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满足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虚荣心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因此说,虚荣心的产生与孩子满足自尊心的需要也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有受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说,尊重的需要可以通过许多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尊重的需要可能受到某些挫折时,便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这就是虚荣。因此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
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追求知识、踏实做人的习惯和品德,使他们从小就远离虚荣。具体来说,父母应做到如下几点。
(1)多给孩子讲道理
父母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道理。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别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2)创造机会
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父母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3)客观地评价孩子
父母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父母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分析原因,并鼓励其逐渐克服。
(4)从小培养孩子“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其中最难办的是“愉快地接受自己”,因为不但要接受自己的长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短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不但要接受自己的完美之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缺憾之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过去,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现状。
因此,父母应培养孩子悦纳自己。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做很多工作。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应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超过他人的地方,孩子意识这点,对自己就会有信心了。
10.消除孩子妒忌别人的“红眼病”
妒忌是孩子心理上的蛀虫,是同学间友谊和团结的腐蚀剂,危害甚大。
某中学有位女同学,学习勤奋努力,但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表扬和奖励。与她同桌的李某,原来和她“平起平坐”,关系很好,如今见她名次排在自己之上,妒火中烧,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诽谤攻击,说什么“她上小学时曾拿过别人的东西”、“她妈是后嫁给她爸的”等。这位同学知道这些流言后痛苦不堪,不知暗自流了多少眼泪。她想争辩,可又说不出,只会生闷气,最后得了抑郁性精神病。
妒忌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破坏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
这种缺点如果发展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所以对于父母而言,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妒忌心理,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1)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而孩子之所以产生妒忌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2)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有妒忌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妒忌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父母要教育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助长孩子的妒忌心理。对孩子的挫折,父母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认真的做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再做努力,决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父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创成功的信心。
(3)要帮助孩子正确认清妒忌心的危害
父母要教导孩子,妒忌心的危害一是打击别人,二是贻误自己,三是腐蚀风气,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无益处。古往今来,心胸狭窄、妒忌他人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战国时庞涓妒忌同窗好友孙膑的才能,他把孙膑骗到魏国,用莫须有的罪名挖去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忍着痛苦,修习兵书,终于逃出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打败庞涓,并取其性命。庞涓自取灭亡,落得被人耻笑。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几次要害诸葛亮,但是最终害不着别人害自己,堂堂吴国大都督,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沙场,却因妒忌而气死在病榻之上,岂不悲哉?
心理学认为,凡是心理上厌恶的东西,行动上就容易自觉地同其决裂。
因此,如果认清了妒忌心的危害,是不难克服的。
(4)要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万事超人前,样样不服输是不可能的。某些方面自己比别人强,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客观的必然现象。有些同学记忆力不好,花费同样的时间,没有别人记东西多,这不必忌恨别人,而应仔细认识一下自己,也许会发现,你有顽强的意志,充分发挥你的意志力的作用,可能在别人半途而废的地方,你能取得胜利。你的容貌不如他人,但可能你的身体特别健壮、品德高尚、知识渊博,难道这不同样值得自豪吗?为什么一定要妒忌别人的容貌呢?
(5)要教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崇高的目标
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崇高奋斗目标的人,决不会计较眼前小事,更不会妒忌他人的成功;一个埋头于自己学业的人,更无暇顾及别人的事。俗话说,“无事生非”。一个人没有远大理想,不专注自己的学业,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去挑别人的刺儿,寻别人的短;自己不前进,也阻碍他人的前进。
11.熄灭孩子心头的无名之火:改变孩子的暴躁脾气
所谓暴躁是指由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一再受阻、无法实现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异常反应。容易暴躁的人遇事好发急,不能自控,特别是那些性格外向,并且兼有神经质倾向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这种不良的情绪和个性品质。他们遇事经常沉不住气,容易激动,一触即发,稍不顺心或不满意便被激怒,立时火冒三丈,与周围的人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或一两句不顺耳的话而唇枪舌剑,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脾气暴躁的孩子较难控制和处理受挫的情绪,并且在遇到挫折或分歧时,无法找出合理的、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因此,受挫的情绪(由意见分歧,计划改变,情景转换所引起的)经常导致一种认识疲惫状态。这时,孩子既不知该如何保持冷静,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无法保持头脑清醒,采取理智的行动。因而,只能以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尽快摆脱这种暴躁情绪的困扰呢?
(1)帮助孩子认识暴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