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100000014

第14章 禅解人意 (13)

蕴即是聚,前已说过。然则五聚之无常相、无实体,较然甚明。比如说某外森林,森林虽历久尚存,那组织成林的树已不知多少回新陈代谢,五蕴的相,正复如此,渐次集积,渐次散坏,无一常住。所以《成实论》(卷十)说:

“是五阴空,如幻如炎,相续生故。”

《杂阿毗昙心论》(卷二)亦说:

“一切有为法,生住及异灭,展转更相为。”

所谓人生,所谓宇宙,只是事情和事情的交互,状态和状态的衔接,随生随住,随变随灭,随灭复随生,便是五蕴皆空的道理,也便是无我的道理。

然则佛家讲无我有什么好处呢?主意不处教人脱离无常、苦恼的生活状态,归到清净轻安的生活状态。无常是不安定、不确实的意思,自然常常惹起苦恼。清净是纯粹真理的代名,佛家以为必须超越无常,才算合理生活,合理便是清净。《随相论》(卷下)说:

“有生有灭,故名无常。有为法有生灭故,不得是常。生即是有,灭即是无,先有后无,先有后无,故是无常。生何故非常生,灭何故非常灭,而言生灭是无常耶?解言:生坏于灭,故灭非常。灭复坏生,故生亦无常。相违性故名苦,五阴是苦取聚,恒违逆众生心令其受苦。……所以恒违逆众生心者,由所缘境界非真实故,违逆生苦。”

我们因为不明白五蕴皆空的道理,误认五蕴相续的状态为我,于是生出我见。因我见便有我痴、我慢,我痴、我慢的结果,不惟伤害人,而且令自己生无限苦恼。其实这全不是合理的生活,因为“他所缘境界非常真实,违逆众生心。”人类沉迷于这种生活,闹到内界精神生活不能统一,长在交战混乱的状态中,所以如此者,全由不明真理,佛家叫他“无明”。我们如何才能脱离这种无明状态呢?要靠智慧去胜他,最关键的一句话是“转识成智”。怎么才转识为智呢?用佛家所设的方法,虚心努力研究这种高深精密心理学,便是最妙法门。

我很惭愧我学力浅满薄,不知道所讲对不对,我热心盼望诸君和海内佛学大家指教匡正。

8.佛教与社会

吾祖国前途有一大问题,曰“中国群治当以无信仰而获进乎,抑当以有信仰而获进乎?”是也,信仰必根于宗教,宗教非文明之极则也。虽然,今日之世界,其去完全文明,尚下数十级,于是乎,宗教遂为天地间不可少之一物。人亦有言教育可以代宗教,此语也,吾未敢遽谓然也。即其果然,其在彼教育普及之国,人人皆渐渍熏染,以习惯而成第二之天性,其德力智力,日趋于平等,如是,则虽或缺信仰而犹不为害。今我中国犹非其时也,于是乎信仰问题,终不可以不讲。(参观《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篇。

)因此一问题,而复生出第二之问题,曰“中国而必需信仰也,则所信仰者当属于何宗教乎?”是也,吾提此问,闻者将疑焉,曰吾中国自有孔教在,而何容复商榷为也?虽然,吾以孔教者,教育之教也,非宗教之教也。其为教也,主于实行,不主于信仰。故在文明时代之效或稍多,而在野蛮时代之效或反少。亦有心醉西风者流,睹欧美人之以信仰景教而致强也,欲舍而从之以自代,此尤不达体要之言也。无论景教与我民族之感情,枘凿已久,与因势利导之义相反背也,又无论彼之有眈眈逐逐者楯于其后,数强国利用之以为钓饵,稍不谨而末流之祸将不测也。抑其教义非有甚深微妙,可以涵盖万有鼓铸群生者。吾以畴昔无信仰之国而欲求一新信仰,则亦求之于最高尚者而已,而何必惟势利之为趋也?吾师友多治佛学,吾请言佛学。

一、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又曰:“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又曰:“未知生,焉知死。”盖孔教本有阙疑之一义,言论之间,三致意焉,此实力行教之不二法门也。至如各教者,则皆以起信为第一义。夫知焉而信焉可也,不知焉而强信焉,是自欺也。吾尝见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焉。是何异专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与民共见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其所谓悟者,又非徒知有佛焉而盲信之之谓也。故其教义云:“不知佛而自谓信佛,其罪尚过于谤佛者。”何以故?谤佛者有怀疑心,由疑入信,其信乃真。

故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其讲义关于哲学学理者十而八九。反覆辨难,弗明弗措,凡以使人积真智求真信而已。浅见者或以彼微妙之论为不切于群治,试问希腊及近世欧洲之哲学,其于世界之文明,为有裨乎,为无裨乎?彼哲学家论理之圆满,犹不及佛说十之一。今欧美学者,方且竞采此以资研究矣,而岂我辈所宜诟病也?要之,他教之言信仰也,以为教主之智慧,万非教徒之所能及,故以强信为究竟。佛教之言信仰也,则以为教徒之智慧,必可与教主相平等,故以起信为法门。佛教之所以信而不迷,正坐是也。近儒斯宾塞之言哲学也,区为“可知”与“不可知”之二大部,盖从孔子阙疑之训,救景教徇物之弊,而谋宗教与哲学之调和也。若佛教则于不可知之中而终必求其可知者也。斯氏之言,学界之过渡义也。佛说则学界之究竟义也。

二、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

凡立教者,必欲以其教易天下,故推教主之意,未有不以兼善为归者也。至于以此为信仰之一专条者,则莫如佛教。佛说曰:“有一众生不成佛者,我誓不成佛。”此犹自言之也。至其教人也,则曰:“惟行菩萨行者得成佛,其修独觉禅者永不得成佛。”独觉者何?以自证白果为满足者也。学佛者有二途,其一则由凡夫而行直行菩萨,由菩萨而成佛者也;其他则由凡夫而证阿罗汉果,而证阿那含果,而证斯陀含果,而证辟支佛果者也。辟支佛果,即独觉位也,亦谓之声闻,亦谓之二乘,辟支佛与佛相去一间耳。而修声闻二乘者,证至此已究竟矣。故佛又曰:“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佛果何恶于彼而痛绝之甚?盖以为凡夫与谤佛者,犹可望其有成佛之一日,若彼辈则真自绝于佛性也。

所谓菩萨行者何也?佛说又曰:“己已得度,回向度他,是为佛行。未能自度,而先度人,是为菩萨发心。”故初地菩萨之造诣,或比之阿罗汉、阿那含尚下数级焉,而以发心度人之故,即为此后证无上果之基础。彼菩萨者,皆至今未成佛者也。(其有已成佛而现菩萨身者,则吾不敢知。)何以故?有一众生未成佛彼誓不成佛故。夫学佛者以成佛为希望之究竟者也,今彼以众生故,乃并此最大之希望而牺牲之,则其他更何论焉?故舍己救人之大业,惟佛教足以当之矣。虽然,彼非有所矫强而云然也。彼实见夫众生性与佛性本同一源,苟众生迷而曰我独悟,众生苦而曰我独乐,无有是处。譬诸国然,吾既托生此国矣,未有国民愚而我可以独智,国民危而我可以独安,国民悴而我可以独荣者也。知此义者,则虽牺牲藐躬种种之利益以为国家,其必不辞矣。

三、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厌世

明乎菩萨与独觉之别,则佛教之非厌世教可知矣。宋儒之谤佛者,动以是为清净寂灭而已,是与佛之大乘法适成反比例者也。景教者,衍佛之小乘者也。翘然日悬一与人绝之天国以歆世俗,此宁非引进愚民之一要术?然自佛视之,则已堕落二乘声闻界矣。佛固言天堂也,然所祈向者,非有形之天堂,而无形之天堂;非他界之天堂,而本心之天堂。故其言曰:“不厌生死,不爱涅椠。”又曰:“地狱天堂,皆为净土。”何以故?菩萨发心当如是故,世界既未至“一切众生皆成佛”之位置,则安往而得一文明极乐之地?彼迷而愚者,既待救于人,无望能造新世界焉矣。使悟而智者,又复有所歆于他界,而有所厌于侪辈,则进化之责,谁与任之也?故佛弟子有问佛者曰,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夫学道而至于庄严地狱,则其悲愿之宏大,其威力之广远,岂复可思议也?然非常住常乐之,乌克有此?彼欧美数百年前,犹是一地狱世界,而今日已骤进化若彼者,皆赖百数十仁人君子住之乐之而庄严之也。知此义者,小之可以救一国,大之可以度世界矣。

四、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

宗教之所以异于哲学者,以其言灵魂也。知灵魂,则其希望长,而无或易召失望以致堕落。虽然,他教之言灵魂,其义不如佛教之完。景教之所揭橥也,曰永生天国,曰末日审判。夫永生犹可言也,谓其所生者在魂不在形,于本义犹未悖也。至末日审判之义,则谓人之死者,至末日期至,皆从塚中起,而受全知能者之鞫讯。然则鞫讯者,仍形耳,而非魂也。藉曰魂也,则此魂与形俱生,与形俱灭,而曾何足贵也?故孔教专衍形者也,则曰善不善报诸子孙。佛教专衍魂者也,则曰善不善报诸永劫。其义虽不同,而各圆满具足者也。惟景教乃介两者之间。故吾以为景教之言末日,犹未脱埃及时代野蛮宗教之迷见者也。(埃及人之木乃伊术,保全躯尸壳必有所为,殆令为将来再生永生地也。又按景教杂形以言魂者甚多,即如所言,亚当犯罪,其子孙堕落云云,亦其一端也。如耶氏之教,则吾辈之形,虽受于亚当,然其魂则固受诸上帝也。亚当一人有罪,何至罚及其数百万年以后之裔孙?此殆犹是积善之家有馀庆,不善之家有馀殃之义而已,仍属衍形教,不可谓之衍魂教也。

○耶氏言末日审判之义,峭紧严悚,于度世法门亦自有独胜之处,未可厚非,特其言魂学之圆满,固不如佛耳。)夫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故为信仰者,苟不扩其量于此数十寒暑以外,则其所信者终有所挠。浏阳《仁学》云:“好生而恶死,可谓大惑不解者矣。盖于不生不灭瞢焉,瞢而惑,故明知是义,特不胜其死亡之惧,缩肭而不敢为,方更于人祸之所不及,益以纵肆于恶,而顾景汲汲,而四方蹙蹙,惟取自慰快已尔,天下岂复有可治也?今使灵魂之说明,虽至暗者,犹知死后有莫大之事及无穷之苦乐,必不于生前之暂苦暂乐,而生贪著厌离之想;知天堂地狱森列于心目,必不敢欺饰放纵,将日迁善以自兢惕;知身为不死之物,虽杀之亦不死,则成十二取义,必无怛怖于其衷。且此生未及竟者,来生固可以补之,复何所惮而不亹亹?”呜呼!此“应用佛学”之言也。(西人于学术每分纯理与应用两门,如纯理哲学、应用哲学、纯理经济学、应用生计学等是也。浏阳《仁学》,吾谓可名为应用佛学。)浏阳一生得力在此,吾辈所以崇拜浏阳,步趋浏阳者亦当在此。若此者,殆舍佛教末由。

五、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

他教者,率众生以受治于一尊之下者也,惟佛不然。故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又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椠,皆如昨梦。”其立教之目的,则在使人人皆与佛平等而已。夫专制政体固使人服从也,立宪政体亦使人服从也。而其顺逆相反者,一则以我服从于他,使我由之而不使我知之也;一则以我服从于我,吉凶与我同患也。故他教虽善,终不免为据乱世小康世之教;若佛教,则兼三世而通之者也。故信仰他教或有流弊,而佛教决无流弊也。

六、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凡宗教必言祸福,而祸福所自出,恒在他力。若祈祷焉,若礼拜焉,皆修福之最要法门也。佛教未尝无言他力者,然只以施诸小乘,不以施诸大乘。其通三乘摄三藏而一贯之者,惟因果之义。此义者,实佛教中小大精粗,无往而不具者也。佛说现在之果,即过去之因;现在之因,即未来之果。既造恶因,而欲今后之无恶果焉,不可得避也。既造善因,而惧后此之无善果焉,亦不必忧也。因果之感召,如发电报者然,在海东者动其电机,长短多寡若干度,则虽隔数千里外,而海西电机之发露,其长短多寡若干度与之相应,丝毫不容假借。人之熏其业缘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者,八识中之第八识也。其又不可得译,故先辈唯译音焉。欲知之者,宜读《楞伽经》及《成唯识论》。)也。亦复如是,故学道者必慎于造因。吾所已造者,非他人所能代消也;吾所未造者,非他人所能代劳也;又不徒吾之一身而已。佛说此五浊恶世者,亦由众生业识熏结而成。

同类推荐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 三一教研究

    三一教研究

    本书是“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之一,全书分为林兆恩与三一教的创立;三一教的分化和嬗变;莆田地区三一教的现状;三一教的信仰;三一教的制度;林兆恩思想与三教;林兆恩及其思想的性质定位及评价等数章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一个哲学命题——终极拷问。我到底是谁?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究竟是什么?而这个到底、究竟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在思辨分析中锻炼着我们的思维和大脑,从而使我们产生智慧,这也是道之为道最有趣的地方。不过经过这一番思考追问,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你会发现你变得豁达了,轻松了,透亮了。这就是“道”的道理。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热门推荐
  • 依符洛斯传记之传奇法师

    依符洛斯传记之传奇法师

    这是一个很大的世界,它有十三块大陆,三轮明月,数不清的附属位面,各具特色的帝国。这里还有还有冰原、河川、山谷、大海、沼泽...这些都将成为你驰骋的天地;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魔法与科技并存,骑士与巫师并肩而行,隐藏与黑暗的忍者,神秘而强大的仙人...在这里有你所能想到的一切;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魔法师在空中穿行,探险家深入秘境...但务必小心那些潜伏在黑暗的阴影;这个世界叫做依符洛斯。统治者隐去,混乱将至,新秩序即将诞生,一切都始于源。一个居住于小村落的少年因为意外失去了所有感情,他跟随大法师卷入这形式莫测的魔法帝国。神秘的七法塔即将崛起,混乱与重生,帝国将因他而改变。世界很大,这还只是个开始。
  • 最强狗生攻略

    最强狗生攻略

    娱乐主播秦易川在一次爱心活动中不幸身亡,却意外获得了一份惊喜,得以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重生。却没想到竟然成为一只西伯利亚雪橇犬。从此开始了奇妙的旅程。 如果你意外成为了一只狗,那么本书。。
  • 子衿与缘

    子衿与缘

    我愿你好,即使你的后来与我全然无关时光兜兜转转终会带我回你身边
  • 学校室内外运动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室内外运动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少女心事之花蕊初成

    少女心事之花蕊初成

    家有少女初长成,生活潦倒,默无闻。我的心里,住着好多好多个我,许多许多,悲哀的欢乐的故事,都由自己来不停歇地消化掉,有的时候,消化了,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世界纷繁浮华的风景,所以,只是暂时选择性遗忘而已。某些突然落寞,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一个荒凉或者宁静到窒息的地方,一个人窒息。
  • 紫仙

    紫仙

    神州上最后一件远古仙器,御天令,引发的一段恩怨情仇!仙道飘渺,人道苍茫。恩师因御天令而死,执着的秦淮毅然踏上了复仇之路,同时也踏上了一条漫漫修仙路。直至开辟紫川仙府,他方才明白,原来修仙界人人为之疯狂的御天令,一直常伴他左右!
  • 乾坤天行逆

    乾坤天行逆

    顺应天道,可自然成神;逆天而行,可超脱于神;且看李天行如何倾覆这个天地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为仙

    世为仙

    少年-叶三思少年-叶三思
  • 穿越之碧海青天叶叶心

    穿越之碧海青天叶叶心

    因缘相遇,皆际会一场。叶心穿越成了一片叶子?好叭!叶心捡了个心狠手辣外加逆天容貌的孩子?好吧!叶心绑定了时空穿梭系统,似月?好撒!什么?原来“孩子”不是孩子,“似月”不是似月?叶心卒——全剧终。他心狠手辣,一袭白衣却曾恍了她的心神。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她能否通过种种考验,能否在梦境里帮助有缘的历史人物完成他们的功绩?且看《碧海青天叶叶心》。这里,叶心带你穿越,收集宝物,刷各种梦境副本。本文多元素融合,穿越+系统+奇幻,不渣,不狗血,不白甜,欢迎入坑。此书别名《我的境主,别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