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
一个孩子赢得了一份替人割草的工作,他工作得很卖力,雇主陈太太看上去也是一位非常可亲的人。
工作几天之后,男孩回到家就打电话给那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这个孩子又道:“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这孩子接着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打扫干净。”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
男孩的哥哥非常不解地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谁知道他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陈太太是如何评价我的工作的!”
是什么,决定着你近期的心理判断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卡尼曼把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按常规做完检查后立即抽出管子,这时他们对检查的感觉就是疼痛万分,难以忍受。而对另外一组,则在做完检查后先不抽出管子,静静地让它停留片刻,这时病人虽难受,但已无特别的痛感。
卡尼曼的结论就是,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最后阶段的感受,无论是痛苦还是愉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和评价。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相对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面发生的事容易被最近发生的事所湮没。这是一种心理误区,它使我们做出了与客观事物不完全一致的判断。尽管这种心理定势并非一种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却是大多数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认识它,并善于利用它。
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他让你很生气。你可能因为这一件事情,把你们数年的交情,甚至是几十年的交情抹掉。也就是人际交往中,最近的东西往往占优势,掩盖了对该人的一贯了解,这就是“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近因效应”也得到了许多的应用。你到饭店去吃饭,点了丰盛的酒水菜肴,酒足饭饱、快要结账的时候,服务员会给你免费送上一盘水果,这时你会感到很愉快。你到市场去买东西,如买糖果之类小件儿的散装物品,讨价还价时双方毫不客气,但在谈定价格、称好分量的时候,商贩还会随手给你添上几颗,把秤杆挑得高高的,让你感到额外的满足。这都为的是拉住你做他的“回头客”,下次再来光顾。
美国的航空公司服务精良,一路上让乘客都很满意,但下了飞机,乘客却要在行李处等候6分钟才能取到自己的东西,于是人们就报怨,说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差,运送行李的速度慢得令人难以忍受。后来有个心理学家出了个主意,他让航空公司派人在乘客下机以后,马上就热情地招呼他们跟随着去取行李,绕了一圈,走了7分钟的路,一到行李处,人们马上就拿到了行李,于是他们纷纷称赞航空公司的高效率。
卡尼曼教授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观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授予了他。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原是认定人是理性的,现在看来,除了存在信息不充分的局限以外,人还总是存在心理误区的,或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经济人。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的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就是好朋友,相互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欺骗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
其实这就是近因效应在起副作用。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的事情,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难怪有时候一句话会伤了多年的和气。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把别人近期的异常表现视为以往的任何一件事,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都是毫无妨碍的,不会因近因效应而影响你的判断。
自助守则
1.近因效应会使人淡化、甚至抹去以往的长处和功绩,所以要做到“他人助我,牢记心头”。此外,那些过去给人印象不佳的人,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近因效应,还能给人形成新的良好印象。
2.开头或结尾无论是好是差,都能抹杀中间内容70%的效果,首尾两端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
3.怒责之后莫忘安慰。批评下属或朋友之后、处理偶发事件时难免会情绪化,但若是结束语妥当,加以安抚,就能使人摒弃前嫌,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