样好。”
20世纪70年代中期,悲观主义盛行于美国,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因丑闻而辞职,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不断上升,股票市场大跌。这个时候股市人气极其低落,然而,精明的巴菲特却看准了这个时机。他认为现在是投资的绝佳机会,因此集中大量资金购进那些优质但股价被严重低估的公司的股票。事实证明,巴菲特是完全正确的,他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价值,从当初的3000万美元涨到了25亿美元,使巴菲特获得了投资总额6倍多的利润。巴菲特这次投资的成功是对市场有效理论的巨大打击。
巴菲特提醒广大投资者,没有必要理会股票的涨涨跌跌,对待股票价格波动的正确态度,是所有成功的投资者的试金石。而投资者要做的只是两门功课:一门是如何思考市场的价格,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其他的信息都不是投资者所要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