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4日,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为求得喘息之机,提出和谈企图,以此来保持反革命力量。毛泽东揭露了这一秘密。他在《评战犯求和》一文中指出:“‘军队有确实的保障’——这是买办地主阶级的命根,虽然已被可恶的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几百万,但是现在还剩下一百几十万,务须‘保障’而且‘确实’。倘若‘保障’而不‘确实’,买办地主阶级就没有了本钱,‘法统’还是要‘中断’,国民党匪帮还是要灭亡,一切大中小战犯还是要被捉拿治罪。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2—1383页。)
“贾宝玉的命根子是颈上那块石头”,见《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1952年,毛泽东在“三反”的时候,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共产党员警惕受人包围。(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26页。)
贾政不会做官,不会用人,致使下面的奴才们背着他贪污腐败,无恶不作,败坏了他的政绩和名声。故事详见于《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等多处。
据毛泽东保健医生徐涛回忆:毛主席多次对我说:“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可是一穷二白呀!”谈话中也常引用《红楼梦》中的语言。有一次他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她向凤姐哭穷时,凤姐说的话你还记得吗?”我说记不起来了。他说:“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主席很欣赏这句话,多次提起。又像说《红楼梦》,又像自言自语。这都是在1954年建国之初,全国各建设方面都需要提出一整套的适合新中国的方针、政策、口号、措施来,要管理好这样的大国,“大有大的难处”,真是他日夜思虑的焦点。
徐涛又说:“为《红楼梦》正名平反与高度评价的,也是首推毛主席。我记得,从1954年起,他经常和我及身边工作人员谈《红楼梦》,几乎天天谈,对许多章节字句都细致分析,正面评论,他堪称是卓越的红学家。”(徐新民:《在毛泽东身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234页。)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写下了他的第一个批语:“此一大段是作者自道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回又有一段批语:“‘抢田夺地’‘民不安生’,是造成‘盗贼蜂起’的原因,非‘盗贼’去‘抢田夺地’,程本删此二句似非偶然。”(《羊城晚报》1995年9月5日。)
1958年10月26日,毛泽东找田家英、吴冷西谈话。他拿当日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谈了如何写文章的几点意见。其中一点是:“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来,也可以说是破题。文告一开头就提出绝大多数人爱国,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个思想贯串全篇。整个文告,从表面上看,似乎写得很拉杂,不连贯,但重在有内在联系,全篇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中间虽然有穿插,但贯彻这个中心思想。《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这样写的。”(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1962年5月,在杭州会议上,毛泽东几次讲话赞扬山西昔阳县干部参加劳动。他说:“我又看了一次山西昔阳县那个文件,很好。干部不参加劳动无非是怕耽误工作,昔阳经验恰恰相反,干部参加劳动不但没有耽误工作,而且各项工作都搞得更好了。支部书记不参加劳动还不是‘保甲长’!干部不参加劳动就可能变成国民党。很多问题,一参加劳动都可以解决,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贪污、多吃多占,可以向上反映一些真实情况,整党整团就好办了,就能把我们的支部放到劳动者积极分子手里。所以干部参加劳动是百年大计,是保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劳动者手中的大问题。县社两级干部也都要参加劳动,我们希望几年之内分期分批都搞到昔阳县的程度。”他还风趣地说:“《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说,荣宁两府‘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贾家不就是这样垮下来的么!”在这里,毛主席把干部参加劳动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因而把它同加强党的建设联系起来了。(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54页。)
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见《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963年5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也讲到了《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主要是写四大家族统治的历史,他们是奴隶主,一共33个人,写封建剥削只有两处。写奴隶像鸳鸯、晴雯、小红等,都写得很好,受害的就是这些人。林黛玉不是四大家族的。”又说:“《红楼梦》第二回上,冷子兴讲贾府‘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讲得太过。探春也当过家,不过她是代理。但是,贾家也就是那么垮下来的。”(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1981年,薄一波也曾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徐中远:《毛泽东读〈红楼梦〉》,《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
“护官符”,“四大家族”,见《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毛泽东对王熙凤的评价甚高,认为王熙凤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称赞她有战略头脑。晚年的一次,他风趣地举例说:“王熙凤处理尤二姐‘事件’,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哟。”他还说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你看,她把个贾瑞弄得死而无怨,至死不悟。”就是以这样的标准,他不止一次评说过《红楼梦》。令小孟(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惊异的是,主席虽已80多岁的高龄,但记忆力却还是非同寻常,甚至还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该场景、情节、细节是出自哪一章、哪一节、哪一页。有时,他还将各家不同评说进行比较,可见他对这部书的特殊喜爱与熟悉。(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
王熙凤弄死贾瑞事,见《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风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谈话中还谈到《红楼梦》的一些细节描写。他说:“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哭是共性,但伤心之处不同。我劝人们去看看柳嫂子同秦显的争夺厨房那几段描写。”(董志文、魏国英:《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页。)
贾母死前死后场景,见《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及前一回的相关内容。
2、品点、运用其中的语句
在中国古典小说圈里,《红楼梦》的语言是最优美、生动的,它是中华文字作形象思维颇为恰切的一部小说。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里,充分应用《红楼梦》的精彩语言,且将它们作为教育人民、启导人民和交流情感的工具,诸如他经常采用的就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到东风。”“大有大的难处。”“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等,化腐朽为神奇。他将这些出自贵族王孙之口的语句,运用自如,竟作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文字载体,真是恰到好处。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农会所作的14件大事说到戴高帽子游乡,“那劣绅不知何日要戴高帽子,每日在家放心不下,坐卧不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5页。)
“坐卧不宁”,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因为心里有事,所以很是不安宁。见《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因此忙得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据刘英回忆:1935年7月,在川北毛儿盖,毛泽东、张闻天等一直商量,怎样使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行动。他们还多次耐心地做红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等人的工作。“有一次,毛主席去找张国焘,把我带去了。一见面,毛主席就说:‘我给你带水来了!’张国焘一下没转过来:‘什么水啊?’毛主席笑着说:‘《红楼梦》里的宝二哥不是说男人是泥巴捏的,女人是水做的吗?’张国焘这才恍然大悟,也不由得笑起来。毛主席同张国焘都是一大代表,相识很早,但一向并不投机,现在意见又有分歧,所以毛主席一开始就说笑话,想制造一个比较亲切的谈话气氛。”(《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79—80页。)
“男人是泥巴捏的,女人是水做的”,见《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是书中男主角贾宝玉的一段名言: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1935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到红军医院视察。见到医院负责人——在福建长汀加入红军的叶青山,他说:“叶青山同志,你好啊!青山,青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冯彩章等:《红医将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还在,只要事情还没有彻底完蛋,那将来就一定还有希望。见《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紫鹃道:‘姑娘身上不大好,依我说,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况这里自老太太、太太起,那个不疼姑娘?’”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然而,由于错误路线的指挥,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遭到惨败。但西路军顽强抗敌、至死不屈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非常悲壮的一页,也给毛泽东留下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装成算命先生,跋涉数千里到达了延安。毛泽东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赞扬了他的凛然正气,对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回来就好,有了鸡就有蛋!”(齐鹏飞、王进:《毛泽东与共和国将帅》,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
1938年,在党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里,毛泽东指出:“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22页。)
“诚心诚意”,诚恳,真心。见《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
1939年9月28日,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2周年,毛泽东应中苏文化协会之约请,写了《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文。文章揭露了英美法纵容战争、挑拨战争和促进世界大战爆发的阴谋,写道:“英美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它们出来收拾时局。这种阴谋,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击破了。”“这些阴谋家,在西班牙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的问题上,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第594—595页。)
“坐山观虎斗”,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并不制止。比喻对别人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以便等待时机从中牟取利益。见《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凤姐道:‘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与毛岸英谈《红楼梦》,就提出了“读《红楼梦》要掌握要点”,并指出,这部书的纲是书中的四句话: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玉金如铁。
这就是《红楼梦》里所谓的“护官符”。
毛泽东后来还曾多次指出,这是读《红楼梦》的总纲。
他在自己所珍藏的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四回影印本的这段话上,用铅笔画了三个圈圈,并在此段话后紧跟着的写门子向贾雨村介绍,“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一段旁密加圈画,由此足见毛泽东的思维定势。
毛泽东所说的纲,是他对《红楼梦》的创见。这也是研究《红楼梦》的一家之见。
就像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金钗是总纲;也有学者提出第一回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为纲。见仁见智,学术百家争鸣,可以诸说不一。毛泽东以第四回为纲,“书内有四大家族”等等识见,丰富了红学内容,人们由此由表及里,细心体察,自可获得更多的启迪。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驳“左”倾空谈主义,指出这些恶意的宣传家,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这个叫做偷梁换柱,实行投降之前的思想准备或舆论准备”。(《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第685页。)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用假的偷换真的。见《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粱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1941年1月20日,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对新华社记者谈话,指出日寇和亲日派总是要失败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战争现时已到发生大变化的前夜,一切依靠帝国主义过活的寄生虫,不论如何蠢动于一时,他们的后台总是靠不住的,一旦树倒猢狲散,全局就改观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第774页。)
“树倒猢狲散”,“猢狲”即猴子。树倒了,住在树上的猴子也只好散去。比喻某集团的头子垮台后,追随的人就一哄而散。此语原出自宋朝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南宋时奸臣秦桧当宰相。曹咏善于吹捧,投靠秦桧,跟着做了大官。秦桧死后,党羽离散,曹咏也做不成官了。当时厉德新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来讽刺嘲笑曹咏。见《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旦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