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征战,成吉思汗带回蒙古本土的是赫赫战功和丰厚的战利品。然而,征服者的征服欲不会有尽头,他仍在等待时机。
歧国公主,按照她本人的心愿,由孛儿帖夫人亲自做主许给了拖雷。苏如非但不计较,反与多才多艺的歧国公主相处如姐妹。完全可以这样说,拖雷正因得此二位贤妻相助,才在日后为他的儿子们铺开了成功之路。
蒙古大军获得了战后短暂、充足的休憩。
八月金秋,草原上处处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速格纳黑遵父命从阿力麻里前来蒙古拜见成吉思汗,并送来大量新鲜瓜果。漠北之地,瓜果罕见,成吉思汗除取用部分外,其余全部赐给子侄功臣。
四年后重返蒙古,速格纳黑遇到了他此生最爱的女子:婉嫣。
年方十五岁的婉嫣娉婷袅娜,亭亭玉立,加上天生的优雅风度,使她看起来完全像个大姑娘了。她不再像儿时那样喜欢缠着祖汗,更多的时候愿意待在奶奶身边帮她处理一些琐事,渐渐地,孛儿帖夫人已经离不开这个不可多得的帮手了。
婉嫣是成吉思汗家族众多明丽女儿中一颗放射着璀璨异彩的明珠。她既有奶奶的睿智,又有苏如的沉稳。不出征的时候,成吉思汗喜欢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婉嫣说说话,祖孙俩的感情依然十分亲密。有一次成吉思汗甚至对孛儿帖夫人说,婉嫣如果是个男孩子就好了。如果婉嫣是个男孩子,我就将江山交在她的手中。
速格纳黑在汗营人缘极好,包括婉嫣在内,都与他相处融洽。只有一个人对他充满了敌意,这就是察合台的长子南图赣。
南图赣从小与婉嫣一起在祖父身边长大,对南图赣来说,婉嫣并非他的堂姐,而是他的朋友。他讨厌速格纳黑对婉嫣的过分殷勤,小孩子的感情往往异乎寻常地强烈,南图赣的无礼有时甚至连成吉思汗也看不过去。为此事,成吉思汗没少训斥爱孙,其结果是南图赣更加憎恨速格纳黑。
速格纳黑能够见到婉嫣的机会并非很多。每一次不期而遇,都会令他欣喜若狂。婉嫣是速格纳黑心中的女神,能够让她快乐,或者看到她快乐就是他最大的心愿。每一次相遇,无论见面的时间是短是长,凡婉嫣问到的问题,他都一定设法做出至少令他自己满意的答复。甚至婉嫣没问的,他东拉西扯也都说了。以致南图赣给他的评价是,好像就他一个人长着嘴。
讨好别人的心思往往很难捉摸,被讨好的人即使偶尔也会感到腻烦,内心深处依然会隐藏着对这个人的怜惜。特别是在青年男女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情感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
草原人并非只重视父亲的血缘,唯独对成吉思汗另当别论。他是草原人心目中的偶像,草原人对他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样,术赤的血统之疑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缺陷。
婉嫣是细心也是明智的。了解了缠绕父亲一生的阴影后,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内心的彷徨和失落,泰然处之了。尽管身上流动着的不是成吉思汗的血不免让人遗憾,但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爱,就像她爱祖汗也为祖汗所爱一样。至于纠缠于父亲和祖汗之间的恩恩怨怨,那完全是他们之间的事情,她不想让它带给自己太多的影响。站在一个与双方都有很深关系的旁观者的角度,她自有结论:爱与恨原本没有什么明显界限,它们常常搅在一起,令人真伪莫辨。
对待情感婉嫣是理智和清醒的,她对速格纳黑的热情也一直保持着距离。而速格纳黑对婉嫣的痴迷,几乎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婉嫣要回家住上几日,照顾生病的额吉,速格纳黑也非要跟去“看看老图拉河”。他的态度既诚恳又坚决,婉嫣被他磨得心软,只好答应下来。可是,青年男女一同上路终究有些不便,婉嫣想让弟弟南图赣作陪,不料南图赣一口回绝了。
南图赣的顽劣态度大出婉嫣意外。此前,姐弟俩的感情一直十分亲昵,胜似一母同胞。自从速格纳黑进入婉嫣的生活,南图赣便明显与她疏远了。婉嫣原以为这不过是南图赣耍耍小孩子脾气,现在才知道,十一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行前,婉嫣来到奶奶的寝帐,发现祖汗不在,有点失望。“我祖汗呢?”她有些不高兴地问。
孛儿帖慈祥地一笑:“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奶奶,我祖汗呢?他不是说要在这里等我回来吗?”
“生你祖汗的气了?那你仔细想想,有什么事会重要到能让他对他的宝贝孙女失约呢?”
婉嫣抬起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又要打仗了?”
孛儿帖默认了。
“那我怎么办?”
“什么?”孛儿帖一时没明白孙女的意思。
“我怕等我从家里回来,祖汗已经走了。”
“你待会儿就去见祖汗,算是同他告别。回家后好好侍候你额吉,不用急着回来——懂吗?”
“我听您的。”婉嫣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奶奶,“奶奶,祖汗出征不在您身边的时候,您常常会怎么想?”
孛儿帖微微一愣,没作回答。
“祖汗如今已年过半百,为什么每一次非要亲征呢?连年征战,他连真正放松休息的机会都得不到,有时我真的很担心他的身体。”
孛儿帖笑了:“你祖汗常说:他生在马背,长在马背,将来的归宿也必然在马背。”
“我真恨自己是女孩子,不能跟在祖汗身边照顾他,保护他。”
“我的宝贝,其实,你有这份心就足够了。”
“我像不像奶奶年轻时候?”
“不像。奶奶年轻时候哪有你那么多复杂的想法!”
“其实我最不像奶奶的地方是我不会有奶奶的幸运。”
“幸运?”
“只有奶奶一个人会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遇上祖汗那样的男子汉,而且还能与他生死相伴,荣辱与共。”婉嫣坦率地说。
孛儿帖专注地盯着孙女美丽明亮的眼睛。孙女坦然地微笑着,毫无羞赧之态。她不禁爱宠地吻了吻孙女光滑白净的额头:“我的宝贝,告诉奶奶,那个叫做速格纳黑的小伙子是不是喜欢上了你?”
“如果奶奶也有这种感觉,那一定是吧。”
“你呢?你喜欢他吗?”
“我不讨厌他。奶奶,我们不谈这个话题好吗?”
“好。说真的,眼看着我的宝贝从那么个小不点长成了大姑娘,才感到时间过得飞快。也许用不了多久,等嫣儿出了嫁,想起回来看看奶奶的时候,奶奶已经是个不中用的老太婆了。”孛儿帖若有所思地喟叹。
婉嫣凝视着奶奶。为儿孙操心了一辈子,岁月已悄悄染白了她曾经乌黑的鬓发,时光如流,将印记清晰地刻上了奶奶曾经光洁美丽的脸颊。婉嫣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联想,奶奶的一生,都像她小时见过的一个背着大包袱走在沙漠中的老妪,当她终于踏上草地想要休息一下时,却累得再也站不起来了。
婉嫣的鼻子猛地酸了:“奶奶,我去金帐等祖汗,待会儿我和他一起回来。”说完,又自言自语,“怎么又要打仗了呢?”
贰
蒙古撤军,并未让宣宗感到真正的安宁。中都离蒙古毕竟太近了,即使中都坚固的城墙也无法阻挡来自北方的战马蹄音。恐惧变成了夜夜纠缠不休的噩梦,噩梦中只有一个念头从酝酿到成熟:迁都。
一日,宣宗以中都物质匮乏、国库空虚为由与群臣商议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事宜,他理所应当地认为,汴京据黄河之险,一定能够阻止蒙古大军的前进。不料,此议一出,群臣多数表示反对。
右丞相完颜承晖首先陈明了迁都的弊端:“前者,蒙古主动缔结和约,皆因中都城防坚固,难以攻取,才不得不罢兵回师。如今,遽议迁都,一者会为蒙古再次大举兴兵造成口实,二者还会大大削弱我军的防御力量。届时军民惊扰,中都势必危在旦夕。臣恳请万岁立废迁都之议。”
左丞相单徒镒近日常常吐血,卧病在床,闻听皇上有意迁都,急忙来到金殿,泣血陈词:“万岁,迁都无异于逃跑,将使朝廷威信丧尽。中都有万岁坐镇一天,军民心有所托,必会拼死保卫。老臣以为,自蒙古撤军,失陷城池多有收复,万岁正宜励精图治,重振国威。倘若迁都,岂不令朝臣百姓寒心!”
宣宗这个人挺有意思,平时耳软心活,毫无主见,偏这次横下一条心,百劝不理。“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虽迁都,仍命太子守忠坐镇中都,与朕亲住何异?况且迁都汴京,暂避蒙古兵锋,又据黄河之险,实乃万无一失之举。汴京即为国都,国都不失,则我大金根基不倒。”
宣宗就差没说,中都我不要了。单徒镒还想进谏,宣宗却不容他开口:“朕意已决,卿毋多言!朕命完颜承晖为都元帅,穆延尽忠为副帅,共同辅佐太子守卫中都,其余随朕择日迁往汴京。”
说完,一甩龙袖,扬长而去。
单徒镒跪地疾呼:“万岁,容老臣再进一言。”
宣宗假装没听见,径直退返后宫。单徒镒急怒攻心,一口鲜血喷射而出,晕倒在丹墀之上。
大殿之上一阵忙乱。完颜承晖命人将单徒镒送回府中,当晚,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便含恨而去。
宣宗怕百官再行劝谏,索性每日停止临朝视事,躲在后宫闭门不出。
不出群臣所料,迁都计划果然在中都百姓中引起了极度恐慌和对朝廷的彻底失望,刚刚平稳的局势重又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时隔不久,金举众迁都的消息通过成吉思汗的快马传骑送到蒙古本营。
成吉思汗闻讯愤然作色:“金既与我议和,为何又要南迁?看来完颜珣当初的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为的是拖延时间重整旗鼓,继续与我为敌。我倒要先发制人,看他阴谋如何得逞?”当即传令众将到金帐议事,准备出征。
成吉思汗不愧是一个善于选择时机、头脑清醒冷静的天才统帅。过去不攻中都,是因为中都城防坚固,军民同心,倘若倾入大量人力物力攻城,终究得不偿失。如今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宣宗迁都,势必造成中都城防空虚,人心紊乱,此时再攻中都,则会事半功倍。
众将一致赞同立即出兵,新的大战就在眼前。
诸事议毕,成吉思汗走出大帐,婉嫣拍马迎上了他:“祖汗。”
看见孙女,成吉思汗猛然想起:“婉嫣,你不是明天就走吗?”
“是。我在等祖汗说会儿话。”
祖孙二人并辔而行。
“祖汗,您千万多保重。”婉嫣不无忧虑。
“你都知道了?”
“我刚从奶奶那里来。”
成吉思汗略觉不安。每次出征,都难免要经过一段折磨人的时光。成吉思汗最怕的就是亲人们默默为他准备行装的日子,好似他就会一去不返。“知道也好。回去好好照顾你额吉,不用惦记祖汗。”
婉嫣没敢回答。她避开了祖汗慈爱的注视,泪水已然溢满眼眶。
“婉嫣,祖汗……”
“我懂,祖汗,没有人可以让您掉转马头。我不会劝您什么,我只想要您答应我一个请求。”
“你说吧。”
“如果没有您为我主婚,我永远不会出嫁。”
“祖汗答应你。嫣儿,你放心吧,祖汗很安全。”
“那您上回还受了伤呢。”
婉嫣指的是在怀来战斗中,成吉思汗被流矢击伤左臂的事。可能忽兰告诉孛儿帖时被婉嫣得知了。
“祖汗向你保证再不轻易涉险好不好?你也知道祖汗的脾气,祖汗说过的话从来都是会兑现的。”
婉嫣拭去眼泪,从马上默默伸过手掌。
祖孙二人击掌为誓。
长生天,求你保佑我的祖汗吧!婉嫣情愿减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求你再不要让祖汗受到伤害……
叁
蒙古大军再次穿越长城。
石抹明安率蒙军主力陈兵中都城下,完颜承晖亲自在城头督战。蒙军连续强攻数日,均无功而退。
成吉思汗命木华黎领兵攻打辽东、辽西,从四面包围中都,断其粮道,围城打援,终将中都城逼成了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再说宣宗自到汴京第二天,就开始后悔未令太子守忠南迁。在这件事上,他又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固执,置众臣苦苦相劝于不顾,坚持派出了一名特使从速前往中都宣太子回汴京议事。
太子守忠本是个养尊处优的角色,寻欢作乐还算行家里手,行军打仗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自蒙军包围中都,他吓得连宫门也不敢出了。但不管太子勇敢也罢,怯懦也好,有他坐镇中都,守城将士的心中尚有些许寄托。岂知宣宗连这点寄托也无心留下。
太子听说父皇召他南归,喜从天降,匆匆将宫中一应细软珍玩搜罗一空,连夜打开后城门逃之夭夭,临走前对完颜承晖和穆延尽忠连句表示安慰的话都没说。宣宗的这种做法,令主帅完颜承晖内心苦不堪言,穆延尽忠则完全心灰意冷。
蒙军攻城甚急,急切间虽不能下,中都的守备力量却日渐削弱。成吉思汗成竹在胸。他安慰因久攻不下而产生焦躁情绪的个别将领:“守城者最忌消耗战。对于他们,粮秣得不到供给,兵员得不到补充。中原部队的局限性始终在于一旦卡住其粮道,就如同卡住其咽喉。况又经过隆冬,除向新都求援,我料完颜承晖别无良策。”
成吉思汗的自信不能说没有道理。完颜承晖在旷日持久的围攻中遇到了他无法克服的几个难题:一是城中储粮消耗殆尽;二是守城将士死伤惨重,兵员得不到补充;三是穆延尽忠无心军务,每与议事,必以言语支吾。完颜承晖开始考虑向新都求援。
金使赴南,潜出中都,成吉思汗了若指掌。他暗令放走金使,随后派石抹明安在汴京通往中都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截击援军。
转眼,蒙军围攻中都城已近半年,完颜承晖最害怕的情况出现了:城中断粮。派去求援的使臣出城月余杳无音信,穆延尽忠私下向心腹抱怨:“皇上倒是想的周到,到汴京还没坐稳龙椅就惦记着接走太子,对我们的死活却不闻不问。如今中都被围得像个铁桶,完颜承晖又倔又愚,再这么拼下去,只怕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城中断粮,百官无事可做,各自忙于寻找生路。只有一个人,面对生死考验,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镇定。他,只是完颜承晖手下一名有职无权的年轻文官,蓄着垂至胸前的美髯,以致后来无论何时成吉思汗都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昵称他为“长胡子”。他就是其后在蒙古帝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代名相耶律楚材。
出身名门的耶律楚材,是辽东丹王突欲的第八代嫡孙。其父耶律履六十岁时方得此子,既感慨又欣喜地为新生儿取名“楚材”。取“楚地有材,晋实用之”之意,将辽国比作楚,将金国比作晋,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在金廷大展宏图。
楚材三岁时,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去逝,熟读诗书,深具文化修养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耶律楚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才名渐播于金邦。其时章宗在位,闻耶律楚材之名特意召见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得知他是已故侍郎耶律履的三儿子,章宗十分高兴,鉴于耶律履之位早由其长子善才继承,章宗格外拔擢任用,将耶律楚材补为左右司员外郎。这一年是金章宗泰和六年,耶律楚材年方十七岁。也正是这一年,成吉思汗成为了全蒙古民族的大汗。
耶律楚材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术数、律历,多才多艺且风华正茂。只可惜日渐衰落的金廷无法给他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怀才不遇的失落感迫使他投向佛门,拜在了京都名僧万松长老的门下。
然而,参禅打坐并不能完全泯灭耶律楚材内心的宏伟抱负,他仍然渴望以一生所学,济世安民。
宣宗南迁,耶律楚材的两个哥哥善才、辨才都伴驾随行,只有耶律楚材被完颜承晖留下来辅以国政。奈何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中都渐被蒙古逼入绝境,局势已不是个别贤臣良将所能挽回。
绝望的情绪笼罩了朝野上下。耶律楚材每日以书本消磨时光,掀动书页,低声吟诵,毫无动摇颓唐之意,与惊惶失措的同僚恰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