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的社会动荡中他开始注意研究社会民主党在群众中得到成功的原因。回家后他开始阅读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领导人的演讲,研究它的组织,思考它的心理和政治手段,估计它的成绩。年轻的希特勒虽然没有实际参与奥地利的政治,但是已经开始在维也纳的穷客栈、施粥站、街头巷尾的听众面前练习他的演讲术了。这种技巧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在两次大战之间德国“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才能”,而且对他的“惊人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
希特勒的性格有很多病态的成分,他对犹太人的疯狂杀害就是受这种性格的驱使。不仅希特勒本人如此,在他手下也有一大批变态狂者,在实施着希特勒的罪恶。希特勒最得宠的助手之一尤利乌斯·施特莱彻是弗郎科尼亚纳粹党头子,一个著名的性欲变态者,也是第三帝国名声最臭的人之一。这种强烈的仇恨在那个帝国里后来竟影响到如此多德国人,最终导致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大屠杀,在文明史上留下了一个极其丑恶的伤痕。
应该说,战争造就了希特勒的残酷,残酷造就了他的疯狂。而这一切结果都是从他参军之日起开始的。
战争带给了他日益膨胀的虚荣心。1914年12月他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又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在前帝国军队中,后一种奖章是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和他同在一个团的一个战士说,他得到这个令人羡慕的奖章是因为只身俘获了15名英军。还有个战士说是法军。他一直自豪地佩带着这枚奖章,直到死去。
1918年11月,希特勒听到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时,仍固执地认为,德军并没有在战场上被打败,它是背后中了国内“卖国贼”的暗箭。这种荒唐的看法在希特勒头脑中牢牢地扎了根,逐渐积淀为他的病态心理。
1918年11月10日那天晚上,那位牧师离开帕泽丸耳克以后,希特勒“接着过着可怕的日子,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我知道,”他说,“一切都完了。只有傻子、骗子、罪人才希望敌人能发慈悲。在这些夜晚,我的心中滋长了仇恨,对那些干出这件事来的人的仇恨……卑鄙的堕落的罪人!我越是想在这个时刻弄清楚这件荒谬的事情,我越是感到愤慨和羞辱。同这种悲惨境遇比起来,我的眼病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我决定投身政治。”从此,希特勒就投身于反共、反社会主义、反对新共和国的罪恶活动之中。结果证明,这不仅对希特勒,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命运攸关的恐怖决定。
在希特勒残暴怪异的性格里面,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在支撑他,他没有因失意、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咬着牙把《我的奋斗》一书出版了。
就这样,在这动乱的战争时代,这本书在德国风靡一时,在日耳曼人身上产生了难以估量的魔力,驱使他们发疯发狂,为希特勒东征西杀,流血卖命。《我的奋斗》成了德国人所必须遵行的信条,成了纳粹人的当代圣经。
在这本充满奸诈而又富有煽动性的书里,希特勒极其详尽地描绘了第三帝国的蓝图和行动纲领,特别是描绘了他在1939年到1945年强加给被征服的欧洲的野蛮的“新秩序”的蓝图,其露骨率直,令人毛骨悚然。
希特勒的残酷从他陆续表露的谈话中可找到踪迹,他曾向两位外国来访者发表过一些奇谈怪论,这是在11月27日,当时俄日反攻尚未开始,而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已经停止。他说,“如果某一天德意志民族不再足够强大或没有充分做好牺牲的准备去为自己的生存而献身,那么就让它灭亡,让另一个强大的国家将其消灭……假使那样的话,我不会为这个德意志民族流泪”。多么可怕的结论,这将意味着德意志民族没有能力征服世界就必须要被斩尽杀绝以示对其惩罚。每当受到挫折时,希特勒就即刻萌生出这种令人恐惧的思想。
希特勒的疯狂征服中,除对版图的无边欲望外,更有对人的主宰欲。希特勒鼓噪建立“新秩序”,就是要由日耳曼人统治欧洲。希特勒一直有两个目标——德国对欧洲的主宰和对犹太人的灭绝。他在实现前一个目标的过程中遭到了失败,后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个目标上,当德军在进行一场长期的、代价惨重却毫无结果的拖延战时,一列列满载犹太人的火车日夜向灭绝营驶去。1942年1月,希特勒下达了“灭绝犹太人”的命令。
大屠杀妨碍了希特勒的军事行动,因为成千上万适合上前线的党卫队员(总共相当于几个师)都在忙着执行大屠杀,每天要把大批人运往灭绝营都要穿过欧洲,从而使战斗部失去了急需补充的大批车厢。最后的胜利的希望化为乌有,大屠杀使通过妥协取得和平成为不可能,因为事实越来越明了,屠杀使政治家们相信,要使战争有意义地结束,靠希特勒达成外交妥协是不可能的,而只有由法律对他提起诉讼。
在欧洲纳粹占领区的犹太人,首先将被送到被征服的东方,然后劳累致死,活下来的少数体格健壮的人则干脆处死。原来就住在东方,已在德国统治之下的有几百万犹太人。对几百万人的生命极度仇视,代表波兰总督辖区的国务秘书约瑟夫·贝勒博士提出了一项现成的处理方案,方案中说,这些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他们是“疟病的传染者,黑市的经营者,而且不适应劳动”。这些人该就地解决。
在纳粹死亡营中,“最后解决”获得了最骇人听闻的“成就”。德国法西斯设立的30多个集中营全都是死亡营。
据《地狱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披露,估计782万囚徒中死了712万人。有一个时期,用何种毒气处死犹太人效率最高,在党卫队领导人之间曾有过不少激烈的竞争。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奥斯威辛。这个灭绝营快要完蛋的时候,曾创造一天毒死六七千人的新纪录。一度担任过该营长官的鲁道夫·霍斯,在纽伦堡法庭上供认,他所使用的毒药,是一种结晶的氢氰酸,叫“齐克隆B”,效率最高,这种药品从一个小洞投到死亡室里去。这样杀死死亡室里的人,只需要3分钟到15分钟。待这些人都不动弹了,他们用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特别队”的人员就进来接手工作了。他们的第一项工作是洗掉血迹和便污,然后再用绳套和铁钩把互相抓着、掐着的死尸分开来。这是毛骨悚然地搜寻黄金和拔除死者的牙齿和头发的前奏,德国人认为这些牙齿和头发都是战略物资。
接着便开始了这样的旅程:先用电梯或轨道货车将尸体运往焚尸炉,再将骨渣运到工厂磨成灰末,当肥料出售。
仅仅奥斯威辛一个集中营,到底屠杀了多少不幸的无辜者?人们将永远无法知道确切数字。霍斯本人在他的供状中估计,有250万人是在毒气室和焚尸炉中被消灭的,至少还有50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总数约为3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犹太人。1945年1月苏联红军占领了这个集中营以后,苏联政府进行了一番调查,获得的数字是400万。
“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结束为止。据两个党卫队目击者在纽伦堡供述,仅仅被秘密警察犹太人处处长卡尔·艾克曼处死的就有500~600万人。又据艾克曼的一个部下说,就在德国将要崩溃之前,艾克曼说过,他将笑着走进坟墓,因为他欠下了五百多万条人命,而这将使他感到心满意足,纽伦堡起诉书上的数字是570万,这与世界犹太人大会估计的数字基本上一致。
1939年,住在希特勒军队占领区的犹太人大约有1000万。不论根据哪一种估计,他们肯定已被德法西斯消灭了将近一半。这就是纳粹独裁者希特勒的“新秩序”在犹太人身上所造成的悲惨结果。
在强力推行“新秩序”时期,希特勒匪徒的某些行为与其说是产生于大规模的屠杀欲,不如说是出于纯粹的虐待狂癖好。只不过死亡的规模有所不同罢了。
凶残、贪婪、暴虐等性格生动地把希特勒这个战争魔王昭然于世,但自古邪恶总有终结的一天,这位战争狂人的末日快要来了,他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不变其凶残的本性。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里,样子变得使人认不出来了。他看上去显得苍老、萎靡、脆弱、简直不堪一击,他的头总是垂着,样子像一只羸弱的秃鹫。最明显的变化是,走路都变形了,不稳了,像喝醉酒似的,不到几个星期,他一下像老了10年。
希特勒是个残暴的战争狂人,一连串的失败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毫无办法来克制他那可怕的脾气、古怪的个性,时时暴跳如雷,再也没有刚进苏联领土时那种得意了。这时的希特勒,疯狂、暴怒已达到了巅峰,他歇斯底里的下了最后的命令:“把所有德国的军事工业,运输和交通设备以及所有的储备统统毁掉。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又补充了一条:“一切指示与本命令相抵触者均属无效。”
这就是说德国要变成一片不毛之地,使德国人民在战后维持生存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保留。
第二天,残暴丧失理智的希特勒公布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焦土”故事。希特勒令所有的工厂,所有重要的电力设备、自来水厂、食品店、服装店,所有的桥梁、铁路和交通设备,所有的河道、船只,所有的机车和货车,必须摧毁。这种做法,不亚于日本侵略中国时的“三光政策”。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命令还未来得及实施,希特勒的嘶叫和哀鸣告诉人们这个残酷的恶魔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希特勒,因残酷好战的个性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不义战争,结果是必然失败,希特勒也因此臭名昭著,骂名千载。
残恶至极——武则天
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女皇武则天,生就一副美丽动人的相貌,却有一副毒如蛇蝎的心肠。她性格残忍,权欲极强,为达到做女皇的目的,杀人如草芥,残酷狡诈地用尽各种手段。
人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却杀夫弑子,从不手软,终于爬上了皇帝宝座,7个子侄也都死在她手上,其心何其毒!怪不得后世称其为“杀人魔王”、“千古未有残忍之人”。她的残忍了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最毒妇人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她死后在乾陵立了一块中国惟一的无字大碑,她又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能与皇帝合葬的女人。她的成功,可以说,是残暴的性格决定她的成功。她对反对她的人从来都是残暴无情,而且绝不手软,无论是夫是子,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律杀无赦。
事实也如此,当时的武则天生活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历史并没有给她提供更多的机会,她不能和男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只有用尽狡诈残忍的手段,才能达到当时男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武则天,山西文水人,生于唐朝武德七年(624年)。
武则天入宫时年仅14岁,一般说来,这种年龄的女子都不愿离开父母,况且一入深宫,如同生离死别。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进身的机会,并且可以摆脱兄长们的管束和压抑,因此,她很高兴进入宫廷。
武则天为人聪慧,又爱读史书,爱考虑政事人情,遇事愿意多听多看多想,性格残忍,不失果断。
从14岁到26岁的这12年里,武则天只能在深宫空耗年华。她当时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级的内官,无法取得太宗宠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则天见太子李治经常出入宫廷探视,就灵机一动,希望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于是,她就想方设法地接近太子,并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没有主张,乍遇武则天这么一个美丽端庄、通达事理而又善于理事的年轻女子,不禁倾心。
太宗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重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一听,即刻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蒙皇上的恩宠,本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马上就去死。情愿削去头发,披上黑衣,吃斋拜佛,为圣上祈祷,聊以报答圣上的恩德。”武则天的回答非常机智,在当时看来,惟有出家才是一条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说:“好吧,你既有这个想法,马上就出宫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武则天如同得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出家为尼。太子李治虽然不舍,但也无法挽留,后来听得太宗喃喃自语说:“我本想把她赐死,又觉得实在不忍心,她既削发为尼,也就罢了,世上总没有尼姑当权的。”
武则天残忍性格中,不失机警的一面,她深知太宗皇帝问话的用意,巧妙地给化解了。
不久太宗驾崩,武则天就和一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宫女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亲忌日去感业寺以进香为名见到了武则天。唐高宗虽然思念武则天,可因为她曾侍奉过唐太宗,还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宫中。两人相见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高宗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动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目的是为了分萧淑妃的宠。有皇后的主动支持,高宗这才把武则天接回宫中。武则天在进宫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态度侍奉皇后;皇后十分喜欢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说她的好话。
但不久,高宗就专宠武则天,把她封为昭仪,皇后与萧淑妃同时失宠,于是,两人就又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武则天胸有城府,并不惧怕。
但是,王皇后有强大的门阀士族势力支持,当武则天怀孕的消息传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没有生子,就十分恐惧,恐怕武则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来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就联络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等,立后宫刘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长子李忠为太子,并把当时的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人拉进辅佐太子的班子,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王皇后联合大臣来抢立太子之事深深地刺痛了武则天,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当过先皇的妃子,又不是名门重族出身,所以不可能得到大臣的支持。她看清了朝廷内外士族大臣容不下她,她处于内外夹击的位子上,要想达到目的,不搞一点阴谋是不行的了。
武则天的性格是遇强则怒,迎难而上。她大肆结揽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不喜欢的人,她都倾力接纳,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他们。因此,皇后和萧淑妃的动静她全都知道,每每把这些事情告诉给高宗。然而,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