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寻找时机。机会终于来了,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极其灵秀可爱。王皇后听说,也前去探视抚抱。王皇后刚走,武则天就闻报高宗要来,她浑身一震,觉得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了。于是,她用被子将小公主闷死,然后若无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进来,武则天承笑如前,毫无慌乱之举,待高宗打开被子想看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故作吃惊,大声悲号。高宗忙问左右的侍女,都说王皇后刚刚来过,高宗愤怒地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历数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是有口难辩了。
“虎毒尚不食子”,武则天竟为了在宫中争取一席之地,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以此为代价,光用残忍来形容恐怕不够。有一点必须指出,武则天在这件事上做的极有心计,她对王皇后这致命的一击,使王皇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踩着自己女儿的尸体往上爬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就这样,高宗废除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当务之急是把原皇后一党彻底整垮。她用最残忍的手段把王皇后、萧淑妃杀死于冷宫,把褚遂良贬死在爰州,逼令长孙无忌自杀,又杀柳奭于象州,韩瑗被逼死于振州。这些人的主要亲属也都被杀或遭贬谪,至公元659年,长孙氏权力集团已被武则天彻底摧垮。
公元674年(咸亨五年)8月,“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至此,长达十几年的皇后——太子权位之争以武则天的完全胜利而告终结。这场胜利,决不仅仅是武则天一人的胜利,也代表了一定历史性的转折,因为代表寒门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宗疾病缠身,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势越来越重,他曾经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又加上“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颇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对他甚为看重。但武则天却不喜欢他,有一次,李弘发现宫中幽闭着萧淑妃生的两位年逾三十的姐姐,就奏请让她们出家,还有几次也违忤了武则天的心意,使之失宠于母亲。其实,这是次要的,关键是李弘势必与武则天争权。于是武则天用毒酒毒死了亲生儿子李弘,这是武则天为了权力,杀死的第二个亲生骨肉。
李弘死后,立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太子。经李弘之死的打击,高宗病势更加沉重,头晕目眩不能理事,就想让位于太子,但武则天坚决反对,高宗只得打算传位于皇后。过了几年,高宗还是想让李贤监国,而李贤并不愿听武则天的话,于是,武则天就又以李贤“颇好声色”为由,把他废为庶人,押至京师幽禁起来。继而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高宗临终遗诏说:“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后的第七个月,扬州发生了徐敬业叛乱,朝中宰相裴炎也与之相勾结,可谓内忧外困。但武则天临危不乱,她先不失时机地斩除了裴炎、程务挺等人,以除肘腋之患,又急调30万大军,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平定了徐敬业之乱。公元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武则天登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暗地里派人在一块白石上凿上“圣母临人,永圣帝业”的字样,并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谎称获之于洛水。武则天闻讯大喜,当即下诏把这块石头称之为“宝石图”,并准备于当年五月选择吉日,亲临洛水拜受宝石。武则天把献图有功的唐同泰提拔为游击将军,让他参与办理此事。到了选定的日期,武则天“告谢昊天,礼毕御明堂,朝群臣”,不久即正式加尊号曰“圣母神皇”,从这个时候起,武则天开始称“陛下”。
李唐宗室众人十分清楚,武则天已是实际的皇帝了,至于名义上的登基改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李唐宗室所面临的,却是一场灭顶之灾。出于自我保全之计,他们纷纷起兵。
首先,李唐宗室以“迎还中宗”、“救拔睿宗”为旗号号召众人,但因范阳王李霭不慎,密谋败露,仓促之间,韩王李元嘉首先起兵,继而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起兵,越王李员在豫州起兵,霍王李元轨在青州起兵,鲁王李灵夔在邢州起兵。但这时国家较为安定,人民不愿为一家一姓的名利再生内乱,于是,李氏诸王的军队毫无斗志,武则天的兵马一到,不是献城投降,就是纷纷逃走,根本不堪一击,在很短的时间内,李氏诸王的叛乱就被武则天轻而易举地镇压下去了。
李氏诸王的这次失败也说明,关陇贵族门阀在社会上也逐渐丧失了人心。
在镇压了这次叛乱以后,武则天果真决心清除敌对势力了。她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鼓励告密;二是严刑逼供;三是任用酷吏。武则天把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提拔上来,专门进行“肃反”,他们秘密观察李氏宗族中王公大臣的行迹,一有可乘之机,立即加以逮捕,酷刑逼供,诬其谋反。武则天在朝堂之上设立了一个铜制的告密箱,专门用来接受告密的文书。并明确规定,任何官员不得过问此事,凡是告密的人,不论职位高低,哪怕是农夫樵子,也一律按五品官员的标准供应食宿。更妙的一条是,如果告密有功,那就破格封官;如果告密失实,也绝不加以追究。如此一来,“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在这次运动中,大臣被杀者数百家,李唐宗室被杀达数百人,刺史以下官吏被杀者更是不计其数。武则天的这种十分过火的恐怖政策,造成无数人的屈死。
当然,按武则天的想法,杀尽了李唐宗室,又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确实是无人敢造反了。
至此,武则天的第三步计划已完全实现,她残酷地杀尽了李氏的其他子孙,只留下了高宗这一支,而且对高宗嫔妃所生的儿子都斩尽杀绝。至于做皇帝的名号,只是一个手续问题。公元690年7月,东魏国寺里的僧人写了几卷经书,书中说武则天乃是弥勒佛投胎转世,应该代替唐朝作阎浮提主(即东方之主)。不久,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的百姓九百多人来到长安的宫门外,上表请求把大唐的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假装推辞,没有应允,但升了傅游艺的官,把他提拔为给事中。不久,朝中百官及宗室、远近百姓,四方边远地区的酋长以及沙门、道士一共6万多人,组成了一支极其庞大的请愿队伍,重复傅游艺的请求。
武则天见“民意难违”,只有顺从。于是,在公元690年3月9日,改唐为周,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的宝座,做了武周女皇。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也正式诞生了。
不管结果如何,个性残忍的武则天的确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皇帝宝座上,给门阀士族的势力以毁灭性打击,也给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一击,使中国的男人不得不正眼看看女人了,也当众打了中国宗法观念一记耳光,让中国男人从此不敢忘记中国女人的威力,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武则天不屈不挠性格的成功。
豪爽型性格的做人
此种性格的人最大特点就是豪放开朗,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子。他们情感丰富,狂放不羁,不受拘束,有叛逆的一面。一切率性而为,能够为所追求的正义事业毫无顾忌的奋斗,更能为知己的知遇之恩涌泉相报,死也不惜。
他们重视做人的价值而不重视做人的方式。豪爽型的人大都是高智商人群,他们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能够以仁人爱物的宽恕胸怀来承受生活的压力。
豪爽型性格的弱点是过于放纵自己,有时难免骄蛮、专横,以至于盲目尊大,孤芳自赏,最终与个体或社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
文坛豪侠视酒如命,视感情为游戏
1985年,大侠古龙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整个华人世界为之震惊,谁也没有想到,年仅48岁的古龙,会在生命和事业刚刚达到最富创造力的巅峰时,离开人世。但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数部堪称经典的武侠著作,他的传奇的一生也因此获得不同凡响的声誉。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
1950年,13岁的古龙随父母定居台湾,古龙的童年历经枪声炮火,在战争的背景下,他幼小的心灵希望有大侠来扶济乱世,所以从小就喜欢阅读武侠小说。
古龙的父母感情不好,后来终于离婚,无论有家无家,古龙都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终于造成了他的浪子情怀,文学成了古龙孤寂情感生活的寄托,他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包括欧美小说和武侠小说。19岁时,他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从北国到南国》,这是一篇纯文学作品,以后古龙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篇幅短小的纯文学作品。
为生计所迫,古龙开始创作稿酬相对较高的武侠小说,作为谋生的手段,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处女作《苍穹神剑》之后,一年内又连续出版了六大部武侠小说。
这一年古龙只有20岁,精力过人、年轻气盛。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彷徨、犹豫、怀疑。
这时,古龙和一位舞女郑莉莉相恋,他无视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反对,毅然和郑莉莉同居,他带着郑莉莉到台北市郊的一个小镇共同生活,组织了一个二人世界的小家庭,在这美好的情境和生活中,他迷恋上了杯中之物,古龙在醉酒、青春、恋爱中感受到了一种飘然欲仙的感受,他将这种醉的情结转换成文字和语言上的节奏和旋律,从此,酒就成了古龙的人生伴侣。
三年后,他离开了郑莉莉和他的儿子,还有那个小镇,重新回到台北。1967年他出版了《绝代双骄》和《铁血传奇》两部作品,在台湾引起巨大的轰动,古龙一下子功成名就,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小鱼儿和楚留香这两个精彩人物。古龙的武侠小说风行一时,大为畅销。
在古龙豪放不羁的生活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女人。
1968年,古龙携带着一名东洋美女搬进台北牯岭街的三福公寓住下,这段时间是古龙一生最快乐、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三少爷的剑》都是这一时期出版的,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封笔后的金庸竟亲自向古龙约稿,将本来是“家天下”的《明报》副刊,拱手让给古龙。
古龙25年的武侠小说创作写了2500万字以上,每年至少写100万字,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写作是绝对孤独的事,古龙因此发展了他的怪癖。
写作完成之后,他要去狂欢,下馆子、喝酒、交女朋友、看电影、开房间。成名后买豪宅,但常常以旅馆为家,不与美妻相守,因此古龙的婚姻不断破裂。古龙的弟子曾经坦言:“古大侠生性是个浪子,所以很不适合婚姻生活。”
离开郑莉莉后,他又迷上了一位名叫叶雪的舞女。古龙与她同居了一段时间,叶雪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
后来,他遇见了纯朴典雅的高中生梅宝珠,两人正式结婚,这也是古龙第一次正式结婚,梅宝珠为古龙生了第三个男孩,时间久了,古龙耐不住家庭单调的生活,频频外出不归,后来几乎发展到是以旅馆为家了。只有在外面玩腻了,兴味全无时才回家,这导致古龙第一次正式婚姻的破裂。
步入中年的古龙又一次坠入爱河,这一次他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女中学生于秀玲,于秀玲成了古龙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古龙最后一任妻子,她陪伴着古龙度过了最后一段时光,给了古龙许多温柔和安慰,但古龙带给她的却是另一种阴影——死亡的阴影。
他为人随便,不拘小节,有浪子风度,他常常穿西装,但永远不打领带。他穿着上讲究的是简便舒适,以自适为度,古龙连衣服的质地也不讲究,这种风范颇有魏晋风度,放浪形骸,不拘形迹。
他写作上的习惯也很奇特,古龙习惯在晚餐后到卫生间,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把指甲修剪得十分整齐。修剪指甲的时间,他在构思小说情节。女佣见到他修指甲,就知道他不会出去了,肯定会留在家里写稿子,于是赶紧到书房,把一块黑板放在地上,古龙写作时不爱坐在书桌前,而喜欢坐在地上,用黑板当桌子,他觉得这样能让灵感汹涌而来。
他左手拿着香烟,右手握笔,写个不停,一面写作,一面吸烟。一个晚上两包烟抽完了,精彩的章节也写好了,倒是写稿时,他滴酒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