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了解一些常用的按摩手法 (1)
什么是手法
按摩手法是以手或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用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其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和腕、肘部的连续活动,以及肢体的其他部位如头、脚等直接接触患者体表,通过功力而产生治疗作用。按摩手法是一项专门的技能,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法操作的质量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这一部分内容,不仅仅要加以了解,还要多多练习。
对手法的基本要求
按摩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深透的目的。手法必须根据要求去做,才能事半功倍。
持久: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以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有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均匀: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稳而又有节奏性。
柔和: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深透:患者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使效应转之于内,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运用手法时的原则
按摩治疗选用手法时,要注意依据不同的情况来运用合适的手法。
对于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用摇法、扳法和拔伸法等;软组织急性损伤者宜使用压力轻、手法柔和的大鱼际揉法、摩法等;软组织慢性损伤者可使用刺激较强的弹拨法、肘压法等。
其次需要根据病变部位、手法接触面的大小、刺激的强弱选择手法。每种手法操作都有一个压力大小的问题,这主要由医者在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压力的大或小,没有一个“量”的概念。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治疗对象、病症虚实以及治疗部位的不同而适当地运用手法的压力和刺激的强弱,以达到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时,操作时间掌握得恰当与否,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疗效。时间的长短没有明确的限定,应根据不同情况来考虑,所治部位是在经脉关节,还是在脏腑气血。前者操作时间较短,一般在10~20分钟,后者则操作时间较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和多少而灵活地掌握操作时间。
按摩健身的八种作用
按摩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虽不同于药物、针灸治疗,但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复归于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按摩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因此,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换言之,对某一疾病用一定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于某一部位或穴位,就起到某一特定的治疗作用。如果以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刺激不同的部位或穴位,所起的作用则不同;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刺激相同的部位或穴位,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量来区分按摩的治疗作用;同样,也不能单纯地用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来区分按摩的治疗作用。对按摩治疗作用的研究必须把手法和部位(或穴位)结合起来进行。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按摩治疗有温、补、通、泻、汗、和、散、清八法,现将八法分述如下。
1温法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作用。手法以作用面积小、深透力相对较强的摆动类和挤压类手法为主,其中以点法、按法、捏法、拿法、拨法等最为常用。适用于慢性筋伤、寒证等疾病。如颈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其为慢性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刺激与压迫神经根,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每因天气变化症状加重,得温则痛减。应用以上手法治疗相关的部位或穴位,舒筋活血,促进气血的运行,局部及相关部位产生温热胀痛感(患者自觉舒适),以上症状逐渐改善或缓解。再如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症状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应用点法、按法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的胃俞、任脉的中脘、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以和胃止痛。
2通法通法具有活血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手法以作用面积相对较大、应用轻重交替的挤压类手法和摩擦类手法为主,其中以推法、擦法、按法(双掌重叠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拨法等最为常用。通法适用于陈旧性、经久难愈的慢性损伤,如肩关节周围炎的慢性缓解期,多因急性损伤诊疗不当或患者失治,加之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形成慢性积累性损伤。凡经络不通之病,宜用通法。
3补法补法具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的作用,则称之为补法。手法用作用面积广泛、压力轻柔的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和叩击类手法。其中以摩法、擦法、搓法、振法、拍法等最为常用。适用于经久难愈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如慢性腰肌筋膜劳损,应用以上手法治疗其相关部位或穴位,达到强筋壮骨的作用。其他疾病治疗也亦如此。
4泻法泻法具有泻下、疏通的作用,则称之为泻法。手法以作用面积相对广泛、压力轻重交替的摩擦类手法和挤压类手法为主,其中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摩法、推法等最为常用。此法在临床适用于内科疾病中的腹胀、腹痛、便秘和妇科疾病中的痛经等病症。
5汗法汗法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则称之为汗法。手法用作用面积小、压力重、刺激性较强的摆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和叩击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捏法、拿法、拨法、拍法等。汗法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或由里至外而解。汗法大致适用于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两类病症。凡外感风寒、风热之邪,用拿法、按法、一指禅推法,对祛风散寒、解肌发表均有显著疗效。
6和法和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调阴阳之意。手法用作用面积广泛,动作幅度相对较大,压力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的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和挤压类手法,如揉法、摩法、推法、抹法、捏法、拿法等。凡病在半表半里,在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下,可应用和解之法。按摩运用此法,手法应平稳而柔和,频率稍缓,可调脉气、和经血。运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通过手法和经络穴位等的作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气血的方法有四肢及背部的,一指禅推、按、揉、搓等或用轻柔的拿法治疗肩井等方法。和脾胃、疏肝气则用一指禅推、摩、揉、搓诸手法在两胁部的章门、期门,腹部的上脘、中脘,背部的肝俞、胃俞、脾俞治疗。
7散法散法具有行气散瘀、活血祛瘀等作用。手法用作用面积小、压力相对较重的摩擦类手法和挤压类手法,如指摩法、指推法、肘推法、指按法、肘按法、拨法、点法、捏法、拿法等。散者即消散、疏散之意。按摩的散法有其独到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治疗有形或无形之积聚。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8清法清法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作用。手法用作用面积广泛、压力稍重的摩擦类手法和挤压类手法,如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推法、抹法、擦法等。本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治疗。
常用的按摩手法
1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按摩的主要手法。医者手握空拳,腕掌悬屈,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拇指末节螺纹面着力于体表上,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要领:做到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紧推慢移。沉肩,就是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垂肘,即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悬腕,是使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指实掌虚,即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要放松,握虚拳,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紧推慢移,是指一指禅推法前臂摆动的频率较快,维持在120~160次/分,但拇指螺纹面在体表移动时的速度要慢,不可滑动或摩擦。
作用:一指禅推法刺激量小,接触面积较小,深透性好。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瘫、消化道疾病及妇科疾病、关节酸痛等症。
2揉用手指螺纹面、掌根和手掌大鱼际着力吸定于一定治疗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方法,称为揉法。用手指螺纹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用掌根着力的称为掌根揉法;用大鱼际着力的称为大鱼际揉法。
要领: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吸定,既不能有体表的摩擦运动,也不可用力向下按压,整个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频率120~160次/分,但做拇指揉法时频率要缓慢。做大鱼际揉法时应前臂做主动摆动,腕关节不可做主动外展摆动。指揉法揉动幅度要小。
作用:本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