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孙中山:等我联共失败那天,再去请你们
夜,万籁俱寂。孙中山回到上海后的第一夜,难以成眠。
他睁大眼睛躺在床上,面容苍白而痛楚。良久,他悄悄坐起,看看熟睡的宋庆龄,两只脚摸索着找到鞋子下了床……
院中,月光如水。孙中山漫步在小径上,徘徊在庭院里。草木繁茂,鲜花怒放。光影朦胧的夏夜,却有一种格外凄楚的情致。
孙中山伫立沉思。身后传来微弱的响声。
他回过头来,宋庆龄穿着睡衣站在半明半暗的凉台台阶上,关切地望着他。
嗯……孙中山想要解释。
宋庆龄平静地道:先生,我想起来了,云南的一个旧锡矿,蕴藏丰富,应该修建一条连接的铁路。
孙中山明白了妻子的用心。他用一种完全领会的眼光望着宋庆龄,袒露了自己的心思:庆龄,这一次变生肘腋,是我三十年来失败得最惨的……我深感以前的种种做法殊多弊端,必须改弦易辙,另辟新径。你看,我还能重新开始一次吗?
宋庆龄深情地望着他:一定能够!不过现在才4点,要重新开始也还有两个小时。可以再睡一会儿。
她搀着孙中山走回卧室,变生肘腋的话也在心中不停地品味:明枪明炮的敌人固然可恨,但反目的朋友暗中举刀则更使人痛绝。
孙中山1922年遭陈炯明叛变被迫离粤去沪,表面上看来似告失败,而实际上则大有所获。政治上既与陈逆划清界线,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更为国内外人士所钦佩,为日后改组国民党,订立三大政策打下了基础。孙中山抵沪不久,许崇智等北伐粤军转而攻下福州,驱走北洋系之闽督李厚基;继而西路滇桂军攻克广州,陈炯明被迫东退,孙中山重新获得两省地盘,对内对外较有活动和说话之余地。其最重要者,则为得到中国共产党之帮助,而与苏俄关系逐渐密切。所有这些,使孙中山从那种变生肘腋的痛苦中重新振作起来。
孙中山也痛苦地认识到国民党的严重局限性。庆龄曾多次听他说国民党的内部矛盾怎样使它不能有效地进行革命,国民党中真心想在中国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的党员太少了。在帝国主义已成了主要敌人,并且已经有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的时期,怎样领导革命斗争,这是他想得越来越多的问题。
1918年春,孙中山给列宁拍去一个电报,祝贺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目标相同,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列宁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于8月1日委托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复函孙中山,赞赏孙中山的革命功绩和认为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目标相同的观点,指出两国革命正遇到一些空前未有的困难,呼吁同斗争、互支援。双方的联系终于建立起来了,孙中山在上海、广州,与列宁多次函电往返。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孙中山与列宁和苏俄的这种联系是绝对保密的。他们之间讨论中国和世界革命问题的函电,孙中山方面由宋庆龄和廖仲恺、朱执信起草。其中大量的工作主要由机要秘书宋庆龄来承担。宋庆龄为便于处理他们间的大多数来往电函、为孙中山起草大量的电文,还专门学习了俄文。她说:在通信往来当中,这两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在争取人类自由和进步的斗争中携起了手来。可惜的是,这些信件在那年6月陈炯明广州叛乱、火烧总统府的时候被焚毁了。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苏俄特使越飞来到了上海,与孙中山会谈,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揭开了中苏合作新的一页。在此以前,他们往返信件已有多封,意见基本趋于一致。
会谈是在孙中山的书房进行的,气氛十分友善。
庆龄把两杯酽茶分放在越飞和中山各自的身旁,然后脚步轻轻地走到自己的英文打字机旁坐下,理了一下秀发,开始做记录……
首先对贵国政府派阁下这样一位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来我国,我表示非常高兴和欢迎。孙中山开场便说。
我为真诚而来,感谢阁下热情的款待。越飞也连连致谢。在一阵寒暄后,越飞又道:原先,在信里我已提到,本国想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听了阁下的意见后,我们撤回。
这是个原则问题。孙中山直言不讳,我必须告诉您,北京政府完全没有骨气,十分软弱无力,说现在的政府是某些列强的代理人,也并不过分……众所周知,某些强国不愿看到我们之间的任何合作。同时,他们也不欢迎在我们之间出现任何达成协议的前景,因为这种前景显然会使中国摆脱它们的政治经济控制。只有把中国的重要利益置于各个列强利益之上的中国政府,才能使这两个国家相互完全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要劝您等待,直到我重新建立北京政府……
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像某些西方人或蒋介石的国民党后来所说的:越飞要把共产主义或共产党的理论强加给孙中山,而孙中山则予以抵制。
关于另外一种正好相反的说法,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这种说法当时曾由右派的宣传家们大肆宣扬,他们把孙中山说成放弃了他自己的所有主张,俯首帖耳地接受苏联人的主意。事实上,孙中山尖锐地批驳了越飞提出的某些观点,有力地表述了他自己的观点。当然,越飞受到他本国政府外交战略的约束,对此孙中山曾直接予以批评。
关于对张作霖的态度,阁下有什么高见?越飞呷了口酽茶问。实际上苏方把东北的张作霖也看成了一只虎,他靠近苏方,无疑是个重大威胁。
孙中山回答说:我们正在寻求同张结盟,反对由张的对手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我们认为吴佩孚没有一点儿进步的地方,应为革命所推翻。现下,同吴的对手张作霖结盟是有用的和必要的。所以,我在给阁下的信中也说:张作霖是一个中国人,很难设想,他会希望见到外国列强来奴役他的国家,并为此而进行活动。我不认为他是日本的代理人……我在去冬已同张作霖达成谅解,主要是因为他派遣了他的代表来广州见我……建议进行合作以实现我的重新统一的政策,并且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有必要,他将反对日本……如果以后表明他并没有诚意,那时我再来对付他,而不是在那以前……
那么,这一点儿还有差距。越飞道,在苏维埃政府及共产国际的许多人中,也包括在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分人中,都认为吴佩孚要掌握整个国家的权力,从而能统一全国,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一个必要的客观条件。从阶级分析来说,吴被说成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正在走向掌握全国政权的阶级--的右翼,孙则代表其左翼。
孙中山强烈地坚持他的不同看法:关于您对张作霖的态度,我想提一点儿意见,那就是别将他赶向日本,而要使他能更多地接受我的影响。由于美国据说要支持吴佩孚,看来张现在要积极地以英美两国为敌……
由张作霖谈到了外蒙古。孙表示希望苏联军队继续驻扎在那里,因为立即撤你们的军队,只会对某些列强的帝国主义利益有利。这里他可能是指日本,但在《孙文--越飞宣言》中只提旧俄白军,以免刺激东京。
关于苏日关系,孙坦率地说出了他的顾虑,希望得到消除。在回答越飞的问题后,他说道:
现在,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对我说,贵国政府已经授命您同日本举行谈判。我想知道,为了同日本取得谅解或达成协议,贵国政府是否将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让我具体地来说,据说日本想要在北满取代俄国,正如它在日俄战争以后在南满取代你们一样。贵国政府是否会赞成这一点儿,比方说,将中东铁路上的俄国利益转让给日本。我几乎不需要告诉您,我一向不把苏维埃俄国看成是阻挡日本侵犯北满的国家。
越飞答复:我欢迎您为了准备建立我们之间更密切的联系所提出的建议。
孙中山说,他自己有一个计划。
我开始认识到以广州为根据地的弱点,因为它处于英国影响及海上力量的支配之下……在过去几个月内,我已在着手创造一种能使我请您的政府用一种实际方式进行合作的局势。这个计划的基础,是在国家的另一端即西部和西北部采取行动。他说:我现在可以调动大约十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并且最后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历史上的进攻路线。但是,我们需要武器、军火、技术和专家的帮助。
你们的政府能通过乌兰巴托支援我吗?如果能够,支援到什么程度和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援?
如果你们政府对我的计划有兴趣--它是一个大胆的新计划,首先是一个革命的计划,那么请派一些能胜任的人来,早日采取行动。拖延,只会使资本主义列强帮助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它们在中国的地位。
越飞说:阁下的计划宏伟,得向列宁汇报后才能定下来。越飞笑了笑又道:阁下需要一支革命的军队,这是依靠任何一支已有的军队或与之结盟都难以替代的。
说得太对了!孙中山现在比从前的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这一缺憾。正因为如此,他至少从1921年以来就对苏联革命的红军模式深感兴趣。
也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孙中山关于只有革命的军事行动才能改变中国的论点是正确的。
我的真正敌人肯定会是吴佩孚……英国甚至现在就躲在吴佩孚和陈炯明的聪明幕后,在福建消灭我的军队。吴佩孚正在这样干,尽管他保证善意对我。孙是在警告苏联人不要为军阀吴佩孚有时披上的那件儒雅谦恭的外衣所迷惑。我们也反对同吴联盟的计划以及我所听到的拟议中的苏联对东北的张作霖采取军事行动以资促进的说法。
总而言之,会谈是成功的,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不只是越飞单方面对孙中山施加苏联的影响,孙中山也在对苏联申述观点、施加影响。会谈反映了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共同利益,这是主要的。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一些不同看法,这是次要的。经过宋庆龄的整理,双方签字后,于1923年1月26日向世人公布。这就是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
《孙文--越飞宣言》共分四个部分:
其一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现阶段任务的。孙逸仙先生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的国家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确告孙先生,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其二是应孙中山要求,越飞重申苏俄于1920年9月27日致北京政府照会中列举的原则,并向孙先生重行宣言,即俄国政府准备且愿意根据俄国抛弃帝俄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另行开始中俄交涉。
其三,建议将来举行中俄会议解决全部中东铁路问题,孙先生以为可做出一些临时性的安排。
其四,即最后一点,是关于外蒙古的问题。越飞向孙中山保证,俄国现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先生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即由外蒙撤退,缘为中国实际利益与必要计。中国北京现政府,无力防止因俄兵撤退后白俄反对赤俄阴谋与抵抗行为之发生,以及酿成较现在尤为严重之局面。(日本支持的白卫军确曾控制外蒙并对西伯利亚发动袭击,后来红军开进才将之击败。)
宣言的面世,揭开了孙中山外交史上新的一页。
中苏会谈宣言发表后,列宁更加同情孙中山这位国民党领袖的处境,希望中国共产党这个新政党成立后,能够帮助孙中山改造国民党,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促进国共合作,夺取政权,促进中国的统一。这也是《孙文--越飞宣言》的大意。列宁以其自身的革命理论,在国共两党间做了大量工作,其实这也是无私的援助(当时苏联政权还极不稳固)。同时,也表现了列宁高屋建瓴的马克思主义眼光,和倡导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互相支援的国际主义情怀。
国共两党虽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上目标一致,要真正实现两党合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作为一个老牌的革命党--国民党,经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吸收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革命者,同时也混进了不少的阶级异己分子。他们以不同的目的、动机和心态入党,使党庞大而无战斗力,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对付面前的强敌。这种状况导致无数次失败,使其统帅孙中山,空有伟大的抱负难以实现。这一点儿孙中山先生比谁都看得更清楚。因此,他对国共合作表示出极大的热忱,同时也遭到不少人反对。
而另一个革命党--共产党,则因刚刚成立,没有成熟,经验不足,将列宁从建党之初……最早的人改成列宁在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的部分成员,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情况,并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接受马林的建议。1922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经过热烈的争论,与会者对与国民党合作的态度开始变化,二大时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三大时提出党内合作。李大钊是觉悟最早的人之一。在中国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中,李大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而是道地的北方农家子弟,是吃薯干长大的血性男儿。他的体格也不像那种弱不禁风的文人,而是非常魁梧结实。他说话幽默并极富煽动性。在孙中山流亡日本时的众多中国留学生中,他是出类拔萃的。他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回国后,他是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头人。他年仅三十岁,就在北京大学任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并参与主编中国最先进、最有影响的月刊《新青年》。他不是那种学者型的理论家,而是同学生们一道走上街头,后来又组织和领导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
在外貌和衣着上,李大钊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打扮--他喜欢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而不是像他的许多同辈那样爱穿西装以示进步;他留着两端下垂的中国学者式的胡须,但他又精通日文和英文,并通晓世界事务。而他的教学法却是非正统的--他常在星期天教课,不是在教室里讲授,而是在北大图书馆他的办公室里,同学生们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孙文--越飞宣言》签订后,孙中山夫妇在上海的莫利哀路29号的住宅又迎来一位客人,他就是身穿长袍马褂、书生味十足的李大钊。
这两个伟人都在寻找救国之道,他们的会晤当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