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寡助:领导力是第一要务
很多企业家都在为一件事情发愁,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企业经营得更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不惜重金,到处学习,到处招揽人才,效果却往往并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企业家们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企业要想经营得更好,首先在于领导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前年,我在上海虹桥机场安检的时候,碰见了一位老朋友郭总。他正好和其他七八位老板一起准备飞去广州学习一门谈判专家的课程。由于顺路,大家就开始围绕课程学习展开了讨论。
这时,一位同去的做美容连锁生意的老总问我:“张老师,我已经花了好几十万去学习了,但为什么还是没有什么效果,企业原来有的问题还继续存在呢?”我说:“是什么方面的问题,请讲一讲吧。”这位老总打开了话匣子:“最近,我们公司请了一名高管,来到公司两个多月了,也没做出任何成绩来,却把公司搞得乌烟瘴气的。”我问他:“怎么个乌烟瘴气法儿?”他回答:“很多店长都不配合他。”我又接着问了一句:“那位高管的能力怎么样?”“专业能力没问题。”他答道。我说:“那就是领导力有问题。专业能力没问题,别人却不配合他,那就是领导力方面有问题。”
领导力?看着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我开始慢慢揭晓谜底:“我猜他的年龄在30岁左右,对不对?”他非常惊讶:“您怎么知道?”我说:“这个不难猜。因为 30岁左右的人经过一定时间的职场磨砺,专业能力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积累一些,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有些年轻气盛。容易因为有了一定的能力就产生骄傲的情绪,会有一些自以为是,对别人缺乏耐心,态度不够好。这样的人最缺的是领导力。其实,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容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民营企业空降高管的成功率非常低。什么原因呢?现实情况就是顶级高手很难请到。这又是为什么呢?资金问题。比如针对公司内部的情况,企业家决定请“打工皇帝”唐骏来帮忙。这时,就需要考虑聘请唐骏的费用问题了。据他在以前几家公司的薪资情况,公司至少要花费几亿元。而通常情况下,普通公司的营业额还没有那么多。把全部营业额都给他,还不够。因此,企业家最终请来帮忙解决问题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专业能力很强,但还不是最厉害的,同时可能会缺乏一些领导力。需要注意的是,当请来帮忙解决问题的人非常年轻时,缺乏领导力几乎是十分普遍的情况。这时,我们在使用人才的时候需要有智慧。
这种智慧表现在:不要直接使空降的人的职位一步到位。这是非常现实的。试想,如果你是公司的“二把手”,平时负责主持工作,突然多了一个上司,必须定时向他汇报工作,请问你是持配合的态度,还是防御的态度?答案肯定是防御心态。说话都会小心翼翼,因为不知道这位顶头上司到底属于哪个派系,也不知道他的水平如何,能在这个位置上做多久,更不清楚公司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肯定会持有防御心态。更有甚者,会给新来的上司“下绊子”。
所以,如果企业家觉得空降高管非常称职,那么保护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的起始职位低一些,待遇可以按照高管的标准。等到两三个月之后,他对整个公司的状况有所了解,跟所有需要合作的干部都熟悉了,也做出了一点成绩以后,再晋升为高管。这时,大部分人都会对新上任的高管心悦诚服。采取这样的策略,效果往往会比直接空降高管好。
很多企业家因为开始不太了解用人的奥秘,都走了弯路。本来想给公司注入活力,结果空降了副总、总经理之后,公司的状况不仅没有向希望的方向发展,反而还有恶化的趋势。所以,我给各位企业家一个建议:如果采用空降高管的方式来改善公司经营的状况,一定不要让新高管在职位上一步到位。只有在熟悉了相关的人和事之后,新高管才能弥补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不足,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业务才能。
高以下为基:以谦卑赢得人才
现在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我跟这位做美容连锁生意的老总讲:“其实,越是有能力的人,在需要发挥自身能力的时候,越需要领导力。”那么怎样做才能培养领导力呢?《道德经》里讲得很清楚:“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什么意思呢?职位越高的人,越要重视下属;职位越高的人,对下属的态度就越不能趾高气扬。一个人要想让自己高贵,就要懂得贬低自己。尊重下属,我们的工作才有展开的基础。
这是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见人就说自己很高贵,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太骄傲,甚至会有人认为“这个人是神经病”,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但如果我们本身很高贵,却跟别人讲自己是最低贱的,别人觉得我们谦虚,会非常佩服我们,愿意主动和我们接近。这就是老子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智慧。
我把上面的见解改良成一句话,叫作“人自贱则无敌”。一个人如果把姿态放低一些,让自己处于卑贱的下位,就会没有敌人;如果把自己抬得很高很高,高过别人,甚至超越所有人,那么就会遭到大家的排斥和打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打开了通向智慧的大门,而拥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思维方式改变了之后,我们在用人方面的智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不再像案例中提到的美容连锁店老总那样手忙脚乱。怎样做才能达到用人的最佳境界呢?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得很清楚:用人的最高境界是“善用人者为之下”。意思是说,善于使用人才的人是将自己放在人才下风的位置,而不是处处抢占上风。这才是卓越的用人智慧。而今天很多企业家,很多老总,很多管理干部,当了老板之后,当了干部之后,或者公司做大了之后,就连走路的姿态都和原来不一样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企业做得越大,就要越懂得隐藏。这才是王道。而这恰恰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将以刘备和刘邦为例进行说分析。
先来看刘备。有人说,刘备什么也不会干就会哭。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刘备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他懂得用人,对下属非常尊重。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三顾茅庐。为了请一个比自己小 20岁的小伙子(诸葛亮当时 27岁)当军师,刘备一次次去拜访,即使连吃数次闭门羹也没有放弃。最后,诸葛亮终于被感动,愿意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
人才是需要被礼遇的。这个道理古今通行。比如,古代的帝王在任命丞相的时候要向宰相谦卑地施礼,任命大将军的时候要亲自为大将军牵马。刘备在礼遇人才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是个具备大智慧的人。
除了“三顾茅庐”,《三国演义》还为我们提供了刘备爱护人才的范本——摔阿斗。当时,刘备等人在退往江陵的途中与曹军遭遇,于长坂坡大战一场。身为主公的刘备在义子刘封及几名部将的保护下突出重围。大将赵云因为担任保护家眷的任务还困在重围之中。曹军人多势众,赵云几次与家眷失散,最后抱着幼主刘禅(即阿斗)成功突围。
突围后,赵云很快就找到了主公,并把幼主双手奉上。没想到刘备没有怜惜失而复得的幼子,反而把孩子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说:“为了你这个小子,差点害死我一员大将!”说完,也并不管孩子,只是一个劲儿地安慰赵云。赵云万分感动,抱起孩子再次放进主公的怀里。
当然,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突出表现刘备的狠心或是虚伪,而是为了突出刘备的爱才,为大将的安危着想。更有意思的是,刘备的名字本身也是与《道德经》密切相关的。大家都知道,古人在取名之外,往往还要取一个字。刘备,字玄德。“玄德”从哪里来呢?就来自《道德经》!
《道德经》提到了两次“玄德”。什么是“玄德”?就是深不可测的德。圣人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玄德,玄德到极致就是道。刘备是非常有智慧的,无愧于“玄德”二字。他对下属非常用心,对人才非常尊重,所以才能赢得追随者的心,才能最终三分天下。
今天很多企业家在礼遇人才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缺少刘备的谦虚精神。因为经常在各地讲课,我接触的企业家也比较多,他们的成就也各不相同,有能将营业额做到一千亿元的,也有只做到几十万元的。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能够做到一千亿元的企业家都很谦虚;也有一些企业家,做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结果却表现得很骄傲。
是什么愿意造成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别呢?一切都是由于后者不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所有的成绩,不过是因为顺应了规律;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违背了规律。经营企业过程中经历的所有困惑,所有挑战,都是源于违背规律。
对此,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指出:“这十年来,我没有成就感,没有自豪感,没有荣誉感,内心只有恐惧感、危机感。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华为)才活了十年。”
要知道,当时华为已经将营业额做到两百亿元,任正非还这样谦虚。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华为的营业额今天可以突破两千亿元。所以,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拥有智慧的领导是真正获得成功的主要前提。
再来看刘邦。众所周知,刘邦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开始的时候,二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简直没有可比性。论出身,项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贵族的后代,刘邦只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基层干部(亭长);论相貌,项羽是人高马大、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刘邦却是形象猥琐、声名狼藉的中年大叔;要比谋略,项羽“曾学万人敌”,刘邦还停留在骗吃骗喝的阶段;要比武功,项羽胯下马掌中刀,直到垓下决战还能杀出重围,刘邦也不能说一点武功不会,但是水平真的不佳,和项羽不属于一个档次……
按照常理来推断,夺取霸业的肯定是项羽了。结果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建立汉朝的是刘邦,项羽在乌江自刎。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刘邦是依靠人才夺取了天下的。在楚汉战争后期,项羽一方的大将陆续都成了刘邦的部下。而项羽只是靠自己,即使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他着想的范增,也被他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