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听得很认真,并且不断思考着。他的思路很敏捷也很直接:“唐总的意思是我们从二级市场全面收购新浪股份?”
“对,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你有把握吗?”
“我觉得机会很大,失手的可能性较小。这将是新浪未来3~5年中比较低的股价,即使控股新浪不成,我们最坏的结果就是从股市赚上一大笔,也不差。”
跳槽盛大后,很多人问我盛大和微软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这就是差别。在微软,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可以让我好好做事,但也有很多局限,像这样的事别说去决策,想的机会都不会有。但是盛大却能为我创造一个平台,这么重大的、有历史意义的事,我可以去想,可以去决策,可以去执行。
陈天桥是个很谨慎的人,但看准了机会行事也极其果断。我阐述了当下可以收购新浪的原因和重要性,他立刻就拨通了盛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电话,进行安排。
挑战华尔街分析师
按照我的分析,新浪当天的股价会出现最低的每股21元,并且出现大量抛售的情况。但高盛的分析师告诉我们:“如果要大量买进,新浪的股价会上升至每股26~27美元左右,这样的话有很大的风险。况且过去几天抛出的量维持在150万股左右,估计今天也不会太大,因为大家已经预估到这个季度新浪的财报可能不会太好,所以提前放量了。”
“专家”似乎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料想到我会做出如下回击的:
“你的看法从常规的逻辑分析来说是对的,但是你可能没有听今天早上的新浪季报会议。”我花了一天时间去听季报会议以及研究其中的内容,我对自己这段时期的学习很有自信,并且我已经充分地分析过,“我认为新浪的股价到不了每股26~27美元那么高。而且今天的放量一定会很大,应该在800万股以上。”经过对资本市场的学习和了解,我对股价和交易量已有一定的了解了。
所谓的专家,他们只会说些不痛不痒的看法,实质就是一点,不想承担责任。这往往会延误了时机,所以作重大战略投资,必须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分析,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判断,做到对自己的理论有信心。
“你就告诉我操作上有什么步骤吧,下一步怎么做?”专家在执行的时候最管用,毕竟我和陈天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只要我们作好决定,他们便也只能尽力去做了。
很多人会畏惧专家,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专家是权威的象征,似乎有着不容置疑的光环。但是,盲从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需要有一种质疑专家的勇气,当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底气。在你作出了充分的分析和判断的时候,就大胆地去相信自己。
高盛那边安排好之后,陈天桥马上就接通了雒芊芊、陈大年、瞿海滨等其他几位盛大董事的电话,咨询他们的意见。陈天桥有他的魅力,有一批人从创业开始就一直都高度认同他的想法。他们不单单是认同,更是支持。这一次,大家的意见也完全一致。
当天晚上陈天桥发了一条短信:“已经收购了7.5%的新浪股份,平均价格是每股20.6美元。战役开始了,我们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了,我们会继续……”
这件事会很轰动的,在纳斯达克刚刚挂上号的盛大,就极富攻击性和侵略性地在二级市场大张旗鼓收购新浪,并试图入驻新浪。我想互联网的历史上会永远记住这一天。我们差点就改变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新浪和盛大的渊源
新浪和盛大,一个是门户网站,一个是网游,两个主营业务看似完全不搭边儿的公司,其实是有很大渊源的。也就是说,最终陈天桥同意我的看法,开始操办收购事宜,是有缘由的。
据说,盛大和新浪的初识是在2003年7月。当时中国互联网界有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新浪董事长段永基,给陈天桥写了一封邮件,提出新浪和盛大合并的设想。他说:“盛大单独上市,在国际市场里充其量只是多了一个小型中国概念股。这样的小股盘,既不能引起大型投资机构的兴趣,也缺乏抵御股市风险的能力。若能完成与新浪的合并,我们将创造出一家价值50亿美元左右的中型公司,而且是唯一带有中国概念的非国有企业。新浪的短板在于商业模式中缺乏游戏这条线,盛大的短板在于商业模式过分依赖游戏。如果能够合并成功,将脚踏游戏、广告、短信三条船,将长期拥有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用户群。”
段永基的这封邮件,具有很高的战略高度和远见。陈天桥当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新浪收购盛大的谈判接近完成,新浪以现金加股票收购盛大的全部股份,收购价折合6.7亿美元。如果这次谈判成功的话,将会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重大事件。结果在最后时刻,新浪放弃了收购,至于为什么放弃,盛大也不是很清楚。
这对互联网行业或许是件可惜的事,但对盛大来说却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随后盛大就成功地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而且显然,盛大在股市上的表现出人意料的好,比新浪还好。
虽然当初新浪收购盛大失败了,但是段永基给陈天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陈天桥脑海里这应该就是盛大的未来:将在个人电脑、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这九个领域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新浪的财报正式公布以后,遭遇大量抛盘,股价狂跌。这时候,盛大早就作好了充足的准备,通过自己所属的四家公司,在两天之内不断吃进新浪股份,直到控股比例达19.5%,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我们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声明文件。在这份文件中,盛大坦承购股的目的是战略投资,并意欲获得新浪董事会席位,从而获得实质性所有权。
据说当时新浪的高管大都在国外度假,为此事天天熬夜开电话会议商量对策。
非常可惜的是,盛大的收购行动遭遇了新浪管理层的强烈抵制,他们意识到盛大给他们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2005年2月22日,新浪宣布将采纳股东购股权计划,即所谓“毒丸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一旦盛大再继续收购新浪的股份,将付出数倍于前的代价。所以,盛大收购新浪的计划最终还是搁浅了。
之后新浪的财报再没有那般差过,股价也再未那样低过,这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是有预见性的。此后数年,新浪逐渐走出低谷,股价也一路攀升,在2007年后已经稳定在每股30~35美元之间。见控制新浪无望,盛大在2007年选择了一个相对的高点,出售手中的新浪股票,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纯收益。
于是,这个在中国互联网界轰动一时的故事,到此也告一段落。
新浪防御战:毒丸计划
盛大收购新浪的消息一出,两家股票都应声上扬,在并购案中这种现象非常不常见。可见盛大和新浪的并购,在投资者眼里是双方都利好的。可见这次收购战略的正确性。然而新浪的反应却出乎众人的意料。
2005年2月22日,新浪董事会正式推出“毒丸计划”,来阻止盛大的收购行为。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于1982年发明的,全称“股东购股权计划”。此计划通常在目标公司面临收购威胁的时候,经由董事会投票决定是否启动。主要是通过股本结构重组,降低收购方的持股比例或表决权比例,或增加收购成本以减低公司对收购人的吸引力,达到反收购的效果。
在盛大着手并购新浪的时候,段永基以及汪延密会陈天桥,并表示执行“毒丸计划”只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新浪本身对于盛大并购的态度是正面的。但是后来的一切情况表明,新浪的“毒丸计划”是动真格的。以盛大为主,新浪成为盛大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是肯定不能接受的。不仅如此,当时握有近20%新浪股份的陈天桥,并没有被新浪同意加入董事会,参与到新浪的决策中。
当时还是新浪CFO的曹国伟提出了这套计划,并由摩根斯坦利公司设计具体方案。根据规定,盛大如果坚持要增持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或者个人或团队持有10%的新浪普通股,“毒丸计划”就会自动启动。新浪每位股东都将按照其持有的每股普通股获得一份购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的普通股。这个计划对盛大很不利,并购新浪的成本更大了。
新浪成功阻止了盛大的突然袭击。
如果盛大顺利收购新浪,那么在中国互联网界就会出现一个强大联合体,娱乐与媒体的强势结合,两者间的资源互动可以产生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体,创造出的市场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另一桩遗憾:与雅虎合作的搁浅
我在盛大时的另一桩遗憾,则是与雅虎合作的搁浅。这是盛大针对新浪“毒丸计划”而精心设计的,因为拥有足够的现金,就可以通过全面收购的方式抵御“毒丸计划”。那时候我们已经和雅虎完成了谈判,雅虎将10亿美元注入盛大,由盛大收购雅虎中国。
整个流程已经走完,只等陈天桥最后签字了。
但是因为雅虎要求3~5年内拥有盛大的相对控股权,陈天桥不愿意签约,并购最终没有达成。盛大就像陈天桥的孩子,作为创始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对此我也能十分理解。
但当时如果有10亿美元现金进来,对盛大肯定是利好。
最终,与盛大失之交臂的雅虎,在数月之后找到了阿里巴巴。2005年8月,两家公司正式宣布雅虎注资10亿美元给阿里巴巴,并由后者收购雅虎中国。
这次阿里巴巴成为了主角。
盛大和微软,唐骏和盖茨
虽然离开微软是我作出的必然决定,但心里还是经常想起在微软工作的情景,还会经常回味在微软的那种感觉。微软的十年真的是我职业生涯中辉煌的十年,特别是后期的五年。
我和微软的缘分始终还是在的。2005年3月16日,我和软银总裁孙正义来到西雅图微软总部,和比尔·盖茨见面商谈合作事项。我非常的期待和激动,因为即使以前在微软时,也很少有机会单独和盖茨见面,更何况我现在能以合作者的身份和盖茨会谈。
微软总部的一草一木我都是那么熟悉。过去十年我是这里的主人,而现在却成了访客。看着来来往往的微软员工,心情颇有些复杂。微软的特别之处,只有微软人才知道。
我习惯性地从电脑包里拿出过去在微软时的员工卡(我一直保存着),在门口的读卡器上接触了一下,没想到指示灯显示的竟是可以通行的绿色。这是为什么?因为是办公楼的一楼,还是微软还保留着我作为员工的一些基本资格?心里顿时升起一种兴奋感,一种毫无预兆的满足感。
直到见到盖茨,他和我说:“你没有离开微软,微软还会一直是你的家。”我才明白了一切。
微软就是微软,与众不同。全世界不会再有第二家公司会为已经离开的人保留随时回来看看的“钥匙”。原来我这个“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还是有点含金量的。
盖茨的秘书领我和孙正义来到盖茨的办公室。盖茨的办公室在三楼的一个角落,不是很大很奢华,但是很简单很温馨,我喜欢这种感觉。
碰巧遇到了从盖茨办公室出来的鲍尔默,他满脸惊讶和疑惑,但是立刻很兴奋地走过来和我握手,并聊了几句。我心里一直很尊敬鲍尔默,他激情的演讲曾经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同时在管理上的严格和近乎于刻薄的言辞更让人能清楚地记住这个人。看来他最近过得不错。我能感觉得出来他对我的关心,我很高兴。
没说上几句话,盖茨的秘书就打断了我们,带我们去和盖茨见面。看见我们,盖茨显得非常兴奋和开心。过去盖茨很少把内心的兴奋和欢喜表现出来,但是会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可能伟人都是这样的吧。“告诉我你过去一年的感受吧,离开微软后对微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微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问的是对微软的看法,最好是建设性的意见。”盖茨很直接,他总是希望听到最中肯的答案。“您知道,我心里始终认为微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永远都是。当然,我也感觉到了微软公司还有一些地方可以不断加以完善。”“能说具体一点吗?”盖茨很认真地听着。“微软现在的决策、运作、人事等太像大公司了,这样很难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还有我们需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不只是带领用户。”我很坦诚地告诉盖茨我的看法。在盛大的一年里,我自己也被互联网的更新速度所折服,互联网公司需要那种快速反应的节奏。就像那次“偷袭”新浪,在微软这样的事是肯定无法发生的。
“既然讲到了互联网,你怎么看待这个产业和软件业的不同?”“软件产业更像传统产业,靠的是客户和市场占有率;而互联网是属于草根的,靠的是创新、普及和推广,靠的是满足用户需求。”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在你看来,微软在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做法和你现在的公司很不一样?”看得出来,盖茨特别想知道互联网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经验。
“微软还是在用做软件的方式做互联网,强调规范,强调全球统一。而互联网是草根式的,最需要的是本地化。如果微软不去做本地化,很难在社区等方面有所突破,而社区将是互联网的未来。当然,搜索是互联网的基础,相当于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这需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