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治疗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又叫头伤风或鼻伤风,是由各种病毒、细菌感染造成的,以病毒多见。病毒经由上呼吸道的鼻腔或口腔进入,它可侵袭整个呼吸道,包括肺脏在内。并导致严重的咽、喉、肺或耳部细菌感染。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这是一种经由人们咳嗽、打喷嚏等途径散播的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本病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若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都易染此病。
【症状】
普通感冒患者会出现怕冷、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等初期症状。病情加重时,鼻涕逐渐变稠并呈黄绿色,同时患者还会有头痛发热现象,体温升高时会发抖,发冷。
流行性感冒患者则会发高烧及全身疼痛。早期症状有寒战、发热(约40℃)、打喷嚏、头痛、肌肉痛及喉痛。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全身无力;干咳以及胸痛,或咳嗽带痰;并开始流鼻涕,流眼泪;发热症一般可持续3至5天,严重者引发肺炎。
【治疗】
1.中医治疗。
(1)怕冷严重、发热轻并伴有咳嗽的患者可以选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方药,如:外感风寒冲剂、通宣理肺丸、清热解毒口服液。
(2)发热重、恶寒轻的患者可以选用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方药,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风热感冒冲剂、小儿解表口服液、清肺消炎丸、板蓝根冲剂、清热灵冲剂。
(3)表里俱重的患者应该选择具有表里双解作用方药,如:柴葛解肌汤、柴胡口服液、消食退热糖浆。
(4)正气不足、身体虚弱的患者应选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方药,如:参苏丸、人参败毒丸。
(5)如果有咽喉不适的症状,可选用下列方药,如:金嗓子喉宝、保喉片、咽特佳含片、回音必含片、藏青果含片、喉症丸、新雪丹、咽喉片、西瓜霜含片、复方草珊瑚含片。
2.西医治疗。
(1)轻度的感冒,如只是流鼻涕、打喷嚏、怕冷、头痛等轻微的症状,可以选用含抗病毒成分的抗感冒药,能及时缓解感冒症状,恢复正常。如:感康、快克、白加黑、今来感安、芬必得。
(2)如果发热严重,可选择退热药,如:安乃近、去痛片、小儿解热清口服液、小儿解热栓。
(3)如同时并发咳嗽、胸痛等重感冒症状,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胶囊、乙酰螺旋霉素。
【预防】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大蒜在发病前可有效的预防流感,但生病后再吃大蒜就没有意义了,在好转后,再食用,能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此外,用流感减毒活疫苗鼻腔喷雾接种或用抗病毒药物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痢疾的治疗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结肠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经消化道传播。细菌进入肠道后吸附并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反应。致使上皮细胞缺血、变性、坏死,形成溃疡。导致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症状】
1.急性典型菌痢。
起病急,畏寒、发热,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及腹泻,腹痛多见于脐周及下腹,呈阵发性绞痛或钝痛。
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大便初呈水样,后排出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
2.急性非典型菌痢。
全身症状较轻,腹泻每日3~5次,糊状或稀便,肉眼无脓血,腹痛较轻,里急后重不明显。
【治疗】
1.中医治疗。
先服下列具有清热解毒、厚肠止痢、抗菌杀虫作用的方药,如:黄白片、红白痢疾丸、香连化滞丸、久痢丸、翻白草汤、双藤汤。
2.西医治疗。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唑、吠喃唑酮。
【预防】
1.早期治疗、隔离病员。尤其注意炊事人员和幼托人员。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出血热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出血热病毒在我国出现的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新疆出血热病毒等。黑线姬鼠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伤口或虫媒叮咬进入人体。病毒除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也是发病的一个原因。
【症状】
1.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过程常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
2.急起发热,热程3~5天,常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等症状。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极为常见。颜面及颈胸部、球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眼睑浮肿,肢体肿胀,消化道、泌尿道出血。
3.并发症:病程中常有继发感染,高血容量综合征、脑水肿、肺水肿、心衰、心肌炎、高血钾、腔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
【治疗】
1.应针对各期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详见西药治疗。
2.中医治疗
牛黄清心片、金匮肾气丸、缩泉丸、云南白药、参三七片、牛黄解毒丸。
3.西医治疗。
(1)发热期:卧床休息,供给易消化食物,恶心、呕吐者补足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低血压休克期: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补足血容量,调整酸碱平衡。依据心功能状态可用西地兰强心。
(3)少尿期:严格限制入水量,无消化道出血者成人可用甘露醇粉口服导泻。
(4)多尿期:维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水分补充以口服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以静脉注射,并注意补钾。
(5)恢复期:补充营养。
(6)并发症治疗:继发感染应选用对肾脏无损害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血者可用6一氨基己酸。心衰者用西地兰。
4.急症处理法。
流行性出血热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在流行区,流行季节遇有上述病症患者,应尽快隔离并入院治疗。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严重患者急查血常规等,根据检查数据对症处理。
【预防】
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体温,注意继发感染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注意皮肤口腔清洁卫生。按病情与医嘱输入液体。
败血症
败血症是致病微生物(细菌、真菌及支原体)及其毒素侵入血循环所致急性全身性感染。在机体防御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于广泛使用侵入性诊疗措施,均可将病原体引入人体发生感染,使一些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乘机繁殖,导致败血症。
【症状】
1.全身毒血症抗状: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痛、脉速、出汗、心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肝脾可轻度肿大,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休克等。除上述共同特点外,因致病菌不同,所致败血症各有其特征。
2.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皮疹形态多样化,可为痕点、荨麻疹、脓疱疹等。关节症状较明显,大关节可有红肿、疼痛等,易发生迁徒性病灶,常多发于肺部浸润,可继发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主要为大肠杆菌引起。较多于女性、老年人,病前一般情况多较差。中毒性休克、双峰热、相对缓脉等症状较多见。
4.厌氧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常与需氧菌一起产生混合性败血症。
5.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所掩盖。当严重细菌感染被控制后,又可出现高热等毒血症症状。
【治疗】
1.一般联合使用一种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或头孢菌素加一种氨基糖苷类。如培养出病原菌,可根据药敏试验来选取合适的药物。
2.西医治疗。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琳、万古霉素、链霉素、甲硝唑。
3.急症处理法。
及时选用恰当的抗菌药物,病因菌暂时无法检出时,可根据患者年龄及抗体免疫状况、原发病性质或病菌可能侵入途径选用适当的抗菌素。化脓性病灶应做穿刺和引流。
【预防】
1.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对化脓性病灶不要随便挤压和搔抓。
2.当出现高热、皮肤出血点等败血症症状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3.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及维生素B、c0根据患者情况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分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前者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后者以鼠虱为媒介,病原体是莫氏立克次体。
【症状】
急起发病,畏寒、寒战、高热伴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结膜及面部充血。80%以上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皮疹,先是驱干,而后是四肢。开始是鲜红色斑丘疹,而后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可持续至热退后消失。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而且出现早,有失眠、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狂躁,甚至昏迷、失禁等。另外,病人也可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心率不齐、肝脾肿大等。
【治疗】
1.氯霉素和四环素治疗有效。
2.中医治疗。
参芩白木散。
3.西医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
4.急症处理法。
除用抗生素治疗外,若有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严重毒血症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低血压、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和血管活性药。
【预防】
1.灭虱、灭鼠是预防的关键。
2.加强个人卫佳,对感染机会较多的人群注射斑疹伤寒疫苗。
3.病人入院应尽快彻底灭虱,保持皮肤清洁,注意皮肤护理,高温时物理降温。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是由沙门菌属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乙、丙,分别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两者均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及带菌者,通过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而感染。细菌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壁及淋巴组织生长繁殖,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细菌散布于全身各脏器并在其中繁殖,再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当伤寒杆菌经胆道再次侵犯回肠时,即引起肠壁淋巴组织的坏死与溃疡。
【症状】
1.起病较缓,持续高热,初起体温呈梯形上升,至第2周多呈稽留高热,第3、4周可呈弛张热。毒血症症状明显,有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腹胀或便秘,胸部和背部分批出现淡红色玫瑰疹,肝脾肿大,脉搏变缓,如合并心肌炎时,脉搏快而弱,心音减弱,可有奔马律,血压下降等。
2.病程第2~3周,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3.部分患者呈非典型经过。轻型患者仅有低热,全身中毒症状轻,不易被发现,小儿肠伤寒起病急,呈弛张热,呕吐、惊厥多见。常有腹泻与咳嗽,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治疗】
1.中医治疗。
三仁汤、连朴饮、菖蒲郁金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西医治疗。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
3.急症处理法。
(1)高热者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及冰袋物理降温。
(2)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或松节油热敷腹部。
(3)便秘者可用开赛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预防】
患者进行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清洁,转换体位以防止褥疮和肺炎,发热期应进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少吃糖和牛奶以免加重腹胀。
在流行区对易感人群可采用伤寒、副伤寒三联或四联疫苗预防接种。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炎综合征。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按病原学目前可分为五型,即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不直接导致肝细胞坏死,但受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易受T细胞的攻击而破裂。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再生,间质组织的增生和炎性浸润。肝细胞坏死程度和炎性浸润严重,可波及脑、肾等器官。
【症状】
各种肝炎的临床表现都有差异,其中甲型肝炎一般不发生慢性化,乙型和丙型肝炎可有慢性化。主要临床表现是:
1.急性肝炎: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热、尿色深、恶心和呕吐;巩膜变黄色,肝肿大,病程一般2~3个月。有些急性肝炎病例症状及转氨酶异常较轻,但胆红素相当高,瘙痒明显,伴碱性磷酸酶升高,呈阻塞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称瘀胆型肝炎。
2.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过半年,若还有轻度症状比如乏力或肝区胀痛,血清转氨霉活力仍超过正常者,一般是此类型。
3.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肝炎病史,肝肿大,质地中等硬度以上,并伴有黄疸,肝性病容、肝掌、蜘蛛痣等表现;载氨酶活力反复或持续阳性,胆红素长期升高,另外还有关节炎、肾炎、皮疹、脉管炎等肝外器官表现。
4.重症肝炎:症状重,黄疸明显,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有意识障碍、行为反常、烦躁、共济失调和运动障碍等;肝功能严重异常,肝缩小,病程较长者可有腹水。
【治疗】
1.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各种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
2.中医治疗。
乙肝解毒胶囊、乙肝扶正胶囊、慢肝解郁胶囊、慢肝养阴胶囊、云芝肝泰冲剂、健肝灵胶囊、垂盆草冲剂、黄疸茵陈冲剂、鸡骨草丸、甘露消毒丹。
3.西医治疗。
无环鸟苷、阿糖腺苷、聚肌胞、门冬氨酸钾镁、联苯双酯、易肝灵、利肝隆、齐墩果酸片、肝泰乐。
4.急症处理法。
主要对重型肝炎而言: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维生素B、C、K,必要时输全血、血浆或白蛋白。
【预防】
1.甲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而要搞好饮食卫生,可预防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2.乙肝、丙肝主要通过体液传播,重点要作好对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检查,可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病人多休息,注意补充营养。
肺结核
此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歧杆菌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根据其侵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目前我国也将结核性胸膜炎归为肺结核的一种类型。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中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
【症状】
肺结核是结核分歧杆菌感染肺脏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症状:低热、乏力、食少、盗汗及体重减轻等。
2.咳嗽、部分人有胸痛(胸膜受累)、呼吸困难、咯血,严重的咯血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和休克。
【治疗】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一般病人无需卧床休息。目前化疗效果好,痰菌阴转较快,一般不需住院治疗,除非有并发症存在。严重开放性肺结核,应注意消毒隔离。
2.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原则有两个:其一是杀其虫以绝根本;其二为补其虚以复其身。
3.西医治疗
肺结核可选用以下药物,一般采用2种以上联合治疗。
异烟肼(INH)、链霉素(sM)、对氨水杨酸(PAs)、氨硫脉(TBl)、利福平(RFP)、2胺丁醇(EMB)。
4.急症处理法。
有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或肺外结核史,或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到医院就诊。
【预防】
(1)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隔离治疗时间较长,应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心疗养。
(2)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3)对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应作好呼吸道隔离和消毒(痰液、用物等)工作。
(4)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咯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出现。大咯血可引起窒息,应及时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