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式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它既不是以往的商业模式利用科技工具实现效率提升(金融互联网);也不是新科技新发明以产业化的姿态实现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而是一种更加深刻而又广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生态化融合,也就是技术和商业之间从更深的层次上史无前例地实现了思想、理念和精神的交融。
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网络”,在成长基因和运行机理上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前所未有的商业和技术之间的“珠联璧合”。在这种革命性的融合大潮面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都不足以完全概括现象的本质,而囊括两者的“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更能描述中国的金融业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中,正在经历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可以概括的定义为:新金融,简单地说就是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精神——而非只是技术——去经营金融的事情。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消除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因工具—目的主次对立造成的“傲慢与偏见”,我们主张作为“虚拟经济”的金融与作为“虚拟网络”的互联网,应充分利用其基因上的先天优势,以一种更加平等、共生和交互的精神在“基因”层面进行再造,而非简单地在“器官”层面进行“移植”。
“新金融”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可以断言,中国商业银行能否有效应对近在咫尺的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取决于对“新金融”这一思想的认识和运用。
三、 简析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新金融”时代
新金融并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可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的新模式。按照“新金融是运用互联网精神经营金融的事情”这一定义,结合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内核的互联网精神,商业银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结合打造“开放”的渠道网络,全面降低资金门槛打造“平等”的业务平台,智慧运用云计算和云思维构建标准化结构打造“协作”式的同业业务,强化银企平台建设和客户间虚拟社区与社交圈建设,打造“分享”式的客户群落。
总之,如果能从将互联网仅仅视为一种技术工具的思维偏见中走出来,按照新金融的定义,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全面融合到传统业务中进行再造,商业银行就会发现互联网打开的创新空间将更加广阔和深远。当然新金融的概念才刚刚提出,将来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所有具有远见卓识的互联网企业家和金融企业家去参与、思考、交流和碰撞,才能最终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概念,这也是互联网精神的一种体现。
银行必须变革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文/余丰慧
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网评人”荣誉称号。
余额宝以支付宝为基础,在支付宝和余额宝两者之间建立起桥梁,给支付宝大量沉淀资金提供了一个增值的通道。它拓宽了百姓投资渠道,是金融的一大创新。
余额宝的优势在于在追求资金增值的同时,没有削弱支付宝方便支付购物的最基本、最强大、最原始功能。客户随时可以将支付宝上的资金转到余额宝上追求增值,也可以随时从余额宝里转到支付宝里进行购物。这克服了过去支付宝上大量沉淀资金没有任何收益包括不支付利息的缺陷。
余额宝如此灵活方便地给支付宝上的客户资金力求实现增值,但风险非常之小。因为,天弘基金公司余额宝上的产品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与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相比较的一个特性是风险小,收益相对低,一般年化收益为3%~4%,略高于现行储蓄存款利率。
从2013年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收益来看,增利宝货币基金前半个月年化收益率已达6%。当然,6月后半月是一个特殊时期,因为银行“钱荒”,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大幅度攀升,货币基金收益率当然水涨船高。这仅是一个特例,不具代表性和普遍性。
余额宝与支付宝上代卖基金和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最大区别是,资金使用上、收益上的灵活性,资金追求增值与购物两不误,代卖金融理财产品则不具备这种优势。
利用余额宝平台购买货币基金与其他渠道、平台的区别是,余额宝以支付宝为基础具有强大的客户基础。当前,支付宝上客户高达5亿,活跃用户最少在1亿,沉淀资金之多是目前任何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都无法比拟的。
看待余额宝,将余额宝与其他货币基金销售渠道和平台比较,决不能脱离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支付宝这个平台基础与庞大的客户基础。如果将其割裂开来与其他货币基金通道比较是一种短视行为,扼杀了这个创新;如果将余额宝看做是一个简单购买货币基金工具和平台而已,那将是鼠目寸光的。
余额宝金融产品的创新直接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如果说支付宝让传统银行业领教到什么叫“冲击”的话,那么余额宝则让传统银行业领教到什么叫“危机”。危机在哪里呢?如果说阿里小贷应运而生、阿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出现、支付宝的越来越强大以及支付宝上代卖各类理财产品等将银行行长们吓出一身冷汗,那么,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对银行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
商业银行经营基础和根基在于资金来源,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才能放贷、投资、拆借等运用资金实现盈利。而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最重要的是储蓄存款,特别是低成本的活期储蓄存款。而余额宝正好卡住了银行资金来源的咽喉,正好切断、截流了银行活期存款来源的通道。
余额宝恰恰正在动摇传统银行的基础和根本。在利率尚未市场化情况下,传统银行依靠现行利率吸收存款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而余额宝却在背后又捅上一刀。本来支付宝上滞留的资金是网购时的短暂性沉淀资金,是没有任何利息的。余额宝产品的创新给这些沉淀资金提供一个风险较低、流动性很强、购物追求增值两不误、收益还可能高于一年期存款的平台和通道,这必将吸引大量银行活期存款流入到支付宝、余额宝之中。
余额宝是金融第三方支付系统上的一个增值创新产品。余额宝的法律地位虽然尚未明确,但是绝对不触犯现有任何法律。从支付宝转到余额宝,转与不转、资金大小、期限长短、何时回流等所有权力都掌握在网购客户或者投资者自己手中。不存在任何机构越俎代庖、代客理财等行为。当然,在任何平台上代售购买基金类产品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向监管部门报批或者报备。
必须看到,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并不复杂,只要余额宝成功,将会有更多“余额宝”的诞生。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其他类似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有滞留大量资金的功能,只要央行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批准,都完全可以设计推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这将彻底颠覆传统银行的根基——存款资金来源。
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0万亿元,同比减少1.26万亿元。尽管已经下滑到1.60万亿元,而到7月第一周仅四大行存款就又下降7200亿元。冲6月底数据、存款虚假一日游现象非常严重,背后是银行吸储能力的严重下降。银行业失去了存款来源,还有什么生命力呢?
在银行工作感觉最深刻了,现在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非常之弱,揽储压力非常之大,愿意存款的客户越来越少。都说商业银行为何疯狂售卖理财产品?要不是商业银行变着法子推出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变相抬高价格(利率)吸收资金,银行流动性问题恐怕已经更加严重了。
商业银行吸收储蓄存款能力大大下降,储蓄存款增速放缓、危机四伏,与利率未市场化关系很大(其实是双轨制:银行执行存款储蓄基准利率,而民间借贷等其他社会融资价格却基本放开了),更与社会融资风起云涌带来的冲击有很大关系。其中,支付宝、余额宝等新型金融产品工具对银行储蓄存款构成直接威胁。商业银行一旦失去了赖以“养家糊口”的稳定储蓄存款资金来源,真正的危机就会到来。
可能有人会说,支付宝、余额宝等资金最终不是都还在银行里吗?谈不上冲击,更谈不上动摇银行基础和根本呀。不错,支付宝、余额宝上的资金最终会通过银行的对公存款和同业存款科目存放在银行。但是,这与网购客户储蓄存款回流银行是两码事,差别很大。这次银行“钱荒”就是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钱荒”,而五家大型银行不存在“钱荒”。这种资金、流动性资源上的集中,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性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非常大。
同时,银行吸收储蓄存款不是单纯为了吸收储蓄,而是要将这些储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等增加收入的。而余额宝等货币基金被银行托管的资金一般表现为同业存款,这种资金流动性强,一般只能用于一般性支付,即头寸性资金,否则就将面临风险。这次一些股份制银行出现罕见“钱荒”,就是将短期的同业拆借资金用于长期运用牟利的结果。当前,整顿规范银行同业业务呼声越来越紧就是这个道理。
放开民间资本自行设立创办商业银行已经如箭在弦。精明的马云说不定已经开始筹划筹建商业银行了。同时,余额宝产品的巨大成功,必将引来无数基金公司与支付宝合作创新出更多金融产品。类似余额宝的金融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资本创办设立商业银行闸门一旦放开,那么,传统商业银行真正的危机必将到来。
坦率地说,站在现在的国有银行(大型银行)以及国有控股银行角度来看,笔者最害怕来自两个方面的巨大冲击:一是互联网金融的颠覆性冲击;二是放开民间资本办商业银行的冲击。
作为从业30多年的国有大行人士,笔者也算资深吧。但什么时候都没有现在有危机感。就在中国加入WTO前夕,笔者当时在基层行任职,都说入世后外资银行这匹狼将吃掉中资银行,那时,一点都不害怕,而现在确实怕了。也许笔者胆量过小吧。
在互联网金融面前,传统银行运作模式已经落伍。继续守旧只能失去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传统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和民资创办银行的巨大冲击,决不能束手待毙。唯一的出路是改革变革、革新创新。
现阶段银行该怎么用大数据?
文/汤平平
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金融事业部经理。在消费者研究、用户体验、服务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外金融行业是受当代信息技术影响程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实体银行减少,虚拟服务增加,部分国家除了3%的涉现业务外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阿里集团等IT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种种将催生银行成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型公司。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国内银行业应当如何应对?在内部经营数据尚未整理、整合,上下游信息流转渠道尚未打通的情况下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融入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下面将介绍三个过渡时期应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差异化营销、客户经营、内部管理的方向。
一、关注集群属性,推进“区域化”营销
大数据营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通过企业内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外部公共数据整合分析多维度描述客户特征,为每个客户“贴标签”,然后针对每个人的特征和需要进行精准营销。考虑到银行内部用户行为数据管理不健全,外部组织数据难以获取的实际,可以考虑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将同样生活、工作圈内的客户作为一个“集群”,这些客户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分析这些集群客户的规律与偏好,针对不同集群的特征进行差异化营销。
这种以地理区域为单位进行划分与营销的方式,将分行、分公司业务发展重点和区域业务优势相结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快速反应、深入拓展、贴近客户。从而将公司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把控市场的能力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非常适合信用卡中心的区域化特惠商户与营销活动选择。
具体的操作方式包含如下四个步骤:
1.合理划分区域: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圈子”,如商务圈、生活圈、娱乐圈等等,每一个圈子类别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然后将全部客户划分进这些圈子中。例如提取他们住址、工作单位、住宅电话等数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客户的手机定位信息、客户撰写微博位置信息等外部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归属。
2.区域客户画像:针对典型圈子的客户特征、业务特征、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例如对客户性别、年龄、收入、信用额度、存款总额、月均刷卡额、刷卡次数、消费地点、购物种类、业务种类、持卡时间、营销活动参与情况等行为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客户的特征。
3.行为偏好分析:形成客户的深度认知与判断。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有效实现差异化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市场调研中通过资深研究人员的洞察实现,数据挖掘中通过建模与多维数据检核实现。这个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市场调研或数据挖掘掌握圈子中客户的特征和喜好,从而为后续的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4.遴选营销活动:以上几个步骤完成后,合作商户的遴选与营销活动的确定就比较顺畅了。特别要提示的是营销活动的推动渠道与时机也要根据客户的特征尽量做到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商务圈白领的营销方式优选短信、电邮等,可选择下午下班之前2小时发送,作为工作调剂的活泼形式更容易被他们关注。而针对小生意人、家庭主妇等工作日白天的电话推荐仍然是最容易促成销售的方式。这些渠道与时机的偏好也是在上一步对于客户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以往不同营销形式的响应率、参与率等数据跟踪分析形成的知识。
以区域的客户分析为研究重心,以数据信息对营销各环节的有力支撑为基础,有助于提高营销投入产出比。
二、整合运营信息,跟踪客户“健康度”
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大数据应用的最终目的和方向,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手段。对于银行而言,预测客户的信用风险与流失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信用评估便开始使用,通过模型的建构预测出每个自然人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发生“信贷违约”的概率,并以一个分数来表示,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对于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度”跟踪,时时预测每位客户的流失风险,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应用在银行业却鲜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