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RAID用到的基本技术有数据分块技术(Striping)、镜像技术(Mirror)及奇偶校验技术(Parity)。数据分块技术就是数据的并行处理。在存取文件时将文件分成多个小块,分别存储在多个硬盘上,这样写入的读取数据就可以在多个硬盘上同时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也能够明显提高数据传输性能;镜像技术是RAID技术中的一种冗余技术,即在多个独立的硬盘驱动器或者驱动器阵列上存放数据的多个拷贝。
(2)系统在某个硬盘存储数据的同时,会在作为镜像的另一个硬盘上存储完全相同的数据。这样,当其中一个硬盘或者阵列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系统便可以访问镜像硬盘或者镜像阵列以便继续工作,并可缩短数据的修复时间;奇偶校验技术是RAID技术中的另一种冗余技术,验位就是数据的冗余。进一步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奇校验约定的规律是让整个校验码(包含有效信息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而偶校验中“1”的个数为偶数。校验码通过“异或”逻辑运算产生,将一个有效信息与一个给定的初始值进行“异或”运算,会得到校验信息。
4.OCR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只有40年的历史,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较快、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之一。
(1)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撑技术之一。
(2)由第一代的层次型、网络型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今天以面向对象为主的模型数据库,即第三代数据库。
(3)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并行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用户界面设计技术。数字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是比较典型的事务处理类应用软件,内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对界面工程有很高的要求。用户界面又称为人机界面或人机接口,它由人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交叉部分构成,介于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综合操作环境。
(1)用户界面的核心内容包括显示风格和用户操作方式,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以及用户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操作的控制功能。
(2)用户界面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是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是向用户全面提供利用图书馆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传递和反馈图书馆的使用效用,并能提供帮助信息的人与“馆”的媒介。
(3)用户界面正朝着高科技化、自然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6.网络技术。
(1)硬件资源共享。在计算机网络范围内的各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以及大型或巨型计算都是可以共享的网上资源,用户不必购买这些价格昂贵又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享用这些设备。
(2)软件资源共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下载各类现有软件,实现全网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为人们信息交流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途径。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7.项目管理技术。
项目管理是一种为高效恰当地完成某个既定的目标而对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调度的过程。
(1)是一种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技术、人力及金融资源所进行的系统集成。
(2)项目管理能够处理需要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并能够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技能的思想准备和对形势的认识
1.迅速完成新技术观念转变。新形势下读者的信息需求从区域性转向全球,从传统的印刷品转向多元化信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迅速成为复合型的图书馆员。
(1)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逐步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的存取、传递、交流和信息服务都是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手段,以网络环境为业务平台进行运作的。
(2)以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网络为核心,以全社会各类信息机构及其信息网络为外围,建设国家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网络体系。在条件成熟时与国际性信息资源网互联,形成传统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相互补充、国内网络和国际网络相通互连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3)要对时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数字时代信息资源共享事业建设是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核心,以传统文献资源保障与共享体系为补充,所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形态多元化、媒体多元化、业务处理方式多元化、业务运作与信息服务模式多元化的,面向全社会的多元复合式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体系。
2.树立新的信息服务观念。
(1)读者服务的模式,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化;读者服务的对象从“图书馆读者”向“社会读者”延伸;读者服务的范围,从“图书馆服务”向“资源共享服务”拓展。
(2)读者服务的内容,从“传统馆藏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发展;读者服务的重点从“一般借阅咨询服务”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转移;读者服务的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向“综合文献技术应用”发展。
(3)读者服务的功能从“单纯文献传递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扩展;读者服务的观念从“无偿免费服务”向“有偿收费服务”转变。
(4)图书馆的读者教育从“图书馆利用教育”向“信息知识能力教育”发展。读者服务人员的角色从“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信息资源的导航者”转变。
3.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1)要求现代图书馆业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新型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式将是人机结合,其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不仅为图书馆员创建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图书馆员不但要把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精神、管理技术等继承下来,更需要充分了解图书馆的新兴媒体,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二)要运用和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操作和传输
1.知识结构及素质调整。
(1)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能够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其他软件在网络上帮助读者查找到所需信息,而且还要求图书馆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功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
(2)数字图书馆的日常业务与传统图书馆的业务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常业务的变化要求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及素质作相应调整和提高。
2.赶上时代的要求。
(1)要求图书馆员必须熟悉现代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应用软件和各种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的检索程序;
(2)会利用计算机将有用的信息提供传播给读者,以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要求。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
合格的信息服务人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经济信息化成为一种可能。社会经济信息化作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观大系统,需要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作保证。
一、建立一支合格的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
建立一支合格的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国现有图书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是,复合型专业人才极缺,大部分从业人员尚不具备知识经济时期对专业馆员的素质要求,专业学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阶段,数字化管理及信息意识尚未建立。图书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消极作用。面对极其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各地图书馆改变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构成,建设一支合格的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
(一)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长期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强化现有人员的专业意识及专业思想。培训中应重点加强有关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训练,让职工全面了解、掌握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力争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向研究型的管理人才发展,奠定坚实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基础。
1.扩大人才交流。
(1)各地图书馆可以借助业务上的联系和往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人才的合理流动,借助一些专家、学者的能力和知识,带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潮,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通过内引外联,引入相关专业人才,迅速改变各地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现状。
一是在人才交流中实现各个地区间、各类图书馆间的人才平衡。
二是建立严格的人才引进改革制度,做到人才引进的经常化、制度化、公平化。
三是改变长期形成的封闭式的体制,建立开放的、动态的人事制度。
2.充实改变现有人员队伍知识结构。
(1)由于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得图书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全面发挥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大量引进专业人员是图书馆面临的当务之急。
(2)众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综合信息化专业院、系,成为图书馆人才及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成为图书馆专业人才、以及未来数字化图书馆人才的主要来源。
(3)图书馆要充分认识信息服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利用自己信息贮存量丰富的优势,在信息服务中,保证图书馆总体效益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对图书馆人员的学习、培训、自学的经济支持,切实将充实改变现有人员队伍知识结构的战略性决策,落到实处。
二、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创新
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发展愿望,建立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一)建立立体人才培养机制
走出一条全新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新的用人体制。
1.人才引进与用人。
(1)引进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吸纳具有管理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图书馆领导班子。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给沉闷的图书馆管理注入新鲜活力,而且可以弥补图书馆人对教学和科研及学生管理方面实际经验的欠缺,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2)进行人才引进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得到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
(3)人才引进管理体制的变革将会给图书馆及其员工的行为带来变化,进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2.打破用人常规。
(1)大胆地聘用品德优、懂业务、思想新的年轻馆员,提升图书馆的创新精神。
(2)打破以往在馆内干部任用上论资排辈的现象,使图书馆基层管理服务充满活力。
3.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行终身教育机制,推行继续教育,调整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二)建立人才培训激励机制
1.明确培训目的。
(1)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促使图书馆的概念、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走上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道路,对图书馆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速,身处这样的时代,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
(3)图书馆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也符合职工渴望学习的需求。培训就成为新时期对职工激励的一种重要方式。
2.培训激励是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要求。
(1)培训激励可以满足职工求知欲,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培训,能够为职工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2)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美、英等国图情界已把培训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对职工进行各种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3.甄别培训的主次,将有限的智力投资合理使用。
(1)过去,是基本培训,是全员培训,这是培训的基本阶段。对职工培训大都是专业技能培训,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操作和管理的需要,如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图书馆学知识教育、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等等,基本上属于“应知应会”的范围,不能停留和满足在这个阶段。
(2)现代人才管理中培训的内容很多,要彻底改变职工必须参加的培训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局面,要符合不同职工的各种需求,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管理者必须分清培训的主次,将有限的智力投资合理使用。
4.坚持进修与岗位培训两条腿走路。
(1)根据岗位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进行岗位定向培训,或集中开展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或选送业务骨干参加更高级别的专项培训,使图书馆员逐步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
.
(2)图书馆员,尤其是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和刚刚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可以在最初阶段的适应后,安排他们进修学习,获得进一步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根据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一些短期培训班,联系工作实际,真正实现提高素质的作用。
这种培训方式灵活,见效快,适合单项培训或配合阶段性中心工作;有利于开展普及性教育和针对性的学习。
三、建立新型的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是最大的再生资本。市场的发育将信息生产者、信息经营者、信息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
(一)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资本和财富
1.图书馆作为文献保障机构,所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服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主要依靠两项资源:一是硬件资源,包括馆舍、图书文献、信息设备等;二是人力资源,即馆员及其潜在人力。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与现代化图书馆相匹配的管理方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关键。
2.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图书馆的职工看作是一种重要资源、一种财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财富,激励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从图书馆工作目标和职工能力、兴趣综合考虑,既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又使图书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把人的价值和工作目标结合,把人和物结合,来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服务质量,增强图书馆的内在凝聚力,从而形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工心情舒畅的和谐局面。
(二)树立“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