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06600000026

第26章 佛教寺院和四大名山(11)

云南上座部佛教

●一上座部佛教的形成

在中国云南省的傣(dai)族、布朗族、阿昌族、佤( wu)族等少数民族中,以及与上述民族杂居的其他民族的部分居民中,信奉着一种与汉地佛教、藏传佛教不尽相同的上座部佛教,属于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体系。①地域上主要分布于今天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保山地区。由于信奉者以傣族为主,所以有些书上也统称“傣族佛教”。

据传,云南上座部佛教首先从缅甸孟族地区传人西双版纳,取代原先祭祀祖先的神社,建立第一所佛教寺院瓦巴姐寺,时为公元615年。此后又有勐(meng)海大佛寺和曼拉闷佛寺等的建立。至八九世纪时,佛寺在西双版纳的村寨中已并不罕见。但那时的佛经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

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上座部佛教传人之前,傣族地区盛行着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上座部佛教以它精深周密的义理,简便易行的仪轨,以及去恶行善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念,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仰。统治者除了自己信仰外,也把它作为精神武器,用以治国安邦。随着这一新型宗教的传人,傣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等各个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傣族社会的发展。

12世纪以后,这一地区的佛教改由泰国传人。13世纪后期,傣族人民根据巴利文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傣文,并且有了刻写在贝叶L的傣文佛经。至15世纪中期,佛教已经在西双版纳相当广泛地流传。据《泐史》记载,傣历81 9年(1457),第13代召片领(宣慰使)三宝泐傣继位时,“人们群诣佛寺,面对佛、法、僧三宝宣誓,并将誓词铭刻于寺中”。傣历931年(1569),第19代召片领刀应勐迎娶缅甸金莲公主为妻,缅王派遣僧团随公主前来传教,带来很多佛教典籍和佛像,并在景洪地区修建r一批寺塔。这样,上座部佛教就在西双版纳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至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上座部佛教,一般认为大约于明代初年才开始由缅甸传人(也有人以为在唐代已传人),但发展较快,至明代中期已呈“寺塔遍村落”的盛况了。进入近代以后,信奉上座部佛教的云南各民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佛寺和僧侣,带有全民信仰的色彩。

●二上座都佛教的主要派别

在云南上座部佛教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润、摆庄、多列、左抵4派。其中润派又分为摆罢、摆孙两个支派,多列派则分出达拱旦、苏特曼、瑞竞、缅坐4个支派。这些派别都因受泰国等国佛教派别影响而形成。润派以及与润派有密切关系的摆庄派,其传人时间较早,分布区域较广,寺院和僧侣最多,经典基本齐全,教制相当完善,是云南上座部佛教的主体。

上述各派在佛教教义、学说方面基本相同。他们奉行的经典是巴利语系统的经、律、论“三藏”,僧侣念诵的是用傣文字母书写的巴利语佛经。在宗教修持上,仍然保持着早期佛教的某些戒律,主张按“八正道”修行,并特别重视禅定。

但在持戒律仪方面,各派又有所不同,其中摆庄派和润派比较宽松。如摆庄派,出家者的教规虽有75条,但最基本的只有4条,即不杀生,不邪淫,不诳语,不偷盗。其他方面则都比较自由,如袈裟可以用毛料制作;可以自由出入民宅;出门可以乘车骑马;荤腥不禁,允许吸烟。信众见佛爷也没有严格的礼节,可以自由交谈。润派的教规最为宽松,僧侣生活相当自由,行动限制极少。如允许挂长刀、骑马,可以杀生、饲养家禽家畜,乃至经商、放高利贷等。这两个教派之所以势力较强,很大程度上与戒律的宽松有关。

相比之下,多列派和左抵派戒律要严格得多。多列派普通教徒要严格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和非时不食(一日两餐)等项规定,而僧侣还需遵守不亲手接受布施、不与在家者同席用餐等传统习俗。左抵派戒律最严,教规最多。教徒一般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受戒,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受五戒、八戒(在五戒基础上再增加不装饰打扮,不观听歌舞,过午不食三戒)、十戒(在八戒基础上再增加不坐高广大床,不蓄金银财宝二戒)外,还不准吸烟,不准从事烟、酒、铁器的生产和买卖,严禁饲养家禽家畜(除耕牛外)。该派僧侣只披一件黄布袈裟,不穿衣服;不能自由走出寺庙,更不准出入民居;如必须走出寺庙,须赤足而行,不得乘车骑马。但因戒律过于严厉,左抵派的僧侣和信众已日益减少。

但是,近40多年来,云南上座部佛教的教派隔阂已经开始削弱,各派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走向统一的趋势。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佛教徒的守戒不再十分严格。青少年进入寺院主要是履行传统义务,真正在寺庙终身为僧的已并不多见。

由于地域和派别的不同,云南上座部佛教僧侣的职称和僧阶也有差异,但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部分地区的润派基本相同,由下至上可分为10个级别。它们是:(1)帕诺(相当于行童或侍者);(2)帕(相当于沙弥,初出家者);(3)都(相当于比丘,受过戒者);(4)都龙(即大佛爷,寺庙住持);(5)祜(hu)巴(相当于都统长老);(6)帕召祜(佛师,指阐教长老);(7)沙密(相当于沙门统长老);(8)僧伽罗阇(意为僧王,相当于僧主长老);(9)松迪(意为僧正长老);(10)松迪阿伽摩尼(意为大僧正长老)。升任祜巴已很不容易,所以每个地区、村寨以及寺院,都以有自己的祜巴为荣。祜巴要有较高的佛教修养,晋升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一旦升为祜巴,则不得任意还俗。松迪阿伽摩尼是最高一级的僧阶,在西双版纳历史上,只有一位傣族僧侣和一位布朗族僧侣曾荣获过这一僧阶。

德宏和保山地区(州)的僧职,多列派自上而下分为4级,摆庄派也分为4级,只是名称并不相同。

与上述僧职等级区分相应,西双版纳傣族的寺院也有等级之分。自下而上一般可分为4级,它们是:(1)村寨佛寺(最基层一级佛寺);(2)布萨堂佛寺(由4所以上村寨佛寺组成的、行政区级的中心佛寺,寺内设布萨堂即戒堂,用以举行集体诵戒仪式);(3)勐总佛寺(西双版纳所属各勐的勐级总佛寺);(4)总佛寺(傣语名拉扎坦大总寺,设予宣慰使驻地)。真正掌有教务实权的是勐总佛寺,它有权召集全勐僧众会议,主持全勐性佛事活动,决定下级佛寺住持人选,批准祜巴以上僧职的晋升,开除违犯戒规的僧人等。

历史上,云南上座部佛教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傣族政治上的统治者,同时也是宗教上的统治者;统治者颁布法令,往往借助于宗教的名义。1949年以后,西双版纳等地实行政教分离,各族人民从此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中国佛教的灿烂文化

●一佛教藏经

佛教的传播始终与经典的翻译、论著的撰述联系在一起。为了使这些经典和论著得以广泛传播,历代佛教徒以惊人的毅力,含辛茹苦,默默耕耘,先是写经传看,后又以石刻或木刻印刷方式出版。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为发展祖国的文化艺术作出卓越贡献。

以笔墨在纸上书写佛教经典,称之为“写经”。东汉以后,写经之风逐渐盛行。当时人们对写经的态度十分慎重,不仅端正地抄写某经的经名和全部经文,还要写上卷数、字数以及抄写人的姓名、抄写时间、用纸张数,乃至校对人、审阅人、监事人的姓名。为了保护纸张不致皱折、损毁,往往在最后一张纸的左端粘一圆木棍,称作“轴”,然后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卷。经书的这种装帧形式,称之为“卷轴式”。由于写经相当艰苦,费时费工,所以自六朝以后,一些大型寺院十分注意收藏为数庞大的写本经卷。可惜,由于战乱等原因,这批古人几十年如一日抄写而成的藏( zang)经①,绝大部分已遗失或毁坏。近代从教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六朝及隋唐写经,虽然是残篇零帙,但也堪称无价之宝了。

写经因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内容上讲,如果抄写的是大藏经中已收入的经典,则可提供校勘之用;如果抄写的是大藏经中未被收入的经典,则它既可弥补大藏经的不足,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价值更高。

自唐代起,寺院和民间还流行着墨汁写经以外的其他写经,如用金银字写在绀(gan)青纸上的“金经”,以刺血方式书写的“血经”。这两类写经由于装帧精致,书法优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石刻佛经,就是将佛教典籍镌刻在石头上,石刻的佛经称作“石经”。石刻佛经,具有永世长存的意义,设锈刻石经被佛教徒视为动德无量的事。后来,又由于毁佛运动的刺激,佛教徒更把它当作保存佛法的最好办法了。

从形态上说,石经大约可区分为以下4种。(1)摩崖石刻。即刻在山崖上的石经,其代表是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和徂徕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经》。(2)石柱石经。即刻在石柱上的石经(藏于石洞之中),其代表是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3)经幢石经。经幢,是一种建立于寺院内的柱形佛教石幢,有特定的形制。主要刻写各种经咒,大多用汉文,也有用梵文或其他文字的。(4)碑版石经。即刻于碑版,镶嵌在寺院墙壁或保藏在山洞中的石经。前者的代表,有杭州西湖孤山的《法华经》、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的《法华经》等;后者的代表,当数北京郊区房山云居寺的石经。

房山石经的开雕,由隋代僧人静琬于隋朝大业年间( 605- 617)发起。此后,历代僧人前赴后继加以续刻,直至清代康熙三十年( 1691)才停工。20世纪5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对房山石经进行全面发掘和整理,计保存石经刻版1.5万余块,其中完好的1.4万余块,刻有佛典1 000余种,3 400余卷,包括题记6 000多则。这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大的文字铭刻。

房山石经内容主要是已翻译过来的佛经,其中辽、金两代所刻的石经主要为《契丹藏》,由于《契丹藏》久已失传,所以这一部分石经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房山石经还保存了88部、174卷其他各种大藏经所没有的佛教典籍,这当然更为珍贵。至于6 000多则施刻人题记,则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职官、地理等,都有重大意义。总之,它是东方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

8世纪前后,中国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它很快为佛教所利用。敦煌发现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由王玢(jie)出资雕刻的卷轴本《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刻印书。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全部大藏经刻印条件已经具备。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命宦官张从信往益州(今四川成都)开雕全藏,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全部刻板13万块,名为《开宝藏》。全藏共5 000余卷(后有3次修订,增至6 600余卷),现仅存数卷残本。

自《开宝藏》起,历代都有大藏经的木刻本问世。至清代《龙藏》为止,在近800年内完成将近20部官、私大藏经的雕刻。其中宋代除《开宝藏》外,还有《崇宁藏》、《毗卢藏》、《资福藏》、《圆觉藏》、《碛砂藏》;辽代有《契丹藏》;金代有《赵城藏》@;元代有《普宁藏》、《弘法藏》、《元代官刻本大藏经》;明代有《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万历藏》、《嘉兴藏》;清代有《龙藏》。上述版本中,只有《龙藏》的木刻版至今尚存,文物出版社近年已重新印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汉文大藏经已采用铅字排印出版,如国内的《频伽藏》、《普慧藏》,日本的《弘教藏》、《卐字藏》、《卐字续藏》、《大正藏》等。

从1982年起,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中国大陆学者编辑、出版了迄今为止最为宏富的汉文大藏经《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1997年由中华书局出齐全部106册,2004年又出版了《总目》。它共收入经典1 939余种,1亿多字。它的出版,为佛教界、学术界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全面的佛教研究资料。《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正在编纂之中。

藏文大藏经在13世纪以前,也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至延祐七年( 1313-1320)间,在江河尕布主持下,雕印了第一部木刻本藏文大藏经,称为“奈塘古版”。此后续有刊刻,前后不下10余种版本。目前,《中华大藏经》的藏文部分也已陆续出版。

傣文大藏经有3种(傣泐、傣纳、傣绷),主要为贝叶刻写本和枸皮纸抄写本,近代以来则已普遍便用纸张书写佛典,只是目前还没有印刷本。

古代敦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冲,是中外文明的交汇点。在西夏统治时期,当地僧侣曾将大量经卷、画卷等秘藏予莫高窟的一个洞窟复室之中,此后即长期被人们遗忘。直至20世纪初,因偶然的机会,莫高窟的藏经洞才重见天日,其中的宝藏( zang)(包括写本文书、织绣、绘画、法器等)得以再现于世。物件数量之多,至今仍无法弄清。一般估计,仅文书总数就在40 000件以上。

藏经洞文书和其他宗教艺术品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发现之日起,人们便给予它充分的重视,把它连同敦煌石窟建筑、雕塑、壁画等作为专门学科来研究,形成世界性的“敦煌学”。

敦煌文书,以写本卷子为主,内容可分佛教和非佛教两大类。佛教方面的文书包括;(1)大藏经已收入的经、律、论。由于它们早于流传世间的刻本藏本,未经转抄,脱落错误较少,因此能反映这些经典的早期形态,有较高的校勘价值。(2)未收入大藏经的经、律、论。这些著作从未被人所知,因而可以借它们解决一些学术问题。(3)疑伪经典。据有关学者统计,藏经洞共保存疑伪经典有七八十种,它们为研究中国佛教思想的变化、发展提供丫大量重要资料。(4)三藏章疏。传统大藏经通常只注意收入翻译的经典,对中国佛教学者撰写的有关经、律、论的章疏并不重视,其实这些章疏是了解中国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资料。(5)反映寺院宗教活动的材料。如变文、讲经文,是寺院宗教集会上演绎经义常用的材料;授戒的牒文、布萨(检查僧徒遵守戒律情况)的记录以及僧众名单,则是寺院具体宗教活动的材料。(6)反映寺院经济生活的材料。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借契单据,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寺院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形态。

敦煌藏经洞稀世瑰宝的问世,当时并未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西方冒险家却趁机纷纷涌入敦煌,疯狂劫掠宝藏。首先到达的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他买通监守人,获取了大量写本文书。接着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也掠走了大批写经。其后,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如法炮制,也弄去不少宝贵资料。俄国人勃奥如切夫和美国人华尔纳不甘落后,相继借考古之名,盗走大批文物。据统计,他们总共劫掠去将近30 000卷敦煌写本卷子。后来,清政府迫于国人压力,才命人将劫后残余的8 000多卷运往北京,保存于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

同类推荐
  •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8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在异世界的修炼日子里

    在异世界的修炼日子里

    女主灵梦瑶因一次科学事故,被实验产品“银子”所伤,成为了偌大的实验室里的唯一的一个幸存者,却不想穿越了!“我特么一现代人来个穿越,搞毛啊?!”穿越来到了一个异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人全部都崇尚魔法。“居然是罕见的精灵系!”于是,灵梦瑶开启了开挂的魔法师之旅。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里的人都打不过她?“女魔王!是那个精灵系的最强法师!”就在灵梦瑶玩的不亦乐乎时,“银子”出现了……
  • 异界九死神功

    异界九死神功

    九阴真经在手,九阳真经我有。九阴九阳合一,九死神功纵横!大学生杨天意外穿越到一个魔法与斗气的世界,凭借武林绝学,开始了充满旖旎和惊心动魄的强者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屑爱情

    不屑爱情

    这是与现在世界不一样的另一个未来,全篇会是个新的未来
  • 殇之传奇

    殇之传奇

    一个叫殇的小男孩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谱写了他的传奇
  • 苡顾倾城

    苡顾倾城

    五年前,是她,拼了命也要和他在一起,五年后,也是她,再见面却处处躲着他。截然不同的身份,烙入心底的执念。一顾倾城,苡顾倾瀓。
  • 以白头之名追寻你

    以白头之名追寻你

    一个十二岁的天才少女带着任务潜伏在一个可只手遮天的十六岁少年身边六年。六年后,少女任务完成而功成身退,和她博士父母、小两岁的双胞胎弟妹移居海外。可谁也不曾想到。两年后,少年的找来了。少女又该何去何从?
  • 大秦帝国的七张面孔

    大秦帝国的七张面孔

    战国七雄,齐秦楚燕韩魏赵,秦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西村小国走向统一六国的道路的?这其中有七张面孔扮演者重要角色,一个大夫,一个改革家,一个军人,一个君王,一个书生,一个商人,一个辩士,这起张面孔,七个背影决定了大秦帝国命运的最终走向,仿佛冥冥之中奠定了秦王扫六合的道路。
  • 医觅天下

    医觅天下

    帝歌本是天之娇女,她的一生看上去一帆风顺,有疼她的长辈,哥哥,有极其护短的师傅,还有一个优秀的未婚夫(虽然是亲爹的锅)事实也确实如此……成婚以后本想着以后遇到了心上人便和离,但是……这个不要脸的太子是怎么回事,成亲前说好的相敬如宾呢?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吗?(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无赖竹马也认栽

    无赖竹马也认栽

    好,她是青梅,所以她活该要看着这个竹马流连花丛中还要帮着打掩护?!就因为她是青梅,所以说什么这个男人就是百看生厌了所以没feel?!什么是feel,什么叫日久可生情但就是生不了爱情,好,那就不要怪她狠下心来煮煮这头笨木马!可为什么当她真的放下了他却频频要来打扰……他不喜欢看到她出现在他的朋友圈里,看着别人对青梅竹马暧昧的眼神就想嗤之以鼻,好像这有点降低他的档次了。可是为什么看到她对别的男人笑他会觉得抓狂?为什么看到她哭会手足无措,看到她的疏离会觉得有种世界末日的荒谬感?这颗百依百顺的小青梅忽然对他不理不睬了他还真有点不习惯,好吧,他承认他有点自虐,明明爱上了这颗青梅却还在装酷。既然青梅要斗法,那他这个竹马只好主动出击,大发缠人功,看谁斗的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