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总会有许多分歧。要想实现双赢.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容易消除误会和对立.相互取得谅解.为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加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容易达成共识
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指出: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他强调: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只有傻子才会那么做。而是要试着去了解他。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为此,一定要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因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而且,除此以外,你将可大大增加你在做人处世上的技巧。
卡耐基自己现身说法。多年来,卡耐基经常在他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他跟古代高庐人的督伊德教徒一样,只崇拜一棵橡树。因此,当他看到那些嫩树和灌木,一季又一季地被一些不必要的大火烧毁时,觉得十分伤心。那些火灾并不是疏忽的吸烟者所引起的,它们几乎全是由那些到公园内去享受野外生活、在树下煮蛋或烤热狗的小孩们所引起的。有时候,火势太猛,必须出动消防队来扑灭。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块告示牌说,任何人在公园内升火,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但那块牌子立在公园偏僻角落里,很少人看到。有一个骑马的警察,他应该照顾公园才对,但他并未尽职,火灾继续在每一季节里蔓延。
有一次,卡耐基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有一场火迅速在公园里蔓延,希望他赶快通知消防队。但他竟然漠不关心地回答,这不关他的事,因为这不是他的管区!
卡耐基很失望,所以后来他到公园里去骑马的时候,其行为就像一位自封的管理员,试图保护公家土地。刚开始的时候,他不会试着去了解孩子们的看法,一看到树下有火,心里就很不痛快,急于要做件好事,结果却做错了。他总是骑马来到那些小孩子面前,警告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公园内升火,而被关进监牢去。他还以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他就威胁叫人把他们逮捕起来。卡耐基说,他自己只是尽情地发泄某种感觉,根本没有想到他们的看法。
结果呢?那些孩子服从了,心不甘隋不愿而愤恨地服从。
等卡耐基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并且极想把整个公园烧光。
随着年岁的增长,卡耐基对做人处世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变得更为成熟了一点,更懂得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于是,他不再下命令,他骑马来到那堆火前面,说出了下面的这段话:
“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些什么?……我小时候自己也很喜欢升火——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公园内升火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这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升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升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起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你们升起这堆火,就会被关人监牢内。但我不想太罗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但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而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推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玩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升火?在那升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种说法有了很不同的效果!使得那些孩子们愿意合作,不勉强,不憎恨。他们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命令,使他们保住了面子。他们会觉得舒服一点,我们也会觉得舒服一点,因为我们先考虑到他们的看法,再来处理事情。要尽量去了解别人,理解别人
詹妮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正期待着去剧院的夜晚。去车库开车的时候,她发现有一个同事的车斜停在两个停车位的中间。“多自私。”詹妮想。尽管还有空的停车位,但是詹妮还是感到很愤怒。“需要给这个人上堂课。”詹妮寻思着。她走到停车接待处抱怨。没想到,接待员竟然不在,詹妮想着接待员肯定提前回家了。这让詹妮更生气,她从服务台上拿起一张大白纸,写了一张条儿,粗鲁地骂了刚才那个没好好停车的车司机有多自私。然后,她又写了一张条儿,强烈谴责接待员的失职,竟然没到点儿就离开岗位。詹妮把第一张条儿贴在刚才那辆汽车的挡风玻璃上。
她对刚才发生的事情如此愤怒,以致在剧院都无法集中精力看整场表演——这完全是个扫兴的夜晚。
到了第二天,詹妮去上班,发现同事们的气氛阴沉沉的。原来昨天晚上詹妮下班后,有个同事停车的时候撞到了停车场的墙上,心脏受到冲击,现在正病危在医院。詹妮放在挡风玻璃上的条儿被接待员拿下来了,而昨天接待员看到詹妮同事出事后,就去帮着停车去了。詹妮心理很苦恼——一方面因为自己看到不顺眼的情形时,竟然做出那么强势的行动;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缺乏考虑,车之所以那么歪停着,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詹妮花了很长时间,才从情绪影响中走出来。
詹妮的做法是很值得反恩的。
首先,詹妮的弱点在于缺乏自我管理——她对所看到的场景感到生气情有可原,但是错就在她不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导致她写了那些侮辱性的话。其次,詹妮缺乏自我意识。一看到那个场景,詹妮想都没去想为什么车会那么停,而是很快就认定是别人自私,不为别人着想。接待员不在岗位上,她也没去想可能是别的原因早下班。她缺乏足够的耐心或智慧去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没有考虑到事情可能有其他缘由而不是自私。结果,詹妮怨自己,感到羞愧,同事也会因为她的行为而不高兴。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像詹妮一样误解别人而引发不快的事和人还是很多的,安东尼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
安东尼约了整骨医师,而且特意把时间约在下午1点半,这样就可以利用中午工作休息时间见医师,不用专门跟公司请假。他也不想请假,现在的工作不太稳定,公司也有些风言风语,所以他很担心别人看见自己在工作时间请假,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想。安东尼不仅要操心工作,还得担心自己的肘部是不是有问题。有个朋友给安东尼推荐了一个私人整骨医师。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绕那么多圈就能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预感医师会告诉自己需要去国家健康中心去治疗。
这天,安东尼准时到了约好的地方,发现候诊室有很多人。估计这些人也是挤出中午休息时间来看病,一想到这安东尼开始有点紧张了,他担心时间来不来得及。快到1点半的时候,安东尼真的开始担心了,“专心地”期待着医师叫他的名字。终于等到1点半了,也等到医师叫他了,但是名字后还有一个数字一一安东尼,23号。安东尼震惊了。他一直在等,而且提前也约好了时间,现在却被告知是23号!顿时,他非常生气,加上自己已经很忧虑,他再也无法冷静思考了。他站了起来,连招呼都没跟接待员打一个,就走出了诊所,直接回公司工作了。可是,他的胳膊肘还疼着呢。
最后,安东尼终于冷静了下来,但是愤怒还是没有消退。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诊所,说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没想到,诊所的回信很礼貌,不但没有说安东尼失约,反而解释了23号只是病人要去的诊室号,整骨医师在23号诊室等他。这封礼貌的回信后面还附有一张账单,这是安东尼因缺诊要付的。
从安东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人们经常会误解事实或是胡乱猜想所听到的事实。不去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妄自下结论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没有质疑或核实事情的准确性,我们就草率地去下决断。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既影响自己的心情,也妨碍了与别人愉快顺利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要尽量去了解别人,理解别人,这样才能避免因误会造成彼此沟通交流的障碍,甚至因产生矛盾而影响彼此的正常交往。了解和尽量去满足别人的情感需要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仅需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能够认识、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人。只有了解别人的心理,了解别人的需求,并尽力去满足对方的某些要求,才能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情感方面,别人一般会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1)他人需要尊重。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当入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反之,就是不情愿地在做事情。
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日益增强。在心理上,人们已不大愿意被动地接受摆布和指挥;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得到别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尤为突出。只有善于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9世纪的印度成为英联邦成员之后,有一天,印度各大部落首领前来拜见英国王室。为了缔结友谊,实现英国在印度的顺利统治,英王室决定举行一个盛大的宴请招待会,当时还是王位继承人的温莎公爵奉命主持这次宴会。
席间,宾主双方你来我往,杯光盏影,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可是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服务员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水,印度人看到精致的器皿中盛满了水,以为这是给客人的茶水,便纷纷端起来一饮而尽。此情此景,令在座陪客的英国贵族们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主陪位置的温莎公爵。
这时,只见温莎公爵不动声色地一边与客人交谈,一边端起他面前的洗手水自然大方地一饮而尽。众贵族绅士们自然不敢怠慢,都若无其事地将自己的洗手水喝完了。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尴尬场面,就这样被温莎公爵巧妙而得体地化解了。
印度部落首领受到了热情款待自然很高兴,宴会取得了成功,温莎公爵也用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令人佩服的情商与智慧为英国赢得了更大的国家利益。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当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
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叵敬之。
(2)他人需要关怀。
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用麻木取代了对他人痛苦与需要的关怀。当他人需要关怀时,我们漠然地走开;当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选择了忽视……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人们无暇去顾及其他人的需要,久而久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亲近了。
当你遇到他人的冷遇时,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对你如何冷漠,请在抱怨之前想一想:自己是否已将对他人的善意、关怀表达了出来?人们只要多了这些温馨的互动,就会感到温情的存在!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没有众星捧月的迎候,没有书刊报纸的功德记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否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关怀。关怀他人,会使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关怀他人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是伟大爱的升华。正如德兰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也许只有我们向德兰修女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时,我们平凡的人生才会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
关怀他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诚然救他人于危难之间的壮举值得歌颂,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这些微小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有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
(3)他人需要理解。
一位哲人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与人交往,理解是很重要的。
我们常常希望父母理解我们,而父母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老师理解我们,而老师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同学理解我们,而同学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朋友理解我们,而朋友又何尝不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