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贴士
老年人的便秘是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通常称为习惯性便秘。如果依赖于泻药,贪图一时之快,时间久了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肠蠕动无力,肠道更加干燥。此外,老年人大多脾肾阳虚,可有手足不温、乏力、气短等症状,若再多吃寒凉、生冷的水果,则可能越吃越便秘。老年人可常食核桃仁粥、松子仁粥等预防和治疗便秘。
脑血管病症见偏瘫的护理
对偏瘫者进行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力的情况制定护理等级,注意偏瘫侧肢体的正确体位,保持大关节和手的功能位。
(2)肌力在Ⅲ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挡,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对偏瘫侧肢体肌力Ⅲ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协助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3)肌力在Ⅳ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给予一级护理扶持如厕,并注意预防摔跤。
(4)对意识清楚患者,每日协助保持坐位数次,如为右侧肢体偏瘫患者,应训练左手使用餐具或练习写字。
(5)对于合并失语的患者每日可进行简单的言语训练。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并训练生活自理的能力。
(6)根据患者意识和肌力情况可在发病后数天后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脑出血患者一般应严格卧床2~4周,在发病1周左右,如病情允许,可在床上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症见上消化道出血者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0%,病情越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因此,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预后差,病死率较高。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有的发生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小量出血时仅表现为呕吐或胃管内抽出咖啡样胃内容物,大量出血时可呕吐鲜血,并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应给予紧急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时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小量出血患者下颌处放置一次性垫巾、弯盘;大量呕血的患者床旁应准备洗脸盆或水桶,以收集呕吐物。
(2)患者出血期间禁食水、药。定时测量和记录脉搏、血压、心率,有心率加快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
(3)对于大量呕血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血压下降者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治疗。此外,还应立即检查血常规、血型和做交叉配血试验。
脑血管病症见褥疮的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褥疮时应采取如下护理方法:
(1)当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发红、肿胀变硬时,应避免该部位继续受压,同时局部涂以2%的碘酒或0.5%的碘伏,每日数次,以防止皮肤进一步感染。
(2)当患者皮肤发红处出现水泡时,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内液体,保持表皮完整贴敷,局部涂以0.5%的碘伏,每日数次,以保持创面干燥。
(3)当水泡部位出现表皮破损时,局部应涂以0.5%的碘伏,每4小时1次;创面可用新鲜鸡蛋内皮贴敷,以促进表皮愈合,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钟。
(4)当表皮出现坏死,形成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并深达皮下组织时,局部应给予3%双氧水去除腐烂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局部涂以0.5%的碘伏,保持创面干燥。每日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用75%乙醇消毒周围皮肤。
(5)当溃疡深达肌肉组织时,需做局部清创手术,术前对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创面用凡士林油纱覆盖,每日定时换药。
专家小贴士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日应定时更换体位,白天2小时1次,夜间4~6小时1次,定时检查受压部位,用湿热毛巾擦洗及按摩隆起受压处。要保持床铺干燥、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要加强营养,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脑血管病寒冷季节的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在寒冷季节应如何进行护理呢?
◎适量多饮水
脑血管病患者多饮水可减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饮水,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因此,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
专家小贴士
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滞度。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洗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洗浴而丢失的水分。
◎注意保暖
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保暖。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但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因此冬季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
专家小贴士
冷空气会使血管骤缩,管腔变细,如果管腔内有大量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则易使血液流通受阻。特别在夜里当衣着单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夜时,这种寒冷刺激则会更明显。所以冬天脑血管病患者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不要贪吃
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如涮锅、烤肉等,这就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脑血管病患者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在食用时不要过分追求口感,应少用调料,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
◎有新情况及时就医
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就医。另外,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步态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时,提示脑血管病复发,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防脑血管并发症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还包括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预防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并发症、癫痫、肩手综合征、褥疮、静脉血栓等。只有在护理的同时,有效预防并发症,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不留或少留后遗症。
预防吸入性肺炎
一些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时会出现颜面肌、吞咽肌群受损而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患者在饮食过程中,极易导致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饮食康复训练的同时,要注意使患者保持正确的饮食体位。卧床患者应抬高床头30°~45°,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以利于吞咽动作,从而减少误吸机会。30分钟后,可取右侧卧位以有利于胃的排空,防止呕吐。留置胃管的患者,鼻饲前宜先确定胃管在胃内,并取半卧位方可鼻饲。
预防肺部感染
脑血管病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进食时如果忽略食物的性质,进食时的体位及患者的情绪等就容易发生误吸。临床上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呛咳、烦躁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及时取出口腔内的固体食物,然后使用负压吸引吸出流体食物,患者取头低侧卧位,同时给予叩背,以防止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肺部情况。那么,脑血管病患者如何预防肺部感染呢?
(1)保持居住环境的温湿度正常,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着凉感冒。
(2)宜进软质食物,进食时速度宜慢,以防止误吸的发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做深呼吸,重症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进食后清洁口腔,特别注意面部瘫痪侧颊黏膜的清洁,防止发生口腔感染。有义齿者每日睡前取下清洗。
(5)做好相关器具的消毒,如吸痰管路、超声雾化装置、氧气温化瓶、呼吸机的管路等,均应严格消毒后使用。
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脑血管病患者往往继发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并发症有尿路感染和尿失禁。尿路感染以女性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患者自主排尿,尽量不要导尿,如需导尿需严格无菌操作。脑卒中后尿失禁有多种原因,常见的有意识障碍、排尿中枢受损、表达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等。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主要是加强护理、局部按摩等方法。如有意识障碍者应该留置导尿。必要时还需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癫痫
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叶出血、分水岭脑梗死是引起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发病2~3个月后再发生的癫痫诊断为脑卒中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其发病率为7%~14%。
癫痫导致过量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造成神经元继发性缺氧缺血,使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卒中后癫痫一般较易控制,一是积极治疗原发病,二是早期治疗,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癫痫药。一种药物足量应用仍控制不住时可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