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滇东北与黔西南的分界处,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战争的硝烟被层层叠叠的大山阻挡在了外面,隆隆的炮声传不进深山峡谷。世界的纷纷扰扰与聚散离合乃至恩怨情仇,都跟这块纯洁的土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里山清水绿。
山上是不算肥沃的土地,水边有稍好的稻田。田边地头,桑麻稀疏;稍远的旷野,古木参天。没有遭受任何破坏的原始大森林里,老虎啸聚山林,豺狼出没不定,羚羊成群结对。苍鹰在蔚蓝的天际翱翔,山鸡在遍地蓁莽中振翅,不知名的鸟雀唧唧喳喳,夏蛙鼓噪,秋虫呢喃。各种奇花异草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属于它们的红艳、姹紫或蓝朵。
山与山之间,一条巨大的峡谷,奔腾的江水把两岸连山当作河床,蜿蜒曲折,游龙一般注入珠江。
峡谷两岸,不少少数民族散居在沉睡的山间谷地,也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名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国是烟草生产、消费大国,烟草种植历史悠久。据说烤烟叶原产于美洲,明朝万历年间由菲律宾传入台湾和福建种植,逐步扩大,遍及全国各省及内地。
吸食旱烟成了国人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手持一杆旱烟枪吧嗒吧嗒吸上一气,看吸烟人的神态真是饭后一袋烟快活似神仙。
西南省是烟草生产、销售大省,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烟草,很多农民都是烟草种植大户,烟草也成了很多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那时候的烤烟技术还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加工、销售。由于特殊的土壤、气候,西南省的烟草种植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在林则徐禁烟之后的一段很长的时期里,这里的鸦片种植都是如火如荼。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有极少数人偷偷的吸食大烟,也有一些人因为鸦片锒铛入狱。
作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普普通通的农民,土地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死了,三尺之地,一抔黄土,荒冢一堆草没了。鸦片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是一个传说。两岸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种着一种叫旱烟的烟,大多数人也都吸这种烟,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小孩。
旱烟是农村人抽的烟。它其实是慢性毒品,烟瘾大,中毒深。但是在农村,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相反地,他们还把旱烟当作杀毒消炎灭菌的良药,祛除邪毒的灵丹。
在毒蛇出没的地方,他们用旱烟来驱除蛇蝎;不小心将手脚弄伤弄破了,嚼一点烟叶敷在上,很快就会痊愈……你别说,还真有效果。
居民们长年的“工作”就是劳动、吃饭、吃烟。干活累了,吃烟,解乏;饭吃饱,吃烟,助消化;瞌睡了,吃烟,提神……他们不说抽烟而说吃烟,把抽烟提到了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位置。
忙也吃,闲也吃;一个人闷在家里吃,一群人聚在树下吃;有人有客,更是把烟当作交往的必需品。
无酒不成席,没烟不成交。三杯两盏淡酒,两匹自家烟叶,已经成为了农村人际交往的潜在规则,甚至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烟文化,酒文化,在中国自成体系,各有妙用,绵延不断,渐臻佳境,魅力无限。
在他们的眼里心里,旱烟是自家产的烟叶。种的时候,上一些牛粪、驴粪、猪粪之类的肥料,长出的烟叶,没有任何污染,绝对的绿色食品。
烟叶长成了,用镰刀连着部分烟杆,将叶片割下来,几个叶子一把,用草绳穿成串,放在烈日下暴晒。晒到烟叶发软变黄,再把成串的烟叶打捆包好,放在阴凉处发酵两三天。然后又晾晒、再打捆发酵,如此反复,直到晒干并成黄褐色为止。收藏旱烟是多数农村人的习惯,年限越长的旱烟味道越好,越陈越香,新制成烟叶有股辣嘴的味道,多数人不喜欢抽。
吃的时候,烟叶可能已经变硬变脆,需要预先放在湿气较重的地方,让它变软。如果等不及,可以取少量烟叶,用活菜叶包裹,让它慢慢变软。如果马上就要抽,还可以在火上烧开一壶水,将硬而脆的烟叶放在壶嘴,在蒸汽的作用下,烟叶很快就软了。千万不能直接放在水中浸泡,喷水、洒水都不行,否则,不只是烟的味道变了,你根本就不能将烟点燃,自然抽不了了。
旱烟一般有两种抽法:或用薄点的纸卷着吃,或者用烟袋吃。卷烟是一门手艺活,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虽说吃旱烟的人都会卷,其实不然。只有那些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才会抽用纸卷的烟。
农村人挣钱不容易,舍不得专门花钱去买卷烟的纸,即便有钱,因为没有销路,也买不到专门用来卷烟的纸。他们就用旧报纸或者学生用过的作业本来卷烟。
很多农村人不识字,把学生正用的作业本裁了卷烟吃。等孩子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忽明忽暗的烟火早把写作业的纸熏成了古玩店才有的昏黄,还带着燃烧过后不规则的纹理,很有一点嘲笑世间百态的顽劣。
看到这样的场景,想着老师手里扬起的戒尺,闹腾着不上学,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闹腾起来,还会拿不上学来要挟家长或是让父亲自己去跟老师说个清楚。
每当这个时候,一群卷烟的男人总会看着哭成泪人的孩子爆发出一阵粗野狂放的笑声。
每当这个时候,孩子的母亲总会像调好的闹钟一样,准时出现。恶狠狠地瞪上孩子的父亲几眼,然后连哄带吓的把孩子带走。背后又一次响起男人们爽朗的笑声。
这样的孩子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如果运气不好,恰好遇上父亲因为某件事情而烦闷,小孩子有可能会被父亲拉过来爬在大人的腿上,裤子被褪到腿弯处,屁股受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接下来就是从屁股上传来的啪啪声、孩子“不敢了、不敢了……”的喊叫声、女人回护的骂声、男人愤怒的训斥声,有时还伴随着鸡飞蛋打、黄狗狂吠的声音,构成了一曲农村特有的混响。
只要是稍微有一点身份地位的人,他们都会用较好的烟叶做****,将剪好的烟叶(一般都在两寸左右)卷成卷筒状,栽在或大或小的烟袋里,有模有样的悠闲自在地吞云吐雾。看他们抽烟的模样,就是一种享受。
吃烟的烟袋有大小长短之分,由烟锅头、烟锅杆、烟锅嘴三部分构成。有的烟袋有几尺长,比胳膊还长,比锄头把还粗,装烟卷、点火自己够不着,要靠别人伺候。西南省的人称之为“大猫耳斗”。小一点的可以装在衣袋里,被称为“小猫耳斗”。
烟锅头一般是圆形,顶端削平,中间挖成锅底或漏斗的形状,用来装烟卷。因为这个形状特征,才有了烟锅或烟斗的名称。因为烟要点燃才能抽,所以,烟斗必须用铜质或铁质的金属包裹,否则容易烧坏。锅壁不薄不厚,装的烟叶不多不少。锅头上带一个弯曲的脖子,与烟杆连为一体,脖子内部有细通道,连通烟杆与烟锅底。
烟锅杆是烟袋的主体,制作材料有紫竹、湘妃竹,有红木、酸枝木等竹木。考究的烟杆上有绞丝雕花,内部有烟道,一头接烟锅头,一头接烟锅嘴。
烟锅嘴做工精致,材质有黄铜、白铜、玉石、翡翠、玛瑙……直接含在抽烟人的口***吸食之用。
用烟锅吃烟,体现着一种权威。特别是用长烟锅吃烟的人,一般是一家之主,这种人,在训斥人或者给人调解纠纷说理时,说到激动处,会把烟锅当成一种道具,阴沉着脸、嘴里唾沫星子乱溅,在火塘石或是鞋帮上使劲敲烟锅,令人看上去犹如洪水猛兽一般。
有的老人把烟锅当成教训别人的“武器”,胆敢不听话,训斥声未到,头上早挨了一烟锅,被训的人护着头,呲牙裂嘴,不敢喊痛。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大烟袋和电视剧《大宅门》白家七老爷两人都手持一根长长的旱烟枪,尤其纪晓岚御赐的金烟杆更是成为一种显示身份。
小烟袋可以随身携带,出门方便,想啥时吃烟啥时就吃;大烟锅携带不便,却能彰显身份,还能防身打恶狗。
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烟袋,更多的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