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84)
1,透过现象看本质。
1,1逻辑思维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
和形象思维用头脑中的表象思考问题、在右脑进行思维活动不同,逻辑思维是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它在左脑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主要通过演绎推理、回溯推理和辏合显同来实现。我们运用逻辑思维,能够在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分析后发现事物的本质。
关于逻辑思维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专家买猫。
一个经济学家在路上遇到自己的逻辑学家朋友。两人正在聊天的时候,旁边传来叫卖声:“卖猫啦,祖传宝猫便宜卖。”经济学家兴致来了,就要跟逻辑学家打赌,看两人谁能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实惠。
卖猫人说因为小孩病重,没钱给孩子看病,才不得已才出卖这个玩具猫的,这个猫是自己家的祖传宝贝。
经济学家看了看玩具猫,发现它通体漆黑,但猫眼格外耀眼,“可能身体是黑铁做的,但两只眼睛应该很值钱。”经济学家这样想着,便决定出手:“我只要你的猫眼,300美元怎么样?”于是,经济学家用300美元买下了那两颗猫眼,他很得意的对逻辑学家说:“我只用300美元就买下了一对罕见的珍珠,你认输吧。”
逻辑学家什么也没说,给了卖猫人200美元,卖了玩具猫的身体。正当经济学家想嘲笑逻辑学家时,只见逻辑学家示意他快走。两人到了巷子里,逻辑学家不慌不忙地掏出小刀,当猫表面的黑漆被刮落时,里面露出金灿灿的颜色。“不出所料,这个猫是纯金的。”
“你怎么知道这个猫是用金子打造的?”经济学家惊叹道。
逻辑学家说:“一只普通的玩具猫怎么会用珍珠做猫眼?猫眼都那么珍贵了,猫身会是烂铁吗?”
从猫眼推断出猫身的价值,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推理。事实上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是外在明显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这正是不可不学、不可不用逻辑思维的原因。
文1:形象思维。
文2:逻辑思维。
文3:我捡了个大便宜,那双猫眼肯定很值钱。
文4:如果猫眼值钱的话……
文5:现象:一个普通的玩具猫有一双珍珠眼,身体很重,似乎是金属制成。
文6:推理:这只猫肯定不一般,不然怎么会把珍珠拿来做猫眼呢?
文7:本质:这个传家宝肯定值钱,猫身也一定不会便宜。只是年代久远,或者主人为了安全,才把猫身涂黑的。
文8:逻辑学家的思考过程。
(185-186)
2,演绎推理法。
2,1演绎推理法的妙用。
一个存在了两千年的结论,被一个小伙子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给推翻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自由落体实验,而他所用的方法,就是逻辑思维常见的方法之一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是指从几个已知结论出发,根据这些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推导,从而演绎出新结论。
人类向来喜欢探求未知的事物,而演绎推理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已有的认知不断探索,得到新的认知,人类的智慧才能拓展;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来证明或者推翻某些已知结论,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降的速度越快”这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真理。但是伽利略提出质疑,并且动手做了实验。
伽利略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有重物A和轻物B,把A和B用绳子绑在一起得到A+B,那么A+B的下落速度和A比较,谁的速度快?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重一些的A+B会比A快。但又由于A比B重,所以B比物A速度慢,那么在物体A+B下落时,B会拖慢A的速度,导致A+B的速度比A要慢。
一方面物体A+B的速度比物体A要快;另外一方面物体A+B的速度比物体A要慢。这个结论肯定不能成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
运用演绎推理法,从已知的命题推理到新的命题,如果得到的新命题是错误的,说明已知命题必然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反证法”。
在实际生活中,演绎推理法更多的是用来寻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一个煤厂的煤发生了自燃,煤厂为此请专家提供一个预防方案。
专家根据燃烧的要素:可燃物、高温、氧气,提出这样几点预防措施:煤炭分开堆放,定时清理;注意通风,加强对温度的检查。只要能杜绝高温并且避免煤氧化,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标题1:演绎推理。
文1:我之前说,A比B重,A就比B快,但是AB在一起的时候,B是算拖后腿的,还是算加速度的?
文2:看来我错了,伽利略是对的。
标题2:用演绎推理防火。
文3:防火。
文4:火从何来?
文5:可燃物。
文6:温度。
文7:氧气。
文8:方案。
文9:分块堆放,及时清理。
文10:监控温度,随时降温。
文11:保持通风,规律检查。
标题3:用演绎推理找工作。
文12:找到一份好工作。
问13:好工作有什么要求。
文14:经验。
文15:学历。
文16:形象。
文17:口才。
文18:人品。
文19:在喜欢的行业里积累经验。
文20:自考大学或者研究生。
文21:保持整洁、阳光的一面。
文22:在与人沟通时注意表达和聆听。
文23:坚持做人的原则。
(187-188)
3,回溯推理法。
3,1回溯推理法的用处。
回溯推理法,是一种由事物结果倒推回事物原因的思维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从事物变化的原因推断结果。但是由于事物的因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事物变化的结果推断出原因。
二十世纪初,曾经有一种昏睡病在非洲流行。患上这个病的人会长时间昏睡最后导致死亡。为了治疗这种疾病,有人研发了一种名叫阿托品的药物。阿托品虽然可以治疗昏睡病,但是它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导致人双目失明。
在这个事情中,服用阿托品是“因”,导致的结果却有两个,一个好的“果”治疗昏睡病;一个坏的“果”容易失明。我们当然希望保留好的“果”,去除坏的“果”,那么就需要对“因”进行改良。最终,有人对阿托品进行改良,得到了有效治疗昏睡病的药物。
回溯推理法的运用范围很广泛,在各种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地质考察领域中,运用回溯推理法,通过对现在得到的陨石进行测算,推测银河系的年龄大概有140至170多亿年。在考古挖掘领域中,运用回溯推理法,根据现在挖掘出的恐龙化石,推测出恐龙存在于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在自然环境领域中,臭氧空洞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根据臭氧空洞出现这一“果”来探究“因”。因果性是回溯推理法最重要的特征。
除此以外,破案时也需要时常运用到回溯推理法。我们只能根据案件和现场情况“果”,来推断作案的嫌疑犯以及各种细节“因”。
回溯推理思维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的。多看一些关于侦探方面的小说、影视作品,都能够帮助提高回溯推理思维能力。特别推荐柯南道尔的著名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书中福尔摩斯曾说过:“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看到或者听说过大西洋或尼加拉瀑布,他从一滴水就能推测出它们有可能存在。所以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来了。”
标题1:回溯推理大法。
文1:万事皆由阴阳变化而生,又归于阴阳调和而灭。
文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文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就存在“万事皆有因果”的思想了,因此有“修成正果”、“事出有因”这样的成语。只要看清了结果,原因或者过程就业逐渐明朗了。
标题2:侦探断案。
文4:死者手指甲中有大量嫌疑人的皮肤组织,看来嫌疑人一定是和他发生了肢体冲突,死者抓破了嫌疑人的皮肤,因此要注意身上有新鲜抓伤和贴有膏药的人;现场还有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不是死者的,看来嫌疑人是一个深度近视的人,并且不是预谋已久的犯罪,杀人后丢下了眼镜就仓惶逃跑了,看来还是个新手。不过,也有可能是凶手栽赃……
(189-190)
4,“不完全归纳”的辏合显同法。
4,1辏合显同法。
“辏”有聚集、聚合的意思。辏合显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聚合一定数量的事物,从中突显它们的共同特征。
其实,辏合显同就好比数学中的“不完全归纳”,先根据有限的事物推测出共同规律,再用其余的事物进行验证。如果其余的事物也具有这些规律,说明推测正确;如果其余的事物有违背这些规律的,说明推测错误,那么再重新寻找共同规律,直到所有事物都符合统一规律为止。辏合显同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因为它突显的大多是一种新的特征。
数学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也运用了辏合显同方法。
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拆成两个素数之和;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可以拆成三个素数之和。
素数指的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比如1,2,3,5,7,11等。我们发现从2开始有:4=1+3,6=3+3,8=3+5,10=5+5,12=5+7,14=3+11。这些偶数都能拆成两个素数之和,根据这个规律,哥德巴赫认为拆成两个素数之和是所有偶数的共同特征。
辏合显同是很抽象的逻辑思维,只有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学习。
(1)浏览法。
一开始要一个一个地浏览对象,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推测出这些对象的共同特征。接着继续浏览,此时的浏览要注意这些对象是否符合之前推测的共同特征。
(2)定义法。
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来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我们要综合考虑对象的形态、作用、运动特点等等。
(3)剩余法。
剩余法是运用排除的方法来达到显同的目的。如果一个事情是由很多复合原因导致的,那么把已知的有因果联系的部分排除,剩下的部分也一定有因果联系。
标题1:辏合显同法。
文1:x是大于2的偶数,则x可以拆成两个素数之和;
Y是大于5的奇数,则y可以拆成三个素数之和。
看起来我好像是随便而又大胆的一个猜测,事实上我花了很多心思呢。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用公式证明我的猜想,你要不要试一试?
文2:哥德巴赫或者是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罗列出所有的数字,因为数字可以无穷大,但是只要你具体到任何一个数字,只要它是偶数,就能拆成两个素数;只要它是奇数,就能拆成三个素数。
虽然我口齿不太清楚,但我确实“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哦。
标题2:凑合显同的方法。
文3:浏览法。
文4:定义法。
文5:剩余法。
文6:例如,我们有一堆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文字。从第一张开始依次写着:苹果,西瓜,樱桃,香蕉。我们浏览到这里,会猜测这些卡片的共同特征是都写有水果名称。继续浏览,验证我们的猜测。如果正确,这就是共同特征;如果不正确,则重新再找新的特征。
文7:例如,我们如何对艺术品下定义。艺术品的种类包罗万象,从书画到瓷器都有。一般认为,艺术品是指那些造型上有美感和情感的作品。这个定义也反映出艺术品的共同特征,有美感,有情感。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对一些事物尝试下定义,就能有效地训练我们的辏合显同思维能力。
文8: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了剩余法。海王星发现之前,天文学家在观察和计算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实际运行轨道与计算机计算出来的轨道出现了偏差。
通过研究分析,知道天王星的偏离是由周围行星的引力产生的。但是即使加上周围已知的行星造成的影响,计算出的轨道仍然与实际轨道有偏差。
这个现象说明天王星周围还存在未知的行星,正是因为这个未知的行星影响造成的轨道偏差。后来经过天文学家的努力,终于发现了这颗行星就是海王星。
(191-192)
5,顺藤摸瓜揭示事实真相。
5,1逻辑推理思维的力度。
大侦探福尔摩斯就是一个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来推理断案的高手。
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医生就认定他去过阿富汗,这让华生医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华生医生认为是有人告诉过福尔摩斯自己去过阿富汗。福尔摩斯则用自己的依据让华生医生折服了。
首先,福尔摩斯看到华生医生的办事效率和态度就觉得他肯定当过兵。
其次看华生医生的肤色,就能断定他是从热带来了,再加上身上还有伤疤,“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区历尽艰苦,并且臂部受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这就是福尔摩斯比较惯用的逻辑思维法。
正确的逻辑思维可以让我们正确地判断事物。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可以这么做的。
在河北沧州城南有一座寺庙,一年发了洪水,把寺庙前一对石狮子冲到了附近的河道里。
过了几年,人们准备重新修建寺院,于是想把这对石狮子从河道里打捞出来。大家来到河道里怎么找都找不到。这时有人提出,随着时间的流逝,顺着河流的走向,石狮子应该在寺庙的下游,但是大家去了下游还是找不到。
这时来了个老教授说,沙子是松动的,狮子应该在更深的地方而不是在下游。但是大家在挖了很深之后,还是找不到石狮子。一位当过河道兵的人建议他们到寺庙上游去找,他解释道:“石狮子结实沉重,水冲不走它,但上游来的水不断冲击,反会会把它靠上游一边的泥沙冲出一个坑来。久而久之,坑越冲越大,石狮子就会倒转到坑里。如此再冲再滚,石狮子就会像‘翻跟头’一样慢慢往上游滚去。往下游去找固然不对,往河底深处去找岂不更错?”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来到上游,发现了石狮子。
老兵的话问什么会成现实呢?因为老河兵对水流的习性非常的熟悉。而其他人的判断只能是自己的感性而不是经过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推而广之,只是从表面上把握事物的本质是片面的,没有价值的。
标题:1 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初次见面。
文1:Nice to meet you!你一定去过阿富汗吧!
文2:汗……!你怎么知道的?
文3:福尔摩斯看到华生医生的态度和站姿就觉得他肯定当过兵。
华生医生肤色古铜,能断定他从热带来,再加上握手的时候看到手上的伤疤,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区历尽艰苦,并且臂部受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
福尔摩斯的这一个念头,动用了前几节所讲的各种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由现在的结果(伤疤)推及过去的生活(阿富汗从军),由现象(华生的站姿等)推理本质(军人的共性),通常情况下, 逻辑推理的方法都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单一地运用的。
标题2:真假公主童话故事里的逻辑推理。
文4:亲爱的,昨晚你睡得好吗?
文5:太太,虽然您招待得很好,可是我还是觉得,床垫子下面有个小东西让我不舒服……
文6:她一定就是流落民间的公主了。要知道我可是铺了二十床垫子,又在这些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可是她还是感觉出来了最底下的那粒小黄豆,除了公主,还有谁能这么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