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06600000025

第25章 佛教寺院和四大名山(10)

1949年后,中国佛教发生重大变化。经过土地改革,寺院废除了地租剥削,僧尼逐渐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通过民主改革,佛教内部的封建特权被废除,僧尼和广大民众一样,获得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民主权利。与此同时,佛教徒的宗教信仰得到宪法的保障,正当的宗教生活受到国家保护。“文革”时期,佛教的寺庙古迹、经像法器、艺术文物大量被毁,许多僧尼遭受迫害。此后经过拨乱反正,佛教事业已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近些年来,佛教界在政府的支持下,维修和开放了大批寺庙;整理了大量宗教文物;恢复了组织机构“中国佛教协会”和各地方佛教协会;在恢复教学研究机构“中国佛学院”的同时,还设立了多处分院;积极开展了国际交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台湾佛教是汉地佛教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大陆佛教徒移居台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郑氏3代期间,修建了竹溪寺、弥陀寺、龙湖岩等佛寺,福建、广东地区的僧侣纷纷来台。18世纪末,台湾全岛寺院已有近百座,其中开元寺、竹溪寺和法华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清代台湾佛教3大名刹。与大陆佛教相一致,早期台湾佛教也盛行观世音菩萨崇拜,各地建有大量观音官、观音寺和观音亭。

中日甲午战争(1894)之后,台湾沦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台湾佛教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为配合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佛教的主要派别曹洞宗、净土真宗、日莲宗、临济宗、真言宗等纷纷派遣僧侣前往台湾传教。至抗日战争前夕,上述日本佛教派别相继在台湾建立寺院、别院和传教所等,台湾寺庙数量激增。迫于日本统治势力的威胁和利诱,台湾佛教徒多数加入了日本佛教体系。1937年以后,日本为推行“皇民化”政策,将台湾寺庙、斋堂、庵观全部改为日本神社,佛教的服饰、法器及仪轨、戒律,一律效仿日本佛教僧团,从而台湾佛教形成“日本化”局面。

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同年年底,台湾佛教界就召开了全省佛教徒代表大会,成立“台湾佛教会”。50年代以来,在清除日本佛教影响的基础上,台湾佛教有较大发展,大陆佛教的主体地位重新确立,并有日益强化的趋势。目前,台湾佛教的最高组织“佛教会”,其负责人绝大多数属于大陆传统佛教系统;一年一度的三坛大戒法会,以大陆九华山的传戒规范为准绳;各种法会以大陆固有礼仪取代了台湾日本统治时期的礼仪;以国语进行传教活动也已在全岛普及。

近40年来,台湾佛教在传教弘法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设立各种形式的佛教研究机构,培养从事中国佛教研究的人才;重视佛教书刊和佛教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以使佛教知识普及于社会。

香港佛教的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的杯渡法师。他进入香港境内后,在新界屯门的青山建立寺院,名杯渡庵,又名青山寺。至今仍有杯渡洞、杯渡井等遗迹。此外,历代尚有未见文字记载的一些佛教史迹。

香港佛教的兴盛从近代开始。1916年,香港佛学会建立。接着,卢家昌等人设立极乐院;茂峰法师创建东普陀寺,传播天台和净土教义。1920年,太虚建立讲经法会。1925年,出现以宣传密教教义为主的居士林。而与弘扬中.国佛教文化相关的素菜馆也在同时纷纷开设,逐渐形成香港佛教的一大特色。

1949年前后,有些大陆佛教僧侣来到香港定居,他们大多自创小型寺院,独立展开佛教修行或宣传,成为现代香港佛教繁荣的基础。目前,香港的各种佛教学会、佛教团体达200多个,皈依佛教的徒众有60多万人。各佛教团体普遍注意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他们或创办佛教杂志,或设立图书馆、慈幼院、安老院,或开办医院,或创立中小学校,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喜马拉雅山麓的佛教

●一藏传佛教的形成

在喜马拉雅山麓的我国西藏地区,很早就有佛教的流传。西藏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传播到其他地区。在国内各民族中,信奉西藏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此外在汉族中也有少数信奉者。从地域上说,分布于藏、青、甘、川、滇、内蒙古等省(区)。由于它在传承、经典、信仰方面都与汉语系统的“汉地佛教”不同,我们统称它为“藏传佛教”。“喇嘛教”则是民间对它的俗称。

佛教没有传播到西藏之前,西藏民众信奉原始的本教,又名本波教。佛教最早进入西藏是在公元5世纪左右拉脱脱聂赞时期,据传当时有两名印度僧侣带了密教的经典、法器和真言(咒语)等进入西藏,但并未引起藏王重视,也没有起过任何作用。

公元7世纪中叶,吐蓍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 629-650年在位)统一了西藏高原各部,建立起吐蕃王朝,创立了文字。本教已开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佛教传人西藏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在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从印度和汉地两个方向传人藏地。其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先后嫁与松赞干布。这两位公主都信奉佛教,她们人藏时,带去了佛教的经典、佛像以及其他法物。松赞干布在她们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后来在拉萨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于王室信佛,佛教的偶像崇拜和神权观念在吐蕃获得初步流传。

佛教传人西藏后,曾遭到旧贵族和本教祭师的强烈抵制,多次受到严重打击,甚至被完全赶出西藏,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佛教在与本教的长期斗争中,也吸收、融合了本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宗教仪式。

松赞干布之后的两代吐蕃赞普因忙于内部平乱和对外征战,未能顾及佛教,所以这一时期西藏佛教几乎没有发展。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时,再次与唐联姻,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又带去了汉地佛教的传统,当时一度有建寺、迎僧、译经等兴佛活动,但信奉本教的权臣贵族以病灾为借口,发起驱僧事件,使佛教的发展受到挫折。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年幼即位,大权旁落,崇本反佛的势力乘机发动大规模灭佛运动。他们发布禁佛命令,驱逐僧侣,毁坏寺庙,乃至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赤松德赞成年后,先设计剪除了反佛势力,后又下令一切臣民信奉佛教,并派人前往尼泊尔迎请寂护和莲华生两位大师。寂护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那一套佛学难以对付本教的挑战。莲华生系印度密教大师,他以密法与本教巫师进行斗争,每战胜一本教巫师,即宣布本教某神祗已被降服,并封其为佛教的护法神。他又吸取本教的巫术、祭祀等基本仪式,以本教的形式宣传佛教的内容,成效显著。公元766年,赤松德赞在西藏建成一座正规佛教寺院桑耶寺。该寺建成后,一批藏族青年正式剃度出家。至此,佛教在西藏已压倒本教。由莲华生所带人的密法修习也已开始传播。

在赤松德赞之后,牟尼赞普和赤德松赞两人继续弘扬佛教。至赤祖德赞(815 -838年在位)时,王室兴佛活动达到高潮。其时,僧侣掌握内外军政大权,行政制度以佛教经律为准。这种状况再度引起崇本势力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激起了平民的愤慨。公元838年,本教贵族发动政变,缢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838-842年在位)为赞普。朗达玛在位期间,展开了大规模灭佛运动,封闭佛寺,涂抹壁画,焚烧经典,迫害僧侣。这次灭佛,给佛教以毁灭性的打击,它标志着西藏佛教“前弘期”的结束。

10世纪后半期,佛教在西藏开始复兴,是为“后弘期”的开端。

公元978年,佛教重新传人西藏,这时正值藏族封建农奴制经济上升时期,新兴的封建主各自为政,割据一方。1042年,印度超岩寺酋座阿底峡( 982-1054)大师应邀进藏,弘扬佛法。他除了传徒授法外,主要致力于调整西藏佛教内部关系,对西藏密教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大约13世纪后,上层僧侣逐步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而佛教则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

●二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

后弘期西藏佛教先后出现过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独立教派。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远的一派。“宁玛”,意为“古”或“旧”。因为该派僧侣多戴红帽,所以俗称“红教”或“红帽派”。该派的特点是重密(教)轻显(教),组织涣散,无正规的学经制度,教派和传承也不统一。僧侣多从事生产,可以娶妻生子。

在清初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下,宁玛派一度达到极盛,并开始在前藏地区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寺院。

噶当派是后弘期各教派中较早出现的派别,由阿底峡弟子仲敦巴(1005-1064)建立。

“噶”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教诫”;“噶当”,意为一切佛语(包括显、密二教的经、律、论三藏)都是对僧徒修行的指导。该派认为,显教和密教是相通的,互不排斥的。在修习程序上,则主张先修显教,再修密教。该派在藏传佛教中享有教法“纯净”的声誉。

仲敦巴去世后,其3大弟子分别传法,形成教典派、教授派和教诫派3个分支。教典派注重佛教经典的学习,传授阿底峡的思想。教授派偏重于师长的指导,注意念咒、供佛和静修。教诫派侧重戒律和修行。

萨迦派因其主寺萨迦寺围墙上涂有红、白、蓝3色线条,所以俗称“花教”。该派的创始人是贡却杰布(1034-1102),教主由贡却杰布家族世袭。自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该派在西藏地区占有统治地位。其第五祖八思巴(1235-1280)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被召入宫,深受恩宠。后来他又被任命为西藏法王兼藏王,掌握西藏政教大权,自此开创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在他去世后,被封为“大法宝王”。元朝势力衰落后,萨迦派失去政治依靠,只能偏安一隅,其地位渐为噶举派取代。

噶举派因注重密法的口授传承而得名(“噶举”,意为言传)。又因该派僧侣多穿白色僧服,所以俗称“白教”。该派有两个系统:一是玛巴尔(1012-1097)所传的达布噶举,二是琼波南交巴(1086-?)所传的香巴噶举。后来达布噶举迅速发展,分出4大支8小支,并曾直接或间接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对西藏政治影响很深。至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固始汗进藏,噶举派才失去政治势力。

噶举派主张显、密教兼修,要求修习者把自己的思想专注于一境,不起分别,持之以久,进入禅定,然后再观察安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外还是身内,若能明白此心无处可寻(空)之时,就算达到“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该派最高的修法,是所谓“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修法”(即通过男女修法者交媾的形式去证悟“空性”的道理)。

格鲁派是在噶当派基础上建立的。“格鲁”,意为善规,表示该派的教义最为完善。因该派提倡戴黄帽,所以俗称“黄教”或“黄帽派”。这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兴起的,也是最有实权的大教派。

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7岁出家,受沙弥戒,并从顿珠仁钦学习藏文和佛经,10年内在显教经论和密教仪轨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17岁起人藏深造,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广泛学习西藏佛教显密各派的教法,取得很高造诣,而且对因明、声明、医明①等也颇有研究。27岁受比丘戒。

宗喀巴在西藏学习期间,逐步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他以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为正宗,综合西藏各教派流行的显、密教法,在吸收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宗教改革”。

当时藏传佛教各派戒律废弛,教风败坏,上层僧侣享有特权,他们飞扬跋扈,生活放荡,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逐渐失去宗教的号召力。所以,宗喀巴的改革,从整顿戒律人手。他要求僧侣严格遵守戒律,独身不娶,脱离生产;主张强化寺院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僧侣必须常住寺院。这些措施,得到封建领主和地方政权的支持。

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召集了一个大规模的全西藏佛教徒祈愿法会。这是一次不分教派和地区的佛教大会。通过大会,奠定了他作为西藏佛教界领袖的地位。同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的达孜县兴建甘丹寺,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形成。除甘丹寺外,格鲁派后来又相继建立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随着势力的扩大,格鲁派逐渐由西藏向其他地区传播,并作为藏传佛教的正统教派,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格鲁派禁止僧侣娶妻生子,为了解决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他们采取了活佛转世相承的办法。

所谓“活佛“,在西藏佛教中,是指在宗教修行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活佛转世过程大致为:一位活佛逝世后,按照他生前提供的线索,或由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得出的线索,在指定的范围内去寻找符合条件的婴孩即“灵童”,经过某种宗教仪式对灵童加以确认之后,他便在寺院中继承原活佛的宗教地位。

在宗喀巴的再传弟子根敦嘉措去世后,找来了年仅3岁的索南嘉措,作为转世灵童,成为格鲁派活佛。此后,格鲁派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转世制度也被格鲁派寺庙普遍采用,许多寺庙都有活佛。

“达赖喇嘛”,意思是“智慧深广犹如大海能包容一切的上师”。这一称号始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前二世均属遭认。明万历六年(1578),索南嘉措应邀到青海会见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出于政治需要,两人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意思是在显、密两教方面都有最高成就的、学问如大海般的超凡人圣大师。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赴北京朝觐,受清政府的优厚款待。翌年,他受清廷册封,取得藏传佛教各派总首领的称号,确立了达赖喇嘛系统在西藏的政教地位。

“班禅”,意思是“大学者”。以班禅作为历代转世活佛的称号,是从第四世班禅即扎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坚赞开始的(前3世均属追认)。明崇祯十四年(1641),蒙古和硕特部同始汗率军进藏,为了巩固他在西藏的统治,赠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博克多”,意为智勇双全。自此,原来西藏地区习惯上用于博学高僧的“班禅”称号,成了历代转世活佛的专有称号。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朝廷派员人藏,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立了班禅的地位。“额尔德尼”,意为“珍宝”。

达赖和班禅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形成后,他们代代相传,同为格鲁派教主。在清王朝的大力支持下,格鲁派成为西藏佛教的正统派和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得到广泛传播。

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中央政府颁行“金瓶掣签”制度,即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的产生,须按宗教仪轨寻访若干候补灵童,在释迦牟尼像前经“金瓶掣签”认定,最后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从此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的转世,均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算有效。这已成为历史惯例和定制。

同类推荐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本书汇集了众多丰富内容的文章,不仅是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旅程的记录,也是撰写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断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分为“朝觐盛典”、“探索·论述”、“译著举要”、“出访纪实”、“祝贺·企望”、“缅怀前贤”、“序言和韪记”和“接待访谈”等八个板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热门推荐
  • 我是大神背后的男人

    我是大神背后的男人

    遥远东方,乐不思成为了无数大神背后之人,扑街小伙乐不思,舍己救人幸得助人为乐系统降临,自此,东方大国开始涌现无数天才,从厨师到艺术;从体育到文学;可医学到科技等无穷无尽,东方大国趁机登顶诸天,傲立世界之巅。
  • 浅时已寒

    浅时已寒

    三年的艰苦牢狱生活让苏浅对爱彻底失去信任,她所爱之人宫寒亲手送她进监狱;亲眼目睹的杀害与三年的苦痛让宫寒如何抉择?
  •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后,阿鱼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活下去!原男主无情无欲,她得攻略他续命……原女主柔弱白莲,她得利用她前进……原男配们多情,那就不要怪她利用他们的情达成目的!什么?前未婚夫、病娇太监、疯批小皇帝们连翻登场?不怕!她有特殊海王技巧,翻车?不存在的!她是地狱中的彼岸花,黎明前会盛放!ps:海王日常,CP沈之行,一个关于救赎与学习爱的故事
  • 梦舞深圳

    梦舞深圳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改革成功了,试验成功了,成果裴然,举世瞩目。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为什么会成功?罗列种种,成功缘于观念的更新,缘于顽强不止的拼搏和不断创新的探索。从最初的建设工程兵入驻,到后来千千万万的弄潮儿追逐,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有多少情感在这里交织。深圳,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地名,是众多因素成就了它,它也影响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昨天已成过去,今天也已启航,历史和时间就是承前启后的,读懂了过去,明天才不会迷茫,明天的路上才更充满力量……
  • 明医杂着

    明医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妖皇

    无上妖皇

    当双月同时出现于冰河上空赤红与银白恶魔展开他狰狞的羽翼速度与力量将众神的天空染红大地在呻吟铁蹄踏破牢不可破的城墙千年的帝国灰飞烟乱世呈现恶魔在血雨中狂笑纷乱的天地终归于一
  • 都付与

    都付与

    在顾清平二十年无风无浪的人生中,父亲要娶新人这件事宛若平地惊雷,炸碎了她花好月圆的小日子。尽管她是顾家除大公子顾绍桓外最受宠的小女儿,尽管她软硬兼施使出浑身解数,奈何顾父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已练就了软硬不吃的一手好太极。顾清平端的是穷途末路,在摔碎了起居室里第三套青瓷茶具后,心中一腔怒火依旧无处释放。离开这个家!这个想法像只猫似的一跃进入她的心房。既然父亲有了新人,那么这个女儿不要也罢。什么续弦再娶,什么后母姨娘,统统去他的!作者有话说:一个不太像衍生的衍生,情感洁癖患者钟爱专情人设一万年!祝各位看文愉快(●'?'●)
  •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这本书为励志类的精品图书,全书围绕“心态”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多个方面讲述了积极的心态在激励人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端正思想,调整心态,获得更多有益的启迪,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成功。
  • 风雨破天

    风雨破天

    别在我坟前哭!弄脏我轮回路……风雨倾天………风语破天!
  • 神路难

    神路难

    诸神消失,奠定万千种族的大道华章。人界作为人口最多的种族,更是人道华章大起!而百万年来,诸天万界无人成神,无数种族都在等待一个成神的机会,百万年仅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