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丁未,朱元璋提拔蓝玉为大将军,延平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交给蓝玉十五万兵马,要求他率领部队肃清沙漠,把残元的势力彻底消灭。
这一次的行动,朱棣没有参加。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蓝玉率军从大宁进至庆州,听说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躲在捕鱼儿海,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直奔目标。
乙卯时,部队行至百眼井,离捕鱼儿海只有四十余里了,但侦察不到敌人,由于粮草接济困难,蓝玉想到了撤军。部将王弼说:“我们十几万人兴师动众,深入沙漠,没有遇到敌人就班师,没法向皇上交待啊”。
蓝玉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们隐藏行军,在地下挖坑做饭,防止敌人看到烟火。到了捕鱼儿海南面时,探马打听到了好消息——北元的大营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王弼接任先锋,带领精锐骑兵秘密行动。
脱古思帖木儿同学因为错误的情报,还以为蓝玉他们缺乏粮草,已经准备收队了呢。备战工作都放松了。
天公也不作美,虽然在大漠,沙尘暴是家常便饭,可是在面临十几万凶狠的南方人进攻时,这样的天气最好还是不要有——对逃跑不利啊。王弼带领的骑兵,跟着沙尘暴前后脚来了,前者只是让他们的吃了一嘴沙子,后者则让他们饱尝了锋利的马刀砍在头上的滋味。
元军统领太尉蛮子还试图抵抗,他带领亲兵冲了出来,但没想到,汉人的骑兵比蒙古的更加凶猛。一个小兵飞马赶来,人到刀到,他一头就从马上栽了下去,永远没有能爬起来。剩下的人一见主帅被杀,只能纷纷投降。
为了不做俘虏,脱古思帖木儿连自己的大营都不要了,带着太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门,在随身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命。大小老婆都顾不上了。
蓝玉率领的主力部队到了,对敢于抵抗的蒙古人进行了外科手术般的屠杀,那些意志薄弱一些的,纷纷主动缴械投降。虽然没抓住脱古思帖木儿,但还是俘虏了皇次子地保奴等、故太子必里秃妃、詹事院同知脱因帖木儿、吴王朶儿只、代王达里麻和平章八兰等高级贵族近三千人,军士男女七万余口,还有忽必烈用的传国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等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几乎将整个北元势力打扫了个干净。
蓝玉也因此奠定了不世之功,确保了他徐达之后,大明第一武将的地位。朱元璋传令嘉奖,封为凉国公,将他比做自己的卫青、李靖。韩信曾经当着刘邦的面,点破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潜规则,而蓝玉又没有这么理性的思维,连一半句豪言壮语都没留下。
蓝玉登上顶峰之时,也是走背运的开始。功高震主,脑子又不够灵光的人,下场基本上总是相似的。
而我们的男一号朱棣,用他那超出常人的冷静与理智,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属于自己的舞台早晚有一天要搭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早晚要有一天要扛起,属于自己的风险早晚有一天要担起,自己现在要做的,不是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扎实地做地准备。不是以皇子的身分,挑战主将的权威,而是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那一天,迟早是会到来的。
朱元璋对于协助自己打天下的那些名将,打心眼里都是不放心的,但他也不是很着急把兵权交给自己的儿子们。不过,捕鱼儿海战役之后,北元的主力已经被消灭,这个政权基本上只剩下挨打的份,蒙古将军听到蓝玉傅友德的名字,就跟小贩见了城管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已经无力也无心对大明有实质性威胁了,如果说狡兔死走狗烹,十年前还不到时候,现在该烹的就可以放心烹,该死的就可以放心杀了。而且,自己的亲生儿子们都一个个长大成人,能够带兵了,因此,由皇子们执掌军权的时代,也就顺其自然地来到了。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已经整整三十岁,他来北平已经整整十年,江南的阳光已经渐行渐远,漠北的风沙让他感觉更为亲切。在北平生活了十年,他几乎完全转型成为了一个北方人;
经过十年跟着徐达冯胜这些人的历练,他日益成熟,越发象一个优秀的将军。
他觉得,也许自己命注定是个军人,上马奋力杀敌,下马痛快喝酒,就是自己一生的命运。而军人注定是属于北方,和契丹、女真、蒙古这些豪迈的名字无法分开,而江南,总让他想起秦淮河上的画舫,裙带飘飘的少女,以及宛如天籁的丝竹之声。
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跟随徐达、傅友德、冯胜三位将军,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虽然没有独立指挥过重大的军事行动,但常年跟随在中军帐中,耳濡目染,他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一场战役应该掌握的指挥艺术,他有了相当程度的洞察和领会;一个统帅应该具备的领袖气质,他也有了极为清醒的理解与感悟。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正在和徐皇后及三个孩子过春节的朱棣,接到了北征的命令。与以往不同的是,朱棣和三哥朱棡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宋国公冯胜和凉国公蓝玉不参加,从前朱棣的老师傅友德被任命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军,定远侯五弼为左参将,全宁侯孙恪为右参将,除王弼在太原晋王账下外,其他人等都集中在北平操练军马,归燕王指挥。老七齐王朱傅率领兖州护卫及徐邳两卫军马,也归燕王节制。
这次行动的目标却是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在纳哈出投降之后,北元在辽东的势力已经非常弱小,完全只剩下被动挨打的份,根据史料分析,这哥们能够调动的军队,带老婆孩子,满打满算,居然不超过一万人!有朱元璋给朱棣的手谕为凭证:
“询及来胡,言残胡甚少,骑者五千人,共家属一万口,马称之,有急则七人皆一骑。趁水草长行,大军负载且重,追袭甚劳。今降将尝与彼共仕大官,已使在彼。而晃忽儿又能说辞,由是其众二心,欲南向者众,北向者少。且将粮饷运至上都,及口温,集于各程,然后再侯人来,知其所在一举而中矣。”
如果蓝玉同学出马,带三千骑兵,三百火枪手,就能把这些人收拾了。可朱元璋怎么会把便宜让给这货?朱元璋之所以要调动这么豪华的班底去攻打实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的敌人,正是为了给几个皇子树立信心,给他们提供扬名立万的机会,为这帮人将来全面接管帝国军权铺路。
你看,朱元璋不但安排了这么多人陪朱家兄弟去打仗,还给俩儿子出主意,让他们先运送军粮,等到有可靠情报后再出兵,生怕出什么意外。
但是,并不是说,蒙古人听说朱棣他们要来,就自己把自己绑了,等着人家过来抓。二十几年来,一拨拨的蒙古兵在明朝铁骑的蹂躏之下,他们也学会也玩老鼠与猫之间的博弈。
首先,他们更适应环境,知道哪有有淡水哪里是草原,知道在什么地方躲猫猫,明军找不到的可能性更大。明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显然不熟悉地形,又没有卫星定位系统,在茫茫荒原之中寻寻觅觅,可能只会发现自己人疲惫的身影。
其次,他们更适应气候。他们在这里吃沙子已经吃了几十年,又特别抗冻,相比之下,明军因为气候原因,造成额外非战斗减员的情况,非常普遍。
最后,朱棣和朱棡虽然已经多次上过战场,但以前都是待在中军帐内,跟着主将做一些辅助工作,不会承担危险的行动。以主将的身份带兵,而且还要指挥这么多将领,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
人生就是不断尝试,不断经历的过程,第一次的经历非常关键,是一炮打响,让父皇和朝廷重臣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后可以拿到更多重要战役的指挥权,还是出现意外,损兵折将,让父皇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舞台已经搭好,就看你如何表演了。
这年的三月,朱棣带领大军离开北平,踏上了开往辽东的征程。一路上军容整齐,军纪严肃,军威庄严肃穆。在古北口,朱棣经过了岳父徐达当年修建的卫所,参观了当地百姓自发修建的杨业祠,大军穿行在山谷中,雄关漫道,残阳如血,让朱棣无限感怀。他的血管里,奔腾的是朱明王朝战士的血液,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不允许自己退缩。他很清楚,空手而归的下场是什么。
大军开出了古北口,城市的炊烟早已没有了踪影,眼前能看到的,只有茫茫无际的荒漠,连个野兔都难得撞见。朱棣知道,这样温无目标地搜索,把军粮都吃光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反而可能被人打个偷袭,不能再走了!于是他下令,选择合适的地方扎营休息,并派出四路轻骑,穿上蒙古军人的衣服,分头打探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