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间存在竞争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竞争过头就不好了。管理学上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著名的“螃蟹效应”。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都会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螃蟹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就是,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的明争暗斗。企业中常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更怕别人超越自己,因而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他人。
“鲶鱼效应”和“螃蟹效应”告诉我们:同事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但是不可因为竞争而视对方为仇敌,破坏与打压他人。
2002年,新东方IT培训创始人周怀军离开新东方后创办了北京新科海学校;2003年,新东方学校主管国际合作的副校长、著名TSE(英语口语测试)教学专家杜子华离开新东方,出任华诚研修学院院长;随后,原新东方总裁、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胡敏也离开了新东方,他创办了新航道学校并复制新东方的教学模式直接与新东方竞争;2004年11月,原新东方董事、北京新东方学校执行副校长江博正式签约加盟北京巨人学校,担任巨人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兼北京巨人学校校长……在这一连串的另立门户中,要数胡敏最令俞敏洪伤心了。
除了三驾马车之外,俞敏洪最看重的是胡敏。2002年7月,俞敏洪辞去总裁职务,胡敏接替俞敏洪成为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将6%的股权赠与胡敏,足见俞敏洪对其看重。
1995年7月,胡敏第一次领工资的时候,在上地小区140平方米的房子中,俞敏洪从屋里拿出一个大黑塑料袋,里面装着胡敏的工资。
胡敏被震动了:“老俞,你别吓唬我,拿这么大一个塑料袋来装钱。”“不就是个一般的塑料袋嘛。”俞敏洪说。“老俞,这太恐怖了,你不是让我尴尬吗?”胡敏指着塑料袋说。意思是,我挣这点钱用不着这么大一个袋子装呀。俞敏洪用塑料袋装胡敏的第一次工资确有深意。“胡敏,你有种,今后肯定能用袋子装钱,或许还装不下呢!你肯定能有这一天。”俞敏洪是在告诉胡敏:你只要多付出努力,多拼一下,前途大大的。
新东方老师大概有三种发展状况:第一种是一心一意在新东方教书;第二种是通过努力进入新东方的中层和高层;第三种是挣了一大笔钱,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出国。新东方是他们出国深造的捷径和跳板,每年都有几名、十几名新东方老师自费或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一流大学。2001年就有10名老师进入美国前十名的大学。
2004年4月,胡敏离开新东方自立门户,成立新航道学校,公开与新东方叫板。学校于九月底开始大规模招生,招收的学员对象和新东方完全一致。这对于新东方的市场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冲击。胡敏公开宣称“新东方走到哪儿,新航道开到哪儿”。而且新航道的50多位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新东方。即便“新航道”与“新东方”在生源上有竞争,俞敏洪对胡敏仍有一股惺惺相惜之情,并非像媒体所报道的两人“互掐”,俞敏洪倒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竞争,像麦当劳与肯德基、伊利与蒙牛那样。俞敏洪也十分感谢胡敏。应该说从胡敏出走起,俞敏洪开始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胡敏所强调的新东方的“草莽气”,新东方是到了告别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了。
可以说,正是胡敏的离开,加速了新东方的现代化、职业化、国际化步伐。俞敏洪说:“其实新东方人出去了,我们根本不追究。我对他们还拼命鼓励。因为新东方只是给了你一个舞台。当你跳得不舒服了,完全可以自己再搭一个舞台,无论你的舞台多小,只要你跳得舒服,就还是我的朋友。”甚至原来一些跳出去的人成立了外语培训机构,俞敏洪还亲自到场祝贺,他说:“只要不做对新东方有害的事情,所有离开的朋友,都可以再回来。”
在职场,只有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过分“仇视”别人,大家都为了生存利益而奋斗,没有必要结下个人恩怨。
要剔除心灵的毒瘤,我们就必须从实际做起,从自己做起。当我们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我们不应该嫉妒他,而应该高兴自己又多了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要多向对手学习,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同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不要被对手的强大而吓倒,而应该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执著精神去超越对手,争取最后的胜利。假如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也无须气馁,至少它证明了我们还存在不足,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无形的动力,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虚心刻苦。
多加赞赏,切勿揭短
在职场上与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喜欢他人赞赏,是人的本性。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应善加运用这一法宝。赞赏他人,是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找到了他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向他人的可学习之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一来,你赞赏了对方,对方高兴;你学习了对方的长处,丰富了自己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即使看到了也要吝于表扬。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谈话当中,你切勿道人之短,应极力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伤及别人的尊严,也足以显示自己品德的缺点。怎样在交谈中正确对待别人的短处,这也是一门学问。
不可在谈话中借机打探别人的隐私,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便讲。有的人也许因为长久以来形成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对此看不惯,这便成了他的“短处”;有的人也许在自己的生活与处世中的确有些微小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对他的整个对外交往是无足轻重的;有的人也许不是出于主观的原因而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点,但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待他人的短处,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在与他人的谈话中,尽量多谈及对方的长处,极力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有的人专好无事生非,有声有色地编造别人的短处,逢人便夸大其词地谈论别人的短处;有的人无意说别人短处的嗜好,但平时却对此不加注意,偶尔也不小心谈到别人的短处。
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人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的交谈气氛;好说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他人某方面的积极性,还会引得他人生厌;不小心谈及别人短处的人,虽无意刺伤他人,但很难想象人家怎样理解你的用意和对你所做出的反应,一般来说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与不满。由此可见,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
我们若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若我们贸然会听到的片面之词宣扬出去,就容易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我们若说出了什么话,就很难收回来了。而当事后明白了事情真相,则必须设法收回去,找那些听过我们说此话的人作更正。
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复杂,你若不知内幕,就不宜信口开河。因此,若我们不是确切地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切忌胡说八道。另外,如果别人向我们谈起某人的短处,我们该何以应对呢?最好的办法是听了便罢。不要深信这种传言,不必将此记在心中,更不可做传声筒。而且还要提醒谈论别人的短处的人是否对所谈的事情有所调查、确有把握。
日常工作中我们容易发生争执,有时会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你与同事结下芥蒂。人是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去避免它,有话好好说。应该多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能用议论别人的短处来侮辱你的人格,否则你将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亲近的朋友。好说人家短处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克服。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别人的痛处。
面对得失,心态宽容
得失当然要计较,否则就失去了在职场中打拼的意义了。但是得失又不能太计较,太计较就容易陷入心理不平衡的怪圈。职场中的得失固然重要,但也未必重要到拼死计较的地步,尤其对于人际关系上的得失,更是如此。
郝蕾和张益民是同批分进一家单位的大学生,两人能力相近,素质相同,都是在处里给领导做文秘工作。两年过去了,处里有一个提正科的指标,但因为只有一个,给谁合适呢?处长尽管对二人的工作水平和业绩比较了解,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不了到底提谁,因为提一个人的结果就是得罪另一个人。上级来催问,处长说很难定,于是上级说先看看两人的态度再做定夺。
上级领导叫来了郝蕾,将情况讲明,郝蕾干脆爽快,说:“那就给张益民吧,他工作更辛苦,又比我大一岁,我等下一次吧。”领导叫来张益民,张益民沉默不语,最后实在要表态,说了句:“我看云郝蕾不比我强多少”……
结果下来了,郝蕾提了正科,张益民等下次,据说是领导认为张益民太计较功名,不够成熟。
计较得失涉及一个人的心胸问题。那么,在诸多方面如何保持良好心境,不那么斤斤计较呢?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是是非非,如果你用宽容对待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有如春风化雨,对方也必定会投桃报李。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我们要看他是否能容别人不能容之事,也就是说是否拥有宽容的心态。
当你在公司的地位,突然受到新来的同事的威胁时,你会如何应付?由于上司特别器重你,以致引来其他同事的敌视眼光时,你会有什么反应?一位素来跟你很谈得来的同事,不知何故突然对你若即苦离,故意把你冷落一旁时,怎么办?你对某位同事的办事才能与际遇十分妒忌,苦于命运之神似乎特别垂青他,你实在心有不甘,但上司偏偏提拔他,你应该怎样扭转劣势?每天八小时,你对于办公室的印象如何?有人形容它为“人间地狱”,有人则视它为实现理想的地方,也有人把它当做一个社会的缩影,一切奸诈欺哄,互相倾轧,在办公室里司空见惯。如果你要认真地计较,每天你随便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同事犯错连累他人、受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便即时发作,便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
无论同事怎样得罪你,或者你们之间产生多大的矛盾,总之“得饶人处且饶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需要我们非凡的气度,需要我们有对人对事的包容接纳和尊重;它需要我们有博大的心胸,比海洋天空更宽广的胸襟,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化解人间的恩恩怨怨。凡事能够忍让一点,日后你有什么差错,同事也不会做得太过分,迫你走向绝境。学会宽容,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大,才会获得更多的支持。至于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豁达的胸怀,最好是让心思意念集中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如对方的优点,你在公司所作出的成就等。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会出现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或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在单位,心态更为重要,面对同事的工作升迁、工资提高、奖金增加,如果你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你会认为这些是别人努力工作的结果。你就不会有怨言、有微词,你会因此为自己的同事高兴、加油、骄傲。相反,如果你站在一个错误的立场上,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别人得到这些是依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那么你就会不高兴,就会由此引发嫉妒和反感。
思维决定情绪,情绪影响心情,想有好心情想快乐,就要自己控制自己的思维,自己主导自己的心态。自己要保持释然坦荡的心态,用宽容来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才能扬长避短,不被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己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