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本小说并不魔幻,反倒相当写实。作者很认真地写救生艇上配有什么装备,在海上漂流时会遇到什么问题,以至于他写到的大自然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观,让我们读着读着就会相信,例如少年Pi“低头看看海水,吃惊得倒抽了一口气。我以为自己是孤独一人。静止的空气、灿烂的星光、相对安全的感觉——这一切都让我这么想。……只匆匆一眼,我便发现大海是座城市。就在我脚下,在我身边,我从未察觉到的是高速公路、林阴大道、大街和绕道,海下的车辆行人熙熙攘攘。在颜色深暗、清澈透明、点缀着几百万发出亮光的微小的浮游生物的水里,鱼儿好像卡车、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在疯狂疾驰,同时无疑在互相鸣响喇叭,大叫大喊。最主要的颜色是绿色。在我所能看见的深度不同的水里,有发出磷光的绿色气泡形成的一道道转瞬即逝的光痕,那是快速游过的鱼留下的痕迹。一道光痕刚刚消失,另一道光痕又立即出现了。这些光痕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又向四面八方消散而去”。写得多漂亮!
这本小说有很多精彩的部分,比如少年Pi杀过一种很大的鱼叫鲯鳅,鲯鳅死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它开始闪烁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些颜色一种接一种迅速变化着。伴随着它的不断挣扎,蓝色、绿色、红色、金色和紫罗兰色像霓虹灯一样在它身体表面忽隐忽现,闪闪发光。我感到自己正在打死一道彩虹。”明明是一个血腥的宰鱼场面,却被描写成在宰一道彩虹。正因为有这样的描写,接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东西似乎变得可信了,比如由肉食性植物组成的食人岛等等。
Pi获救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前来调查海难的日本人听,两个严肃的调查员当然无法相信。Pi说既然你们不相信这个故事,爱情同样不可置信,你们为什么还要相信?这句话揭示出整个故事的核心:生命中有太多不可置信的东西,在我们认为可信的范围之外,有无法穷尽、无法解释的广大灵性的存在。
为满足两个日本调查员的穷根究底,Pi又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这个故事显然现实得多:船上一个坏心肠的厨师害死了Pi的母亲,他甚至吃人肉,最后被Pi杀死了。整个故事变得很血腥、很恐怖,似乎也更可信。然后Pi问两个日本人,你们愿意相信哪个故事?日本人说,有动物的故事好像比较好听。Pi说,没错,谢谢你们,你们的想法跟上帝一样。
什么意思呢?这世界无非就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故事为什么要好听呢?因为它的意义超乎现实。Pi说自己是一个相信秩序、相信和谐的人:“只要可能,我们就应该赋予事物一个有意义的形式。比如说——我想知道——你能一章不多、一章不少,用正好一百章把我的杂乱的故事说出来吗?我告诉你,我讨厌自己外号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个数字会一直循环下去。事物应当恰当地结束,这在生活中很重要。只有在这时你才能放手。否则你的心里就会装满应该说却从不曾说的话,你的心就会因悔恨而沉重。”
生命本来就像圆周率π一样无穷无尽,任何形式都容纳不下它。尽管如此,就像言语形容不了梵天一样,我们仍努力地去捕捉它,在将要捕捉到或者捕捉不到的一刹那,它奇幻的光芒就会闪现。
(主讲梁文道)
《基地》
黄金时代已孕衰颓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美国作家,世界公认的科幻大师。生于俄罗斯犹太人家庭,3岁随父母移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生物化学教授。1958年开始全心写作,生前自称出版467部著作。“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总是在看起来国势最盛的时候,开始埋下衰败的种子。
通常我们说不要以貌取人,同样也不要以貌取书。有些书内容真的很好,就是被封面给糟蹋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推出了西蒙·波娃[21]的《第二性》,这本来是一本经典名著,不晓得为什么翻译成《女人的秘密》,封面居然是婀娜多姿的女体。这真是最荒谬的封面设计之一!《第二性》是当代女性主义的开天辟地之作,整本书告诉我们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被男人的目光塑造成了女人。把一个让男人欣赏的女体放在封面,书名还叫作《女人的秘密》,恰恰违背了原著的颠覆意义。
还有一部被糟蹋的经典之作。2012年,美国科幻小说宗师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中国台湾和内地同时推出了他的“基地系列”纪念版,译者是叶李华[22]。他原是大学教授,后来像阿西莫夫一样离开学院体制,全职投身于科幻与科普写作。
《银河帝国:基地》出中国内地版的时候,我收到一个邀请,说他们要在中国内地开一场发布会。后来不晓得什么缘故取消了,不过取消了更好,因为他们把书搞成这个模样!唉,这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封面居然是四个冲我们做鬼脸的人:《星球大战》里的“黑武士”达斯·维达,《阿凡达》里的纳美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23],旁边竟然是本·拉登!这些人物跟小说有关系吗?封面文字说:“1977年的经典影片《星球大战》,偷取了本书构思。”错!影片的作者和编剧据说受过这本书的影响,但那不叫偷。封面还说:“2009年的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抄袭了本书创意。”离谱!后面还自作聪明地补充说明:“上述指控均遭否认。”根本就不是事实,能不否认吗?下面接着写道:“不过,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则亲口承认,他的经济学理论来自《银河帝国》的启示。”又错了!克鲁格曼说他对经济学产生兴趣是源自“基地系列”,他的经济学理论跟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相差很远。最后还说:“9·11事件之后,英国《卫报》报道,本·拉登正是依据《银河帝国:基地》的战争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组织——基地……”这是谣传!虽然“基地”组织的名字跟本书有点关系,但不能说它的战争策略来自科幻小说。
无论如何,上述四句话均是夸张的宣传。封面最上方还印了一排国旗,简直莫名其妙!我很少见到这么侮辱经典小说的封面,好在剥掉外封之后有一个正常的科幻小说封面。不过,为什么科幻小说的封面总是一种固定的腔调?虽然科幻小说像爱情小说一样属于类型小说,但我认为“基地系列”值得用更高贵、更厚重的封面来包装。
阿西莫夫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科幻小说家[24]之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俄罗斯犹太人,但他从小在美国长大,父母跟他说英语和意第绪语[25],所以他不会说俄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后来任门萨学会[26]副会长。那是一个由世界各地高智商人群组成的无聊组织——“无聊”不是我说的,是阿西莫夫说的。他一生写了将近500本书,不叫著作等身而叫“著作超身”。大家不要以为他只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据说他写作的内容涵盖了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27]每一个范畴。有人问他,无所不知是什么感觉?他说我只知道肩负全知之名是什么样的感觉——提心吊胆。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总共七部,一开始是三部,后来补写的不如当初精彩。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28]的名著《三体》,被很多人认为是受到阿西莫夫的影响,虽然刘慈欣更心仪的是阿瑟·克拉克[29]。我觉得说这种话要小心一点,因为无论谁写科幻小说恐怕都摆脱不了这二位大师的影响。
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是好朋友,两人有一个著名的“公园大道之约”。有一天,他们一同打车前往纽约公园大道。在车上,阿西莫夫对克拉克说,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幻作家,我只能排第二。然后克拉克也谦虚地对阿西莫夫说,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作家,我只能排第二。
坦白讲,我觉得克拉克的文学想象力优于阿西莫夫,但阿西莫夫为什么重要?因为他的作品显示出无限丰沛的好奇心和无远弗届的知识储备,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几乎写尽图书分类法的每一个范畴。更重要的是,他将科幻小说带入一种新的境界。科幻小说的起源很早。有人认为公元2世纪有一位叙利亚人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科幻小说家,因为他写到了月球上人类的生活,可是他写的东西没什么科学背景。也有人认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30]写出来的,书中谈到了月球上的一些状况,而且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20世纪初期,科幻小说在英语世界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太空剧场(spaceopera)类型的作品,就是在太空中有无数行星国家,星际战舰飞来飞去,然后打呀炸呀,上演宏伟壮观的史诗。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则脱离了这种主流背景,为太空剧场注入新的元素,后来像《星球大战》等很多科幻电影都受其影响。
通常认为伟大的科幻小说能够预言人类的未来,今天很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科学进展早在几十年前甚至更早以前就被科幻小说预言过了。阿西莫夫正是这种类型的小说家,比如他的“机器人系列”曾被拍成数部电影,他甚至发明了一个词叫机器人学(robotics)。他提出所谓机器人三定律(ThreeLawsofRobotics):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见人类受到伤害坐视不管;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有悖第一定律;第三,在不违反上述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自卫。现在全世界研发机器人的学者都认为,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到更高程度的时候,务必遵守这些定律。
除了预言新知识、新领域、新观念和新技术,科幻小说还将人类社会的组织、历史、文明放在科幻背景下,研究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和可能性。这种小说真正要写的不是一个纯粹空想的未来或者一些宇宙深处的故事来让我们想象和娱乐,而是要在那个背景下重新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把这种小说看成是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历史政治的实验小说。“基地系列”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这样一种小说。
阿西莫夫从不讳言,自己想写这样的书是受到英国大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31]的影响。世界上最伟大的经典史学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主要是谈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及其衰亡原因,分析一个曾经强盛如此之久的帝国是怎样逐步崩溃的,并在千余年中逐渐发散余温,然后进入一个所谓黑暗时期。在“基地系列”里,我们同样看到一个帝国不可避免的衰落过程。
在未来某个时代,整个银河系成为政治共同体,几十兆人在一个存在了几万年的银河帝国(GalacticEmpire)生活。在帝国最鼎盛时期,学者哈里·谢顿发明了一套很厉害的学问——心理史学。这门学问似乎是心理学与历史学的融合,其实是一种综合了行为经济学、社会组织研究和博弈论的跨学科研究。
谢顿发现掌握一个人的行为规律很难,因为人有自由意志,而且性格多变,然而人类群体的互动方式受制于几项基本原则,因此能用数学模型来推演人类历史的走向。这位天才在银河帝国首都的川陀大学带领一群科学家,利用心理史学的知识预测未来两万年人类将走向何方。他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现在看来强横无匹的银河帝国其实已病入膏肓,正步入衰退期,即将崩溃。帝国崩溃之后,宇宙将出现一个长达一万年的很凄惨的无政府混乱状态,届时人类倒退回蛮荒时代,珍贵文明与科学知识全部散失。虽然没办法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但他认为有办法缩短蛮荒的黑暗时期。办法是设立两个基地,它们的任务是保存人类最高的文明,将黑暗时期缩短至一千年,然后重启第二个帝国的太平盛世。
我们以为科幻小说总是往前看,其历史观是人类会越来越好,科技会越来越先进。然而“基地系列”认为人类文明是会倒退的,过去曾经有一个知识、文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最强盛的美好时代,后来却逐渐退步、垮掉了。这种思维对后来的科幻小说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