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大商名贾不仅是像孟洛川这样的古代商人的梦想,也是当代商人一直努力的方向。国内一些企业家已经率先向大商名贾迈进,比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马云讲话和一般企业家不太一样。为什么他会如此与众不同呢?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行来推测一二。在淘宝网,马云有一句人尽皆知的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另外,他还喜欢打太极拳。无论是“倒立看世界”,还是打太极拳,都深深地蕴含着道家思想的真谛。
冯仑是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家,被称为“地产思想家”。在经营企业之余,他还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写成书籍,非常畅销。其中有一本叫作《野蛮生长》。在《野蛮生长》中,冯仑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以这样的心境看老庄,不看表面强悍的书《四书》《五经》,看终极强悍的书(如《老子》《庄子》)。”
在这里,冯仑用了“强悍”两个字。他认为,《老子》(即《道德经》)和《庄子》对于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
张瑞敏是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他带领海尔在十几年前就将营业额做到了 1000亿元,是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第一个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的。为什么张瑞敏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呢?因为他有一套成熟的企业经营思想体系,更因为他深入研习了《道德经》。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张瑞敏就研究了《道德经》,把《道德经》运用到企业经营中来。他经常将两句话挂在嘴边。一句话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另一句话是“一个企业家不应该什么都干,应该无为而治。企业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文化、战略和组织。这三个方向是企业家最需要思考的方向,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做”。“无为而治”正是《道德经》的经典观点。
20世纪 90年代,一位香港记者慕名去采访张瑞敏:“张总,您的企业经营得这么成功,可不可以给其他企业家一些建议?或者说您认为企业家应该学习什么?”张瑞敏回答得很直接:“我认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应该学习哲学。”张瑞敏没有说学习生产管理,没有说学习营销技术,没有说要学习其他的管理,而是说企业家应该学习哲学。他认为,学好哲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其实,推崇《道德经》的不只有国内的企业家,还有国外的企业家。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道德经》的忠实“粉丝”。据说,松下家的后花园里面就有一尊老子的雕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松下最为推崇的格言。
当然,受《道德经》影响的企业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既然《道德经》的思想影响如此深远,那么企业家在日常经营中又该如何运用呢?
得道者昌:抓住企业经营的三个方向
我认为,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企业家需要抓住三个方向:人才、机制和战略。那么《道德经》如何才能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我将以《孙子兵法》为桥梁,来嫁接《道德经》和具体的企业经营。
为什么要选择《孙子兵法》作桥梁呢?第一,很多企业家都熟悉《孙子兵法》,更有不少人以兵法作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第二,《孙子兵法》尽管是兵家经典,实际上也包含了道家思想。更确切地说,中国兵法的核心源头其实是《道德经》。孙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基于以上两点,选《孙子兵法》为媒介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子兵法》开篇讲了战略的五大要素——道、天、地、将、法。当然,孙子提出它们的本意是寻求兵法要义,但将它们运用到企业经营上也完全适用。那么战略的五大要素又是如何应用到企业经营商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个,“道”。道就是规律,这点和《道德经》所讲是完全一致的。具体到企业经营方面,就是说企业需要上下同心。孙子说:“道者令民以上同意,可以去死,可以去生,而不危也。”懂道的人经营一个团队,经营一支部队,经营一家企业,能让员工和老板一个想法,一个思路,一起面临市场的竞争和危险,一起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懂道的人可以调动他人,可以鼓舞他人。
今天,我们把它延伸出来,就是:懂道的人可以抓住人心,“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古人所说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员工和老板不是一条心,而是各有各的想法,各做各的事情,企业就很难做好。所以,对于企业家来说,懂道、悟道就是要做到上下同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正向发展。
第二个,“天”。第三个,“地”。古时讲天,指的是天时,就是气候,还有自然;讲地,指的是地利,也就是地理环境。二者经常连用,我们现在也把它们放在一起讲。古代战争属于冷兵器时代,要近战,所以天气情况和地理环境都非常重要。而企业经营受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小。我们把它们延伸出来,“天”“地”就是指企业战略和市场竞争环境。具体到企业经营,就是企业应该怎样应对行业竞争。准确地说,就是企业战略要符合经济规律。
第四个,“将”。将就是将领,具体到企业经营,“将”指的就是企业的干部。企业家要想把企业做得很好,没有好的“将领”肯定很难做到。而现实情况又怎样呢?我发现,很多企业家个人能力很强,但是缺乏优秀“将领”的辅助,也就是优秀干部的辅助。优秀的干部是企业理念的传达者和执行者。没有优秀的干部,老板再有能力,公司也无法做大、做强。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只在靠自己,不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
第五个,“法”。如果用在军队里,“法”就是军队的法令。在企业经营中,“法”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制度,第二个是机制。制度主要用于日常管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机制。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将上述五个方面的精髓提炼出来,用三角形来表示,如图2-1所示。
图 2-1 企业经营的三个方向
在图 2-1中,“人才”位于最上面,“机制”和“战略”分列左下角和右下角,三者中间用“道”连接。人才、机制和战略是企业经营的三个发展方向。企业家需要在这三个方向上做好文章。
今天如果没有好的“将领”,企业肯定很难做大做强。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企业很难有活力,内部管理也会非常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家天天去学习,学了很多方法,老想把员工搞定,让员工听话。遗憾的是,这样恰恰会事与愿违。每天只想搞定员工的企业其实是很难做大的,即使做大了也很难做强,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出现后劲儿不足的情况。目前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再来看战略。有一段时间,“执行力”的概念很流行。大家普遍认为,执行很重要,战略再好,执行不好,也是没用的。但是,如果战略不对,执行再好,也会跑偏。所以说,战略和执行都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战略于企业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执行。一家企业,只要有了真正好的战略、好的机制和好的领导,它的执行力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
悟道:人生四观决定企业战略
既然企业战略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制定它呢?为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曾经研究了很多国外专家的做法,也关注了不少国内专家的观点。结果发现,他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是这些观点言之成理还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一家企业要有好的战略,企业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战略。如果企业家的人生战略一开始就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即使企业战略再完美,也还是会走偏。
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个别企业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也没有顾及员工的感受,只是简单地将一些个人想法、私欲融入企业的战略里面来。在他们看来,这些掺杂了私欲的战略是最好的战略,实际上却恰恰违背了规律。而违背规律的战略不会为企业带来繁荣。因此,一家企业要制定好的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持企业家个人的人生战略正确。
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战略,企业家就必须要借助人生四观。所谓人生四观就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四观对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
先来看宇宙观。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的规律知之甚少,那么他对世界的真相也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对世界的不了解则会直接影响到宇宙观和人生观。而人生观掌握着价值观确立的方向。人生观不明晰,价值观就可能会扭曲。
当然,这样的价值观可能看起来并没有任何越界之处,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但是,一位企业家如果想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成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企业家,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就一定要超越现在所知的东西,了解宇宙变化的法则,了解世界的本貌。只有了解了这些东西,企业家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如此,企业家的人生四观才会对企业战略产生正向的影响。
再来看世界观。这里所说的世界并不单单指人类世界,还包括非人类及地球上所有生灵在内的更宏大的世界。如果能对世界有所了解,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就会完全不同了。了解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企业家做人生决策、企业决策都是很有帮助的。
企业家今天如果不研究道学,对于世界的了解是很难深入的。尽管很多东西还不能用科学解释清楚,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已经用另一种方法将它们讲清楚了。而老祖宗的智慧就凝聚在《道德经》等经典著作里。学习经典是了解世界、开启智慧的重要法门。
最后来看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商人的三种境界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变得贪得无厌,追名逐利,很难制定出让企业蓬勃发展的战略。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家的人生四观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基础。
经营哲学是企业最现实的道
要想将企业经营的三个方向把握好,企业家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摸索。除此之外,企业经营三角中间还有一个“道”字。关于什么是道,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进行过界定。道就是经
是宇宙的本体,延伸出来就是规律。那么在企业经营中,道又被延伸为什么呢?经营哲学。
“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深奥。什么是哲学呢?答案很多,也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对此,我的解释是:哲学就是一种逻辑,一套规律。在具体企业经营中,
可以用“经营哲学”来界定“道”。
经营哲学就是一种经营的逻辑,就是一套经营的规律,而且是符合自然的规律。企业家要以经营哲学为核心,制定好的战略,打造好的人才,设计好的运营机制。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企业拥有好产品的基础上。可以说,经营哲学是企业真正经营的核心。
举个例子。小时候,父母和老师都教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苦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成年后的我们发现: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辛苦努力似乎也丧失了效用,好像无论怎么努力,成效都不明显。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改变之前的思维模式,调整企业的经营哲学了。因为原来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了。也就是说,企业经营对企业家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更高的要求是什么呢?“不劳而获”。
没错。确实是“不劳而获”。不过,这里的“不劳而获”并不是指不努力,也不是指不劳动,而是要求企业家运用智慧顺应规律,令企业达到一种更高的经营状态,叫作“无为而治”。
也许,上面的观点与平时大家熟悉的观点有些不同。但是,我们今天无论是讲道也好,谈经营哲学也好,一定要和原来的想法、原来的思维模式分道扬镳。企业家要成为真正的大商,就要勇于改变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模式顺应规律。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财富本来就在,资源本来也在,但是资源为什么不是你的?财富为什么不是你的?因为你没有顺应规律。想要这些资源和财富属于你并不难。只要建立顺应规律的经营哲学,资源就可以到你的账户里来;如果经营哲学违背规律,资源就会到别人的账户里去。企业家只要了解自然法则,拥有正确的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企业家自己也会很容易尝到成功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