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常见疾病的家庭按摩治疗法 (3)
2以拇指端或屈拇指的指间关节桡侧缘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后溪等穴位各1分钟,使之酸胀痛,有得气感。
3在患部寻找痛点。落枕之人,在患处必有一个或数个痛点,痛点之下多有筋结,是由于风寒湿热瘀等诸因素痹阻经脉,肌肉痉挛收缩而致。当寻找到痛点后,便对痛点下的筋结用手指进行提拉弹拨、点揉推按,各种手法可交替进行,由轻渐重,再由重转轻。施行手法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务使其筋结变软松解,疼痛消失。
4做颈部摇法,使颈项做轻缓的旋转。最后在患部用擦法透热,以活血止痛。
睡眠时宜枕头高、低适宜,天冷时颈部宜保暖,避免外感风寒之邪。按摩治疗该病手法要轻快柔和,颈部摇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缓慢进行。局部可配合理疗、热敷等疗法。
(二)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椎体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按摩疗法最为有效,也容易为患者接受。
【临床症状】
本病以颈项僵硬、疼痛、颈椎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还可见颈肩痛和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或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按摩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复。选穴以颈部、肩部穴及压痛点为主,可采用按法、揉法、拿法、捏法、搓法、抖法、擦法等手法。
1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背后,用揉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患者上肢的肌肉6~10分钟。用拿法、捏法、指揉法作用于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按揉以上腧穴,以“得气”为度。
2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一手拇指的螺纹面拔揉索状物,从外向里拔,以患者感觉“既痛不舒”为度。时间1~2分钟。
3搓、揉法于患侧上肢施术各1~2遍,拿肩井3~5次结束治疗。
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手法应轻柔和缓,切勿粗暴猛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宜做后仰头的转颈运动,以免加重眩晕。治疗颈椎病尚有采用扳法治疗的,由于扳法对于施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手法不熟练,极易造成颈部损伤,所以,普通家庭最好不要用扳法为宜,以免造成误伤。
(三)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中医称为“五十肩”。因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又称为“漏肩风”。发病后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故又称为“冻结肩”或“肩凝症”。此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临床症状】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痛与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此外,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及肌肉的粘连、长期废用而引起肌力降低,且喙肱韧带固定于短缩的内旋位等因素,可使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穿衣服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日久可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
【按摩方法】
按摩疗法治疗冻肩症是较为有效的。对初期疼痛较甚者,可用较轻柔的手法在局部治疗,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及韧带的恢复。对晚期患者,可用较重的手法如扳、拔伸、摇等并配合肩关节各功能位的被动活动,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使关节功能恢复。
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医者站于其患侧,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外旋活动。
2患者以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握患者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配合按拿肩髃、肩贞穴,并做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3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井、天宗等穴位,每穴1~2分钟,达到有酸胀感为度。
4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患肢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医者一手托起患者前臂,使患者肘屈,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5~7次,在此同时拿捏患肩。
5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患者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或3次。
6医者站在患者的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
7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以此作为手法操作的结束动作。
在按摩治疗时用力要轻柔,尤其对该病的早期(疼痛期)患者不宜用重手法施术。同时要求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以促进肩部功能的尽快恢复。
(四)腕关节扭伤
这里的腕关节扭伤指的是腕周围软组织的扭伤。腕周围软组织扭伤与劳损应用按摩疗法均可以减轻疼痛。
【临床症状】
本病多因外伤或受到暴力所致,可见有腕部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压痛,腕部常有“乏力”和“不灵活”感。
【按摩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选用合谷、阳溪、曲池、尺泽、列缺、太渊、少海、通里、神门中的1个或数个穴位,用点按法使之得气,约1分钟。
2在伤处的周围向上、下、左、右用揉法3~5分钟,以使凝滞消散,改善伤处周围的血液循环。
3然后,一手握住腕部上方,一手向外牵拉腕部,并做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数次,最后轻握患者手指抖动腕部1~2分钟。
4急性损伤后期和慢性劳损时由于疼痛与肿胀较轻,运用以上手法时,要相应加重,活动幅度逐渐加大,以解除挛缩、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医者在手法操作时,要注意用力适度,以防其再度损伤。
治疗手法宜轻柔,勿粗暴用力。治疗期间患腕部要注意休息,减少手持重物,不宜做手工工作。避免腕关节受寒刺激,局部宜保暖。急性扭伤、腕关节肿痛患者,手法用力要较轻,若慢性期手法用力要加重,活动范围逐渐加大,可配合腕关节摇、扳、拔、伸法,以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活动。
(五)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肾虚腰痛,患者以体力劳动者多见,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临床症状】
可因长期处于某种不良姿势、急性腰损伤之后反复发作或感受风寒所引起。一般有长期腰痛史,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患者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按摩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双指按揉腰部两侧华佗夹脊穴从腰1~腰5段反复施术3~5遍,再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点按两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等穴位,每次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3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以达到活血通络之目的。最后用掌扣法拍击腰骶部。
按摩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尽可能变换体位,勿过度疲劳。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法,如理疗、热敷、熏洗等。加强腰背肌肉锻炼,节制房事。腰部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外邪侵袭。
(六)退行性膝关节炎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特别是50~60岁的老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职业、机体代谢及损伤有关,尤其与膝关节的机械运动关系密切。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膝部劳损史;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蹲时尤为明显,甚至跛行,但无强直,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
【按摩方法】
治疗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为主。
1先以点法点按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太溪等穴位及膝部压痛点各1分钟,以得气度。
2以搓法、按揉法、拿捏法作用于大腿股四头肌及膝髌周围,直至局部发热为度。
3医者站在患膝外侧,用双拇指将髌骨向内推挤,同时垂直按压髌骨边缘压痛点,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后用单手掌根部按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
4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再做膝关节摇法,同时配合膝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的被动活动,最后在膝关节周围做擦法。
5患者取俯卧位,医者施法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一侧约3分钟,重点应在腘窝部委中穴。
增生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膝关节肿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超负荷的活动与劳动,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患者应主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如膝关节屈伸活动,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肥胖患者应注意节食,以便减轻膝关节受累。
(七)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一种损伤,受损伤部分主要是韧带。
【临床症状】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于行走时不慎,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后足跖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而致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造成踝关节扭伤。损伤后局部疼痛,尤以内、外翻活动及行走时疼痛明显。轻者可见局部肿胀,重者则整个踝关节均肿胀。走路时患足不敢用力着地,踝关节活动时损伤部位疼痛而致使关节活动受限。
【按摩方法】
急性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慢性期宜理筋通络、滑利关节。
1选择承山、昆仑、足三里、太溪、解溪、太冲等穴。急性踝关节扭伤宜采用点穴法,点以上穴位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医者用一手由外侧握住患者足跟部,拇指按压于伤处,用一手握住患足跖部,做踝关节环转摇法,按压伤处的拇指则用力向下按揉。
3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者,治疗时采用以上诸穴,用分筋法、按揉法、捻散法及踝关节摇法等方法治疗。
踝关节扭伤多有外伤史,因此,在治疗前应排除骨折与脱位以及有无韧带断裂,同时还要观察局部肿胀是否严重,若有上述情况则应暂不做手法治疗,应等肿胀消退或骨折脱位痊愈后方可采用手法治疗。
妇儿疾病
(一)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