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朴素成功学
带团队,复制出更多的林少波
工作前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会少走弯路;工作中督导,会直线上升进步;工作后辅导,同样会促进以后工作的进展。你向下属交代某项工作时,工作前将要求、注意事项明确告诉他;工作时检查并纠正他的偏差;工作完成后根据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带出来的团队才最有战斗力。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一个人若要不断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突破,具备足以担当大任的条件,就必须培养自己成为一位大将之才,亦即格局要大。然而,要有大格局、要成为大将之才,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从基层开始就要有正确的观念、思维,日后具备了充分的条件才足以成其大。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将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将才”成长没有必然的条件,如果一定需要条件的话,那么观念改变就是突破现状的的关键,要能够跳出以往的窠臼,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即使是一个小兵,也要有大将的气度和认识,真正地具有“将心”。
我在今年年初到了一家公司当副总,上任伊始,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员工培训”。每个人进入一家公司,都是带着梦想进来的。他们有激情,但企业招进人后,就让其自我成长。好员工不是招进来的,而是培养起来的。要让一个人认可企业文化,熟悉工作流程,是需要时间的,一定要不断培训。
把一支团队组建起来虽然不易,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这些“新人”一下子就进入工作状态,明白你的思想,理解企业的文化,以很强的战斗力为企业创造出效益。
这是一个严峻且相当严肃的话题,我们知道,新来员工的追求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有单纯追求物质的,有单纯追求精神的,有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综合为一体的,而对于公司,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什么能力的、什么品质的、什么追求的人士呢?他们能否与公司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和目标融合为一体呢?能否真正的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呢?如何让团队的成员把公司当成是工作、生活、成长、学习、快乐、理想和精神的家园呢?
我的办法是“复制出更多的林少波”。
也就是说,我把我当年作为一名员工时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工作方法、思维、习惯等,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告诉他们可以作参考。其实,这并不是教条主义,虽然我不能保证我所有的方式都是对的,但这是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的办法。如果真是没什么能力的,能照着我的这些方法去做,那对他来讲也是很大的帮助;对于那些有悟性的人来讲,他们会在采用我的方法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同时,我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出了问题我先承担责任,有了成绩团队成员一起分享。就这样,一个年轻的我,带着一帮同样年轻甚至有的还比我大却充满着激情的人,克服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个个成绩。我开始从关注个人转为关注团队,一种作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自豪感不断地在心底滋长。
到底是“将”还是“士”,或者永远只是一个小兵?深度思考是核心要素,在深度思考的前提下,逐渐培养“将心”,最后走向将才。在职场中,这个过程就像走一条平缓而坚实的阶梯,在这条阶梯的两端,你会看见两种形象:台阶下方是个刚刚扛起枪、意气风发的毛头小士兵,阶梯最高处就是一个拔剑四顾、成熟内敛的统军大将。
2010年,联强国际总裁杜书伍先生的大作《将才》出版,我应出版方之邀为其写了一篇名为《台湾人的精神》的书评,也对杜书伍先生的经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杜书伍先生虽然不是创业家,但是,他的名字却几乎等于一家年营收破千亿企业的代名词。他没有创业家的传奇色彩,但为联强国际所写下的辉煌记录,却掩盖不了他的光芒。在他的领导下,24年间,联强国际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通路。
从小就喜欢深思的杜书伍,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成为企业家之后,这更成为他带领团队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认为领导就是要‘观念领导’。”杜书伍说。为此,2000年之后,他干脆当起“老师”,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召集干部“上课”。随着联强国际规模不断扩张,杜书伍再进一步把上课内容写成文章,让全体员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维。
杜书伍每天看到人员面对难题时是如何处理、思考的,部门间的摩擦如何消除的……点点滴滴中,他感觉这些背后都有其共通的规律,洞悉其规律,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正因为想把对的做事观念与方法普及每一个同仁身上,杜书伍把他的思考心得尽可能多地说与同仁知晓……一有机会杜书伍就讲,一而再、再而三地讲,直到同仁认知、认同到内化为止。
《将才》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企业中真正奇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将才!对个人而言,要想在职场中不断超越、堪当大任,必须培养自己成为‘大将之才’。”
优秀的员工,一定要不断进取,从一个好兵向大将之才迈进。就如我在一次员工职业化培训上说的几句话:“在每一次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让自己拥抱成长。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你的第一次职业化进程,四年化蛹,五年成蝶。”
升华嫉妒之心,没有谁能妨碍你的进步
嫉妒就像是握在掌心的一朵带刺玫瑰,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千疮百孔。与其盲目地嫉妒别人,不如更加信任自己,自己也是一座宝藏。开发自己的潜力,你才是真正的英雄。懂得把嫉妒升华到一定境界,你的进步就是顺理成章。
《辞海》中,对“嫉妒”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对才能、德行、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可谓妇孺皆知。周瑜本是一位年少得志、文武双全的雄才,24岁就被授予建成中郎将,34岁时又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然而周瑜也有弱点,那就是太过好胜、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特别是对于同样擅长谋略的诸葛亮总是耿耿于怀,伺机陷害。
赤壁大战后,孙、刘两家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当时周瑜认为荆州唾手可得,答应刘备若自己取不了便让他取。可是没想到事情并不如周瑜所想的那么容易,经过了几次恶战才战败曹仁,周瑜也在征战的过程中受了伤。更让周瑜没想到的是,诸葛亮诈用了曹军兵符,派张飞袭取了荆州。气得周瑜大叫一声,箭疮迸裂,这是一气。
第二次周瑜设计以招亲为名,让刘备到江东与孙权的妹妹成亲,然后准备刺杀刘备。可是诸葛亮早已看出了他的计谋,并使出“弄假成真”之计,使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当周瑜追赶刘备的时候,又被打败。此时诸葛亮又下令让士兵齐声高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大大伤害了周瑜的自尊心,周瑜大叫一声,倒在了船上。这是“二气周瑜”。
第三次是周瑜以收西蜀为名,欲夺荆州,但又被诸葛亮识破,揭穿了他的把戏,还大大羞辱了他一番,此次周瑜被气得大叫一声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对别人在才能、收入、成就、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高于自己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至恼怒、怨恨的情绪。尤其是当别人的客观条件相近,地位却优于自己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不仅会使被嫉妒的人感到不安。同时,医学研究证明,嫉妒者本身也常常处在焦虑不安、愤怒、烦恼、急躁等不良的情绪之中。长期处于嫉妒心理之下,很容易影响到人的心血管及身体其他脏器的功能,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发生。同时,由于嫉妒者总是将注意力放到其他人身上,因此,往往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害人害己。
有人说:“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虽然有点绝对,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嫉妒别人就是自卑的表现,只有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
卢雪是一家公司公关部的主管,工作能力很强,人长得也漂亮,很得领导的赏识,来到公司这几年,工作上可谓春风得意。
今年,公司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招了十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这些大学生还没到公司报到的时候,卢雪就听人力资源部的人议论说有一个叫王雨潇的女孩不仅是名牌大学毕业,长得也十分漂亮。凑巧的是,过了几天,王雨潇来报到了,正好跟卢雪在一个部门。
王雨潇确实长得很漂亮,而且人也随和,同事都很喜欢她,总是主动跟她说话,教她一些工作上的经验。领导对王雨潇也很赏识,王雨潇到公司半年之后,已经开始独立负责项目了。这一切,都让卢雪妒火中烧。于是,卢雪经常到领导那里去“打小报告”。
有一天,卢雪发现王雨潇正在负责一个对于公司很重要的项目,王雨潇也一直忙于这个项目执行方案的策划。卢雪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也经常顾不上,有时候只是抬头笑一笑。王雨潇确实是忙得抬不起头来,可是卢雪却认为是王雨潇自命不凡,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一转眼就到王雨潇那个项目洽谈的时间了,前一天,王雨潇与客户那边的负责人约好,又把方案准备好就回家了。下班之后,卢雪发现王雨潇把方案放在了桌子上,于是,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她拿起包装精美的方案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
第二天早上,找不到放在桌子上的方案,王雨潇只好重新打印了一份方案出来,但是没有修饰过的方案看起来很寒酸。客户看了方案,认为他们对这个项目不够重视,不与他们合作了。
领导十分生气,一定要查出到底是谁拿了王雨潇的方案。最后,公司在卢雪的抽屉里发现了那份方案,卢雪也被公司辞退了。原本大有前途的卢雪,只因嫉妒之心中断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实属可惜。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谁就要受它的玩弄。”嫉妒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常嫉妒别人者不仅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折磨,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事、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因此,要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而当你活得精彩时,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周围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变成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人了。
坚持原则,笑对职场潜规则
做事先做人。把人先做好了,做任何事都会容易得多。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坚持以“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的原则来指导自己,既能做到“率性、随性、血性”,又能做到“定位、换位、到位”,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不要为一个小小的荣誉做出让步,不要因为别人给你一个甜头,或者一个光环,你就去接受所谓领导或高层的握手。不要因为接受了一个体制,而失去了你自由的灵魂。这是作家最重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