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承晖仍在城中望眼欲穿地盼着援军的到来,却不知援军根本来不了了。
原来,宣宗接到完颜承晖的求援密报后,当即派御使中丞李英率十万大军火速增援中都。救兵如救火!宣宗于此千钧一发之际派出了嗜酒如命的李英,真可谓昏聩至极。
李英贪酒,几乎到了没有酒就什么也做不成的地步。援军一路之上行动异常迟缓。那李英更是每日泡在酒缸中。好不容易到了霸州,早已候在这里的石抹明安指挥伏兵四面杀出,金军一触即溃,李英也在半醉半醒中做了酒鬼。侥幸杀出重围的金兵仓皇逃回汴京。石抹明安并不派兵追赶,只命人割下李英首级,回师向成吉思汗复命。
成吉思汗派人携带李英首级和劝降诏书来到城下,要守军将领转呈主帅完颜承晖。劝降书中写道:中都乃人间天堂,若毁于战火之中,实为天大憾事。望完颜丞相审时度势,顺应民意,献城来降,仍不失王侯之位,且有大功于中都百姓。而今援军主帅李英已死,中都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已成孤城一座,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倘若元帅终究执迷不悟,难免玉石俱焚,城毁人亡。
完颜承晖就拿着这封信和李英的首级召集众将议事。听说援军被阻,诸将面面相觑,黯然无语。完颜承晖连连追问,众将仍旧装聋作哑,呆若泥塑。
完颜承晖无奈说道:“本帅誓与城池共存亡,以报皇上托国之恩。穆延将军,你意如何?”
穆延尽忠正色答道:“某断不会屈膝北侍。”
“如此甚好。将军有何打算?”完颜承晖不抱希望地试探。
“依某之见,我军只能寻机突围,除此别无良策。中都不过一死城耳,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你想逃跑?”
穆延尽忠毫不相让:“莫不成元帅有把握保得城垣不破?”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生为人臣,岂可惧死贪生!”
穆延尽忠咽下了差点脱口而出的更为刻毒的话:你死也是白死。只是哂然冷笑。
“诸君有愿与本帅共赴国难者,请随本帅到城头督战。”完颜承晖说完,诸将仍如庙里的泥菩萨一般,不复一言。
穆延尽忠以挑衅的目光睨视着完颜承晖,脸上闪现出讥嘲的冷笑。
完颜承晖如同掉入了冰窟,一颗心从内到外都冷透了。大难临头,诸将不思尽忠报国,只知明哲保身,中都焉有保全之理?罢,罢,罢!人各有志,难以相强。人生在世,生者何欢?死亦何惧?
完颜承晖神思恍惚地回到丞相府,换上朝服,独自巡视城中防务。
断粮数日,将士们将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极度的饥饿使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目光呆滞。完颜承晖没有走完一圈便回到府邸,他已是心力交瘁、欲哭无声了。
入夜,借着昏淡的烛光,完颜承晖奋笔疾书。
在呈给皇上的奏折中,完颜承晖详述了中都半年多来的守备情况。在奏折的后半部分,他一一列举了术虎高琪弄权误国的罪行,恳请皇上以中都城破为鉴,从此举贤任能,卧薪尝胆,重振大金国威。最后,他向皇上谢罪,说自己没能守住中都,有负皇上重托,失职之罪,万死莫赎。
写完一生中的最后一本奏折,完颜承晖传来心腹家将,嘱他设法将奏折转呈皇上。家将含泪拜辞而去。
完颜承晖黯然辞别家庙,回到书房。这位忠耿一生的大金贤臣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的道路。
次日凌晨,蒙古大军在石抹明安的率领下强行攻破城池。穆延尽忠将宫中宝物搜罗一尽,放火烧了宫殿,从城后出逃。
至此,中都彻底陷落。
部分蒙将鉴于中都军民固守,以致耗费了诸多人力物力,建议屠城,以示惩戒,石抹明安及时阻止了这一野蛮行径。他说:“国以民为本,国无民取其国有何意义?况且杀戮无罪者,只能增强对方抵抗的决心。似此短视之举,绝非大汗本意。”
石抹明安的话很快传到了正在独石口避暑的成吉思汗耳中。成吉思汗对石抹明安敢于力排众议、坚持原则的行为尤为嘉许,传旨以明安所言作为蒙军日后的攻城方略及安民准则。
肆
宣宗在汴京得知中都城陷落的消息后痛哭了一场,然后在大殿之上追封完颜承晖为尚书令,广平郡王,谥忠肃,但对其心血凝成的奏折却置之不理,对临阵脱逃的穆延尽忠也未做任何处置。
败者痛哭,胜者未必欢笑,成吉思汗在独石口听说中都陷落的消息后反应十分冷淡。大战前的所有兴奋在胜利后都荡然无存,成吉思汗一生似乎都在刻意追求成功而非享受成功。不久,成吉思汗在桓州行宫接见宋金名家,访得耶律楚材的贤名也在此时。后来,西征前夕,成吉思汗终于得偿所愿,将耶律楚材罗致蒙古宫廷。
对金的战斗实践,令成吉思汗切实感受到要想赢得中原战争的胜利,就必须采用中原战法。组织一支步兵和炮兵部队已势在必行,成吉思汗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爱将木华黎和石抹明安。
蒙古大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南推进。一支由木华黎率领,强攻真定,真定守将武仙不敌,献城投降。另一支由石抹明安率领,包围了张柔驻守的紫荆关。
金对蒙古战事的多次失利使金军将士畏敌如虎,张柔亲临前线指挥亦不能挽回败局。无奈之下,张柔只好带领残兵败将从关后夺路而逃。
石抹明安一举抢占紫荆关,分派少将军宝鲁追击张柔。
张柔一口气逃到狼牙岭下,回顾随行将士,所剩寥寥。正思虑该往何处去,宝鲁已领兵追了上来,张柔只好勒马迎战。
宝鲁还不满十八岁,是木华黎的独子。木华黎自夫人逝后再未续娶,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征伐大业上。宝鲁自幼接受了父亲最严格的训练,俨然又是一个年轻时的木华黎。
张柔并未将宝鲁放在眼里,战不多时,发现宝鲁极难应付,于是拨马便走,宝鲁紧追不舍。
闻听宝鲁马近,张柔蓦然拧身,使出了张家枪的绝招“回马枪”。哪知不见宝鲁,张柔不觉一愣。就在张柔分神的瞬间,宝鲁已从马肚一侧敏捷地跃上了张柔的马背,将张柔掼于马下。
跟随宝鲁的士兵眼疾手快地将张柔捆绑了个结实。张柔抬眼望去,只见宝鲁端坐于他的马上,正得意地向他微笑。
主帅被擒,余者纷纷弃械归降。
张柔被押至石抹明安主营。一路所见,旌旗辉映,刀枪林立,军容十分整肃。张柔暗想,石抹明安能以金降将身份统帅蒙古大军,可见其深受重用。
宝鲁先入帅府复命,石抹明安大喜。“少将军不愧将门虎子!本帅为你记首功一件。”俟宝鲁离去,他命人带上张柔。
张柔昂然立于帅案前,全无惧色。
石抹明安微微一笑:“张元帅,你既落入我手,为何不跪地乞饶?本帅或可放你一条生路。”
张柔顿时大怒:“你是帅,某也是帅,因何跪你?难道张某怕死不成!”
石抹明安见张柔如此刚毅,心内敬服,急忙走出帅案,亲自为张柔解开绑绳:“适才只为试探元帅性情,言语冒犯处,还望元帅海涵!实话说,末将久闻元帅大名,只可惜有心结纳,无缘识荆,今日得见,方慰平生渴念。”
张柔本是吃软不吃硬的汉子,见石抹明安如此虚怀若谷,反而没了主意。
“张元帅,请上座。”石抹明安的态度益发谦恭。
张柔犹犹豫豫地坐下了,石抹明安方回原位就座。
“元帅,末将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石抹元帅但讲无妨,张某洗耳恭听。”
“张元帅,你我昔日同殿称臣,一片忠心,苍天可鉴。然末将终归蒙古,个中原因,却绝非留恋富贵,贪生怕死。当今圣上昏庸无道,奸臣把持朝纲,对外不思复国大计,对内容不下忠臣良将。右丞相完颜承晖尽忠死节,临阵脱逃的穆延尽忠却原职未动。如此军令不明,赏罚不分,何以外拒强敌,内安民心?更有内部倾轧,令人防不胜防。漠北成吉思汗,以十万控弦之士,犹如秋风扫落叶,几陷黄河以北所有州郡。金帝虽据黄河天险,终难久持。蒙军虽粗莽,却难得君正臣贤,想你我凛凛一躯,生逢乱世,当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方不负平生之志。元帅细思,末将所言有无道理?”
张柔听石抹明安句句切中要害,又想起恩帅当年遭奸臣构陷,无端冤死,不免心动,情不自禁点头称是。
石抹明安见张柔叹息不语,屏退左右,传命摆上酒宴,两个人对座长谈。
石抹明安的口才在金军中首屈一指,一番话讲来如同从张柔心窝里掏出一般,张柔听得十分入神。
酒过三巡,张柔突然想起什么:“石抹元帅,方才擒我小将,请问叫什么名字?”
“宝鲁。他是主帅木华黎膝下独子。”
“难怪!这位公子实在了得。张某自幼习武,从未失手,不料竟败在公子手下。”张柔就把他与宝鲁交战的情形细述一遍,忍不住大笑起来。石抹明安听了,更加敬重张柔坦荡爽直的性格。
“蒙古儿童,从会走路起就会骑马,大汗军队,人人都有骑射本领。即便不出征,他们也演兵习武,常年不间断。我听士兵说,每逢训练,大汗与士兵同穿粗衣,共食陋食。统帅如此,将士焉能不奋发向上?想当初末将两进蒙营,处境异常尴尬。归降虽为情势所迫,末将之心其实早为大汗倾倒了。”
张柔若有所思。
石抹明安为张柔斟满酒:“末将初入蒙营之时,曾与木元帅有过一次倾心长谈。张元帅可知君臣同心,互信不疑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张柔回答不出。
“末将知道这个也是在归降之后。那种可为之生为之死的心愿,确实发自内心深处,从此再无半点反悔。”
“明安兄,”张柔不知不觉地改变了称呼,“早闻兄铁嘴钢牙,无人能及,今日才知名不虚传。”
石抹明安笑道:“虽然如此,末将两次出使蒙古,却是理屈词穷啊。”
两个人相谈正欢,忽闻木华黎已至关下,石抹明安急忙出席,将木华黎接入帅堂。木华黎见到张柔十分高兴,宾主落座,木华黎对张柔十分敬重,言谈中决无丝毫以势压人之意。张柔万般无奈,表示愿降,木华黎大喜,当即派人禀明大汗。
正好宝鲁也来参见父帅。张柔称赞公子机智勇武,木华黎却令宝鲁拜张柔为师,学习领兵为帅之道。
中都陷落当天,拖雷的夫人苏如在军中生下次子忽必烈。孙儿的出生为成吉思汗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孩子满月时,成吉思汗在桓州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入篮仪式。倘若这时月伦夫人还活着,一定会说:又是一个小铁木真!
在桓州逗留期间,苏如要丈夫多方延聘中原名儒进府,待以师礼。苏如不愧是一个有头脑有远见的奇女子,她比她丈夫更清楚,她的儿子们若想成为中原的皇帝,就必须接受中原的文化教育。
对此,歧国公主深以为然,全力协助。歧国公主后来也生有一子,取名末哥,英贤仅次于忽必烈,是忽必烈的忠实拥护者。
拖雷将苏如之请上奏父汗,成吉思汗大为赞赏,坦言:儿媳见识胜过儿子。
出于对孙儿的钟爱,成吉思汗还特意请了金国几位有名的相士为婴儿相面,结果众口一词,皆言婴儿相貌主大富大贵,日后金、宋将在此儿手中平定。成吉思汗闻听,更加欣喜,命人好生看顾孙儿。
张柔恰在这时来到喜气洋洋的成吉思汗行营,晋见这位让石抹明安钦服万分的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行猎刚返,在金帐前迎住张柔。张柔正欲大礼参拜,被成吉思汗伸手拦住了:“张元帅不必多礼。在草原,没有中原诸多礼仪,我也不习惯别人三跪九叩。你是我的客人,不妨随便点吧。”
我的天!石抹明安说这位大汗朴实得惊人,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想象得出他就是那个用兵如神、所向披靡的蒙古大汗。
成吉思汗对年轻的张柔极为赏识,委任他为河北军都元帅,汉军万户长,并授以虎符,许其关键时刻可调动蒙军。张柔感激涕零,欣然拜受。
在桓州小住数日,张柔拜辞。临别时,张柔对成吉思汗虔诚起誓:“臣蒙大汗知遇之恩,当肝脑涂地以报。从今以后,臣将一生追随大汗,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成吉思汗扶起张柔:“有将军作我的臂膀,乃我万千之幸。”他欣慰地说道。
伍
对金战事告一段落。
蒙古大军回返本土,只留少量部队协助归降的金军将领继续肃清黄河以北的金残余力量。蒙古对金进行战争伊始仍带有草原战争的深深烙印,随着对金战事的不断深入,改变旧的战略战术已势在必行。
石抹明安、张柔等金国降将对自己辖地的有效治理为成吉思汗提供了一种模式。统治发达的中原国家必须采用适合中原的方法,笼络和重用一批出身中原的才能出众的将领不但可行,而且必要。蒙军人数太少,不可能分兵占领每座城市,从而给敌人留下各个击破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允许一些豪绅军阀拥兵自重无疑要明智得多。唯一的条件是他们必须宣誓效忠。
此时,木华黎麾下既有像石抹明安、萧也先这样的契丹族将领,也有像寅答虎这样的女真族将领,更有像郭宝玉、史天倪、史天泽、石天应、张柔、武仙这样的汉族将领,可谓猛将如云,人才济济。这是其中一个有利的方面,另一个有利的方面是,金廷已完全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权。
耶律留哥在隆安自立为辽王,女真贵族蒲鲜万奴在辽阳建立了“东夏国”,并遣长子迪格入质汗廷,如此一来,辽东至少在名义上掌握在成吉思汗手中。再加上木华黎在征南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已使他在金降将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因此,成吉思汗北归时,便放心地将继续攻金的指挥大权交到了他的手里。
成吉思汗又回到了风光秀丽的克鲁伦河畔,放松了在战争中绷紧的神经。
亲人们欢欣愉悦的笑容令他沉醉,故乡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令他留恋,他暂时忘却了气势磅礴的长城、黄河,忘却了巍峨庄严的宫殿、庙宇,而仿佛只有眼前的粼粼水波、幽幽绿色。
成吉思汗于众多孙辈儿女中,尤其钟爱婉嫣、南图赣、拔都和忽必烈。宠爱婉嫣、南图赣是由于这两个孩子自幼在他膝下长大;宠爱拔都是由于这孩子胸怀大志,与他相像;宠爱忽必烈则是由于长生天的启示——相士们皆言,此子日后成就的事业将超过他的祖父。
十六岁的婉嫣始终是她祖汗的最爱,是蒙古帝国的宝中之宝。然而,孙女毕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再深的爱也不能耽误孩子的终身大事。成吉思汗决定先办完遣使回访花剌子模这件紧要之事后,就与子、媳商议一下孙女的婚事。
成吉思汗曾在中都附近接见了来自花剌子模的三位商人,他一直希望能同中亚那个富裕美丽的国家建立和平通商关系,为此,这次回到蒙古本土,他立即从定居于蒙古高原的花剌子模商人中精心筛选出三个人作为他的私人代表,带给摩诃末·沙一份厚礼和一封和平坦率的信。
办妥这件事后,成吉思汗派人火速召回长子和儿媳。
如此着急地商量婉嫣的婚事,同阿力麻里国王布扎尔派人来为他的爱子速格纳黑向成吉思汗求婚有关。使臣说,如蒙恩准,来年春天布扎尔夫妇将偕子亲来谒见成吉思汗。
术赤和达兰表示愿意听从父汗安排,成吉思汗反而有些举棋不定。
几天前,孛儿帖曾试探过孙女的心意,孙女当时没作任何表示。看来此事还须儿媳亲自出面,毕竟母女间可以无话不谈。
陪父汗和母后吃过午饭,术赤独自返回他在汗营的住处。他牵着马,慢慢地走在柔软的草地上,心里产生了一种少有的闲适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