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首要的是产学研各方要有合作需求。这种需求在经济学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各方要有合作的意愿;二是要有合作的能力。产学研合作各方为了实现所要达到的共同目的,必然产生共同合作的愿望。但这种愿望能否得以实现,引致产学研合作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合作各方有没有合作的能力。构成合作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清华大学丁德厚教授概括出五个要素,即科技成果、资金投入、利益分配、商业规范、市场效益。五个要素也是五个条件,科技成果决定合作能否成功,资金投入决定合作能否成立,利益分配决定运行发展,商业规范决定合作规则,市场效益决定合作目标。浙汀大学刘力教授在研究了美英德日等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后也认为,在产、学、研三者的关系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开拓和实用性开发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显然,科技成果项目的选择是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是合作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作为技术输出方的高校,拥有一支科研队伍,通过学术开拓和实用性开展,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是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一、甘肃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评估内容的确定
产学研合作的结果主要应看它最终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影响这些效益的取得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从科技成果、资金流动、市场效益和利益分配这四个方面去加以考虑。科技成果的质量是决定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资金的投入和流动是合作得以成功的保证;市场效益是检验合作健康发展的标准;利益分配则是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一种考验。为此,我们把“学研对合作的贡献”、“企业对合作的贡献”、“产学研各方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效益分析”作为我们对产学研合作评估的第一层次来看待,而把这一层次所应考虑的内容看作是第二层次,依次类推,具体如下:
学研对合作的贡献——成果的成熟度、成果的科技含量、成果的市场适应性、成果对企业的适应性;
企业对合作的贡献——企业在合作中的态度、企业对资金运作的支持、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企业在合作中对技术人员的培养;
产学研各方合作关系的建立——合作机构的组织运作、资金的良好分配制度、合作进行中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对协作攻关的合作态度;
效益评估——经济效益、市场对成果的反应、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学研发展的促进。
在这里,把评估分为两个层次。实际上,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评判效果,对上述第二层次可细分到第三层次。例如对成果的成熟度又可考评它是实验室小试成果,还是中试成果、推广应用成果等等。
(二)评价方法
由于在评估过程中,对每一项因子的评估总是通过定性的方法,如很好、好、一般、差等来表述,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就显得更为贴切。同时为使最后结果准确度高一些,可以采用加权平均和主因素决定型两种方法,在分别求出结果后加以平均以得到最终的评判结果。
权重的确定——在评估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各个因素,它们在每一层次的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它们在每个层次中所作的贡献也就不一样,为显示这一点,我们应考虑权重这一参量。“权重”值的确定,它不是一个随意可定的值,而是通过专家们的意见讨论决定,或是在广泛征求同行的意见后,经统计处理后得到。
隶属度的确定——这是进行模糊运算所必需的一个参数,在对一个产学研合作系统进行质量评估时,对其每一个考虑的评估因素采用四级评分系统,即很好、好、一般、差,相应得分分四个等级。通过讨论和分析,把它们转一般化为相应的隶属度,这也就完成了从定性通过模糊评估转向定量化。从理论上讲,以上评估程序具备科学性,能够量化区域产学研合作能力,但由于资料、人力等的限制,我们只是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做了简要说明。
(三)甘肃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分析
高校从事科研的人员及科技成果数量的多少、质量高低,是反映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强弱的基本因素。据统计,在我国高校中,目前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大约有67万人,占全国科研力量的22%,平均每省高校约2万人。而甘肃高校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员(折合全时人数)大约1988人,不足全国每省高校平均数的十分之一,且缺乏有效组织,力量分散。据《甘肃高教2003发展报告》分析,各院校教学与科研人员都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队伍出现不稳定状态。在2001年的国家“三大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8项中有9项是高校参加的,占50%;国家发明奖12项中,有8项是高校参与的;科技进步奖137项中高校参与了64项。甘肃高校2001年只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有国务院部门科技奖1项;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奖44项。比较而言,甘肃高校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在数量上,或是在成果等级上与全国高校整体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然,这是就甘肃二十多所高校平均水平而言的,具体到不同高校,其科研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讲,虽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各类大学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但不同类型的大学因办学理念不同,其工作重心也有所不同,导致产学研能力出现差异。研究型大学由于站在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其原创性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都很强。这类高校在甘肃省很少,兰州大学可作为其中之一。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以教学工作为重心,同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主要以应用型科研项目为主,成果紧贴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注重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学研合作的能力较突出。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属于这类高校。教学型大学,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服务支持,具有一定的产学研合作能力。甘肃中医学院、河西学院等属于这一类型。高职高专院校,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就业需求、进行职业教育为主,产学研能力相对较弱。甘肃有十几所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均属于这一类型。
二、我国产学研合作能力的不平衡性判断
(一)三大地带产学研合作能力差异
大学产学研合作的能力除本身发展的不平衡外,从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原理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处在不同区域的大学受区域文化背景、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等区位因素影响,其整体办学能力出现巨大差距,表现在产学研合作的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平衡性。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特点的一种理论概括。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从东部、中部、西部呈现出东高西低型梯度形态,揭示了现实经济发展的基本轮廓。无论从生产关系的结合方式而言,或就市场经济发展的形态和规模而言,以及人的生活观念和文化素质而言,都表现为东部和东南沿海最为先进,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为落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教育发展的程度上,东部地区教育比西部地区发达,所属高校从事科研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比较宽松,从事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也比西部地区高校强。甘肃省是西部重要的省份,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要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聚集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是欠发达的贫穷落后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次靠后,人才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受到同样影响,所以,在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欠发达区域的甘肃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如何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就成为其参与产学研合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甘肃兰州的产学研合作开发:宁卧庄高新产业园区
兰州地处陇中黄河沿岸的兰州盆地,是我国东西铁路大动脉陇海线的起点,也是即将开通的欧亚大陆桥在中国西北经过的最大城市,现在兰州已经建成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毛纺织为主体的西北最大的工业基地,兰州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科技文化中心。1988年5月,经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国家科委认可,兰州宁卧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始建设。到1990年底,开发区已有企业70家,其中建成和正在组建的合资企业6家;开发区累计产值1.7亿元,累计收入1.79亿元,出口创汇167万美元;在126种主要产品中高技术产品有55种,主要涉及领域为核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新型仪器仪表等。宁卧庄新技术开发试验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包括建成区、新建区和科贸街三部分。建成区5平方公里,位于定西南路与南河滩黄河古道;渭源路建成830m长的科技贸易街。开发区拟通过“八五”期间的建设,逐步建成以南昌路、渭源路、东岗西路、天水路地带为主体的科工贸基地,并把南河滩黄河古道的新建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
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包括军工企业)为依托,发挥在兰的各路科技大军的科技优势,建立一批具有科技开发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的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开发实体,把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作为根本途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项目为中心,突出经济效益,突出产品的出口创汇,建立科工贸、技工贸相结合的多种经济形式的科技企业,开发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型、开放型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振兴甘肃省经济做贡献。
开发区建设以来一直鼓励科技力量进入开发区创办科技型企业,注重把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实施“火炬计划”的重要基地。在搞“火炬计划”,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方面,开发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扶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也要发挥在兰的大中型企业、军工企业这支生力军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工艺优势。兰州市具有一定的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按城市人口计算每万人中平均有科技人员600多人。省委省政府和开发区非常重视这一批科技力量,那些勇于探索、有志于寻求科技为经济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新路子的高级知识分子被省委省政府尊称为“教授企业家”。在这一批教授企业家的带动下,已有一批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并进入运转,其中包括兰化研究开发公司、金环特种润滑油材料公司、同位素仪表集团公司、兰星工程公司等等。这些企业不仅已经把自己的科技成果从试验阶段推进到产业化、商品化阶段,而且还一步步地开拓了国际市场,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由于开发区建设的绝大部分是旧城区的改建,不仅开发难度大,而且用地紧张,所以宁卧庄开发试验区提出了“区内经营、区外生产”的模式,规定企业的组织指挥系统和贸易业务必须在区内进行,而企业所办的开发工厂、中试车间可以建在区外,即“区内研究开发,区外扩大生产”。这样的政策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克服了基建资金紧张的问题,利于快速起步进而滚动发展,也为开发区成片规划建设赢得了时间和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工艺优势,利用其厂房和设备,调动其参与高新技术生产、改造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积极性,利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与企业的生产力的结合,对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结合硬环境的建设,开发区积极改善软环境,加强支撑服务体系、领导决策程序的建设,积极完善开发区的政策体系,配合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产业区,成为向省内辐射高新技术的辐射源,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三、加强甘肃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的理性思考
产学研合作的本质特征和专家对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的研究表明,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集中体现在其科技创新能力上,甘肃高校科技创新的现实也告诉我们,要提高其产学研合作能力,首先要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强化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办法是进行制度创新,构建一种促进、激励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
(一)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科技创新制度激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