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迁建与科技创新结合:公司在迁建中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成立重庆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西南农业大学保鲜贮藏实验室、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工艺实验室,新建中试车间,在三峡农科所建榨菜种植技术推广站,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并成为全国榨菜行业首家省(市)级技术中心,获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区级科技成果奖10项,被农业部评为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
在搬迁过程中,公司获房屋、设施、设备、停产补助、搬迁补偿等动态补偿1013.83万元。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包括产品和业务结构调整、技术更新改造、组织结构调整等全部搬迁任务。
有了移民搬迁打下的基础,按照邓学明制定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以推进库区农业产业化为己任,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先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开发绿色食品,推进电脑化办公,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不仅将鱼泉榨菜由单一产品发展为46个多元风味系列产品,而且相继开发了萝卜、竹笋、魔芋和调味品产业。其中《多元风味榨菜系列产品开发》列入市经委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获重庆市科技成果奖。
公司投资上亿元,先后建成两万吨精品榨菜生产线和龙沙绿色食品制造中心,实现了灌装、快速封口、喷淋杀菌、自动提升的连线生产和自动化控制及信息化管理,与国际贸易电子报检、电子监管系统率先接轨,提高生产效率60%,成品合格率达到100%,消耗降低68%,生产能力由9000吨激增为50000吨。
2000年是搬迁后的第一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80万元,实现利税610万元,入库税金41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1999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至今,产值和销售收入仍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鱼泉榨菜公司始终是万州区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重点工业企业。
六
作为重庆市和万州区的人大代表,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当家人,邓学明有着刻骨铭心的“三农”情结。这不仅是六年知青生活的感悟,更是对党的富农政策的深刻理解。十多年以来,他满腔热忱地培育乡镇基地和初加工大户,坚持对基地青菜头和半成品按不低于合同保护价随行就市收购,对种植户和初加工户给予无偿的良种扶持、技术扶持,主动承担质量检测和运输费用,结成了互利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并在2004年下半年,他遵照中央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毅然作出了“把工厂建到农民家门口去,把经济实惠直接交到农民手中”的重大决策。投资9600万元,在万州区龙沙镇兴建了原料储存和精加工中心,在周边村镇兴建了十多个初加工厂,使1000多名不能远离家门的农村妇女实现了就地打工、增收致富的梦想。至2006年底,公司已发展榨菜、竹笋、魔芋等种植基地20余万亩,直接带动6.5万户农民户均增收1300多元,每年为基地乡镇提供350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库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了乡镇特色经济的发展。
邓学明认为:作为区重点工业企业、区非公有制重点企业和区工商联副主席单位,应为万州农村经济的飞跃作出积极的贡献。
按照上级规划,公司的生产车间要陆续向龙沙镇转移。因此,公司投资500万元,在龙沙镇征地修建车间、菜池和员工宿舍,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同时,公司采取参股或控股方式,在基地乡镇新建5个初加工厂,新增加工能力3万吨,实现基地原料就近、快速加工,保证原料量大质优。公司还研发出了以榨菜叶为原料,生产酸菜、盐菜等传统产品的工艺,延伸了榨菜种植的产业链条,为农户万元增收拓宽了收入渠道。
为调动广大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万元增收作贡献,春节青菜头收购工作结束后,经邓学明董事长提议,公司顾全大局,决定给在中心基地收购的青菜头每吨增发肥料资助金40元。一季度,已为种植农户主动追发肥料资助金17万元,并决定对今年新发展的基地种植户继续执行这一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就可使广大基地种植农户增收200万元。
结合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种植工作需要,公司着力配合区农委和重庆三峡农科院,抽调资深农技人员,对种植大户实施育苗、栽培、施肥、用药和田间管理培训,在甘宁镇庙沟村组织试种“小米辣椒”,已分发相关高产栽培技术资料3000份,田间操作技术光盘100套,计划培训种植大户1800人次左右,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运用科学的种植模式实现增收致富,此举大受基地农民的欢迎。
七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做生意都一样,要看经营者的人品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多年来,邓学明的鱼泉公司守法经营、积极纳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已累计纳税1亿多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400多万元,公司成了万州经济发展的窗口、鱼泉榨菜成了万州人民的骄傲。每年,鱼泉公司至少要接待10多批重要领导、外交使团和各地嘉宾,通过视察参观、新闻报道,展示公司品牌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这些年当中,邓学明坚持“精细干事、低调做人”的原则,自我施压、拼搏进取。他以“加快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就业”为己任,关爱员工、以人为本,不仅在公司积极开展党群组织活动和员工文体活动,而且年年为员工调升工资,建立了设施设备齐全的员工俱乐部和农民工集体宿舍。他顾全大局、认真履行重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先后为救灾、扶贫、助学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捐款350多万元。2006年重庆大旱,他带头为灾区农民捐款55000元,在龙沙突击打深水井1口,解决了400多村民的饮水困难,并支援8个深水泵,帮助灾区农民生产自救。2007年“七一”前后,他又为基地乡镇党支部和万州区委“党内爱心工程”基金捐款3万多元;为库区8名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学子捐款2.4万元,助他们圆了上大学之梦。
我是个不喜欢唱赞歌的作家,这些年,接触过很多企业家,他们有钱,他们富贵,但很难使我激动。因为他们的原始积累,有的太血腥,有的往往在圣洁的光环下做出让人不耻的事来。但是,在万州区有很多企业家,还是让我感到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思想相当高尚,高洁。而邓董,以他的为人,让我敬佩,让我有写他的冲动。
一是他朴实。如果你到鱼泉榨菜公司去参观,别人不介绍,你不会发现他是老总,而像一名清洁工。因为他打扮太平凡,做事太低调不会吸引别人的眼球。
二是节俭。比如接待客人,就是在自己的伙食团,最多用公司杀的猪做做菜。他不喝酒,不抽烟,坐的是价值10余万的车;有一辆好车,只是外出联谊才出动。那辆天天上班的车,用了8年多了,连司机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在用。
三是真诚。和他交朋友,绝对真心。他对企业的员工,像兄弟姐妹。老员工人人持有企业的股份,人人都是股东。所以,企业才有凝聚力。
四是勤奋。他最早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周末加班。为了让司机休息,他可以打的士上班。而且不止一次两次,只要没有外出办事,几乎天天如此。
五是不搞家族制。他爱人是鱼泉公司的普工,一直干到退休。女儿在银行工作,和鱼泉公司不相关,也无意女承父业。
拿邓学明的话说,鱼泉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全体职工的一生心血,要好好珍爱它,让她一天比一天茁壮,一天比一天强大。
中国的榨菜王,不仅仅是要出口创汇第一,更是产量第一,质量第一,口碑第一!
鱼泉榨菜,香飘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