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伊始,中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委,专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难看出,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的国家战略性措施。这一举措着眼于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集聚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最终实现行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的。这是本书课题研究的重大宏观背景。
产学研作为提升国家科技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据报道,科技部将依托“十一五”科技计划资源的配置,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种产学研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财政部将进一步创新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的导向;教育部将制定促进高校科研力量参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全国总工会将积极在广大职工中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文化氛围;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将运用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为产学研结合提供金融服务;国资委将强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推动企业积极牵头或参与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这成为我国展开产学研合作的指导性和纲领性举措,必将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拓展广阔的天地。
针对中国产学研结合当前存在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行为短期化、形式化以及国家计划资源配置方式还不适应,相关政府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从宏观层面确定了五项工作重点:一是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机制和政策;二是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深入分析中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研究各主要国家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情况;三是结合“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实施,在若干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开展区域产学研结合有效模式的试点工作;五是六部门共同起草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这是近期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
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使高校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产业需求发展严重脱节,未能达到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致使其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的成果与实际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结合不够,导致大量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企业由于自身科研力量不足的原因,对旧产品的更新换代与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均无能力进行。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导致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源所在。
本人多年致力于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切身的经历使自己深深认识到地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应该进入实际的企业,尤其是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更为重要。学校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应该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从选题、方案、方法和研究路线的确定、材料的选取、课题及研究成果的评定,均应做到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创新人才。同样可以推断,研究院所也应该采取相同的路线与企业进行联合,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发展优势。企业更应以资金、场地、研发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才能使其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占据市场的前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在世界真正形成优势互补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因此,很好的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就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汇集作者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凝聚作者在具体实践中的认识感悟。特别是解剖了甘肃河西学院凯源中心在螺旋藻系列产品开发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实践过程,对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主体以及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究。这一成果对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及创新型单位将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祖廷勋
2007年4月15日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