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坐在桌前,要文和详细道来自己的情况。文和无法,只好将自身的遭遇从云南遭俘,宫中被擒,岛上被囚直至到日前才脱身的遭遇一一道来,中间却略过兄弟结拜,蓝玉谋反和身怀毒术秘籍的情节。王妃乃一善良之人,见文和经历实在是苦难异常,不忍再听,王旗官亦在一旁证明文和所言非虚,当即决定将文和留下。王妃口中尚不住咕哝菩萨保佑,仔细打量之下,见文和与孩儿年龄相仿,又读过几年书,生得眉清目秀,想到恰好哥哥朱高炽尚少一伴读书童,遂道:“既是这样,我就将你留在府中,作高炽的书童可好?”文和无暇细想,王旗官却早早的对王妃称谢了。当晚有家人把文和上下打理一遍,第二日便开始正式的伴读生涯。文和睡觉前想道:还是找个机会把信送给师傅等人,自己回不去,报个平安或者他们来寻自己亦可。
两兄弟上课的地点在王府后面的一个大院落中,内有一大殿,乃前元皇家的秘书阁,如今作了王府的教室。名为阁,其规模却如殿,内有藏书不知几万册。刀兵之时,元太子逃的匆忙,再者蒙古人中并无人对阁中书籍感兴趣,秘书阁反而在战火中得以保存。阁上二楼辟了一块地方作为老师给世子们的讲授之所。
两位世子的老师姓卫,名斯文,三十多岁,乃一饱学之士,对他来讲,在阁中教书乃求之不得的美事。燕王北征,家中世子失了约束,朱高烯和朱高炽不禁愈发顽皮。毕竟是同龄之人,时间不久,四人混得溜熟。朱高烯的侍童为李挺,其父为王府总管李忠,文和与李挺更相熟。名为伴读,实则一同上课,照顾公子起居各事罢了。卫先生所讲并非都是一般经义,而是天文、地理、诗词、历史、兵法、卜噬等等随意挥发,加之秘阁图书都是皇家秘本,所载内容与民间相比,被篡改较少,文和听后觉得眼界大开,与自己在家时候那先生所讲实在是天壤之别。卫老师又开列一张书单,令其课毕闲暇时候阅读,以增长见识。
四人中朱高烯对卫先生最是不耐,觉得书本无用,行军打仗方是正途,一门心思要护院武士教他习武,是以四人中他的功夫最好,与朱高炽赌赛时候也是赢面居多,处处想盖哥哥一头,那日不过是高炽运气好才赢。
秘书阁对四人四时不禁,文和每日晚便去里面读书至就寝时间,拣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览。两年下来,也学得是“脑满肠肥”,加之勤习太虚气功,神气出落得与常人不同。那卫先生听说文和得来历,知道文和已经净身,却见文和毫无宫人的嬴弱之态,纳罕不已。他也懂得相人推命之数,觉得文和风骨异常,将来必定是功业人物。
这一日晚,文和上得楼来,来到杂家类的书架旁,欲要寻找新书,烛光闪耀间,忽然发现两书架中间缝隙中隐隐露出一角,不由得奇怪莫名。文和手捏住轻轻一拽,居然拉出一个紫布包裹的薄薄的东西来。打开布包,原来是黄金打就的一个扁扁的长方形盒子,上面布满花纹,映着烛光,盒面赫然雕刻有一个道士打坐的雕像。拨开盒子机扩,里面盛放着两卷如笔筒大小的东西,上面放一青笺,文和将青笺拿在手上,上面写有几列小字:“上大可汗皇帝陛下:遽闻可汗国事繁纷,思虑不已,致玉体生机不畅,精气不足,故臣访得洞玄秘法以献,祈镶天憾。此法有固本培元之功,生精造血之效,必可使陛下神完气足,雄风大展,陛下宜恒习之。臣崂山苗道一谨言。
文和看罢,明白此物是一个叫苗道一的人献给皇帝的健身秘法,笺上有可汗字样,必是元朝的皇帝,不过可不知道是哪一位,也不知道苗道一是何人。
全真教是元朝第一大教,创教真人乃中神通王重阳,其后弟子丘处机掌教。丘处机道号长春子,曾为成吉思汗延请,请教延年益寿之方。王重阳创教之后,参照首次华山论剑所得《九阴真经》,结合自身功夫一阳指,写下一部修真秘笈《洞玄歌》,作为传教至宝。丘处机虽为大汗的座上贵客,但见大汗征战杀戮之心甚众,便没献出《洞玄歌》,只是以道家悲天悯人思想来劝大汗积德奉善。
到元末,全真式微,影响远不及少林和武当,此时的掌教苗道一见元顺帝为酒色淘空了身体,为了再振全真声威,便向顺帝献出《洞玄歌》,以期得到大汗重视。笺上所言,大汗为国事操劳不过是饰言而已。(元时臣下称皇帝为大汗乃蒙古习俗所致,顺帝一号为朱元璋后赠,作者为行文方便故有此称)。
可惜苗道一白费了心机,那元顺帝昏聩异常,整日脂粉堆中饮酒作乐,那会有心练这洞玄秘法?只当是苗道一是为求官求名而进献的一般的养生健身秘术,并未多加理会,可还是拨银重修崂山太清观,加封为通天法师了事。宫中侍从也不识秘法之妙,随手便把这金贝叶经文归藏在秘书阁,城破之日,侍从被杀,此物便封,至今日方被文和发现。
洞玄歌为九阴真经和一阳指功夫两大奇功融成,效力当真是非同小可,强身健体自不必说,实乃修习上乘内功的绝佳根术,可惜不为元帝所识,深锁秘阁。
文和将金贝叶铺开,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蝇头小楷,两页共有约千字。审视之下,上篇主要讲机理,言五腑六脏乃气血之本,生精养气之所,心、肝、脾、肺、肾如何调理,胆、胃、肠、膀胱、三焦如何制衡,近于养生之道;下篇则讲五腑六脏生出的精气运行之路径,即全身经络联络支离之状,气之行走搬运的法门如结、聚、散、络等,实乃内功要诀。其中上篇中有几行字引起文和注意: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脐下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曰元。元使三焦为路,通达全身,是以成形。故练气之道首在凝元,元固则气盛,次之为行功,气行经络,方制肌体……后面便是详细的凝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