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骨密度和骨质量的完整性受损,骨强度异常,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发生在老年人,就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呈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
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表明: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别希望人们能够重视日常保健,关爱身体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第一节病因病理临床
【病因病理】
骨质疏松系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以骨骼疼痛、易骨折为特征。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钙质的流失和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之一。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维持在7.35~7.45时,就是健康的。
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调节,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老年性和经绝期后骨质疏松:男性55岁后,女性见于绝经期后。老年性骨质疏松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低下,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等有关。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的作用,并有拮抗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绝经期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母细胞逐渐死亡,骨基质在量与质方面都在改变。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实际上是机体老化过程的表现,特别是骨组织表现最突出。
另外,各种原因的废用少动、不负重等,对骨骼的机械刺激减弱可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形成骨质疏松。蛋白质缺乏骨有机基质生成不良,维生素C缺乏影响基质形成,并使胶原组织的成熟发生障碍;饮食中长期缺钙(每日不足400mg)者可发生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遗传、糖尿病等也可导致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结构发生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的强度和完整,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和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随着年龄老化或由于疾病原因,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出现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疼痛
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痛,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骨松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痉挛显着。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
3.骨折
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压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
第二节养生保健方略
【饮食养生】
1.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控制饮食结构,关键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等类食物都属于偏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3的比例。含寡糖类植物和动物内有活性碱基团,能迅速排除人体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的最好食物。如香菇、木耳、灵芝、蝗虫、虾、蟹等。
2.老年人要多食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的不足。饮食养生贵在长期、合理调节,并持之以恒。
3.吸烟会影响骨细胞的代谢,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食盐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自身产生酸性物质,加速酸性体质形成。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中青年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应在800~1000mg。妇女绝经期前后,骨量相对较低者,应当尽可能防止骨量过度丢失,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雌激素及增加钙的供应。每日摄入的钙量应大于1000mg,如不服用雌激素,钙量摄入每天应增到1500mg。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是人体钙的主要来源,乳类及乳制品中含钙量较高,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应当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选食品。如每天喝500g牛奶,就可获得600mg钙,相当于每日钙供给量标准的75%。
【运动养生】
1.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步行运动、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首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机体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年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2.加强运动,运动时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刺激骨形成。维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制,对骨形成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素,使骨骼矿物质含量增加。运动有利于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含量增加,使骨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感受性降低,减弱破骨细胞的活动。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运动量的大小。运动的强度应该是患者能够耐受,不出现疲劳,训练前后的脉搏变化不超过30次为宜。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能够步行,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运动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肌力,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最小活动量,以增加对骨骼的刺激,促进骨形成。主动步行者的运动类型包括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前者应进行步行、上下台阶和体操训练,后者运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功率自行车、哑铃、拉力器等,进行器械抵抗训练。如果每天步行平均超过半小时,基本上可阻止骨质疏松的进程。长期卧床者,早期以被动运动为主,维持关节活动度。若病情允许,应尽早进行运动训练。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获取充足的日光照射,增加体内维生素D来源和减少骨质丢失。晒太阳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生成内源性维生素D,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在人的皮肤、皮脂腺内含有大量的7-脱氢胆固醇及其衍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促进钙在骨中沉积,有利于骨细胞生成。
【心理调节】
心理治疗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的症状轻重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心胸广阔、心情愉快、性格豁达者症状往往较轻,治疗效果也好,心胸狭窄,性格怪僻,心情压抑者症状常表现得较重,治疗效果也较差。
因此,心理状态的调整日益受到重视。
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减轻自身压力可以保持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从而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药膳调养】
1.大骨鱼头汤
大骨头(筒子骨)500g,鱼头100g。铁淮山20g,鲜菇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