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健康从政心理的培育
为官从政,其言行举止必受心理影响。从政心理,是支配领导者的工作、影响领导者个人形象的内在因素。领导者的从政心理是由各种心理综合构成的,其中品德心理关系到领导者事业的兴衰,奉公心理影响到领导者权威的大小,亲民心理左右着民心的向背,求真务实心理决定着领导者政绩的虚实。因此,自觉地培育健康的从政心理,是领导者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干好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者对组织负责、为个人负责,进而建功立业的心理素质保障。
###一、领导者优良品德心理的塑造
1.品德心理的含义
所谓品德心理是指个体在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例如,某位领导者一向奉公守法、为人正直,我们就会说这位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品德。
品德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就个人道德面貌而言的,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具体反映。具体而言,品德是指个人依据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些稳定的特征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例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勤奋工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都是我国要求广大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品德。品德总是要南个人的道德行为来表现的,但偶尔或一时的道德行为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已具备了某种品德。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稳定的道德观念,并在它的支配下一贯地作出某些道德行为,我们才能说他具有某一品德。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品德是一种反映形式,它具体体现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舆论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经历了外在规范准则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异常复杂的过程,个体的品德是其人格系统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成分。
2.品德心理关乎领导者的事业发展
任何组织在任命领导者时都以“德才兼备”为准则,即便领导者的才能不是特别突出,但品德一定要被人称道。这是因为领导者的品德关乎组织的末来发展。
(1)具有良好品德的领导者才具有影响力、号召力领导者只自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团结下属完成领导目标。而下属和群众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直接炎系到领导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小。
当下属和群众对领导者有好感时,他的指令就容易被他人所接受;当下属和群众对领导者的品德的纯洁性产牛怀疑时,他的威信就会降低甚至丧失。在实际领导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领导者总是一呼百应,而有的领导者虽然一再催促,下属和群众也难得一动。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出现,虽然有领导能力的差别,但主要还是由于领导者品德素质的差异。俗话说,“正人先正己”,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吸引群众,动员群众,才能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具有良好品德的领导者,才能实现有效领导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不仅赞美她出类拔萃的才智,而且极力赞扬她的高尚品质。他评价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质的程度远远超过通常所作为的那样。”爱因斯坦如此重视科学家的品德,那是因为科学“取决于品格”。他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作为领导者,其品德素质高低对工作也同等重要。
领导者品德的好坏,对领导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属对领导者品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十日所视,十手所指”,群众经常注曰于领导者的品德修养。
一个领导者一旦在品德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声名狼藉,威信扫地。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品德上毫不足取,灵魂极其卑鄙肮脏,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担任封建王朝的包税官,敲骨吸髓,压榨人民,终于以贪污罪被革命法庭送上断头台。
所以,领导者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品德素质修养,以塑造良好的领导者形象,赢得群众的尊敬。这样才能一呼百应,顺利完成领导目标。
(3)具有良好品德的领导者,才能创造健康的组织氛围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十分重要,健康的组织氛围表现为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友爱尊重,彼此亲密无问,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共同为维护组织利益而努力工作。相反,不健康的组织氛围表现为组织成员之间相互轻视、嫌弃、厌恶、疏远,彼此怀有戒心,貌合而神离,甚至相互攻击、相互拆台,借用组织和个人职位之便,牟取私利。
不良组织氛围形成的直接原因,很多就是领导者的品德差造成的。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如果处处体现出高尚的品德修养,那么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就会形成种良好的风气,使组织内部出现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气氛,从而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内聚力和战斗力。有了健康的组织氛围,也就会增强合力,减少内耗,进而保障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领导效益。
3.良好的品德能使领导者获得道义力量
真正的领导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丁让人钦佩的道义力量。良好的品德能使领导者获得巨大的道义力量。
综观事业上有所成就的领导者,就会发现他们无不具备高尚的个人品德。
可以说,正是这种品德,铸造了他们的成功和辉煌,使他们在人类历史上得以流芳百世,彪炳千秋。
所以说,一个人不管是在边向领导者的征程中,还是真正成为领导者之后,都必须充分重视品德的作用:
方面,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无疑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在道义上市更加有力量的人。
虞舜由于品德高尚,他的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经屡次想加害他,而舜对他们却一直宽宏大量,这种品德使他深受人们敬佩,于是唐尧便把部落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大禹为了治理水惠,辛苦劳作长达13年,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被推举为领袖。
在人类历史上,类似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每当一个新的领导者崛起时,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打起了“为民造福”的大旗。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住民众中建立起自己“品德高尚”的形象,以便能够赢得人心,争取捌护,使自己获得道义上的巨大力量。
另一方面,作为领导者要想做好各项丁作,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也必须充分发挥品德的积极作用。
尽管品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靠人们去感知,但它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领导美德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促使人们团结一致,奋力向前。止因如此,对于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良好的品德无疑都能给他们带来道义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领导者获得更多、更大、更有力的支持,从而使他们更加出色地做好领导工作。
4缺德的领导者无法长久“得志”
领导者之所以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才干,而是因为他们欠缺应有的品德。
诚然,能够成为领导者的人,不一定都是品德高尚者;那些曾自封为“伟大”的领袖们,也不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只有品德高尚的领导者才能流芳百世,名垂千占。
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小人容易得志,而那些品德优秀的人则可能被埋没,甚至会受到打击迫害。同样地,有些凶暴的独夫民贼和残忍霸道的恶人,也可能登上权力的舞台。
不过,尽管“小人得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古至今都长期存在着,似乎难以根除,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小人来看,他们的“得志”却水远无法持久。
对于缺德的领导者来说,即使他们能够得逞于“时”,但是他们绝对不可能得逞于“一世”。
就像希特勒、墨索罩尼、东条英机等法西斯头子一样,尽管他们野心勃勃,非常善于蛊惑人心,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甚至靠自己的野心和铁腕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只能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走向覆灭。
退一步说,即使缺德的领导者本人可以平安地混个“寿终正寝”的结局,但他们却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而且报应和惩罚也会很快就降临到他们的继承者身上。
缺德的人虽然有时很善于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总是这样装下去,并EL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耐心这样做。
IF如富兰克林所说:一个人可以在某些时候骗过某些人,但他永远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骗过所有的人。如同狐狸的尼巴一样,缺德的人过不了多久便会暴露出自己的德行,所以他们的成功也只能是暂时的。
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缺德的领导者的“好运”肯定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舆论监督逐渐走向透明化、丰寓化,其他各种监督督形式日益变得系统化、完善化,加上资讯传播的技术手段高度发达、信息传送渠道更加畅通和多样化,信息发送的速度更快。所有这一切,必然使得领导者的品德修养和言谈举止越来越多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F,几乎无所遁形。
如此一来,那些缺德的领导者就更加岌岌可危,他们“现出原形”的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
5.部分领导者病态的从政心理
剖析领导者作为掌握政治权力的特殊群体,可谓位要权重。而政治权力固有的特性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很容易使领导者产生病态的从政心理。具体表现在以F几个方面:
(1) 唯上是从的投机心理
有少数领导者,进入党内T作不是为了给人民谋利益,更不是心甘情愿地当好人民公仆,而是千方百计地投机钻营,他们党性不强、作风不正、利欲熏心。他们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行政工作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不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而是为了个人得失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以逢迎上级为己任,看上级脸色行事,在上级面前投其所好。尤其是对个别领导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图深知就里。领导想什么他就做什么,领导好什么他就送什么,领导干什么他就捧什么,想方设法讨领导欢心,让上司舒服,从不管事情的好坏对错,将百姓利益全抛脑后,更谈不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这样的投机心理让他们远离群众,远离责任,丧失自己。
(2) 唯权是用的寻租心理
有些领导者对权力观认识不清,认为“官”是上级任命的,权力是上级领导给的,他们把权力看做是自己的资本,认为“权重就是权大”,“有权便有一切”,有了权就该为自己行点方便,谋点好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一些权力在握的领导者便以权谋私,而且胆子越来越大。他们把权力用来为个人、小团体、亲朋好友牟利,或者去干那些搞形式、装门面、图热闹等不是为民谋利的事。有些腐败的领导者甚至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发展成了“用权换钱,用钱买权”的掌权术,滥用权力。领导者要谨记权力是把“双刃剑”,当权者在用权力为个人渔利的同时,也在葬送自己。
(3) 明哲保官的庸人心理
在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的政治心理影响下,有的领导者把要做官、做高官、保住官位作为人生信条和行为取向。于是,他们对工作或者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或者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专做表面文章,“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遇事打官腔,不发表实质性意见,不敢大胆谏言,终致形成拖拉延误、无所作为的工作作风,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这样的领导者很难在下属面前树立领导威信。
(4) 急功近利的虚荣心理
一些领导者抱着只对上交代、不对下负责的错误政绩观,在工作中好大喜功,争名图利,甚至弄虚作假。典型表现有四:
①不计社会和经济成本,大干快上,贪人求洋,你建最大的商务中心,我就建最大的城市广场。一些地方的经济实力明显不足,留下烂摊子。为了补上这样的黑窟窿,只好乱收费、乱摊派,不仅没为群众谋利,而且加重了群众负担。
②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在一些地方,不少乡村的主道路边有“示范田”、城镇主道路旁有高楼房,要么是“书记工程”,要么是“县长挂帅”,凡有上级检查、各种评比,这些都是拿得出手的“政绩”。更有甚者,为糊弄上级检查,出现了“接待专业户”。
③做数字游戏,搞虚报浮夸,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管往大处报,人为责任造成的损失使劲往小处压,CDP统计数据可以随心所欲地改,成为“注水干部”、“数字干部”。
④满足于镜头效应,刻意在媒体目前“作秀”,却无心为百姓解决现实问题和切身困难。这种作为,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政绩”变成了“政疾”。
这样的领导者完全不顾群众的利益,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5) 官至富随的逐利心理
有的领导者,从政动机不正,“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在他们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一切向钱看”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勤“捞”致富成了他们“革命”的准则。权力在手,利益相随,吃、垒、卡、要无师自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f好处乱办事。以至于官越做越大,人越做越小,胸中唯有一己私利。拥有这些错误心理的领导者的品德素质让人质疑,背后唾骂,因此,领导者耍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才能在从政中掌好权,用好权。
6.恪守诚信,领导者的为官之本
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卜”的明训,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普通老百姓不能做到诚信,主要是损害一己;为官者不能做到诚信,则无法取信于民,政令不通,上下欺瞒,那就是为害一方,损害的将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其所领导的整个事业。
(1) 诚信就是要敢于讲真话
领导者讲诚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舰、方法论,以此指导自己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客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冷静观察和科学理性思考,遇事善于明辨是非利害,严肃认真,谨言慎行,求真务实;勇于坚持真理、纠止错误,敢于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注意发现并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里所提倡的讲真话不是什么话都要讲,是在保守国家机密的基础上讲真话。
(2) 诚信就是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