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五十岁渐知天命,此后的人生,不必锱铢必较。平淡的将自己沉淀,睹春风离去,不诉悲凉。”
兰诺邀我在杭州看画展时,正逢清明,花店要储备客人上坟所用的白菊和黄菊,几乎夜夜都要加班做整理,母亲也连续几日未曾歇息,她与我一同忙碌。新进回来的货源,要码放整齐,账单要与销售系统里的数目核对。
花店的后院存了很多贮水的大桶,回来的鲜花基本都要插在水里,根部浸水,可延长花期和保鲜期。桶里的水也要常常更换,防止腐水蚀根。每日的工作结束时盘点店面进出库账单,打扫卫生。每每关门谢客,常常月白初升,繁星满布。每次看到天际的清光总免不得哀婉叹息,想象着如许的日子,华美而深邃,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逐渐消退,心间竟有了落寞和悲凉。
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升起,饭店多半已经打烊,生意旺盛的大都是隐藏在僻静街巷深处的酒馆夜店。午夜12点,马路上常可以看见那些醉的不省人事的人,趴地呕吐,地上一片酸腐的碎物,酒气浓烈刺鼻。车流如忘川河里溢满的珠丝,已不大晓得,是前朝哪位红颜流落的哀伤。车来车往,亲肤而过,你识不得我,我亦记不得他。
彼此擦肩,萧萧而往,在长日无尽的深夜里驻马徘徊。
喝碗孟婆汤,了却尘间事,此生不问你我,不记前生。忘川,忘川,生死无关。
路上是流川往返的车辆,灯马徘徊,霓虹一静一动,在这个城市里闪耀。而我与母亲才正要投身在花店后院庞杂的事务里,剪枝插花,整修打扫,换水等诸多事宜。
玫瑰花,香味浓烈,盛开时也极艳丽醒目,但却生来带着一身扎人的刺,如不小心触碰其上,很容易被花茎上的芒刺所伤,所以在整理它的时候,拿放都需要戴上较厚的乳胶硬皮手套来保护双手。
三月初,引进新品种郁金香,荷兰进口郁金香,气味淡雅,选引红、黄、粉三种花色;昆明郁金香多为橘色,它有一个极可爱浪漫的名字,叫做小王子。这两种花在市场上的销售还都不错,店内销售业绩也比以往高很多。三月底,开始筹备清明要用的货源,订购了一批黄白菊,在网上下单,跟踪货源流通情况,找工人卸装、码放,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不知怎的,那段时间竟是我精力最充沛,也是最快乐的时光,一心只想着花的销售和打理,对自身问题的思索减了很多,心情很轻松。
得空时,我常常把少数郁金香和其他折断的花的枝茎剪短,插在花店的玻璃水瓶里,嵌身在绿叶植物当中,远处看来别有风趣,前来买花的人常被其颜色搭配的清丽所迷惑,走近处才看清楚是恣意搭配的插花,并非原来实物。
我也常把卖剩的一些长相可观的花,送给在店里前来买花或赏花的客人,卖剩的花并非弃物,而是数量与颜色的搭配无法再组成新的花束,多半还都新鲜,含苞未盛,花期也未至败落期。内心里总觉得将适合的东西赠予适当的人,赠予本身就有着渲澥美好和传达快乐的力量。
自从有了这个花店,很多时间母亲总是将自己浸身其中,一同花枝对水的天生的依赖,视他为延续生命的食粮。辗转期间的日子,多了很多富足的踏实和幸福,我看着她日益旺盛的心境,脸上展现的笑容,肤色也似比以前红润了很多,每一天都能以充沛的精力忙碌,她是如此热爱生命的一个人。静观植物,丝毫无倦怠之意。
无客到访的闲暇里,她喜欢摆弄花的叠放层次,独创很多新鲜的造型,不知从哪里淘来的长相悦目的花瓶。我知道她一直喜欢日式的器物,清雅陶器与水蓝色花瓣相配,流畅线条仔细勾勒的图绘在杯碗茶碟的边缘,淡粉色荷花静躺在白釉水底,粗瓷细造作古的工艺,内心里似有一种情感在延续,感受真意,感受一个人性格上微妙的静持和变化。
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五十岁渐知天命,此后的人生,不必锱铢必较。
平淡的将自己沉淀,睹春风离去,不诉悲凉。
少年的暴戾习气已全部消退,我找不到她性格上欠缺和多余的部分。锋芒磨损后打上细蜡,光洁如新,手指触摸细滑柔嫩。感情上并不想去干涉,心里倒是愿意她再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想让她的晚年雍容华贵活出滋味。这些想法也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心愿,闲谈时并没有对她讲起,内心里意愿她的感情是顺着心走,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夜里听着古琴弹奏声,整理新进的花束,她负责剪枝,我剥去烂叶,放进撒有微量养分的营养水里。她对我谈起少年时代的旧事:九岁的人生,便是承担家务,养家糊口,学业勉强维持,身体却常处在温饱的边缘,那时候很难想象到一锅熬得绵稠的黄米粥到底散发着怎样的清香。春节临近日,家家户户虽说都不富裕,多少也炸些油果熟食,她从邻家门前经过,窗口飘来的香味是记忆里散失的味道,九岁以后再也未曾闻到的甜意,这样的岁月早已抽身离她而去。外祖母去世前,未留给过她任何一门做饭的手艺,年龄尚小,还只是天真的顽童,便将各种颜色的粗粮做成熟食,视为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多次的揣摩学习,做好的食物在口味和形状上皆不能太差。那时候没有精米白面,只是将各种颜色的杂粮混合,做成各式各样的食物,但这一切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制作的过程不能因为工艺失败就将粮食糟蹋掉。毕竟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处在半饱的饥饿状态,都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浪费。崇尚节俭是各家的家风,成为言传的一种习气,老少孩童必是要尊崇效法的。
这些陈年旧事,她不止一次的对我谈起,我也未曾听的厌倦,反倒每次从这一次次的讲述里,都能更深一层的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对新生活的珍惜。骨子里,我们何曾是浪费度日的人?那些清晰难忘的岁月,让我一次次想起少年时她所经历的苦难。生在一个落后而又贫穷的年代,精神上的饱足不在计划之内,温饱不能解决的年代空谈精神是可笑和滑稽的,没有人会这样计较精神的层次和富足。家家户户都为着让自家的日子能过好,大家和而不同的做各种努力和尝试,但凡有点劳动能力的,皆下地干活去挣工分,少部分人抽空偷偷地自己经营一些事业,养个家畜或家禽什么的,等养大了换成钱以补贴家用,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才送自己的孩子去学堂,待他日学业有成,功成名就,而这些生活里的重担、付出的艰难,辛苦自然不在话下。那个时代,几乎家家都过得清贫,所以谁也不会刻意的去取笑谁。
她总是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务。日常家里的家务,田地头儿的农活。大太阳下汗流浃背与大人一起扛铁锨修路挣工分,庄稼地里的麦收打场,夏种秋收,扒晒耕犁……学业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她常常坐在课堂上昏睡或打盹,为此也挨了不少老师的教鞭。每天下课回家最先做的是给猪寻草,提着用果树条编制的藤茏,寻得一整筐,沉甸甸的,在星月环绕下回家。夜幕降临时常常可以听见野鸡扑棱煽动翅膀的声音和月明星稀下乌雀的叫声,路途的青草已被露水打湿,鞋子前头因为在草丛里行走也被打湿了一大片,和泥土混合着。那时候的夜是静悄而美丽的,一整天的忙碌结束,头顶的明月,耳畔传来乌鹊南飞的欢快,一整天的光景,仿似在那一刻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放松和享受,快乐的心境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每天傍晚,踏上回家的乡间小道,总想停下脚步在那宁静祥和的田埂上静静地坐一会,也抬头看一眼湛蓝的星空与月圆的皎暇,赏赏那晚风夕阳下,暮色里的辉煌和夜阑深处的平静,银辉洋洋洒洒落在大地上,缱绻深长的夜幕被拉开,鹊已还巢,凌波欲去,几番凉热都在心里。躺在厚实柔软的草丛里,数天上的繁星,听蛐蛐鸣叫,廖慰“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的情怀。
她说她能够在一时一刻里放下自己心里的伤痛和背负的艰难,唯有那些在田野里的少年时光,淡淡的情怀,浩大无边的静,齐整整的躺在了心里。每次想起总能让心悄悄的安定下来。她对我说,在她离家后的几十年及至今日都未曾忘怀。少年时的苦难,过早的将她的心练就的柔软而充满着韧劲,像一个嚼不烂的老故事和商店里卖售的牛皮糖一样,刻骨,悠远,散发着甜蜜。
老厚持重,善良贤德在那时练就,唯独性格耿直而坚强。用自己的辛劳撑起了一个家,她最终成为了一个得力而有担当的人。
外祖父长年驻扎在生产队,很少有回家的时候,他几乎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作为父亲应该有的责任和能力,****时被人诬陷打成****,下放农村磨练,生活帮扶上已经对儿女远离,纵使有心也无法再照顾,他把所有的痛,都一口口的咽在了心里,人变得更加的沉默和孤独,听到与他同在生产队干活的人说,他常常在半夜起身,一口一口的吸着气味呛人的老旱烟,一边吸一边咳嗽,精神上的萎靡表现在身体上,沧桑与凄楚都愈加明显。脸色蜡黄,沟壑一样的皱纹,一道道填刻在了眼角和额头上,岁月带给他的打压和精神生活上的疲惫,让一个人逐渐的逐渐的掏空然后枯竭。
在我长大后的几年里,每一年去探望,他似乎都比前一年更加沉默和瘦小,长年劳作的双手,手指骨节已经严重变形,像个肿胀粗糙的核桃一样,手心里爬满了粗而厚实的老茧,枯瘦的一双手,从青年至老年从未有过一天的停歇。我看着他混沌婆娑的双眼,霎时间似乎明白了关于饱经风霜的全部含义。那年我十岁,深深地记住了自己在内心里对他精神和容貌上的感受及思想评价,脑海里留下的是关于他的沉默和叹息的声音,他的苦痛与忧伤,和那一双望远刻骨而麻木的表情,真正是把一生的言语全咽进了心里,经历着人生的风吹雨打,亲眼看着老伴困乏病重,站在床边只能痛心疾首,默默等待死亡的降临。
外祖母去逝后,**********也结束了,外祖父原是有一个回城的机会,但他选择了放弃,留在了曾经下放的村子,在距离外祖母坟墓不远的村口常住了下来。那是一片依山而傍的清幽居处,每一年夏秋,山旁总开满了各色怡人的野花,树木高大,郁郁青青。坐在门前抬头看清明的朗月,入夜时的小雨,一丝丝交杂,难忍的眠愁,顺着屋檐的砖瓦凹槽流下,雨丝交织的线条,长长短短都滴落在人生的泥土里,终于也尘归尘,土归土,依着自己的方式选择了回归。夏夜流萤,飞蛾扑火,繁盛的蒿草,在深夜暗自生长,手可触摸的微风,徐徐而来的暖意。流云,野鹤,静秋的红霜,走在暮色的黄昏,心如止水的宁静,结在窗台上的夕颜的籽粒,大而饱满。
那些曾在**********时期,打压辱骂外祖父的人后来也相继去世,仅有的几位活着的人也都上了年纪,他们闲暇时,常到外祖父跟前串门,提起旧年旧事,常常唏嘘惭愧,道歉的话语说了不止百遍,一再难过的悔恨之姿,于外祖父而言已不大重要,在他的内心早已宽恕了这些人,每每被提起,脸上的表情也是平静和淡然。他也知道历史性的灾难需要时间加以补偿,淡淡的忘记心里的惶恐和委屈,比什么都好。
带着对几个孩子的牵心,使得他再历人生的生离别后,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向阳而生。听着她讲的这些发生在外祖父青年和老年的境遇,看着她,我也明白所谓成长于她而言,是怎样的艰难和付出。因着思想上的鞭挞和灵魂上对自己的教育,我也时常拿母亲的年少来对照自我,遇到生活上的艰难,选择退缩还是迎头而上?这样的疑问,不止一次的在心里徘徊,我时常这样质问自己。
我陪着她一起过余年留下的日子,与她在一起,她也是陪伴着我。我们握手言和要将生命里的苦难遗忘,开始一段新生。让心在路上自由驰行,一如兰诺在他乡远行。带着各自内心的道义,穿过黑暗迎接黎明,赶赴执着坚持下的盛会与承欢,感念美好。
兰诺带着自己的新作去杭城参加画展,她说这幅“荷塘夜色”自筹备到诞生,用了三个月时间酝酿,全副画完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她说这幅画在情感上是对自己的一场印照和总结,画的过程中,情绪一度低落到了极致,常常连续好几天对着画布不止一次的流泪,她忘记了自己是对灵感的欢畅奔泻还是对画意本身的泣诉,难表的总是行在路上的心灵的体验。
这一幕,由让我想起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做的《江城子》: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凝,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
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意境缥缈的文字,遥相凝望,夜花深睡在画里,却似与爱情同舞共徘徊。
她画自己,画心境,平日里言语不能表达的内心用颜色来倾染。表现在画里,有自然的张力,也有落寞凄婉的情绪,月影初照被灵魂震慑,荡气回肠在池上寒光,微露,凝霜,薄幸,哀感,朦胧,却欲言又止。佩月在云头上悬,一半掩在云里,由是琵琶半遮面,灵魂深处,怅然难表,尽在不言中现。只可惜那一天我没能与她共赏。
月夜下,我独自写下这段文字,回忆之初,想起了与画同名的那篇出自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散文《荷塘月色》。曾在几何时,我也让那份流动的思念缓缓进入了心底,从心间滑过,经历半世浮沉,漂无定居的羁旅生涯,荷花盛开在近春园的满月下,群星璀璨,珠华拢掩,我能感受到的也只是夜色苍茫里,他不能静静地写对现实里难耐的愁闷与悲悯,笔尖流淌出涓涓清淡的香,如此的洁身自好,品相高洁,柔软的情愫在脑海里跳跃,清风徐来,荷塘盛开,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荡气犹存,澄澈素雅,皆落在了尘埃之外。
手机上收到她传来新作的照片,银色金属画框做裱,古韵装帧浅尝辄止的用心。清辉薄雾做背景,隐隐的灵感来自朱自清内心里所不能言的忧伤。夜荷盛开在雾气里,月光模糊,浓密而深沉的叶,被洒上清霜一样的颜色,青绿藏露,圆珠滚动,幽僻而殇。
如若只单看这一幅画,自然能涌动许多内心的情结,然而,兰诺的画端端与盛大华美的牡丹图并在一起,远观最养目的,首先是那幅富贵花开。寂静在侧,忧伤低眉的夜荷与其相比,显得萧瑟许多,形单影只如落群孤雁,不能与其媲美。同样是画,都以花为主题,表达的性格却截然相反。
我问兰诺,画作为何要这样摆放,与牡丹同侧,荷塘夜色明显是晦涩许多,极大地影响了评奖的得分。她告诉我,画牡丹的女子是她新结识的朋友,她了解了她的过往,她也愿意在那女子身边低眉不占。
她叫夏妍,一个来自杭城的江南才女,曾在繁华深处退场,落幕后又重登舞台的女子,她有过忧伤而难忘的过去,曾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