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800000037

第37章 人文大家(22)

在讲授诗学、英国文学的同时,他还兼任《光华大学半月刊》特约撰述和英文刊物《中国评论周报》的特约编辑工作,并写过一些英文作品。《中国评论周报》是一些学者1928年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刊物,由桂中枢主编,陈石孚任编辑,桂、陈二人均为20年代清华大学学生。林语堂是该刊最主要的撰稿人兼“小评论”专栏作家。钱钟书到光华大学后,因为他的英文水平高,被特要为编辑兼撰稿人。这三位清华学人的共同努力,使这份《中国评论周报》办得有声有色,名声远播,在当时社会上颇有一些影响。

钱钟书这时所写的文章,有与其父商量学问的《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载1933年《光华大学半月刊》第7期);《中国文学小史序论》及《中国文学小史序论补遗》,发表在《国风半月刊》上——这是为《中国文学小史》一书所作的一篇小序,却讨论了中国文学的几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钱基博在光华大学时,几乎每星期都要回无锡;因为他还兼任无锡国专校务主任,协助唐文治校长,每次必到校作讲座。钱基博曾先后主讲《古文辞类纂》、《文史通义》和《现代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威望极高,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执教联大,寄居冷屋

1938年,钱钟书留学回国后,谋得的第一份教职,是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英语。他成了联大最年轻的教授,这年才28岁。可是,他在联大只工作了1年,就辞职了。个中原由,莫衷一是。有说他续聘的聘书到晚了,也有说是联大不聘他了。甚至连当年聘他的人,竟说不记得他曾在联大教过书。钱钟书自己则说,是他主动辞去联大教职的。但可以确信的是,钱钟书在联大教书并不愉快。年纪太轻,学问太好,又口无遮拦,虽受学生欢迎,却招致年资均高于他的先生的不满。

1938年10月下旬,钱钟书抵达昆明。他为联大外文系学生开了3门课:大一英文(6个学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4个学分)、现代小说(2个学分)。

在许渊冲的印象中,“钱钟书先生读中文书、外文书数量之多,冠绝一时”。在何兆武的印象中,钱钟书眼界极高,一般人难入其法眼,与同事相处并不好。当时《大一英文》分3个组,A组的陈福田注重美国英文,B组的钱钟书注重英国英文,C组的潘家洵注重中文翻译。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是潘家洵,很多人在窗子外面听他的课,听他翻译易卜生的作品。

许渊冲听过钱钟书的大一英文课,他记录了钱钟书上课时的情形:“钱先生只说英文,不说中文;只讲书,不提问题;虽不表扬,也不批评,但是脸上时常露出微笑。”许渊冲还记得课堂上的一个细节:当时昆明的电影院,正放映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钱钟书微笑着说:“有许多人看了这部电影,男的想做罗密欧,女的想做朱丽叶。”钱钟书口才极好,人很风趣。许渊冲说,钱先生妙语如珠,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慨。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现代小说,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据王佐良回忆,钱钟书第一天上课时,叶公超竟亲自至教室介绍钱钟书,说钱是他的学生,得意之状喜形于色。吴宓借阅了李赋宁记录的这两门课程的笔记,对钱钟书授课非常佩服。由此可见,联大的教授还是爱才的。

钱钟书住昆明文化巷11号,邻居有顾宪良、周珏良、李赋宁、杨武之等人。此时,杨绛在上海,夫妻两人异地分居,钱钟书自然想念妻子和女儿。钱的《昆明舍馆作》第一首、第二首是怀人的:“万念如虫竞蚀心,一身如影欲依形。十年离味从头记,尓许凄凉总未经。屋小檐深昼不明,板床支凳兀难平。萧然四壁埃尘绣,百遍思君绕室行。”

联大在文化巷的宿舍很小,钱钟书说“屋小如舟”,他为栖身之所取了名为“冷屋”,写了一系列嬉笑怒骂的妙文,辑为“冷屋随笔”。钱钟书在此写的随笔《一个偏见》开头说:“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那么,钱钟书本人有没有傲慢与偏见呢?

不少论者认为,钱钟书在西南联大只教了短短1学年,因和同事关系紧张,竟不辞而别。钱钟书为什么离开西南联大?现在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钱钟书在联大骂遍了人,呆不下去了。据说他曾有此言:“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叶公超和钱钟书的矛盾是否因此而起,不敢贸然下结论。但两人之间貌不和、神已离,这是事实。据学者李洪岩考证,《围城》中诗人曹元朗的原型,正是叶公超。所以,若干年后当有人向叶公超问起钱钟书在联大的情况时,他竟回答说自己已不记得钱曾在那里教过书。

叶公超和钱钟书这曾经的师生因何不甚和谐?据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披露:联大外文系里收购钱钟书从国外带回来的西书,没有依价偿付书款。这事情和外文系主任叶公超有关。《吴宓诗集》中收录了钱钟书致吴宓的一首诗,让我们隐约看到事情的原委:“清缮所开目,价格略可稽。应开二百镑,有羡而无亏;尚余四十许,待师补缺遗。媵书上叶先(叶公超),重言申明之。珏良(周珏良)所目睹,皎皎不可欺。朝来与叶晤,复将此点提;则云已自补,无复有余资。”这件小事可能影响到了两人的关系。

蓝田——“文化昆仑山”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原是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应老友廖茂如的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当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探亲时,他父亲写信及拍电报,说自己年老多病,要钱钟书到湖南去照料他。后来,廖先生也写信和派人到上海,反复劝说钱钟书去当英文系主任,以便公私兼顾。这样,钱钟书便来到湖南蓝田。

在国师,钱钟书除担任外文系主任外,还亲教几门课。他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很受学生欢迎。一到下课,总有一大群同学围着他,想从他那里多学一点知识。授课之余,钱钟书常关门苦读。读书到半夜时,就用旧报纸裹一枚鸡蛋放到木炭火上煨熟做夜宵。经过一段时间,他把国师图书馆的书差不多读完了。他有时也去朋友房里串串门子,聊起天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到兴奋处,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一回,他还用手杖把朋友的蚊帐戳了个千疮百孔。

在国师,钱钟书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他的《谈艺录》,就是在这里开始起草的。用粗糙的毛边纸,每晚写一章,过两三天再修改。他在国师时还写了几十首诗,后来都收集在他的《槐聚诗集》里。1941年秋钱钟书回到上海。1944年,便根据他曾在国师教书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说,蓝田是钱钟书攀登“文化昆仑山”的起点。

钱钟书没有再回联大教书,而是跋山涉水,去了湖南蓝田,在刚刚建立的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这所小大学,就是《围城》里“三闾大学”的原型。

在蓝田,钱钟书还是有一点年少气盛,有一点恃才傲物,有一点锋芒外露。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子,她非常喜欢读书,平时看书的时候多、玩戏的时候少,也不爱打扮。钱钟书就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女学究,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这样一来,女学生都有些怕他。但钱钟书讲课,却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蓝田的那所学院里,一些当上了教授的和向往当教授的,都像模像样地以教授自居,在同事和学生面前表现自己。钱钟书的眼中总是会看见这号人物,于是他便提着手杖、低着脑袋,旁若无人似地径自走去。别以为钱钟书就这么走过去了,那些人和事,后来都成了他《围城》中的素材。

1941年夏天,钱钟书回到上海。年底上海沦陷。钱钟书维持生计,是靠岳父把自己在一所女子学院的授课钟点让给他。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围城》的创作。

今天人们理解所谓的“围城”,是“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但“围城”也包含着故事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存亡之际,从国家、民族到个人,都被囚禁在一个巨大的困境当中。钱钟书把他对知识分子个人劣行的不满,转化成对民族的反思。这不能不说,是与这个民族的巨大灾难相联系的。

1947年,《文艺复兴》杂志连载小说《围城》,并宣称“以发表这部新《儒林外史》为荣”。

【大师小传】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湖南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谈艺录》的写作。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3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同类推荐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的长篇代表作,记录了她来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醉心生活、耕耘劳作的点点滴滴。一栋古宅,容我长在托斯卡纳。艳阳高照的昼,是愉悦唤醒身体,在田间初探橄榄,沿古道寻访山城;无眠静谧的夜,有安宁陪伴灵魂,随着月光映在地板上的方形光影,慢慢舒展徜徉。我数过,鸽子每分钟会咕咕叫六十声。山顶上的伊特鲁里亚石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我们可以慢慢聊天,有的是时间。
  • 大陆与台湾当代文学语言比较论

    大陆与台湾当代文学语言比较论

    本书稿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两岸文学语言比较深入认识大陆、台湾文学语言发展各自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汉语文学语言的两个主要支脉的研究,深入认识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整体特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本项目分出了三个板块:首先是大陆与台湾个体文学语言比较研究,这个部分从小说、诗歌、散文三个方面对两岸文学语言的发展做了较深入的比较。
  • 像我这样的存在,也是可以的吧

    像我这样的存在,也是可以的吧

    我们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面对喜欢的人,不敢走上前去说出自己心中的爱;面对难过的事,不敢大声喊出自己的伤;面对想要挽救的事,却感到了有心而力不足。像这样存在的我们,对自己感到了怀疑,即便是这样,我们要意识到——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值得被爱,没有人例外。Githa用细腻的文字写下一篇篇真实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希望你能在故事中找到一个属于你的故事。愿天亮的时候,我们的脸上都有彩虹,这本书,献给你。
  • 流动的盛宴(译文随笔)

    流动的盛宴(译文随笔)

    《流动的盛宴》是关于巴黎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在这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二十年代巴黎文人圈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那些当时在世界文坛、艺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被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素描像,与这座城市、这部书永远融为一体。
热门推荐
  • 绝版冤家

    绝版冤家

    这是一个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都很男生的女生跟一个外表很女生的男生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的爱情,青涩又美好。俺想轻松地写文,也希望亲们可以轻松地看文~
  • 恶魔校草的专属嚣张丫头

    恶魔校草的专属嚣张丫头

    一个恶魔校草爱上了自己的冤家,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 三世癫狂:女王临天下

    三世癫狂:女王临天下

    我本想浑浑噩噩过了这一世,可我遇到了他们,对我好的爱我的珍惜我的,我想守护的。我绝对不会和帝苍同流合污祸害苍生...才怪。帝苍,你是老娘的,给我离上官落那小婊砸远一点!媳妇,那你离你的那些烂桃花远点好不好,嗯同性也远离,只亲我一个人不好吗委屈,你初吻给了她以后的都给我好不好嘛,委屈。ok,结束这个话题,冬天到了快去给我暖被窝。
  • The Magic Skin

    The Magic Sk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娘子,好撩人

    娘子,好撩人

    她为了他寻找到宝藏,却被他的妻室推进墓中的黑水崖底,许是老天怜她,时光回到一切还未发生时,一世,她知他一心想找到那传说中的古墓,便想方设法的将他带到那富可敌国的财富面前,岂知,她得到的,却是永沉黑水崖底,这一世,她却不会再让他如愿,目的,毁了那古墓,她要让他痛不欲生。
  • 教授与医生

    教授与医生

    倒霉体质小医生与面瘫教授的恋爱史。甜还是酸,读者你来看。
  • 肇事者

    肇事者

    《失联》系列第一部。警察在调查一起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时,找到了案发所在小区门口修鞋店的年轻女技师穆丹,在对她的陆续走访中警方发现,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既不是目击者,也不认识当事人,但她跟受害人的丈夫有着很深的情感关系,更由她引出了一系列的凶案嫌疑人。这个貌似问题重重的女青年,究竟和案件有怎样的牵连?
  • 重生大佬只爱学习

    重生大佬只爱学习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代天骄樊落只因一杯水引发电源触电而死。重生后,“什么年级倒一!?呵…老娘给他整个全国第一!”“说我穷,那十几栋公司是摆设吗?”某公司经理上台演讲道“我不是老板,别说我是老板了,我老板还是个学生呢!”众记者都蒙了?“说我有后台,老娘就是后台!”说罢,“老婆,还有我呢!”某男从后抱住樊落。
  • 远方的黎明谷

    远方的黎明谷

    幼年失怙的明秋白,在唯一的至亲因滑坡丧生后,寄住到善良的大伯家。日子拮据而清淡地继续着。然而上学路上捡到的一个婴儿,再次改变了她的命运。让懵懂的少女,一夕之间成为了大人。自己尚是个孩子,却要照顾另外一个更小的孩子,秋白的15岁充满了尴尬和新奇。她不得不再次做出左右自己一生的抉择……
  • 三国有推理之雒阳僭

    三国有推理之雒阳僭

    这篇故事其实就是讲三国的,只不过更加适合于那些想要深挖历史细节的朋友。全书以时间为主线,以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为起止时间,描述整个三国历史的推进过程和事件的因果联系,以绝对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去记录整个历史进程,以推理和逻辑演绎的方法去诠释整个宏大的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