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概念,但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决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对科技创新进行制度激励的思想。这里,科技创新属于生产力范畴,制度创新属于生产关系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位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制度和制度创新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科技创新具有能动作用,任何科技创新的顺利推进,都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充分肯定了制度创新对于科技创新的保障、激励和推动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则更加直接地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而不是科技创新决定制度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科技创新,不好的制度选择会将科技创新引离经济发展的轨道或扼制技术创新。新制度经济学通过重新解读历史,充分论证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决定作用。林毅夫在破解中国为什么没有成功地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这一李约瑟之谜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科举制度的激励结构将人们的创造力引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抑制了人们从事技术创新的活力,从而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成长。中国当时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地保护创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产权制度。正如诺斯所说,就像我们在现代世界所见,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私人收益才会出现。而上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除了有效的产权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英国还率先建立了鼓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发明的专利制度。1624年诞生的《独占法》是英国的第一部专利法。所以,新技术和新科学知识发展的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当然,在肯定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承认科技创新对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具有普遍影响。
(二)加强甘肃高校科技创新以及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制度激励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科技创新制度激励的思想,为我们加强甘肃高校科技创新制度激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欠发达区域的甘肃高校要强化其科技创新,进而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从制度激励方面应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实施制度创新,激励各类主体的科技创新
设计一种适当的制度安排,以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技创新。因为产学研合作既是一项学术性的产业活动,也是一项产业性的学术活动,要保持其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而教师和科研人员是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是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只有调动了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注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容性
因为根源于文化、历史传统及价值观的非正式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正式制度由于非正式制度形成的滞后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使产学研合作的国家政策与高校的传统、习惯和价值观相容,教师和科研人员才能自觉地进行科技创新,参与产学研合作活动。
3.克服实施机制软化现象,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利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产权制度,包括私有产权制度、专利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但是不执行、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现象也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所说的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和制度,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所以,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使国家的法律、政策得到有力执行,使科技创新者和科技成果所有者在产学研合作中,其科研成果得到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产权得以明晰,并在使用、转让中获得应有的物质收益和非物质待遇,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以保持学校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4.发挥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对科技创新的拉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联合体作为组织制度创新,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它使科技成果、资金投入、利益分配、商业规范、市场效益等要素合理配置,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合作成本,提高收益,进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发挥诱致性作用。
四、一个案例:河西学院凯源中心的产学研合作
(一)凯源中心及其发展历程
1.凯源中心的性质及特点
凯源中心是甘肃省地方性高校河西学院所属的高科技生物工程法人经济实体,也是学校主要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甘肃省张掖市绿色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担单位,担负着教学实习、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等任务,是学校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中心坚持以发展学校科技产业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为两翼,兼顾教学,横向联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功创立了“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即高校及其科研机构以自己特有的信息、人才、学科、技术与社会资源优势,开办经济实体,创办高科技产业。其特征是学校既是产业的创办者,也是产业的经营者,能快速将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对社会做出贡献,并以此为窗口,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直接联系,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凯源中心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的制度环境
(1)经济转型推动高校职能拓展。由于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高校办学功能随之发生变化,高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其职能由原来单一的教学、科研拓展到服务社会,并在服务中获得经济收益,弥补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表明,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是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措施支持产学研合作:1992年原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经贸委等联合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工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具体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事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工作。支持发展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培育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制度,主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等手段,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为高校和地方谋求合作提供了背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相应区域经济建设。河西学院作为科研力量相对较弱、服务社会能力较低的地方性高校,要求得发展,就必须寻求与地方的合作,突出地方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求得发展。甘肃省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较为脆弱的欠发达区域,要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寻求高校智力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和地方的产学研合作,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需要。
3.凯源中心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创建于1997年,中心在钱学森先生“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思想指导下,结合河西地方自然条件特色,发展沙产业,以藻类研究为突破口,先后投资552万元,建成以螺旋藻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基地。1997年~2000年开发出第一代系列产品螺旋藻片剂、胶囊、营养面;2004.年至今开发出第二代螺旋藻系列产品精力源、一路通、益糖宁、益寿康、酒郎伴侣等。2005实现产值1200万元,在甘肃保健食品行业中位居前列。其运行机制属典型的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凯源中心的初期建设得益于甘肃省和张掖市两级政府的直接支持。1996年甘肃省财政厅、科技厅立项,给学校拨付科研项目资金23万元,张掖市科技局、财政局拨付配套资金10万元,由学校利用其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承担项目的前期开发研究。项目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进入成果转化阶段。经学校申请,学校向农业开发银行贷款196万元,由市财政局予以财政贴息,同时自筹50万元,进行螺旋藻养殖基地和工厂化设施建设。市政府还设置专门的机构编制,从组织上成立了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期间,不仅省、市领导到实地观摩指导,还利用中央领导来甘视察的机会,邀请他们来中心视察,争取国家支持。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与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先后于1998、1999、2000年视察凯源中心,对凯源中心实践钱学森先生沙产业思想的做法表示赞赏并予以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了学校科技产业的顺利发展。
凯源中心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先后承担各类课题9项,研发的产品获甘肃省新技术新产品一等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产品获第八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金奖。作为实习基地,接纳学生在实验室、生产车间和市场上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院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心是甘肃省仅有的4家符合国家GMP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现已走向社会,与地方企业和台湾、美国公司从技术、产品、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地方性高校“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凯源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1.交易成本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提出: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所有者的联合比单一型企业的生产更有优势、成本更低?合理的理论解释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想购买某个组合商品而与多个单一型企业订立契约,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种变通办法,可以在一个企业内部组织生产,在该企业内部由一个中心代理人与各种资源拥有者之间订立双边的长期契约,并经销最终商品,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根据这一论断,从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来看,虽然高校教学、科研、产业各方相对隶属于不同部门,但从宏观上都隶属学校这一“科层”组织。如同企业产生的交易成本机理,当部门资源所有者在学校整体调控下形成的联合代替了市场中一系列的原有组织,可减少成果转化的许多中间环节,一种交易就被另一种交易代替。一项交易代替一系列市场交易,省去了各方与外界市场组织合作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合作谈判成本、协议签订和监督维护成本、摩擦成本以及因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将大量的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降低交易费用,使得高校内部产学研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取得合作的规模效益。学校科技企业既获得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一种制度的适应效率。所以,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来看,与产、学、研隶属不同主体的合作模式相比,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外部经济内在化、交易费用的降低以及交易不确定性的减少等均具有独特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这正是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这种模式内生于学校,受学校已有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制约,加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撞,科技产业运行相对于学校又产生了一种新的交易成本。按照新制度经济学边际交易成本方法分析,这一新的交易成本不能大于学校科技产业相对于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而节省的市场交易成本,或者说学校科技产业所降低的市场交易成本至少要等于在学校内部新增的交易成本,即科技产业在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与其边际成本相等时,学校科技产业才会得到发展。反之,学校科技企业在校内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从交易费用最小化的能力方面探讨可能采取的治理结构,适时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在校内为科技企业创造一种宽松的制度环境,是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