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徐达突然得了怪病,背上生疽,朱元璋派大儿子****祖前来探望,不久又下诏,让老将军回京城养病。次年二月,徐达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徐达的死让朱棣相当难过。朱棣不但失去了岳父,更失去了一位军事上的重要导师,他还年轻,还想向这位战神学习很多东西,自己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是,想到自己在北平可以少些约束,自己的活动减少了可能有的干预,又何尝不是好事呢。不过徐妃就可怜了,洪武十七年开始,她就为马皇后吃素三年,又要为自己的父亲再吃素三年,身体很可能就这样给折腾坏了。
朱元璋对老战友徐达的死也极为悲痛,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诏告天下。厚葬于孝陵——将来跟自己还是邻居。令长子****祖继承魏国公爵位。朱元璋最发愁的,就是如何消灭自己的几个老战友——太熟了不好下手,不下手又不放心,徐达这么死了多好啊,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是朱元璋一心想除掉徐达,但一直找不到杀人灭口的好由头,正巧有一次,徐达得了背疽,疼得上不了朝。朱元璋听说徐达病了,非常担心:这要是病不死,我不得空欢喜一趟了。他又听说,得背疽的人最忌吃鹅肉,就立马来了精神,随即传旨,送给给老朋友好大一只烧鹅,并要求太监盯着徐达,接旨后立即吃掉。
徐达多聪明的人,当然清楚朱元璋的用意。他为了保全家人,领旨谢恩,当着传旨官的面,含泪吃完了烧鹅,当天就毒发而死。朱元璋也就装模作样地掉了几滴眼泪,命厚葬于孝陵。
显然这个故事相当不靠谱,你可以看不起朱元璋,但不能看不起人家的智商,一个玩阴谋玩了一辈子的高手,不可能使出这么白痴的杀人手段;而且吃鹅肉能毒死人,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当时北元的势力还很强大,正是用人之机,朱元璋还没必要诛杀第一武将——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还没到呢。
徐达死后不久,大明又一重臣冯胜来到北平,接替徐达留下的军务。
处理完了云南的事务,留下沐英镇守,因功被晋封颍国公的傅友德又返回了北平,并且带来了一批小太监,朱棣从中挑选了一个机灵的回族小孩子。这个小******的名字,至今依然被人们屡屡提起,他的知名度,并不比我们的男一号朱棣小多少。
他是谁呢,以后再告诉大家。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赶走盘踞在辽东的纳哈出势力。在明朝建立之后,当年就打下了大都,但辽东却一直控制在蒙古人手中,这对于明朝政权,显然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这一年,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率领步骑兵二十万进发辽东。这次征调兵马的规模仅次于二十年前的北伐,三个主将更是当时能凑齐的最强班底,派出如此豪华的阵容来平辽东,足以说明朱元璋对这场战事的重视,对于对手纳哈出同志的忌惮。朱棣当然也不能闲着,他被要求在冯胜账下听令,做些辅助工作。
纳哈出的来头不小,说起来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是成吉思汗四杰之首的木华黎,整个辽东,都是当年木华黎从金朝那里抢过来的。
纳哈出是朱元璋的老朋友了,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他就做了俘虏,朱元璋爱惜其才,一心想收降他,但作为名门之后,纳哈出死活不投降,哭着闹着要当烈士。朱元璋为了收买人心,显示自己的大度,就把哈出放了。明朝建立之后,纳哈出据守辽东,手下有近二十万兵马,是北元各派势力中最强大的,也是对朱元璋最大的威胁。
大军出发之前,朱元璋亲自召见了冯胜等人。在没有电话能够随时联络的年月里,大政方针需要事先交待好,以后更多就要看他们自由发挥了。朱元璋指示冯胜说:“纳哈出诡计多端,在没有探听这小子底细的情况下,你们先驻扎通州,派人打探元军消息,如果他们主力在庆州,就应该用轻骑兵趁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庆州后,就可以用全军主力直捣金山,打纳哈出个措手不及,一定能把他给收拾了。”
二月初三,冯胜大军到达通州,他派探马出松亭关侦察,得知纳哈出同学果然在庆州驻扎了重兵,得,这个危险的工作,可不能让皇子朱棣来干,派蓝玉去吧。
蓝玉也是明朝初年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名将,虽然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但这哥们的成功,几乎和常遇春无关,都是靠自己的努力。
当时的辽东还是隆冬,天寒地冻,经常下雪,蒙古人都猫在帐蓬里不愿意出来活动。而蓝玉这个无比热爱战争的好战分子,有这样的表现机会,当然也不会放过。他知道,打持久队人马断后,只点了五百名最精锐的骑兵,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
蓝玉告诉这五百将士,他们要做事情,犹如光武帝刘秀以三千兵马大破王莽百万大军一样光荣,和李朔雪夜入蔡州的英雄事迹一样伟大,众位必须以一当十,全力拼杀,方能立下不世之功勋,不然,军法伺候,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杀头!战士们的士气显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一个个都象在笼子里关了很久,等待狠斗一场的斗鸡。
一行人星夜兼程,赶到庆州时,当地的守军根本没有心理准备,被蓝军杀得个乱七八糟,北元平章果来在乱军中被打死,他的儿子不兰奚和其他数千人,都成了蓝玉的俘虏。
占领庆州之后,三月初,冯胜才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他不急于进攻。而是继续派出探马侦察敌情。六月庚午,冯胜在大宁留下五万兵马,其他十五万人全部整装出发,直奔金山。
在冯胜大军进发的时候,朱元璋派出的特使乃刺吾已经率先到达了松花河,并前去拜访了纳哈出。纳哈出见到老部下大吃一惊,乃刺吾于是就呈上朱元璋的亲笔信,讲述了大明王朝对蒙古的宽大政策,大意是只要他投降,一切官职待遇照旧,甚至比以前还要好。纳哈出肯定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被朱元璋俘虏的往事,觉得这辈子怎么斗也斗不过朱重八了,北元也无法给自己支援,不如投降。
但是,投降过程中还出了点乱子。
纳哈出到明营来投降,蓝玉热情地迎接,并置办了丰盛的酒席招待。席间,蓝玉看到纳哈出同志的衣服相当破旧,胜利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想亲手为纳哈出披在身上。
不知道是蓝玉的动作实在太暧昧太销魂,还是而纳哈的自尊心实在太敏感太自卑,这个蒙古男人执意不从,蓝玉自己那是相当尴尬,手下的常茂更是看不过眼,居然拨出腰刀,砍伤了纳哈出的左臂。都督耿忠看到变故,忙保护着纳哈出去见冯胜。纳哈出手下及其亲属十余万屯松花河,听说主将被砍了,就不想投降了。多亏冯胜派出蒙古人民的好儿子观童过去现身说法,好不容易才把这些人说服,一共收编了二十余万人。
收降纳哈出后,冯胜胜利班师。美中不足的是,都督濮英率领三千兵马殿后,与蒙古人撞上了,被敌军几乎全部杀害。
大军回到南京,冯胜讲述了自己打胜仗的经过,并且汇报了常茂的恶行,朱元璋非常高兴,派特使****,并拘押常茂。但这时又有人举报冯胜私藏良马,威逼纳哈出之妻交出大珠异宝,并且在蒙古王子刚死两日之后,就强娶蒙古公主,让蒙古人民很有意见。
蒙古的美女伤不起,当然更上不起,伤了人家会跟你拼命,上了朱元璋要拼你的命。而且损失了濮英及三千兵马,同时被抓常茂也在说冯胜的坏话,朱元璋大怒,撤了冯胜的职务,收了大将军印,从此,这个名将的政治生命算是结束了。
尽管有这点周折,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降,辽东从此并入了大明版图。对于这样的战果,朱棣相当吃惊。
他明白了,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明的征服,不是用武器在战场上的征服,是而是用气势在战场下征服,不是让敌人放下武器,而是让让敌人交出心。
他明白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武功并不是最强的,策略也不是最高明的,却能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他明白了,为什么冯胜和蓝玉这样的人,只能带兵打仗,无法驾驭群臣。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父皇,我感激你!
冯胜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到底是谁向朱元璋告密的,还是老朱早有动冯胜的想法?朱棣会不会是幕后黑手呢?相关的史料已经被销毁干净,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朱棣一直在冯胜军中,他了解事件的全过程。而且,他作为皇子,在军中监视大将,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朱元璋一直期期望的。朱棣很清楚父皇的心思,他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条件,向朱元璋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