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补药补误区 (6)
(4)人参不宜与浓茶同吃。人参有大补元气的功效,但不宜同时喝浓茶。因为,茶中含有******等成分,可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致使药效降低。
凡是参都有补益功能
有些人体弱,想买些“参”补补身子,常请教医生,服什么“参”为好,如能对症服“参”,确能起效。也有至有“参”字中药,就一概以为有补益作用,谁知服了反而有害。因为“参”字辈中药不少,其中有补药,也有非补药。补益类“参”药,也要对症选用。例如人参、党参,补气健脾;可治倦怠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易感冒,食欲不佳等气虚证。西洋参,补肺降火、养胃生津,可治乏力、口渴、咽干等症;或热病后伤阴,干咳、口渴、咽干等症。沙参润肺止咳,养胃生津,可治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等肺胃阴虚证。非补益类“参”药不少,常用的如下。
(1)丹参:能活血化瘀,安神镇静,可治月经失调和痛经。近年来实验表明,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有降低血压作用,帮可治冠心病、心绞痛。
(2)猫人参:能清热解毒,可治痈疖、脓肿、白带。近年来用治癌症也有一定效果。
(3)紫参(又名石穿、小红参):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配合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治癌症。配合茵陈、糯稻根可治肝炎。
(4)四叶参:能补虚通乳,排脓解毒。配合猪脚共炖熟,汤肉同食,可治产后乳汗不足。
(5)苦参:能清热利湿,祛风杀虫,可治细菌性痢疾。配蛇床子,川椒水煎熏洗可治妇女外阴瘙痒症。
(6)元参:能养阴生津,清热解毒,配合麦冬、生地等呆治热病后低热、口渴、尿少等伤症。配合生、生石膏、麦冬、生地黄等可治牙龈炎。
(7)华山参:能安神定喘,可治咳喘,但因有毒性,宜量小慎用。
此外,即使服用人参进补,也应注意其不同品种的人参功效不一,不辨体质乱用一气,补益功效无从谈起。一般说来,体质虚弱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宜选用生晒参,其性微凉,味甘,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效。虚寒证、阳气不足、冬季畏寒、四肢寒冷、老人早衰、妇女内分泌紊乱者宜选用红参,其性温,味甘,香味较浓。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后极度虚弱、垂危病人宜选用野山参,其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但功效特别强,具有强心、安神等作用。肺虚咳嗽、内火虚升、肺结核初愈病人宜选西洋参,其性凉,味微甘,有养阴清火、生津液、滋肺肾等功效。
夏天进补不能用人参
习惯于冬令进补的人们,常常以为人参只宜冬季服用,而夏季是不能吃参的。其实,不完全是那么回事。炎热的夏天人体在高温的刺激下,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增加,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人易疲劳,体质也往往受到影响。对高温抗衡缺乏适应能力的人,人参正是抗御暑邪的佳品。只要舌苔不是白腻,或厚腻,或黄腻,或有热度的话,就可以服参进补,这是增加抵抗力最有效的办法,称之为“伏补”。特别是那些在冬天寒冷季节容易发作的慢性病患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病人,夏季服用人参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冬季慢性病的发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夏天是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人们容易患乙脑、急性胃肠炎、肝炎等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在康复阶段,往往会有低热、胃口不佳、口干、舌质红、体弱无力等症状,此时服用人参可以养阴益气、扶正调脾。经常疾病缠身、气虚体弱、动辄汗多气短、眩晕疲乏、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者,吃人参也有增强体质、促进食欲、预防暑病的功效。
夏天服用人参要有选择,一般可选用生晒参、西洋参、皮尾参。此类人参的药性比较平和,对一般病人、年老体弱者较为适合。对于那些实热证而正气不虚的病人,则不应服用人参。
红参进补效果最强
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头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差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芦头长1~2厘米,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中医认为,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等功效。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红参性温,并不代表进补效果最强,高血压患者经常头胀痛、面赤者,不宜服用红参。阴虚体质的人,平时经常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者,不宜服用红参。
服用西洋参无禁忌
近几年来,西洋参在补品中倍受青睐,且成品繁多,如洋参冲剂、洋参丸、西洋参蜂王浆等。它是一味药,而不是保健品。可是一些广告将其渲染为神物,如服后能增进智慧,活跃思维,振奋精神等,这纯属在误导。不少人也认为西洋参老少皆宜,四季可服,“百无禁忌”。其实,药无百灵之方,补品也无万应之物。西洋参适应范围虽然广一些,但也不是人人皆宜,毫无禁忌的。
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之效,通常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气短等症。因患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而造成阴虚内热者,绝经期因生理原因出现潮热口渴、心烦失眠、易动肝火等而引起的阴虚内热者,患宫颈癌、卵巢癌经过手术治疗又作放疗火化疗后,导致阴虚内热、津伤口渴、尿赤便血者,均可用西洋参治疗,每天3~9克。若兼有气阴两伤者,可与人参同用,则效果更加。冠心病患者若有气阴两虚、心慌气短、神倦咽干等症状,可每天含服西洋参3克,久用有良效。患窦房结综合征有眩晕乏力口干者,每次取3克西洋参口嚼含化,1日3次,可明显改善症状。
西洋参在治病健身方面虽有独到之处,但它也有禁忌证。中医认为凡阳气不足、胃有寒湿者忌服。例如面色苍白、脸浮肢肿、畏寒怕冷、心跳缓慢、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以及男子****功能障碍、早泄、滑精,女子****淡漠、痛经、闭经、带多如水者,均忌用西洋参。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西洋参。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湿热者,也不宜服西洋参。
西洋参与其他药物一样有不良反应。如有的人服用西洋参后,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也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还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瘙痒异常,停药后水疱可自行消退。
尽管如此,不少人依然认为西洋参的疗效比人参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虽然两者是同属植物,有均有补气作用,但在药性方面毕竟有寒温之别。而且西洋参的药力不及人参,如对休克或低血压等的治疗,仍以人参为佳。
以往我国西洋参主要靠进口,如今已引种成功,成为种参,其质量可与舶来品媲美。挑选时,以手感重、长度为3~4.5厘米,直径为0.6~1.2厘米,心有菊花横纹者为上乘。同时,应到中、西药店选购,以防假冒。服用期间请勿饮茶,也勿吃萝卜、以免影响滋补作用。
由此可见,西洋参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度的病人。其特点为不热不躁,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均可用西洋参。而畏寒、肢冷、腹泻、胃有寒湿、脾阴虚弱、舌苔腻浊等患者则忌用。
补酒多饮无禁忌
人们平常吃的药酒,大部分是把药物浸渍在高粱白酒或黄酒中制成的,是人们常用的中成药,如豹骨酒、国公酒、五加皮酒、木瓜酒以及一些其他的滋补酒,如人参酒、龟令集酒和参杞酒等等。药酒是含有许多有效中药成分的酒,能长期保存不会变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使用药酒的目的,是使中药借用酒的辛温行散之性,以活络通经,起到防病治病、健身养生作用。
药酒在医疗上是被作为药来看待的,它不同于一般的酒,有一定的疗程,病除以后,一般不必再服用,使用剂量也较小,可根据病人对酒的耐受能力,每次服15~30毫升。药酒中的酒精量不多,虽然许多资料认为酒中含有某些有害物质,但因量少,加之健康人的肝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不少学者认为,少量饮酒可使人唾液、胃液的分泌增多,能够促进胃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遵照医生嘱咐,饮用少量药酒无妨。但药酒不宜一次饮用过多,以免药物中毒,影响肝肾功能。
一般说来,秋后和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也最适合服用补酒。补酒性温,有温阳散寒、补养气血、调补肝肾等作用,对阳气虚衰、气血双亏、肝肾不足的人最为适宜。到了春天,气候转暖,阳气上升,补酒一般不宜再服。另外,阴虚阳旺有低热表现的人、高血压患者、孕妇和儿童不宜服用。
煎补药用什么锅都可以
煎补药的方法正确与否,关系着补益效果的好坏。煎熬补药的器皿以使用砂罐和瓷罐为好,切忌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皿。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影响药物的药力和治疗效果。
此外,煎补药用要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熬:不可直接用沸水煎熬,如果这样,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的有效成分和效力。至于用水的多少,要根据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每剂每次煎熬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熬的药液要少;而对热性病患者,煎熬的药液要适当地多些。
煎补药很讲究火候,未煮沸的可用猛火,水开后要用小火。煎熬时要盖好锅盖,以免药物中的挥发成分溢出。煎熬中药的时间长短,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熬的时间要适当的长点儿,—般认为煮沸后再用小火煎熬1小时左右,以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很好地溶于水中;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小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熬的时间要长一些。药煎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煎用2次为好。
补药都要用水煎
煎补药还有先放和后放的说法,金石介壳类的中药要先煎熬,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甲、鳖甲等。要先煎熬半小时左右、然后再加入其他的药一起煎熬。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钩藤等,要后下药。容易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熬。
贵重的、数量少的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和三七,不需煎熬,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而对人参、鹿茸等,为了减少药力的损失,加热煎熬。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和饴糖,溶解后黏度较大、泡沫多,煎熬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如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成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
煎补药冷水热水无所谓
煎补药用水的最基本要求是:水质好、新鲜、清洁、无杂质,现代人用的自来水一般是合乎要求的。煎补药宜用冷水浸泡后煎煮,用热水煎煮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天然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均分布在植物细胞中,如用开水煎药,容易使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凝固,从而造成植物细胞不易破裂,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煎中药宜用凉水,先把药物用凉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煎。这样随着水温逐步升高,细胞慢慢膨胀破裂,使蛋白质及淀粉等物质逐渐分解而溶入水中,这样不会阻滞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能更好地发挥疗效。
补药水煎不如酒泡好
补药水煎或酒泡各有利弊。补药水煎服用方便,并适合于不善饮酒。补药酒泡不如水煎方便,现代的药酒制作方法主要以冷浸法为主,兼有热浸法。自配补益药酒需选择适合家庭制作的药酒配方,并不是所有药酒方都适宜家庭制作,例如,有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需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如果对药性、剂量不甚清楚,又不懂得药酒配制常识,则需要请教中医师,切忌盲目配制饮用药酒。
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引,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饮酒的人来说,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为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浸出次数适当增加。煎煮法制作药酒是将中药材碾成粗末,全部放入砂锅中,加水没出药面约10厘米,浸泡约6个小时,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后再复煎1次,合并两次滤液,静置8个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约缩成稠膏,待冷后加入等量的酒,混匀,置容器中,密封约7天,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较少,服用时酒味较少,服用时酒味不重,但含挥发油的芳香性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