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雨天对公共汽车的停车方式作过观察,在一个路边有3米宽的积水的车站,观察者一共察看了14辆公共汽车。这14辆公共汽车司机中,有8名司机把车停在距候车乘客1.8米左右的地方,这个位置,乘客一般无法一步上车,这意味着大部分人要涉水上车;有4名司机快速驾车驶进站台,用溅起的泥水与乘客“打招呼”;只有2名司机将车停在乘客抬脚即可登车的地方。
停在标准的位置,让乘客安全方便地登车,这一点在技术上对哪个专业司机都不难,但因为职业精神上的差距,最后的工作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敬业是生命的润滑剂,对工作敬业的人没有苦恼,也不会因困惑而动摇。当敬业意识深入我们脑海里时,我们做起事来就会积极主动,并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就。
IBM公司的创始人沃森对“敬业”极为看重,并将“敬业”和“思考”作为公司永不终止的信条和追求。他认为,敬业是一种美德,加入一个公司,就要有一种绝对忠诚和敬业的精神。
敬业的员工是老板最器重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员工。如果你的能力一般,敬业可以让你走向更好;如果你十分优秀,敬业会将你带向更成功的领域。
李瑞深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的一家小公司上班,做的是专业技术工作,与他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很对口,待遇也算可以,李瑞深也一直很勤奋、很尽力。
工作两年后,李瑞深突然不那么“卖力”了。
原来,李瑞深有一个在北京的大学同学,他这个同学就职于一家大公司。这家公司正好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同学凭着对李瑞深能力的了解,向公司领导推荐了李瑞深,并得到了领导的同意。经过面试,公司领导也一致认可了他,如今,他们正式发来通知,让李瑞深安排一下去上班。
这对李瑞深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不仅工资待遇比这家公司翻了两倍,而且还是一家大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这件事儿让李瑞深激动了好一阵子,但是,公司里就自己一个技术员,自己走了,公司一时没有人能接替自己。
于是,李瑞深把自己面临的情况告诉了领导,并且把自己当时的想法也说了出来:“这个机会对于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想去那里上班。但是,我走了,咱们这里一时没有技术人员,也是不行的。因此,我想暂时不走,等到公司找到新的技术员之后,我再离开。”
经理听了,一方面为失去一个人才感到遗憾,同时也很感动。感动于李瑞深在即将离开时,还在为公司考虑。
而李瑞深也把自己的情况告知了北京的公司,请他们谅解自己一时不能离开现有的公司去那里上班的原因。
李瑞深继续留在原单位,还是像往常一样上下班,只是他工作起来越发努力了,只怕自己走了以后,留下什么“尾巴”要别人来处理。
但是,公司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李瑞深的工作,而且,这时北京也开始电话催促李瑞深:“如果你还不来,我们就要换别人了。”
虽然李瑞深反复解释,但是,工作不等人,北京的公司表示不能再等了。李瑞深真是进退两难,思量再三,最后还是告诉北京公司的人:“实在对不起,我真的不能一走了之。如果无法再等,我只有放弃了,虽然我感觉非常可惜,非常遗憾。但是,我不能把这边的工作丢下,请原谅。”
但是,北京的那家大公司却没有放弃李瑞深,他们把另外一个职位留给了他,因为他们被李瑞深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等到深圳公司培训好的新技术人员到任后,李瑞深就买了去北京的车票,到那家大公司做技术主管了。
敬业,不仅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给老板一个交代。更关键的是,敬业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敬业,李瑞深失去了一次去北京工作的机会,这对于他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同样,因为敬业,他得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这对于他并不能算是惊喜,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没有一个企业的领导不喜欢爱岗敬业的员工,他们知道,李瑞深能够在原单位做到如此敬业,他到一个新的单位以后,一样可以做到。
一个敬业的员工和一个不敬业的员工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敬业的员工,哪怕在最普通的岗位上,都能全力以赴,用自己最大的热情,释放出自己最强的能量,做出最出色的业绩。相反,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即使在最优越的岗位上,也只能是消磨度日,毫无业绩可言。
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即使以后换了工作,从事不同的行业,这种敬业精神也会为自己带来帮助!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曾经亲眼目睹信徒在寺庙里虔诚而愉快地参加义务劳动,感慨地说:“如果企业的员工能够带着宗教般的虔诚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企业肯定会无往而不胜!”这句话足以说明松下对敬业精神的看重和尊重。
专注的性格,让你的目标更易实现
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们往往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同时做很多事,就如一个人无法骑两匹马一样,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聪明的人会一次只做一件事,把它专心致志地做好。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一次对美国柯里商业学院毕业生的讲话中指出:“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
一个年轻人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没什么收效。”
法布尔赞许地说:“这么说,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年轻人了。”
这位年轻人说:“是的!而且,我不但爱科学,还爱好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
这时,只见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面放大镜说:“想成功吗?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会一事无成。
专注于目标,专注于要务,专注于最能给你带来价值的事。
在一个班级的课堂上,老师在给学生讲故事:
有三只猎狗正在追赶一只土拨鼠,走投无路的土拨鼠钻进了一个只有一个出口的树洞。不一会儿,从树洞里窜出来一只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去,不一会儿,跑着的兔子就又爬上了另一棵大树。但是,兔子在树上没站稳,摔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他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
故事讲完了,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无法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呢?”老师继续问。
直到学生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们谁都没有提到,那就是土拨鼠到哪里去了。”
学生们只注意到了兔子的出现,却全然忘了猎狗要抓的是土拨鼠。兔子的突然冒出,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土拨鼠竟在大家的头脑中消失了。
目标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引导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如果你中途把目标丢了,那你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如果你把目标转移了,那么,你努力的方向也就改变了。那样,你最终也无法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走到终点。
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并不是不努力,他们几乎都是在多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的。只是他们没有专注于一个目标而已,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也许,他们能获得比当下要大得多的成功。
刚刚大学毕业时的曾钢与他的同龄人一样,有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积极进取心。他不仅工作能力很强,而且个人素质也很高。周围的同学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
但是,10年后,曾钢却始终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这让他的同学、同事都感到费解。其实,曾钢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可以说,在这10年中,他一直在努力。他制订过许多人生目标,每天从早到晚,不是忙着考托福就是考注册会计师,或者想着是不是应该出国,要么就认为自己开公司创业更好。只是,他从来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认准一个目标一直干下去。结果,10年的时间,他干了很多事情,却什么也没有干成。最终,在忙忙碌碌中,年轻人的那股冲劲和激情也全部被他挥霍在工作周围的事情上了。
10年过去了,他周围那些有些“愚钝”的同龄“老黄牛”,有很多被公司重用,成了企业的高层领导;有些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有几个出国发展了。而他的诸多梦想却都没有开花,对此,他除了抱怨社会不公平之外,似乎还没有别的收获。
一个人不断地转换工作目标,这个过程中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多年来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都有可能被浪费掉。而且,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增长了许多,锐气却也消磨了不少,这是一种资源损失,也能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是:“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由此可见,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就会让目标很快实现,反之,若目标过多,则会导致精力分散,甚至会落个一事无成的下场。
永不满足的性格,让事业日趋完美
完美是人类一直追求却一直无法企及的境界,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去追求完美。永远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要以更大的勤奋去获取成功。人类永远向前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断地给自己加压,永远不让发动机熄火,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车驶向尽可能远的奇境。
国画大师齐白石,作画多年,成就卓著。但是,他始终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不断吸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不断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据说,齐白石一生中,画风至少变了五次!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大师在成功之后仍然马不停蹄,在他80岁高龄时,还每日挥毫不已。有时因来了客人或身体不适而不能作画,过后也一定要补画。正因为如此,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表现,要做就以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在社会中的成就。
曾任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唐骏,最初是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微软的。当时,微软正在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最先开发出来是英文版,然后再由一个三百多人的大团队开发其他语言的版本。
这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开发其他语言版本的过程,不只是翻译菜单那么简单。就拿中文为例,从英文到中文,许多源代码都要重新改写。单中文这一种语言,就需要50个人努力不懈修改大半年,才能做出完善的中文版本。
最开始的时候,Windows中文版要比英文版晚上市9个月;到了Window3.1,中文版甚至滞后了一年多。
唐骏实在是觉得这种办法太笨了,为什么不改一下呢?
其实,不仅仅是唐骏自己发现了这是个问题,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人发现并提出来过,但是,公司一直没有拿出太好的办法,于是,大家也就一直这样做。
而且,这项工作也不由唐骏负责,他跟着大家一起这样做下去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让唐骏决定,一定要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半年后,唐骏拿出了一个写有几万行代码的程序,而且,经过实际操作,证明他的程序经得起检验后,唐骏找到老板面谈。
微软公司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实验,最终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于是,原来三百多人的大团队一下缩减到了50人,由唐骏带领重新对微软操作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而他,也从一个工程师变成了一个部门经理。
进入微软一年半以后,唐骏在职位和薪水上都得到了提升,并在认股权上得到了回报。
永不满足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唐骏取得如此成就,正是来源于他永不满足的性格。要想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在做事的时候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唐骏追求尽善尽美的性格,让他提出了别人不敢提出的问题,让他在工作之余,花半年的时间去开发一个程序,也因此,让他得到了别人没有得到的成就和荣誉。更重要的是,他的举动,为千千万万非英文的Windows用户提前了使用新程序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引领人类走向进步,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都是具有这样性格的人。
追求完美,永不满足,要做就做到最好,是做事的原则,更是做人的原则。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当你把事情做到最好以后你就会发现,你付出的所有辛苦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勇于挑战自我的性格,让成功近在眼前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多少,而为什么有的人取得成功,有的人却一直默默无闻呢?原因还在于一个人是否勇于挑战自我。
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勇于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敢于挑战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拥有获取成功的胆量,才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古往今来,大凡取得突出成就的伟人,都得益于他们所拥有的勇敢性格与心态,有一种为别人所不敢为的勇气和智慧。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开创者王选院士曾经说过:“在科学上要有所成就,就绝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而要处处争取领先。”
让我们看一看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的故事:
当法拉第还是一名书籍装订工人的时候,有一次,他听说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戴维教授正在招聘一位科研助手,一直立志于从事科研的法拉第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去报了名。
不料,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却接到通知,他不能参加考试,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没资格参加科学院的招聘。法拉第据理力争,但是,招聘人员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说是除非他能得到戴维教授本人的同意,否则不予考虑。
对于能否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法拉第自己一点儿信心也没有。但是,他实在是太想拥有这个机会了,他没有别的办法。无奈之下,法拉第只好顾虑重重地来到戴维教授家门口,鼓起勇气敲响了戴维教授家的门。
“门没锁,进来吧!”屋里有个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