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在讲解人员中实施等级管理、观众参评、末位淘汰制度,让观众选择自己喜爱的讲解员,把接待工作由定性到量化、数量化,不同等级讲解员拉开工资级差,讲解员、资料员、研究员、导游员、服务员一体;对编研人员实行课题制,定课题、压担子,结合游客需求,编排、出版系列红色景点旅游宣传丛书;坚持岗位练兵,强化综合素质,提供优质服务,履行服务承诺;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红色旅游产业经营中心,进行景区包装和市场营销,开发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大胆培养、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
加快资源整合,打造品牌,增强革命纪念馆发展活力和后劲
一、优化景点布局
紧锣密鼓地对革命文物资源进行重组,调整结构,是一个基本步骤。2003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瑞金时指出:“要保护好革命旧址,要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瑞金的红色旅游很有希望。”首先,依据《瑞金革命遗址保护规划》,重新把瑞金的革命旧居旧址划分为叶坪村、洋溪村、沙洲坝新村、老茶亭、乌石垅、下肖村、枣子排村、白屋子、云石山、象湖镇、武阳、大柏地等12个规划利用保护区;适应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的需要,制订《瑞金革命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正确处理革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为红色旅游营造发展环境。其次,以国家部、委、局在瑞金修复的苏区部委旧址为载体,重点搞好开发建设,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名城为平台,形成规模化、社会化,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第三,在瑞金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同时,积极参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评活动,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景区的开发力度。
二、扩大宣传促销
继续把旅游推介作为瑞金馆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把景点推介重点放在《红都,生命的礼赞》在全国的巡回演出上;倡导策划“赤色红都——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红色歌舞,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制作影视、画册、光碟,做大做强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在制订推介规划上,做好接轨,协同打造“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闽粤红色文化精品线路;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程,营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都是旅游品牌”意识,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红都”经典旅游区。
三、争取政策扶持
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的成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革命纪念馆一要自力更生,广开财路,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二要争取优惠政策。身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40个国家部委及大专院校挂牌建立基地的瑞金馆,多年来,由于基地主管部门忽视了后期投入,一定程度影响了教育名城的开发。为搞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瑞金馆现已背负12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与之配套的国史陈列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摆脱困境的方法,除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的基本建设投资外,其他共建基地的国家部委应责无旁贷,加大扶持力度,制订共建和创建目标,设立教育基地基金,每年定时足额下拨专款,确保教育基地共建目标如期完成。
四、拓宽合作空间
打破传统局限,工作掌握主动,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不改变革命纪念馆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吸纳外来资金,参与配套设施和景区建设。一方面,要加强馆际协作,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集团化、区域化,发挥比较优势,做到客源互流,共生同长,包括营销和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与规划、党史、旅游部门协调配合,编制红色旅游规划,丰富景区内容,精心组织红色线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对红色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优化,强势监督管理,推进开发保护。
五、实现两个效益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规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是发挥瑞金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领导小组保护与利用的协调职能,理顺苏区部委旧址的开放管理,修复一处开放一处;二是以瑞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每年一次的联席例会,与38个基地挂牌单位探索共建新机制,推进革命文物认护活动,不断加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感染力和吸引力。教育基地同红色旅游密不可分,互动补充,相互交叉,红色旅游开辟了传统教育新的领域。尤其在当前要统筹规划,进一步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发挥瑞金教育名城效应,以新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为龙头,带动瑞金红色景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国党员干部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革命道德和党性锻炼的基地;青少年、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基地;全国人民旅游观光,培育爱国之志和民族精神的基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全国红色旅游热的形成和发展,对革命纪念馆的生存和发展,对革命纪念馆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革命纪念馆只有抓住机遇,负重拼搏,敢于创新,真抓实干,与时俱进,走向市场,在旅游6要素当中作出前瞻性部署,红色旅游才必将成为革命纪念馆加快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初稿原载《南方文物》,2005年4月,总第56期;以《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旅游——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例》为题发表于《中国旅游报》,2005年3月14日)
暨首届客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红色旅游中革命纪念馆发展模式的探讨
当前,各地相继命名、挂牌确定了一批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踏进基地大门,仍然要先买门票后参观。不少人犯疑再也沉不住气了,甚至义愤填膺:“怎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要收费?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办不下去关门算了。”我虽对一些不合理收费深表遗憾,但对观众们这样的“高见”,却着实不敢苟同。
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里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博物馆、纪念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身的发展和基地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目前,国家的财政困难也给文博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博物馆、纪念馆经费不足,出现了许多守摊子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向博物馆、纪念馆观众直接筹集资金,实行门票制度不失为平衡收支的有效辅助办法。买票参观教育基地如同买票看戏看电影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上剧院看戏要买票,看电影也要买票,能叫剧院、影院关门吗?中央电视台的加密频道、广播电视中的有线电视,不也同样要收费吗?我国的义务教育也实行收费,又怎能叫学校关门呢?其实,博物馆、纪念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基地的建立都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尤其在当前,我国不但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国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博物馆、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阵地,能以一时未能理解的收费而随便关门吗?
再来看一看部分观众对博物馆、纪念馆的态度:“以前为什么可以不收费?你们真能捞外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博物馆、纪念馆处于初创阶段,基础性工作多,人手少,门票制度和其他工作还没有很好的开展。以前没有实施的或者没有的,不等于以后就不能实施或者再有,这不是博物馆、纪念馆不收费的理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费真是“捞外快”吗?记得英国肯尼斯·赫德林先生在《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世界趋势综览》一书里谈过:“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抱怨,他们想要吸引更令人满意的有代表性的观众,却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以进行他们认为是必要的改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博物馆、纪念馆收费的动机和目的。从建筑的修缮到文物的征集、保管、陈列都离不开经费。在保管方面,要保护好文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所掌握资金的多少。比如拍摄电影、电视必须用极强的光源,极强的光源辐射有可能损坏藏品和艺术品,这就必须添置必要的设备,使用过滤器来消除热辐射。博物馆、纪念馆收取费用主要用于事业的发展,想方设法解决保护和陈列的问题,力求教育基地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换句话说是“取之于观众,用之于观众”。
有的观众还提出,在博物馆、纪念馆领域收费将影响观众,影响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无疑,这是习惯性思维;也有的观众会说,不花钱的博物馆,里面究竟有什么值得看?显然,这又涉及观众的素质、愿望和需要,单调、呆板的基地,不花钱也难使观众产生兴致。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即使不收费,观众也络绎不绝。收费与教育效果并不存在鸿沟,在教育基地与观众座谈会上,上海某研究所李研究员的一席话,颇具广泛的代表性。他在参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后,对瑞金红都的文物保护和陈列宣传很满意。在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听讲解员介绍,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烈士,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兴建的。当年纪念塔的建造得到了苏区人民的热情支持,建塔经费除中央政府支付的一部分外,主要来自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的大量捐款,“平时连买烟的钱都没有”“却一张、两张、五张、十张,甚至一角二角地热烈募捐帮助建立光荣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他非常激动地说,见到纪念塔,仿佛看到了当年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情景,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作为后人,保护好这些历史见证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购买门票参观,区区几元钱不会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而用于保护革命遗址却能有十分的帮助,既可以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也是继承和发扬苏区军民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的一种体现。这番感人肺腑的话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李研究员的言谈,会获得更多观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观众的共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上舞厅、进“卡拉OK”室娱乐的同时,愿意花上几元钱走进教育基地去陶冶情操,认识国情,学习传统。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收费,但不允许巧立名目地乱收费。要加强对收费标准、项目的管理,禁止乱设“园中园”“景中景”。不能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相应制定对部分观众免费开放的办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能收费,与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发扬革命传统是“空谈论”一样是一种错误认识。不能以免费来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合理地收费将大大推动基地建设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收费并不是争议的焦点,关键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基地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原载《中国博物馆通讯》1998年第3期,与邹亮辉馆长合作)
岂能以免费来衡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表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武器。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责无旁贷要承担历史赋予的职责。本文试就博物馆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粗略的探讨。
把握导向,以人为本,确立博物馆建设和谐文化主阵地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随着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2300多座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日益突显。近几年来,“全国有近千所博物馆和纪念馆被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委暨各级党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和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博物馆应当结合本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博物馆“以自身鲜明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公众,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05年,仅文物系统100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接待的青少年观众就达3300万人次,其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博物馆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出版物和互联网等途径传播藏品知识,陈列展览及研究成果”,成为人民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陈列展览和博物馆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公民终身学习的课堂,构建和谐文化的主阵地。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办馆理念上,必须正确处理政治要求、古为今用和百家齐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