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骄横型性格的人生性骄傲、自负。这种性格的人大多颇有才干和见识。然而,对于骄横型性格的人来说,官高禄厚,功成名显却注定只是一场悲剧,因为性情骄横、自大的他们终会因恃才倨傲,居功强横为自己招来怨懑和灾难。第二十九章骄横型性格与命运
1.居功骄横的年羹尧
年羹尧是一位以喜剧生涯开始,而以悲剧告终的人物。在康熙末年,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激烈争斗中,他认定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将是康熙第四子胤(原名允),以他作为自己未来的政治前途的“监护人”,他选对了主子。这足以显示出了他的高智商。而在他的政治监护人登基前后,作为武人、将军,在平定西北部少数民族的叛乱中,又战功赫赫,并且有远见卓识地搞好与少数民族的团结,稳定了西北部边疆,显示出了他的大能力。高智商与大能力二者一结合,便使他得以青云直上,达于极端,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然而,古哲人有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他有功,却居功骄横;他选定皇四子允作为投靠的对象,因而后来受益,却又因为深知雍正其所以能继位的底细,从而给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埋下祸根。
关于雍正继位,有很多种说法,具体真相如何,我们已无从知晓。但皇室内部激烈斗争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雍正即位的皇室争斗中,年羹尧作为一位拥重兵戍守边疆的封疆大臣,他的支持,分量之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年羹尧的能力是显见的。从上面关于他的生平履历的简介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得到,称他为清代著名的武将、军事家不为过。
民国人裘毓麟所撰《清代轶闻》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年羹尧用兵的小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说,年羹尧平叛征讨青海的时候,有一次,大军正安营扎寨,准备休息。忽然传下来大营的命令:“明天进军,军士必须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都不明白年羹尧下这道命令是什么缘故。等到第二天,军队向前行进,突然前锋传来话说,遇到了一道积满淤泥的深坑,军队无法前进。于是,年羹尧立即命令全体军士都把带在手中的草捆丢进泥坑,上面再铺上木板。这样,大军便可继续前进,畅行无阻了。原来敌人正是想靠着这种地理形势,构成天然险阻。但他们却料想不到年羹尧率领的大军能够事先做好填淤的准备,顺利通过天险。因此,在从天而降的这支大军的奇袭下,只能坐以待毙,将自己的老营永久送给年羹尧。
这个故事不禁使人联想起公元前1世纪意大利罗马的“角斗士战争”。角斗士斯巴达克思于公元前73年率领70多名同伴冲出加普亚的角斗士学校,冲到维苏威山。许多逃亡奴隶都来参加他们的队伍。罗马官军将他们包围,但后山有一道悬崖峭壁构成的山峪,罗马官军以为奴隶起义军绝对是无法从这儿突围的,“除非他们插上翅膀”,所以便未布置防守。一天,机智的斯巴达克思忽然下令,所有的奴隶战士都去山上砍伐树木,然后,在一天晚上令战士们将砍伐的树木全都抛到山峪中,顿时将山峪填平,起义军神不知鬼不觉地乘罗马官军还在睡梦之中便突围而去。
两军对垒,不单是靠勇力,还要靠智慧。所谓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年羹尧亦可当之无愧。年羹尧不但用兵如神,在处理政务时,也不乏机智奇妙。民国人易宗夔的《新世说》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说的是余田任四川江津县令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余田,福建省福清县人,字田生,康熙进士,官至顺天府丞。精于吏治,颇有政声。其文章书法,亦冠一时。在余田任四川江津县县令时,年羹尧正率军在青海平叛作战。作为四川巡抚的年羹尧用增加正税,私卖茶叶的办法,还是不足以供应军队的粮饷。于是,年羹尧便加征许多额外的税收,而且派员四处紧急催收。催交税款的公文也接二连三不断地送到了江津县衙。孰知,余田均未予理睬。于是年羹尧便派了他的贴身侍从拿着盖有巡抚衙门大印的公文通知余田。来的人从一清早一直等到下午申时,余田始终也不出来接见。使者很是气愤,仗着年羹尧的权势,便在县衙大堂内鼓噪起来。于是,余田立即升堂,命令将使者反绑起来。因为是巡抚大人特派来的使者,众衙役不敢动手,只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余田见状,大怒,众衙役这才推搡着强迫鼓噪的使者伏在地上。余田要对使者依法用刑,连续投下六支签,衙役们都不敢依令动手。这时,县衙内的县丞、主簿都跪在地上为使者求情。事情至此已越闹越大,很快就传出去了。不一会儿,竟有几千老百姓聚集在大堂前面,其中有十几位年高德重的老者走上大堂,竟用自己的身子挡护着使者,并替使者哀求道:“知县大人不能这么做。因为得罪巡抚大人而丢了官,对您个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只是我们老百姓从此就没有依靠了呀!请大人您看在我们庶民百姓的份上,体恤我们庶民百姓,饶了这位巡抚年大人的使者吧!”
过了很久,余田才命令给使者松绑,但还是要使者随时听候传讯。
但不料,这使者竟仗着人多,第二天又跑来索要公文,不得已,余田便对他说:
“请你回去禀报年羹尧巡抚大人,让他关上门坐在家中等待参劾吧,这些催交额外税款的公文,我早已派人从小路送给我在内廷的几位知心朋友了。”
于是这件事很快传了开去,远近为之惊骇。一个月后,也震动了整个京城。
使者受到如此羞侮,不禁恼羞成怒,回去就向年羹尧哭诉,请求年为自己报仇雪耻,狠狠惩治一下余田。
年羹尧听说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如此放肆地不把他这堂堂巡抚大人放在眼里,不禁也又气又恼,但他仔细将这件事考虑过后,只冷笑一声说道:
“看来余田是一位深受老百姓拥戴的县令。驱逐他吧,必然会伤了众多的臣民百姓的心。要是不驱逐他吧,其它各县便都会以他为榜样,效法他,将把我的命令视作儿戏。”
而恰好这时吏部要各省推荐政绩卓著的州、县官,准备调京任用。于是,年羹尧就把余田举荐为吏部主事。
虽然这个故事带有某种程度的传奇色彩,但仍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名封疆大吏,年羹尧不单是善用兵,也善为政,懂得什么时候应力取,什么时候该智取的谋略,年羹尧可算得上是谋略深远。
但在雍正王朝激烈残酷的顾轧斗争中,居功自傲,恃宠骄横的年羹尧注定是要成为牺牲品和替罪,逃脱不了由时代铸定,自己性格造成的悲剧命运的。
据史载,当年年羹尧门下有一个湖南长沙,叫孙剑才的人,做其幕僚已有很久。
有一年,年羹尧大兴土木,兴建府第,术士们都来恭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兴建这个府第是“百年大业”,孙剑才却说了句极不吉祥的话:“转眼间即将化为废墟了!”年羹尧一听,大怒,喝令手下人将他拉出去要杀掉他。孙剑才并不害怕,只是要求说道:“请让我只说一句话再去死。”年羹尧听说便又将他召回来,孙剑才便说:“大将军大祸临头而还不醒悟——现在我愿就死。”年羹尧一听,心中不免一惊,忙请他讲明说这个话的原因。孙剑才便说:“大将军功劳卓著,威振中外,然而功高就会引起皇上的猜疑。当今的皇上常以吹毛求疵般的苛刻为明察,而群臣和你的同僚们又正在设计陷害你,收集证据说你犯了罪,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况且,张广泗、岳钟琪二人率兵西征,正在形成犄角之势,其用意和目的是在于要控制您年大将军呀!假若您现在能明白我讲的这个道理,就抓住机会,派人前去刺杀张广泗和岳钟琪二人,您再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北京城。只要燕京攻破,其他各省便可以交一纸公文而使之安定下来。这才是子孙万代的基业,‘百年大业’算得了什么呢?”年羹尧听了半晌没有作声。停了好一会儿才说:“此举能否成功,难以逆料啊!何况我还握着兵权呀,他们暂时还不能把我怎么样吧。”说完便让人给孙剑才松绑。
孙剑才被释放后,改名换姓,逃得不知去向了。
孙剑才逃走后,年羹尧的眷属进京,途中遇到强盗,强盗也不抢他家的金银财宝,单单只抢走了他的儿子。到雍正皇帝乙巳,即公元1726年,年羹尧被赐死。他的儿子被强盗劫走后,强盗教他儿子读书、学剑。这个强人是谁呢?就是孙剑才。他预料到年羹尧一定不会善终,弄得不好,满门抄斩还不够,恐怕还得诛灭九族哩!孙剑才想为年羹尧保存后代,所以就采取了这个拦路劫人的智谋。几年以后,年羹尧果然便遭劾查办,彻底垮台了。
由此可见,骄横不可一世。年羹尧大将军纵然聪明、智慧非凡,但在人情事故上却仍欠圆滑老练,而其在得到门人警告之后,却依旧居功恃宠,不思悔过,不为自己再谋生路。其悲惨结局已是注定。
最终年羹尧这位战功赫赫,又是雍正的心腹的清王朝一代大臣,昨日座上客,今朝阶下囚,最后以廷议九十二款论罪,由雍正予以宽宥,“赐死”结束了他既是功臣,又是罪人的一生。
据史载:年羹尧共计贪赃银三百五十余万两,罪凡九十二款。廷议要对他施大辟之刑,其父及兄弟子孙、伯叔之子、兄弟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斩。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并子之妻妾,给功臣家为奴。上奏到雍正皇帝,雍正“恩予自裁。子富立斩。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报边充军。其父遐龄、兄广东巡抚希尧革职免罪。”算是对他的恩赦了。后来雍正就狱中传谕年羹尧,说:“青海用兵以来,尔残杀无辜,颠倒军政,朕尚未令入廷谳。即就廷议九十二款,尔应服极刑,及立斩者三十余条。朕览之不禁堕泪。朕统御万方,必赏罚公明,方足为治。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何以彰宪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又赦尔父兄子孙伯叔等死罪。尔非草木,亦当感涕也。”
雍正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当年派你年羹尧到青海去平定叛乱,你在平叛过程中,大肆残杀无辜士兵与百姓,又以军干政颠倒了军政关系,这一些我还没有将它纳入廷议来论你的罪责。仅就廷议现在所论定你的罪行九十二条而言,你就该当杀头分尸,还有你的亲属三十余人也当立即斩首。我看了廷议,禁不住掉眼泪了。我统领驾御全国军政大事,一定要赏罚既公且明,这样才叫做治理有方。你违背了做臣子的准则竟至如此地步,我若是不顾国法,漫无边际地宽赦了你,那我又怎么彰明典宪而使全国的百姓心服呢!现在我宽宥你,不用分尸车磔的刑法处死你,而让你自杀;又赦免了你父兄子孙伯叔等人的死罪,我想你不会是草木那样无情吧,那么你就应当对我这样宽宥你和你的家人而感动得流泪了。
可怜年大将军,东征西杀一心为主,却不曾想雍正竟会秋后算账,将其辛劳功勋一笔抹煞,最后赐死,还是天大的恩宠。然而这样的结局却也正是由年羹尧自大骄横性格最终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