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800000036

第36章 人文大家(21)

黎东方先生继承了讲史说三分的民间传统,他所讲的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戏说或演义。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后方各大城市进行历史演讲,讲得最多的还是三国故事,他是真正的“说三分”专家。当时,上至教授、军人、商人,下至学生、市民,童叟老幼、官绅布衣,都喜欢听他讲史。邓广铭先生说:“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桩事件,以增其传奇性质,藉以吸引听众。他既已把所要说的史事熟蕴于胸中,按需而取,左右逢源,通过逸趣横生的词锋加以表述,既踏踏实实,决不浮泛,又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巽昌认为,黎东方讲“三国”非常严谨,没有一点主观编造的色彩。“有些研究三国的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三国志》要多,黎先生这方面应该说没有问题。而易中天的《品三国》,则有很大随意性。”

黎先生把他讲三国的内容都写进了书里。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直接聆听他的演说了,但通过阅读他的《细说三国》,依然可以领略其学术魅力。在这本书的序文中,黎先生详细介绍了“说三分”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史只不过是短短的一段。但人物多、事件多,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治这段历史的人或如治棼理丝,或如串置散钱,能够综而贯之,然后考其得失、论其精要,以为后世之鉴,殊非易事。偏偏这段历史又很热闹、又很有趣,吸引了后世众多的读者。这就形成一种现象:欲知根底,便深读历史;可是往往深读而仍不明究竟,甚至是愈读而问题愈多。陈寿的《三国志》,分写魏蜀吴,实是不得已的办法。正因为分而写之,每成割裂,人物与事件不能综贯;甚至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志传中亦说法不同,读者取舍难定。

读陈寿书,如辅以裴松之《注》或其他材料,往往使人糊涂。此本是史书常见之事,不独《三国志》为然。但于三国历史,尤增人困惑者,则在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之盛行。《三国演义》真真假假,大大影响了三国史,造成了读者印象中三国史的假假真真。小说紊乱了历史,以此为最。加上京戏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最多,亦复掺假。历史之有演义,非只《三国》一部,而《三国演义》最为深入人心,说明三国史之吸引人。三国史之吸引人,非从《三国演义》成书开始,应该追溯到讲史之“说三分”。

“细说体”泽被后人

20世纪60年代,黎东方应台湾媒体之邀,将当年在重庆、昆明、贵阳等地讲史的内容整理成文,陆续在报纸上连载,大受读者欢迎。接着,他又扩充内容,以讲史的形式,写成了《细说清朝》、《细说明朝》、《细说元朝》、《细说三国》、《细说民国》等书,创造了被称为“细说体”的写史新体裁。第一本“细说体”史著《细说清朝》出版后,得到许多学者、鸿儒的赞赏。钱穆先生认为:“此书外貌虽似通俗,而内容立论不苟,深合史法。”唐君毅先生赞其“史笔清丽,为当今所罕见”。

黎东方首创的“细说体”,既有别于“戏说”,又不同于“百家讲坛”的讲史方法。而是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国学大师胡适读过黎东方的书,赞赏有加,还劝他把中国历朝历代都“细说”一遍。

上个世纪60年代,黎东方的6种“细说”曾于宝岛台湾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出版后,同样受到读者追捧,出版社多次印刷。

1995年,通过台湾版的《细说清朝》,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崔美明结识了时年89岁高龄的黎东方先生。崔美明看完全书后,立即与黎先生取得联系,签下了5本“细说”的简体字版。几本“细说”在上海出版后,颇受欢迎。黎东方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誓在有生之年,把所缺的朝代补写完毕。只可惜天不假年。1998年12月30日,黎先生夜睡不起,无疾而终,享年91岁。

之后,崔美明又多方物色作者,补上《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诸书,于2002年完成了“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大师小传】

黎东方(1907—1998),原名智廉,祖籍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人)。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大、清华、中山、东北、复旦等大学。与傅斯年、李济等同为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钱钟书:“围城”里的中国式才子

学者钱钟书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知识渊博,言语幽默,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书生意气,南返光大

1933年,钱钟书自清华毕业的时候,清华研究院刚成立不久,老师们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读研究生课程,为研究院争光。但他未置可否。四年级临近毕业时,陈福田、吴宓等教授想挽留他,都去做他的工作。他一概谢绝,系里的教授对此都十分惋惜。

有一次,陈福田教授对人说:“在清华,我们都希望钱钟书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

吴宓教授是个厚道、宽恕的人,对年轻的钱钟书颇为期许,对他的自负盛气也最能原谅。他对钱钟书拒绝进入清华研究院并没有什么不高兴,他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这话也印证了钱钟书后来的话:“20岁不狂是没有前途的,30岁以后还狂是没有头脑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来说,这最能体现出他的志向和锋芒。

清华大学留不住年轻的钱钟书,钱钟书另有选择。他父亲钱基博当时在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便召他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这大约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源于自学,他不愿再听课了。也许还有一个未能对别人说明的原因,即他的目的是准备将来2年后出国留学。当时清华其他所有专业都可以派出国留学;但学外文的却不能。而且,全国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2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才能出国留学。

1931年“九—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悍然发动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华北地区也岌岌可危。到了1933年,学生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的教学秩序几乎不能正常维持。此时的大学生忧心国是,已经没有心思再安坐于教室之中了。钱钟书这一届临毕业时,许多学生都纷纷离开学校,踏上新岗位,投入到了社会的洪流之中。

1933年9月,钱钟书来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光华大学是上海一所刚成立不久的私立大学,有幸聘到钱钟书这样—个优秀的清华毕业生,自然是非常欢迎的,当即破格聘他为外文系讲师,讲授西洋文学和文学批评两门课。在当时,一般大学毕业生要工作2年才能做助教,几年后才能提讲师,而这次对钱钟书却是破例。

钱钟书刚到光华大学时,住在学校的教师集体宿舍里。同舍另一位青年教师顾献梁,也是研究文学的。同室之初,他并不了解钱钟书。有一次,顾献梁正在埋头读一本深奥难懂的文学批评史的书籍。钱钟书看到了,便说:“这本书以前我念过,不知道现在还记不记得了,你抽出一段考考我看。”顾献梁听了半信半疑,特地找了几段难懂的内容来考问他。一段念个开头,钱钟书就能接下去,整段整段地背诵,十之八九都正确无误。如是者多次,使得顾献梁大惊失色,为之拜服不已。顾氏后来到了国外,他常常与人谈起此事,对钱钟书真是真是赞不绝口。“文革”期间,他还辗转与钱钟书通过几次信。

钱钟书与他的父亲,一在外文系,一在中文系。其父先为中文系主任,后来又兼文学院院长。像这样父子同执教一校的情况,在民国教育史上是少见的。虽然钱钟书刚刚大学毕业,却凭其良好的口才与渊博的学识,讲课的水平不在乃翁之下。他开的英美散文课,吸引不少学生慕名前来。他备课认真,喜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上课独特,有次考试的作文题是“What is love?”据光华大学一些校友回忆、谈话的记载,普遍反映钱钟书是光华大学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

同类推荐
  • 纸上王国

    纸上王国

    “邂逅久违的朴素情怀”日常生活,人间烟火。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这也是一本温暖的书。作者以他素淡的笔调描摹人生百态,直抵普通人的柔软内心,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了这片“纸上王国”。
  • 代言与立言

    代言与立言

    本书对新时期文学与启蒙言说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分为:新时期文学启蒙精神脉络的发展、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主题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形象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审美形态、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作家作品分析五部分。
  • 探访逝去的时空

    探访逝去的时空

    本书是格致文库之一种,这些文章是作者三十多年陆续写作的结晶,其写作之因,往往是兴之所至,随意而为,或应约而作,没有总体的规划。当年作者考察过的地方,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其具体面貌现在也应该有所变化,但它们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是不会改变的。由于这些文章保留着对考察活动的美好回忆,承载着作者与一起考察的朋友们多年来的深厚情谊,凝聚着作者通过考察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 谷雨诗选(一)

    谷雨诗选(一)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热门推荐
  • 黑暗森城

    黑暗森城

    谨以此文向刘慈溪《三体》之《黑暗森林》致敬!真正的黑暗森林,真正的【黑暗森城】!!!
  • 异世情缘吾再遇吾夫

    异世情缘吾再遇吾夫

    一场阴谋让慕婧熙洛仕宸夫妻两人双双回到大卿国,本一个是研究院副院长,一个是商业帝国的主宰者,但是因为“它”夫妻二人双双陨落,魂回大卿国都,展开一系列的追踪调查“卿仕宸,我小鹿呢”“自己找”紫婧熙只能瘪瘪嘴自己找,卿仕宸暗卫见状给自家夫人找了一个极其可爱的小鹿,“这是你给我找的小鹿?”紫婧熙扶额,但也是觉得有点可爱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和紫婧熙卿仕宸一起到书中探秘吧
  •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中包含了11部中短篇小说,作者选材角度多样,视角独特,立意鲜明。小说内容聚焦市、县两级基层干部,以一个个身处特殊境遇,在责任、欲望和感情中做出自己选择的鲜活人物来诠释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认知。
  • 倾城倾国倾人心

    倾城倾国倾人心

    她是一个废材小姐,从小被二姐四妹欺负,只有大姐怜惜她,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爹爹常年打仗不回家,只能忍气吞声。她是一个富贵公主,自幼在皇宫长大,早已看透人心,自己不是个傲娇公主,也不是有娘疼的公主,母妃早死了,她要复仇,要让皇后付出代价。灵魂互换……会发生什么呢?
  • 重生之嫡女毒妃

    重生之嫡女毒妃

    她前世为了替所爱的人谋皇位而杀了他,最终却被爱人抛弃,惨死深宫。重生后,她却阴差阳错的嫁给了他。前世她宽柔待人,却步步为人所害,这一世她要将从前的屈辱都讨还回来,让那些曾算计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可是要怎么面对一个曾经死在自己手里的夫君呢?嫁之前不是已经约法三章了吗?他怎么还乱来?!
  • 终极夺魁

    终极夺魁

    (新书狂霸天神已发布,签约合同已经寄出,望大家多多关照,多多支持。) 自古以来,天下之人,实有两类,一类好人,一类坏人。。而天下之事,唯有三件,一为宝藏;二为权力;三为长生不老。人心可谓永不满足,世人拥有了财宝,总希望也拥有权力,即便二者兼得,最后还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万世永存。归结起来,是为贪心。世间之事,皆源于贪心。
  • 二度梅

    二度梅

    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祈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
  • 星河打击

    星河打击

    3257年,人类依旧是已知的唯一智慧生物但人类的脚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球一个异域的灵魂偶尔闯入这片星河,却发现战争从未远离,从刀枪剑戟到星河打击
  • 奇幻偶遇

    奇幻偶遇

    一位00的少年不小心迷路,因为当时手机没有电,感觉自己已经与世界隔离。他走着走着发现到处都是树,大概走了几分钟,发现前面有一个树洞,这样开启了新的冒险。
  • 逆神天下

    逆神天下

    月迷大陆,宗门千万,强者如林.一个家族的废材因为奇异的变故,巧得逆天决,继承逆天一脉的责任,悍然踏上一条逆天之路,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磨难,他选择:迎难而上!且看萧天如何一步步的站在世界的最顶端,突破世界枷锁,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