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草
村里住着一个单身男人,很多人都觉得他非常不靠谱,因为经常是别人说什么,他就添油加醋地多说点什么。大家说长,他不会说短,大家说黑,他不会说白,于是大家给他取个外号叫“墙头草”。
一天傍晚,“墙头草”正坐在隔壁邻居家里面谈天说地,忽然邻居的五岁小孩在外面边跑边喊:“有蛇,有蛇!”
“墙头草”一听,就连忙站起来说:“是有蛇,是真的有蛇,我听到‘索索’声!”大家便惊而起立。人们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去,却看见地上的蛇一动不动,有人说了句:“不要怕,是死蛇。”
只听“墙头草”接口说:“怪不得我闻到一股死蛇味。”邻居拿灯过来仔细一照,才发现,原来是一根稻草,结果“墙头草”又说:“正是,这腊月天哪来的蛇!”
坚定不移地“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起风就扑倒的“墙头草”型人格不受人待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风向又变了。许多人谈及这种人的可恨之处,都会说他们实在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总给人两面三刀的感觉。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墙头草”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依赖性人格障碍”,如果情况严重,导致社会关系严重破坏、情绪出现抑郁或焦虑,就可以算做依赖性人格障碍。
在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给这种“依赖性人格障碍”总结了几大特点:(1)离开了别人就不能做决定,如有些人在没有征集到上百条建议之前,根本不敢开始一段恋爱;(2)经常感觉无助,如有些人的口头禅就是“怎么办”;(3)害怕被遗弃,如明知不妥,也随声附和或屈就他人。
“浮萍会随波逐流,是因为自我根基不够强大。”依赖型人格的形成与父母太“强势”的教养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们特别溺爱孩子,喜欢什么事情都替孩子们去包办,结果让孩子错过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更有另外一种权威型父母,总是标榜自己的权威性,要求孩子们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行动,很多事情不需要孩子去做主,也就渐渐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行”。这些孩子长大之后,都习惯“借力”去解决问题,大多形成了“谁强大就听谁的”的势利型应对模式。
因此心理学家们提倡家长给予孩子的爱是“可撤出型”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百分之百的爱,然而每过一岁,就要撤出5%,等到一个孩子到了20岁成人的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父母有形的爱,自己内心也可以充满战胜难关的力量,可以自我保护、自我支持、自我成长了。
然而造成“墙头草”的存在,在心理学上,也分为主因和外因。譬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手表效应”,就是说当一个人只拥有一只手表的时候,他很清楚现在是几点了,然而当他拥有了两只手表,而且偏偏这两只手表的快慢不一致时,他往往很难准确判断出现在的时间到底是几点,因为他无法确定哪只手表更加精确。难怪连尼采大师也曾经说过:“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那么,手表效应到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手表效应”告知我们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只能有一个主心骨和一个大方向,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同样的,一个人不能同时由两个以上的领导来指挥,否则这个人会无所适从,一件事也做不好。一旦公司配置了看似同一级别的领导人,就会引发内部种种矛盾和冲突,最终形成相互角力的两个派系,内斗而消耗企业的资源与经济。
“手表效应”当然更多地运用于青少年教育,无论是教师之间、父母之间,还是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更要一致。即使有不够一致的地方,遇到问题时也能求大同存小异,从而目标趋同,行动一致,在孩子心目中听谁的话都一样,反正他们都是一个调,否则极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现在不少家庭当中,孩子们一会儿由爷爷奶奶辈来照管,一会儿又由爸爸妈妈们培养,不同的教育环境却让孩子们产生决然不同的性格,老年长辈们总是相当顺从孩子们的要求,溺爱使得他们为所欲为,而年轻父母却相当强势地希望孩子们服从自己的所有安排。往往孩子们学会了不同的应对方式,然而“墙头草”苗头却渐渐扎根在他们的心底。
“手表效应”更是作用于选择的启示,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面对无数次选择的机会,只要坚持“选你所爱,爱你所选”,不要在做出选择之后再去抱怨和懊恼,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向你所选择的方向去努力,那么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不必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无论你信仰哪一个,都能够走到幸福的彼岸。更不要因为环境、他人的压力,而违心去选择自己不喜欢的道路,这样不仅会使你一直没有好心情,还会偏移那条本该属于你的人生方向。
自助守则
1.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当你拥有一个梦想已久的地方,并且为了奔向它而努力时,再辛苦的日子都会泛出甜蜜。
2.只听从一种声音的指引,那就是来自你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当然这必须是乐观、积极、美好、幸福的声音,能够为自己或者别人的生活带来喜悦和收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