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其核心思想是提醒人们,过有节制的、正常的性生活。
这些措施包括:
1)避免与疑有艾滋病感染或有艾滋病感染高度危险的性伴侣发生性关系;
2)避免与静脉药瘾者发生性关系;
3)避免肛门直接性交;
4)使用安全套,妇女应该毫不犹豫地提出这个要求。
(三)免疫预防
近年来HIV疫苗的研究一直成为热门话题。研制疫苗的目的是一个人在感染了病原体而引起感染之前能将其遏制住。但由于HIV极易发生突变,而产生大量不同的病毒株,无交叉性免疫。这为疫苗生产和应用造成困难。虽然对HIV疫苗的研究用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期待着HIV疫苗的出现,这将是预防AIDS的关键。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⒈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⒉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⒊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年至10年时间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⒋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⒌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⒍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够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⒎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⒏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⒐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⒑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用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流行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市首次报告病例后,在我国乃至世界迅速形成流行态势。截至2003年8月7日止,全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发病人数达8422人,死亡916人,平均死亡率达10.8%。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9人,死亡率为6.7%.
自从2003年3月12日WHO向全球发出警报后,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调集大量科研人员对SARS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全面研究,并果断采取防范措施,使SARS疾病在3个月内被迅速控制,这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一大胜利,但关于SARS深入研究以及今后如何防止SARS卷土重来发生再流行仍是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原学特点】
2003年4月16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现研究证明,SARS冠状病毒为单正链R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冠状病毒科,但并不是已知人或动物冠状病毒的突变株,而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普通冠状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以病毒形态而命名,在电镜下,病毒颗粒呈不规则形,有包膜,因其包膜表面有向四周伸出的刺突,形如花冠而得名。该病毒分为三个群,第一、二群主要为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第三群主要为禽类冠状病毒。以往人类的20%普通感冒是由普通冠状病毒引起。SARS-CoV在结构上与普通冠状病毒相似。从基因组研究表明,SARS-CoR的基因与已知三个群普通冠状病毒均不相同,故现将其列为第四群。SARS冠状病毒颗粒的核心为螺旋排列的单正链RNA和衣壳(N蛋白)组成的核壳体,其外为包膜。N蛋白结合于RNA上,是SARS病毒重要结构蛋白,在病毒转录、复制和成熟中起作用。病毒核酸为+ssRNA,全长约29.7kb,编码20多个蛋白,除编码RNA聚合酶外,编码的主要结构蛋白是N、S、M、E等蛋白(图2—2)。世界公布各病毒株的基因序列是差异程度不高,其同源性达89%以上,但与普通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差异甚大。包膜表面有现金种糖蛋白,即S蛋白和M蛋白。S蛋白是刺突糖蛋白,是病毒主要抗原,其功能主要是能与细胞受体结合、粘附于细胞上,使细胞发生融合,是SARS冠状病毒浸染细胞的关键蛋白,还可以诱导中和抗体。M蛋白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E蛋白对病毒的组装发挥重要作用。有的普通冠状病毒还有HE蛋白,称为红细胞凝集素酯酶,但SARS-CoV没有HE是一特征。
SARS冠状病毒可以在VeroX细胞(绿猴肾细胞)、Vero-E6细胞和ErhK-4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MDCK、293细胞也能培养。病毒内增殖可被SARS恢复期血清所抑制。
SARS病毒抵抗力,因其有包膜而对乙酸或氯制剂(如液氯、二氧化氯、10%次氯酸钠等)消毒。一些普通消毒剂在5min内可杀死该病毒,如丙铜、10%甲醛以及75%乙醇等。该病毒对热的抵抗力比普通冠状病毒强,在4℃条件下活性仅下降10%,在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中可存活10d,在血液中可存活15d,痰液或粪便中能存活5d,就是塑料、玻璃等物体表现也能存活2~3d。56℃90min,75℃30min方可灭活该病毒,紫外线也可使该病毒灭活,但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主要是SARS患者,一般是随着病情进展而传染性增强,发病第2周传染力最强。SARS显性感染为主,但至今没发现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至于SARS突发性造成人间流行,其源头是否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尚未无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证实,但现已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到与SARS-CoV基因序列高度相符的病毒,其他野生动物如山猪、黄猄、兔、山鸡、蛇等也查出了SARS-CoV病毒相应指标。
(二)传播途径
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经空气气溶传播可能是造成医院或社区暴发传播的途径之一。其次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目前尚不能排除生存粪口等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该病在密闭的环境中经空气溶胶易于传播,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聚集现象,可能造成医院和社区暴发流行。
(三)易感人群
人类对SARS冠状病毒无天然免疫力,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儿童感染率低,原因尚不清楚。
(四)流行季节
冠状病毒是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主要病毒,流行的主要季节是12月至次年的5月,SARS冠状病毒流行也符合这一规律。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2d,通常4~5d。SARS临床起病急,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可伴有畏寒、关节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SARS在临床上分两型,普通型和暴发型。
普通型一般分为3期,即早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早期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持续高热,伴有干咳、头痛、关节痛,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有时可出现肺部阴影,此期大约1周年左右。进展多发生于8~14d,肺部病变加重,临床上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肺部X线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常双侧或多叶出现阴影。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渐减轻,肺部X线阴影逐渐吸收。多数患者经2周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
暴发型产生严重肺渗出,出现呼吸窘迫,极度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常伴有过敏性血管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此型病人传染性极强且很难抢救,死亡率高。
【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史
有接触病人史,发病前两周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区域,特别是与SARS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可作为流行病学史依据。
(二)临床诊断标准
⒈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一般体温在38℃以上,也要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开始,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病人;
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为特征,偶有痰中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症;
⒊胸部X线检查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
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上述症状和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三)鉴别诊断
对临床疑似病人要及时正确进行甄别,要通过详细流行病学史调查、通过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排出常见的其他发热病人,如普通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军团菌性肺炎及一般细菌肺炎等。同时要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确诊、定点医院治疗,防止SARS扩散和传播。
(四)实验室检查
⒈一般实验室检查
⑴外周血象: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同其他病毒感染相同,一般细胞不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数减少。
⑵淋巴细胞亚群:常于早期出现CD4+T细胞及CD8+T细胞同时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降低。
⒉胸部影像检查病变初期肺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片状、磨玻璃状阴影。随病情进展可多叶或双侧出现阴影。
⒊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⑴SARS-CoV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采集患者血清,可用免疫荧光(IFA)、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包括lgM、lgG,但一般IFA法在患病后12天检出率高,ELISA在发病2周后出现,故对早期诊断有困难,故临床尚需快速、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技术。
⑵SARS-CoVRNA检测:采用RT-PCR法。取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提取RNA,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可以检测SARS病毒RNA,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⑶病毒分离鉴定:此实验必须在P3实验室进行,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方法是对咽拭子、痰液、气管分泌物标本采用Vero-E6细胞分离培养病毒,并进行鉴定。
【治疗原则】
(一)隔离病人
发现SARS病人要立即就地隔离,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所有人员接触,对SARS病人及疑似病例都要进行及时隔离治疗;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隔离观察,绝对防止SARS在人群中传播。
(二)对症治疗
采用支持疗法。对患者实行降体温、早期氧疗并卧床休息;对咳嗽采取止咳、祛痰措施,有心、脾、肾功能损害者或腹泻者均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住院期间都要采用支持疗法,始终保证氧气供给及基础治疗和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此外,还要注意心理治疗及护理。
(三)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根据临床症状指征必要时实施小剂量、短期激素疗法,可以控制免疫病理反应,但同时给予抗病毒类药物,以防止病情向重症发展。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使用激素的病人可以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
(四)免疫治疗
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制剂属非特异性制剂,但疗效不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恢复期血清大量的中和抗体存在,是病毒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有效措施,但一定要慎重使用,不仅是考虑血清来源的有限性,还要严防肝炎、艾滋病等可经血液传播的危险性。对诊断明确的高然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
【预防措施】
(一)疫情报告
我国已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是需要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故任何人发现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都必须及时向附近医疗机构或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要将疫情迅速逐级上报,直至卫生部。相关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检查,在短期内作出预报和初步诊断。同时要对病人或可疑病人实行就是隔离、就地治疗,防止远距离传播。
(二)人群预防
⒈开展健康教育每个公民养成良好个人健康卫生习惯是预防SARS的重要手段之一。诸如不要冲人群打喷嚏、咳嗽;要经常洗手并于洗手后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户外运动坚持锻炼身体;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饮食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⒉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⒊做好个人防护。流行期间到医院或高危人群场所需戴12层口罩,户外和空气流通场所不必戴口罩。对医院要采取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⒋在流行期,及时治疗其他疾病,适当服务用增强免疫力制剂,对高危人群有一定应急预防作用。
(三)疫苗
SARS冠状病毒被确认后,很快能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增殖,而且其基因组测序基本清楚,因此制备SARS疫苗很有基础。我国已研制出灭活疫苗,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进一步将SARS疫苗广泛应用于人群预防接种尚需国家批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和Ⅲ期临床试验。
(四)有效药物
与其他病毒一样,在治疗过程中最需要能杀伤病毒而又不伤害人体的特效药物,但这类药物很少,需要人类努力开发。目前有人已研究出活性多肽,经初步鉴定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为开发特效抗病毒新药提供了研究基础。有些清肺解毒、祛湿化痰类的中药也对SARS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在WHO指导下,全球SARS得到控制,我国在党中央、各级政府领导下,全民获得抗SARS的阶段性胜利。今后仍需有长远观点,防止再发大流行。应继续采取切实地预防措施,深入对SARS病毒起源、生物学特征、复制及变异规律,以及致病机制等进行基础性研究,加强全民意识,为预防和彻底控制SARS的流行不断努力。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