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化解广告危机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皇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年来的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然而,在2003年度丰田汽车公司眼看经营工作就要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时候,却由于“霸道”广告危机事件而弄得满城风雨。
在丰田公司“霸道”车的广告宣传页上,两只石狮蹲居路的两侧,其中一只挺身伸出右爪向“霸道”车作行礼状,广告的文案设计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传统观念认为,石狮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涵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丰田汽车公司选择这样的画面为其产品做广告,有消费者认为有辱民族尊严。《解放日报》以“日本丰田汽车霸道广告有辱民族尊严”为题,报道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在当天,几大门户网站及相当多的媒体也都进行了转载。这件事触动了中国人敏感的民族情绪,
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关注,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声讨不断。
然而,在危机事件汹涌而来的时候,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却表现得不慌不忙,他们沉着应对,有章有法、可圈可点,终于有效地化解了危机事件。
在许多媒体对此事件进行报道之后,丰田汽车公司立即召开由公司多位高层参加的媒体座谈会,并在当天发布了道歉书,从而使关注此次事件的读者和媒体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了丰田汽车公司的态度,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假如丰田公司不在火势刚刚燃起时采取果断的行动,一旦愈烧愈烈,则势必失去控制。
在丰田汽车公司的道歉书中,丰田管理者没有为这次危机事件寻找任何为自己开脱的借口,而是对此次事件致以诚挚的歉意。在谈及创作广告的盛世长城广告公司时,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古谷俊男这样回答:“出现这样的事情,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丰田汽车公司的诚恳态度更是得到了媒体的嘉许。有记者作了如下的描述:“在整个座谈会中,不断听到日本代表的致歉,而他们对记者的提问也都非常痛快地给予了回答,所以会议的整体气氛还是显得相当平和融洽的,没有出现比较过激的言语和行为。”
当危机事件来临的时候,公众需要的不是借口,也不是推三阻四,而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代表企业对危机事件表态的工作人员的职位高低,通常意味着事件主角对此次危机事件的重视程度。正是因为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层倾巢出动,使媒体和读者感受到了丰田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假如丰田汽车公司仅由其公关部门例行公事地发言,那么后果肯定是适得其反。
在那次媒体座谈会上,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在座的新闻媒体向中国消费者是这样道歉的:“虽然我们在投放广告之前没有任何的恶意,可由于我们表达得不妥帖,在中国消费者中引发了不愉快、不好的情绪,对此我们表示十分遗憾。丰田公司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首先停发了这两则广告,并在一些媒体发布致歉信,同时也在丰田官方网站上登出。为了防止类似危机事件再次发生,企业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
企业陷入危机事件时,用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是十分有必要的。尽管丰田汽车公司的广告是由广告公司制作,也是由中国人创意设计的,然而丰田并没有以此来推脱,而是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使媒体和公众在心理上不反感的前提下认可了该危机事件发生的缘由,最终给予了谅解和信任。
丰田汽车公司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论丰田汽车公司本身,还是发表该广告的媒体,或是创作该广告的广告公司,都一致对外“表示诚恳的歉意”,同时,除了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古谷俊男对外发言外,如果公司中其他人被问及此事,则连连道歉,不发表其他讲话。
事实上,很多危机事件之所以发展到失控的状态,与企业没把好“口关”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为对外漏的口风,往往蕴涵的是对事件认识的态度。而企业对危机事件的认识态度往往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丰田汽车公司诚恳的道歉态度,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从而很好地化解了危机事件。
丰田汽车公司的化险为夷得益于它诚恳道歉的态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敬佩和思考。
企业在做市场推广以及营销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事件,从而引发企业的品牌危机,而聪明的企业就会懂得文化的禁忌,会尽力地躲开或避免涉及。
其实,文化禁忌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即便是在其他国家,由于宗教、文化、道德、法律的因素影响,人们对于文化冲突的容忍也是有一个底线的。而文化禁忌不仅仅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包括一个国家各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所以,尊重当地的文化已经成为企业规避危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市场推广以及营销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消费者所属民族的文化习惯、文化传统、文化积淀,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对于一些容易引起公众敏感反应的表现形式,企业应该回避。同时,一旦企业陷入由此类问题引发的危机之一,相关管理者应学习文中丰田公司的态度和做法,诚恳地进行自我检讨并及时向公众致歉。
借助媒体澄清公众误解
“红牛”是40多年前创立的一种功能性饮料品牌,是我国乃至世界功能性饮料中的领导品牌。“红牛”占据了美国65%的功能性饮料市场份额,在我国南方的同类产品中,“红牛”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
红牛饮料中含有牛磺酸、维生素、咖啡因等成分,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然而,咖啡因却曾给红牛公司招来一场很大的麻烦,2001年的一场风波更是将红牛公司乃至功能性饮料行业拖入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事件之中。
美国广播公司7月18日报道,有三名瑞典年轻人因喝了红牛饮料而导致死亡。据调查,这三名瑞典人中有两个人是在喝过掺有酒的红牛饮料后死亡的,而另一个人是在繁重工作后,连喝了数罐红牛饮料之后因肾衰竭而死亡的。红牛面临安全危机。
可是,红牛公司面对这样的危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实施了有效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措施是:新闻恳谈,澄清事实。
当时,红牛北京公司对危机事件十分关注,其产品推广的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红牛公司正在加紧与泰国总部联系,了解有关事件的真相,在了解危机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前,该公司暂时没有做出任何的评论。红牛公司负责人强调,红牛产品在不同的国家都会根据当地的食品和医药卫生标准生产,并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中国市场上的“红牛”仅仅在中国境内销售,和其他国家的红牛产品虽是同一个品牌,然而成分上确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该负责人还透露说,红牛公司会在两三天内专门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次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解释。
在7月24日下午,红牛公司在北京与新闻媒体恳谈,对“瑞典红牛风波”这件事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红牛公司一贯的宗旨是对消费者负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以前,“红牛”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质量问题,今后也将更加严把质量关。将来一旦有任何质量问题发生,红牛公司将负完全的责任。
红牛公司执行总裁曾说:“红牛产品绝对没有问题,它的配方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安全、无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他还表示,如今,供应国内市场的红牛饮料是由红牛公司北京和海南两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制造的,产品原材料按照英、美国家药典标准进行精心选配,全部使用国内最高等级的原料,所用纯净水都经过多重过滤,生产线从意大利引进。红牛中国公司还先后实施ISO9002质量管理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产品制造达到国际标准。
红牛公司另一位领导人也指出,作为一种精心配制的功能性饮料,红牛饮料中所含各种成分具有不同功能的效用,并通过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帮助饮用者消除疲劳、补充体力。以红牛公司为代表的功能性饮料蓬勃发展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较有规模的品牌,占有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并拥有了大量的消费者,红牛公司的饮料在中国销售长达六年,累计销售达数亿瓶。完全可以说,整个行业都是十分成功的,至今还从来没有过某种产品出现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情况。
有关红牛产品的外包装过去印有“孕妇及儿童禁忌”字样、现在印有“成人饮用”字样的问题,红牛公司解释说:红牛本身不存在禁忌问题,之所以执行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刚刚来中国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首先向卫生部提出的,该产品的定位是14岁以上的成年人群。此外,红牛公司建议红牛产品应在冷藏后饮用,这样口味更佳。作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功能性饮料,消费者应当在需要的时候饮用,一天两罐可以使人全天保持极佳的精神状态。同时,由于红牛产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可以和各种饮料以及酒类混合饮用,口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