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型性格的人天性善良、敏感,容易受伤。在他们身上混合着坚忍与脆弱两种相互矛盾的混合体。他们常常能忍下常人难以忍下的艰辛、重荷,但这容忍限度一旦超载,他们就即刻崩溃,趋于毁灭。对身处乱世,环境复杂境地的人来说,性格软弱只能是一种灾难。其不怒不争只能令人哀叹,惋惜。第三十章软弱型性格与命运
1.命殒枯井的珍妃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人的命似乎都如草芥。即使是生活在宫庭内院的王妃也不例外。清末光绪帝的珍妃就是一个命运极其悲惨的皇妃,究其原因,却多是其软弱性格所致。
光绪一生一位皇后,两位皇妃,只有三个女人,这在封建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但这一后两妃也都是在慈禧的主张下册立的。光绪虽为皇帝,但一切大权还在慈禧手中,一后即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亲侄女,个性刁钻善妒阴险,总爱算计别人,光绪对她没什么感情可言,话都没几句。二妃是广州将军长叙的两个女儿,长女被封为瑾妃,小女被封为珍妃,光绪最喜欢的是珍妃。
女人争风吃醋是封建皇宫常有的事,如果自己的确没做亏心事,大可坦然相对,珍妃无疑是端庄贤惠的,但性格中却有优柔的一面。因此,在只有三人为中心的后宫中,时时处处弱势。光绪长年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下,很少能有个知心人谈谈话,聊聊天,珍妃个性温和,善解人意,正是光绪想象中的谈心对象,加之二人年龄相近,光绪年轻英俊,珍妃如花似玉,剔透玲珑,好似天生绝配。这样一来,便招来了隆裕皇后和瑾妃的不满。终于,常受委屈的珍妃向光绪吐露心声道:“我进宫以后确实感到皇后娘娘以及姐姐,对我都很生气。”
光绪听了,也知隆裕、瑾妃的妒意,却只能安慰爱妃一番,别无他法。毕竟,他只是个傀儡皇帝,在他身后,在后宫中真正的主宰是太后慈禧。但光绪这没有分量的安慰,珍妃却已很满足了,因为她很善解人意,并且深爱着光绪,她不愿为光绪找更多的麻烦。但珍妃也没有想过宫廷内部的争斗有时候是皇帝也难以左右得了的,得靠自己。况且,现在光绪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他后面还站着一个阴毒无比的慈禧。
性格平和、温柔对于一个美貌女子来说,似乎增加了几分妖媚。年轻美貌的珍妃忽然产生了要做一件珍珠披肩的愿望,要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一点。光绪对于热恋中的珍妃,哪有不应之理,于是就让内库太监取来八九千颗珍珠,交给宫里的成衣匠。不久一件珠光闪闪的珍珠披肩就交到了珍妃手里。
年轻人爱美,出于天性。自从披肩做好后,珍妃却也谨慎小心,只在光绪一个人面前使用,女为悦己者容嘛。至于平时在隆裕和瑾妃面前,她是从来不穿的,当然,更不能在慈禧太后面前炫耀,否则就说不定会惹出什么祸事来。后来,还是让隆裕皇后知道了,到慈禧太后那里告了一状,阴险狡诈的慈禧并没马上找珍妃算账,而是默默地给她记下来了。
不久,消息传到珍妃耳里,珍妃的手下和光绪周围的太监都吓得直哆嗦。但珍妃却很镇定,她把那件珍珠披肩拿出来,让几个贴心的宫女帮她一起,拆散了。随之,她又召来光绪手下上次取珠的太监,把拆散下来的珍珠物归原库。珍妃心里清楚得很,即便是自己有何种理由,在慈禧那里也是没有用的,弄不好还会连累光绪,最好的办法是息事宁人。
后来光绪还是知道了隆裕告状这件事。这时,光绪想,隆裕如此对待珍妃,倒也着实使自己捏一把汗。一天,光绪提醒珍妃说:“隆裕妒心太重,你今后可要千万小心,不要再有什么把柄落在别人手里。”
珍妃知道光绪是因为爱自己、关心自己,才说这番话的。人家隆裕毕竟是正宫皇后娘娘,自己自然不能和她比高低。由此可以看出珍妃优柔软弱的一面,但这里还有其它的原因,试想,一个弱女子又怎敢与一手遮天、阴险残忍的慈禧为敌呢?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铁蹄,踏进了大清国门,心高气傲的光绪决心变法革新中国,使中国强大。这时,温柔美丽的珍妃成了唯一可以安慰他的知心人。她深明大义,检点自己的生活,不再吟诗游宴,也不再饮酒下棋,更不要求皇帝的赏赐,这使光绪大为感动。这时他们的感情愈深,成了一对患难夫妻。光绪励精图治,
召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商议变法,不料却激怒了慈禧,慈禧将他囚在瀛台,光绪被幽。自然他所宠爱并参预变法的珍妃也难逃一劫。隆裕皇后趁机在慈禧面前告了珍妃一状,说珍妃给光绪出主意变法。慈禧本来就不喜欢珍妃,于是对她更是怒不可遏。
珍妃虽为贵妃,由于没有生育的缘故,所以她的地位和宫女差不了多少,也可算是太后的奴隶,而做奴隶的是没有发言权和反抗权的,即使是蒙受冤屈也只能是忍气吞声,认人宰割。
可怜的珍妃被囚在冷宫,有三间屋子,却只有两个窗户,窗外被一条条又粗又厚的木板钉得死死的,屋里的光线微弱到极点,加之房屋破旧,久不住人,因此整个屋子冰冷潮湿,阴森不堪。唯一的可以进出的那扇大门竟被挂上了三把大锁。被囚的珍妃吃的是粗劣的饭菜,穿的是隆裕捡给她的最蹩脚的几件衣服,由于无法换洗,时间一长,那衣服和乞丐身上的衣服竟无两样。
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慈禧太后的对策只有一个字“跑”,她跑必须把光绪带上,因为她怕光绪伺机掌权。阴险毒辣的李莲英给慈禧提了个醒,问如何处置珍妃,慈禧此时认定是珍妃挑拨了光绪背叛她,包括今天洋人杀将过来,罪祸的根子,也是这红颜祸水,所以不由怒上心头,狠狠地说:
“这个天下,都叫你给搅了,今天洋人杀来,你倒说说,还有什么主意吧?”
天真的珍妃哪知太后心理,还信以为真,便赤胆忠心地说:“老佛爷,这不碍事的,只要找些熟悉洋务的人,让他们去和洋人讲和,照孩子看,这事一定会很快解决的。”“好啊,你让我去找熟悉洋务的人,恐怕是依旧要请康有为、梁启超一班人出来吧,哼哼。”太后被触到心病,不由得怒气增加了一倍,朝跪着的珍妃冷笑。
珍妃心知事情不妙,吓得浑身抖抖索索。李莲英觉得机会成熟,便说:“老佛爷,炮声越来越响,再不起驾,怕要误事了。”说着又凑到太后耳边,悄悄地说:“这珍贵人交给奴才去办吧。”
大势已去的光绪,此时苦苦哀救也已无济于事,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任人摆布,却无可奈何。
李莲英指挥两个小太监,先绑了珍妃的双手,接着自己一把拖着珍妃的长发,朝殿外走去。珍妃知道绝无希望,便也只好认命。
狠毒的李莲英,把珍妃径直拖到殿前的那口大井边,然后用力一推,珍妃被推进了漆黑的深井里。李莲英惟恐珍妃不死,又接连丢下三四块大石头,他才放心地离去。
可怜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风光无限的宫庭生活和高高在上的贵妃地位几乎从未给这位年青美丽的女子带来幸福和欢乐。而软弱、善良的天性却又让她受尽欺侮和折磨。
哀乎柔弱珍妃,悲哉其不争!
2.柔弱红颜命多舛
阮玲玉是广东中山县人,出生于上海,她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给一张家大户当佣人,由于父亲过早地去世了。她和母亲住在一起。阮玲玉从小就是一个标准的美人坯子,由于人长得漂亮,逐渐成了很多人的崇拜追逐对象,就在这时,张家的少爷张达民看上了她。
张达民是个纨绔子弟,每天只顾在外面吃喝玩乐,嫖赌逍遥,当他乍见清丽脱俗的阮玲玉时,几疑其为天人,他发誓一定要把阮玲玉弄到手。
狡猾张达民决定先从阮玲玉母亲这里入手,她对阮玲玉的母亲大献殷勤,先博得了阮玲玉母亲的欢心,然后再对付阮玲玉。
张达民的父亲在清朝时,曾有三品官衔,后因经商得法,家道殷实,他父亲生前曾娶妻妾七八人,生育子女达十余人之多。张达民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深受父亲贪恋女色、挥霍无度的坏影响。他自脱离学校后,说是踏入社会,实际无一定职业,与阮玲玉相识之时,他谎称在五马路茂盛洋行内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