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身边的人是否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我帮助和支持?
目前的情况对于我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可能性有多大?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平均年龄层次和经验水平是怎样的?我是否有可能符合?
停止幻想,开始行动
行动是管理未来最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行动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幻想,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开始着手做。方案不转化成行动,只能是幻想,对未来的管理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成功掌握未来管理权的人,都是在明确了自己的未来目标之后,在行动中不断与自己的目标看齐。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是有远见的,可以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有条不紊地朝那个方向努力,但这一点对未来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即着手行动起来,不管你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还是陷于不喜欢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只要你还未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管理你的未来都不算晚。
计划不如变化快
影响你管理未来的因素很多,有些变化因素是可预测的,而有些变化因素是预测不到的。想要握牢管理权,就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修正和评估,衡量自己当前的方案是否合适,是否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作为下一轮未来计划的参考依据。要记住,未来目标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前进的指示方向,而真正的创造者是你自己。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改变它,让它更顺利地朝着你希望的方向走。
自我认识/awareness看懂自己脑子里的这本书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既要强调自己的长处,也要意识到自己的短处。第二,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让自己的未来发展得更好。第三,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不适合什么工作。在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认识之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别人的客观认识。
我的长处在哪里?
问自己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真正说出正确的答案。很多人都以为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未必。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的,即便是在不足方面,人们往往也是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发挥自己所长是最关键的。所谓旁观者清,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应该向周围认识自己的人寻求意见并且加以分析,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然后发挥长处。同时,挖掘那些阻碍自己发挥长处的地方,比如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真诚,或者看不起其他的专业领域等等,然后将其改掉。
回馈分析法
回馈分析法的做法是:作出一个重要决定的时候,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这件事的预期。当结果出来之后,再同自己的预期做对比。
这个方法是14世纪一名德国神学家发明的,最初用于信徒的修行。如果一个人持之以恒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可以探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哪些是无法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的,了解自己在哪些领域是完全不擅长的,很难做出成绩的。
根据回馈分析法的启发,你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的行动:
①专注于长处,加强长处
卓有成效的人通常都是花较多时间专注于他们所擅长的领域,这样,他们的潜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这样说过:“人们将事情搞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倒是偶然做出美好正确的事,才令人称颂惊叹。能力不是人类普遍的现象,每个人的长处都只在某一特定的层面。”例如,从没有人会议论为什么伟大的小提琴家贾夏·海菲兹不会吹喇叭。如果你想成功,那就专注于自己的长处上,并且培养它吧,这才是投资你时间、精力及资源的正确之道。
②发现自己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改正
多数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常常会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比如,有些软件设计师在设计软件方面很擅长,但是面对相关的人事往往束手无策,却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设计师需要条理清晰的头脑,而人际关系太过混乱无序,能不碰就不碰。若长期对这种不足沾沾自喜,那等同于是自取灭亡。想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应该努力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所缺乏的知识,如此才能增加自己的筹码,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将自己预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作对比,也会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一窍不通的领域,在某些领域内我们甚至连最普通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强迫自己去完成这些领域的任务和工作。将时间放在自己得心应手的领域,会让你的学习和事业道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我有什么样的做事方式?
人的长处各有不同,在做事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在开会的时候,你是“读者”还是“听者”?读者习惯看相关的会议资料,听者习惯于听取口头汇报。除此之外,做事方式还包括:你是习惯单打独斗,还是协同作战?你是习惯独当一面,还是习惯做副手?你比较适合当冲锋陷阵的将军,还是适合当出谋划策的军师?你在安稳平和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才能,还是在高压政策之下才能出好招?你在小企业里更如鱼得水,还是在大企业中更能一展拳脚?问题的答案很关键,更关键的是知悉答案之后的行动。
让人意外的是,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说明白自己平常是怎么做事的。事实上,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不同的人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部分人的“无所作为”,或许不是能力不够,而是用错了做事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怎么做事的”比“我的长处在哪里”这个问题更重要。
与人的长处一样,人的工作方式似乎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方式由人的性格决定。不论这种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它的形成有着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就如一个人有什么天分,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基本固定的,可能会在行动中发觉弊端而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也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搞清楚自己做事方式是什么类型的,对自我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拿前文说到的“读者”和“听者”的问题来说,很少会有听者类型的人能够通过努力转变成合格的读者类型的人,反之亦然。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自己做事方式的类型,再整合考量,确定适合自己的行事模式。
我用什么方式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做事方式,需要弄清楚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留心一些你就能发现,很多一流的作家都不是好学生,韩寒就是一例。在这些人的记忆当中,上学似乎是一件十分折磨人的事儿。但是,在他们的同龄人中,有这种记忆的人却很少。对他们来说,上学与其说是折磨,还不如说是无聊。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是,那些不上学而知识储备丰厚的人,通常不依赖读和听来学习,而是依靠写来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习惯。在学校无法按照这种方式学习,因此成绩总是很糟糕。
很多培训机构都遵循着同一种办学思路,只肯定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但对那些学习方式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来说,被迫转变方式是一种思想上的“迫害”。事实上,学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听”和“读”,但也有很多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说”或“写”。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主要是通过写作来学习新知识,而闻名全球的音乐家贝多芬是通过记笔记来学习。拿贝多芬举例,他留下了很多笔记,但是实际上据他自己说,作曲的时候从来不会重翻这些笔记。被问及不看为什么还要记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的:“若我不立刻写下来,很容易会忘得一干二净。当我将它们写在笔记本上,就永远都不会忘了,自然也就用不着再翻阅。这就是我的学习方式。”
在所有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被了解的就是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当被问及:“你是怎么学习的?”可能大多数人能够说出一个大概的答案。但是,当被问及:“你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几个人会给出确定的回答。要知道,知行合一是有所作为的关键,若只知而不行,很难有高的成就。不要试图改变具有学习优势的自我,否则你不大可能成功。你需要做的是根据学习方式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做你可以做得好的工作。
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谈到自我认识,不得不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不仅仅是伦理道德,而是关乎一个人所有的价值取向。
不管是人还是团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和其他人,或者某个团队的价值观有冲突,那么就很难和谐相处并且发挥绩效。如果自己的价值观不为别人所接受,就会感到倍加失落和沮丧,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很多。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职场人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