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年头国人越来越悟到吃喝姓“公”的祸害了,“严禁公款吃喝”的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京都和各大城市的豪华宾馆酒楼,纪检部门明查暗访,捉拿公款吃喝的人。我想能否也借鉴人家外国定下这么一条:除外交和国家重要事务外,一律不得公款吃喝!肚子本来是属于私人的,决不能归公。否则,吃喝还是姓“公”,诸如“餐桌上的腐败”,“一年吃掉一个三峡”,“吃坏了肚子喝坏了胃,喝得老婆分开睡”之类的奇事自然就会愈来愈多。
《南方周末》,1995.9.15
清廉与清醒
“过时新闻”有时也很吸引人的。近读《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纪实》一书,未免提神。书中披露了这两大贪污犯临刑前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
“1952年2月10日,死刑判决在保定两万人大会上宣布,只见刘青山明显的周身一颤,张子善则触电般的双膝一软。刑场上,两口紫木棺材异常刺目。当判决书宣读后,二犯嚎啕大哭,有痛悔之感。张子善好像感到记者的照相机对准自己,呜咽着说:‘照个相吧,最后一张了,给后人留个教育……’刘青山则长出了一口气,眼圈有些发红,将脸扭向一边,慢慢闭合双眼,未等往下按,二犯已自己跪下……”
我虽不相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类的说法,但这两个贪污犯临刑前的猛醒和悔恨还是令人深思的。倘若这犯人当初不是“这样糊涂”,而是恪守懿德严于律己,头脑清醒警钟长鸣,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怕总不会有这嚎啕大哭的“千古恨”吧!
为政清廉守身如玉者历来是备受人们崇敬的。从“以不贪为宝”的子罕到“悬鱼”的羊续;从“为母寿,市肉二斤而已”的海瑞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为间阎说短长”的于谦;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到爱民如子、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焦裕禄……其懿德茂行无不有口皆碑。他们为什么能够恪守懿德持正清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头脑保持高度的清醒,心中无时不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浊则名损,贪则身死”,“多行不义必自毙。”东汉杨震“暮夜却金”,送金人言“暮夜无知者”。震凛然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郑板桥在一幅“墨竹图”上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惟有这等清醒,才有这等“清廉”。陈毅元帅曾经高吟:“手莫伸,手伸必被捉。”如此清醒的人,永远也不会“富浊”。
“人之初,性本善。”人不是生下来就糊涂的,有些为官者,往往“清醒于初,糊涂于后”,“清廉于初,富浊于后”,结果遗恨千古。
近读吕光光先生的回忆录,得“川北圣人”张澜老先生清廉自持纤尘不染之事。这位“圣人”,民国初年任川北宣尉使时,为使百姓生利富乐,自己负了债做了赔本高官。后任四川省省长,其夫人仍在乡问放牛割草。时有政敌至张澜祖家住宅抄家,但见“家徒四壁,环堵萧然”,“既贵清廉,又贵清醒,清廉则一丝不苟,清醒则百折不挠,明心见性,无私无畏……”这既是对张先生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清廉”与“清醒”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很好的说明。
“惟清廉才能守身,惟清醒才能清廉”,“受一文枉法钱,幽有鬼神明有禁;行半点亏心事,远在儿孙近在身。”为官者欲冰清玉洁,流芳百世,就要时时刻刻在头顶高悬着那把明亮的“达摩克利斯剑”。
《特区展望》,1992,第5期
门如市,心如“×”?
那位当县长的H君退休赋闲了,见了院里的人乃至乡下人也能笑呵呵寒暄,神侃老半天,他是变了。拿他的话说就是他换了个个儿,从县长到百姓平民,一切都解放了,轻松了,门前不再如市了。
确实,世界上有着这么一种“门如市”的人:只要你是个县长省长或什么“长”,你就一定会“门庭若市”,你就一定得过一过“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被工农兵学商政、三教九流上访者搅缠得筋疲力尽的生活。当然,当县长或什么“长”苦虽苦但亦有获有乐,不然总有那么多人日夜想当。历史上诸如陶渊明、郑板桥之类不想做县长的人,除了政治、社会的原因之外,恐怕与他们过不惯“门如市”的生活有关。
当权要者千篇一律地要“门如市”,但权要者对此的心境及其发展结果却各有迥异。
有这么一类人是“门庭若市”,“心如污泥”的。各类人等堆着笑脸吐着蜜语提着大包小包踏进你的门槛,那原本清白、圣洁、高尚的心很容易一点儿一点儿给染上各种污秽。吃了一回,拿了一回,交易了一回总觉得有甜头,于是不吃白不吃,不收白不收,不拿白不拿;于是做了三年“清知府”便换来“十万雪花银”。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贪官如严嵩父子、王坤者无不是门庭若市、心染污秽而富甲天下的。不远征古人也罢,单是今时某报刊出的一件奇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某市招生办主任,官儿不大,属“小芝麻级”,但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出这么一个“门如市”的条件:每当大专考生录取结束而未放榜时,他必“通知”其考生及其家长到他府宅,由他正式向考生及家长“报喜”并“解释”被录取的“原因”和“经过”,一时门庭如市,礼品红包堆成一个个小山儿,自己自然也就轻轻松松做起百万富翁来,那心自然污染透了。
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那就是“门如市,心如水”。虽然是门庭若市,但那心清清正正,洁净如水。远征古人,可举出一例:汉哀帝时的尚书郑崇,清廉正直耿介敢谏,时常弹劾贪官污吏,批评朝廷得失,被朝中奸佞小人视为眼中钉。有一小人赵昌上书哀帝,说郑崇每天门庭若市,必是上门贿赂通关节求庇护之人。哀帝大怒,召来郑崇以此问罪,郑崇毫不畏惧,回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后来哀帝仍将他关押入牢,专门派人调查与郑有来往的人,可郑崇家什么赃物也查不出,也没有任何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之事,他的心真像一汪清泉一样清澈。“门如市,心如水”,郑崇这种作为权要者高风亮节的懿德茂行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忠直清正廉明为政者之楷模。中国当代史上周恩来、焦裕禄等仁人志士同样也以其“门如市,心如水”的美德传留千秋,永励后人。
身处“门如市”,你的“心”应如“×”?如“泥”,还是如“水”?这是任何一位权要者永远也模糊不得轻心不得的问题。
《三亚晨报》,1994.6.20
老百姓的话题
大概因为自己是老百姓,接触的大多是老百姓的话题。
那天到那个满是女理发员的理发店,坐下来将脑袋交给那年轻的女理发师,耳边响起无边无际的除了生活还是生活的闲聊。
那是从小孩撒尿说起的。这个说她那两周岁千金真神,不用大人扶着便可大步登楼梯;那个说她那男孩聪明伶俐,每次考试都是前5名,还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个说她最恼丈夫常年在外……
再就是说菜篮子。这个说哎呀呀现在什么都涨价了,到菜市场转转,几十元花了去,菜篮子还空着一半;那个说她家光买青菜一天就好几块钱;这个说她家老爹最爱吃鸭掌、排骨,可就是舍不得甩“大团结”……
菜篮子之后又是水电房租。这个说现在水电房租涨得真猛,过去一度电一角多,现在是三角多,一吨水过去是一角,现在是四角多,如此这般下去怎么得了。那个说她一家全部电器开足,要花几百度电,还有水费上涨,每逢交水电费就要皱眉头。还有一位租房住的女士更是叫苦连天……
女人们有怨言,但更多的还是满意。这个说如今都什么年代了,还老跟过去相比?那个说过去我才领四十多元工资,可现在已有四百多;这个说过去二十多年从未领过奖金,而现在一领就是一二百元还嫌少;这个说过去能有一部收音机、凤凰车就神气得不得了,可现在哪个家里不是满窝“机”:收录机、洗衣机、电视机、录像机……光看到物价上涨,不看到工资收入增长哪能行?过去吃啥,现在又吃啥?
不知谁又扯到彩票、奖券,顿时撑得沸腾一片。这个说院那边某某人走红运,中了几个头奖得了几十万元,发了;那个说某某人倒大霉,买人近万元元一中奖。这个说她手气最灵,每期取一组号码必有中奖的;那个说八卦图能解出数码,这一期必是“××××”,保你发大财……
乖乖!尽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家常事,而没有半点康德、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阳春白雪”的话题沾不上边。
然而认真一想,还是要理解这些小小老百姓的。古谚云:民以食为天。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生存是人生第一要义。老百姓最讲实的,他们的哲学就是要衣食住行样样好,最大的企盼就是海晏河清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奔小康。他们对某些“阳春白雪”的高深理论知之不多,但他们对社会进步体验得最真切。他们的谈吐可以说是最真实的民声和民意。咱们的理政者,咱们的社会公仆应该多些更多些深入基层,耳边应多些更多些响起那实话实说的“百姓话题”才是。
《杂文报》,1994.2.8
警察与酒
警察,乃头顶国徽,肩负着维持社会治安神圣使命的武装成员;酒,乃用高粱大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把警察和酒扯在一起作文章,乍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里头确实大有文章可挖出来作——只缘某些警察喝醉了酒比司机喝了酒还要可怕!开起警车来左拐右拐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有出车祸致死人命的;执勤办案摇摇晃晃令人生畏,时不时做出不该做的事来。
警察是一项高尚的职业,是国家机器的象征,法律法治的执行者。在那车水马龙的马路口,矗立着的警察显得多么庄严、神圣、高大;在对作奸犯科、危害百姓之歹徒的追奔破案中,警察寄托着黎民百姓多少期望。警察的一举一动,维系着国家的形象,政府的威信。“人民卫士”、“蓝盾之光”,这就是警察。然而做警察的倘若喝了酒且喝得醉眼朦胧左摇右晃,那他屁股下的警车,手中的警棍可就不那么听使唤了,“不该做的事”就会出现,国家的形象,政府的威信就会被玷污!防范和治理警察执勤酗酒滋事,重在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警察爱人民,勤工作,守纪律,不酗酒;而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要严肃法纪,从严治警。应该定下这么一条“警员禁酒令”:严禁警察在执勤时间或工作日喝酒,违者必究,严惩不怠!
禁警察的酒,自然是见仁见智。酒是人类之美饮,饮酒是人类古来的文化和文明。警察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也应该分享人类酒文化的欢乐,凭什么要禁?法律有哪一条规定警察不能喝酒?
然而我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军有军纪,政有政令,警有警规,古今皆然。严禁执勤警察喝酒,这是由警察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就像干部不准经商,官员严禁受贿,中学生不准谈恋爱一样。就职业而言,干警察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干警察就意味着吃苦、奉献,甚至是流血牺牲。当千家万户节假日里合家团圆美酒飘香时,做警察的常常是昼夜巡逻值勤,有的还与罪犯格斗甚至流血牺牲。此时,这禁酒令虽然是“吊”了警察们的“胃口”,牺牲了警察们的“口福”,但对社会大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福祉,对警察来说就如边防战士“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一样的有苦有甜,精神高尚,令人崇敬。
当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警察也是人,也应有享受酒文化的快乐和自由。但这要有条件。假如你是个警察,假日里在家中与亲朋好友喝它几杯绝没有问题,怕就怕身着警服,开着警车,携带枪械警具之时喝得摇摇晃晃。
《诤友》,1998,第4期
皇帝批条也白搭
在古代中国,皇帝可是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足可概括出皇帝的地位和权力。古籍中就有“桐叶封弟”的故事。《战国策》中写唐雎出使秦国,秦王阐论了皇帝的威严和能量,说是“天子发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够吓人的。皇帝金口,一言九鼎,臣子百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而也有例外的,皇帝说的话不算数,皇帝御笔批的条子也不管用。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五中载有骆养性拒皇帝条子之事。这骆养性系北京人,崇祯年间任朝中大金吾(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时有熊鱼山、姜如农二位谏官因直言而获罪,被监禁狱中。一日夜里,一内侍呈送皇帝手书来见,书曰:“立即提取熊、姜二犯处死并缴旨。”这骆养性登时表示此事不能照办,并上奏章缴旨说:“谏官果真有罪,理当按法公开审理,今黑夜中给我一张小纸条以杀之,臣不能奉诏。”奏章送到皇帝手中,皇帝怒气平息,熊、姜二人得以免死。
想来骆养性真的是不要命了,不是吃了豹子胆是什么。要知道,在“朕即天下”的社会里,敢顶住皇帝的条子那是要身首异地伏尸一条抑或是要掉乌纱帽的。然而我却看到了此公那铮铮铁骨耿耿正气:一是处事办案,认真负责,丁是丁,卯是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二是秉公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认法不认人;三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个人之身家性命升沉荣枯早已置之度外,在王权人治奴性的社会里能够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由古想到今。如今有些“条子”也实在厉害,虽也是寸笔片纸,然而“不是公文胜似公文”,办起事来得心应手,畅通无阻。个中之原因,主要是那些握椽笔批条子者有着类似于“朕”那样的尊贵威严和“能量”。当然,这码事外,大抵也总离不开有那么一些接了条子诚惶诚恐、急急如律令地去照办无误的人士在配合。这号人士在古时那位“皇帝批条子也白搭”的骆养性先生面前,也该好好地脸红耳热汗颜一番了。
《三亚晨报》,1995.2.22
彩虹桥、雷峰塔及其他
偌大的中国不奇不成书。话说重庆市有个綦县,綦县城中有座彩虹人行大桥,那桥建成于1996年2月。它雄伟,壮观,腾空跨江140米,被誉为“长虹卧波,綦江一景”。谁知公元1999年1月4日这桥突然整体坍塌,坠入江中,霎时夺去了40多名鲜活的人命,演出了中国建桥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
彩虹桥的坍塌,举国哗然,天问鼎沸。天灾乎?人祸乎?钢筋呀,水泥呀,大钢梁呀,现代化技术呀,怎么能塌于一旦?!
我不由想起了雷峰塔。70多年前,杭州西湖净慈寺前的雷峰塔倒了,这原本不是什么天大事,还不是迷信的人你一块我一块地将塔砖(据说这塔砖是神砖)搬回家以图消灾弭祸所致。但鲁迅先生却笔下起惊雷,《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犀利无情地解剖、鞭挞了几千年中国人诸如“十景病”之类的愚昧、守旧、自私、从众、怯懦等“国民性”,几十年来还一直如醍醐灌顶,令人叫绝。雷峰塔的倒掉,鲁迅的文章,中国人醒悟了过来;然而鲁迅说,倘若中国人“十景病”之类的“国民性”还在的话,新的雷峰塔还是要制造出来和倒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