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常见疾病的家庭按摩治疗法 (2)
5阴血亏虚者配以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2~3分钟。最后用腹部掌摩法,以顺时针方向摩按腹部3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摩按腹部3分钟,以产生便意。
6阴寒凝滞者配以横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然后用掌按法施术于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穴,每穴持续按压2分钟。按揉足三里、阳陵泉穴2~3分钟,最后用掌摩腹部法,以顺时针方向摩按腹部5~7分钟,以产生便意。
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皆按时去厕所做排便动作,日久成习惯,届时大便即可自下。调整饮食结构,宜多喝开水,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味之物。按摩对器质性便秘,特别是恶性肿瘤所致便秘无效。
(七)遗精
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两种。睡梦之中****自溢,称为梦遗;无论白昼与夜晚,****自滑者,称为滑精。因此,在无任何外界因素作用下,凡因肾气亏损,损伤脑系,不能自制而遗精,数日一次,并伴有精神萎靡、心悸气短、腰酸膝软、面瘦肌黄、盗汗自汗、失眠多梦、健忘,统称为遗精。
【临床症状】
遗精多因心肾不交、中气不足或肾虚肾气不固引起。心肾不交者可见少寐多梦,梦则遗精,伴有心烦口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怔忡;中气不足者可见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四肢倦怠、食少便溏;肾虚不固者可见梦遗频作,甚至滑精,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眩晕耳鸣、低热颧红、形瘦盗汗。
【按摩方法】
1用掌根揉神阙穴,以脐下有温热感为度;再用掌摩法摩小腹部,约5分钟;然后按揉中极、气海、关元穴各1~2分钟。
2揉、搓腰骶部约5分钟;用指按揉肾俞、命门穴1~2分钟;用擦法横擦肾俞、命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3拿肩井、合谷穴各1~2分钟;用指按揉法按揉三阴交、太溪穴各1~2分钟。
4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者配以点按上肢内关、神门穴,其压力由轻至重,逐渐用力;再用手掌摩、按、揉脐和小腹部,手法轻柔,有温热之感,治疗时间3~5分钟。
5心脾两虚者配以用掌轻摩、按、揉腹部的脐周围,治疗时间为2~3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分别点、按、揉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和天枢等穴位,每穴治疗1分钟左右。
6肾虚不固者配以用手掌做轻柔的揉脐、摩腹,治疗时间为2~3分钟;并分别点、按、揉气海、关元、中极及三阴交、神门和太溪等穴位,每穴治疗时间为2~3分钟,手法宜轻柔。
按摩治疗的同时应消除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八)阳痿
阳痿是指****不能****或****不坚,以致影响正常的****。中医认为,****的****是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心脾亏损、命门火衰、肾阳虚衰、精气虚寒,以致前阴不能正常****而形成本病。
【临床症状】
临床分为因命门火衰引起者和心脾虚而引起者。命门火衰者可见阳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面色白。心脾两虚可见阳痿、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按摩方法】
1用掌根揉神阙穴5分钟左右;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推气海、关元、中极穴各2分钟左右;再用掌摩法摩下腹,以温热为度;最后掌根振下腹部2分钟左右,以益肾壮阳。
2用指按揉法按揉心俞、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穴每穴1~2分钟;擦腰阳关,以透热为度;用拿法拿大腿内侧肌肉3~5分钟。
3命门火衰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揉脐周及小腹的任脉关元穴,并同时摩、揉小腹部,压力由轻至重,幅度由小至大。每日1次,每次2分钟;点、按、揉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压力稍重,以肌肤微红为度。
4心脾两虚者按、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约2分钟,手法治疗不宜过重,再做顺时针的摩腹,按、揉任脉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每穴反复治疗约2分钟,患者自觉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15~20分钟。
按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消除社会、心理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解除思想负担,培养广泛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患者的体质、疾病的症型等,选择有益于治疗本病的饮食和功能锻炼等。
(九)面瘫
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多见于青壮年,为脑神经疾病中的常见病。本病是由于气血不足和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足阳明、手少阳等经),以致经气运行失常,局部经络淤滞,经脉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
【临床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者最为常见。多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见。患者往往在清晨起床后于洗脸、漱口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患侧耳后、耳内、下颌周围有轻度疼痛及压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可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涎液分泌减少等表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球结膜暴露、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口水、口歪向健侧。患侧因颊肌瘫痪,咀嚼食物时常存留在齿颊之间。检查时患者不能做皱眉、闭目、鼓腮、撅嘴等动作,露齿时嘴歪向健侧,呈面神经周围性瘫痪。
多数患者在起病1~2个月内有明显好转,少数甚至迟达1年以上尚不能恢复,有些可遗留侧面肌挛缩或痉挛现象。但是若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如露齿时,即可发现挛缩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面肌痉挛为原先瘫痪的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于情绪激动或神经紧张时更为明显。
【按摩方法】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减轻压迫,防止神经变性及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1用手掌先揉面部前额肌肉,然后揉点风池、翳风穴,以患侧为主,各1分钟。
2用示指、中指或环指同时按揉耳门、颊车穴,反复交替施术1分钟。
3揉口轮匝肌,然后用拇指、示指点地仓、人中穴各1分钟。用中指按揉下关、颧髎穴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4用拇指揉眼轮匝肌2分钟,然后点按阳白、鱼腰、太阳、四白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揉患侧颞部,点揉率谷、角孙穴各1分钟。
5揉擦面部、耳后部,以有发热感为度;用小鱼际或掌根部轻力叩击耳后乳突部1分钟;点揉双侧合谷穴及患侧肩井穴各2分钟。
局部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冬季外出应戴口罩。防止暴露的角膜感染,可配合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宜用温热水洗脸,热毛巾敷患侧颜面。
(十)眩晕
眩指目眩,晕指头晕,两者常合并出现,故合称“眩晕”。其特点为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其症轻时闭目即止,其症重时则如做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伴有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临床上眩晕可作为主症单独出现,但更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个症状出现在许多病症之中,如高血压、颈椎病、重度贫血等。
【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可由肝阳上亢、气血虚、肾虚等原因引起。肝阳上亢者可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颈项僵硬,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或加重。气血亏虚眩晕者可见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唇甲无华。肾精不足眩晕者可见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精神萎靡。
【按摩方法】
1总的治疗以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为主。按揉睛明、攒竹、太阳、鱼腰、四白穴,每穴1~2分钟;自印堂穴推至发际,分推额部、眼眶部,自太阳穴抹至颞侧5~8遍;拿风池、风府穴3~5分钟。
2按揉曲池、神门、阳陵泉穴,擦涌泉穴,操作8~10分钟。拿上肢,屈侧力量宜重,伸侧宜轻。按揉下肢内侧3~5分钟。
3肝阳上亢者,配以掌颤气海5~10分钟,至深层温热,补肝益肾;分推两胁,点膻中、章门穴;拿揉上肢,点按曲池、合谷穴,搓劳宫穴;拿揉下肢,点按足三里、太冲穴,搓涌泉穴,至足部温热,以引火归元。
4气血亏虚者配以点振天枢、关元穴2~3分钟,点按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穴各2~3分钟,得气为度,以补益脾胃,益气养血。
5肾精不足者配以点按肾俞、气海俞、关元俞、长强、会阴、涌泉、章门穴各2~3分钟,以滋阴壮阳,补肝益肾。
头部按摩治疗时,应固定头部,使其不晃动,防止头晕加重。临床上有应用颈部扳法治疗眩晕而引起昏厥的报道,因此,治疗时要慎用扳法。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且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内伤。对肾精不足者,要节制房事,切忌纵欲过度。
(十一)泄泻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泻出如水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二季多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腹泻,常见于急、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
【临床症状】
本病可因饮食不适、情志失调或脾肾阳虚所致。饮食不适者可有暴饮暴食或不洁的饮食史,发病突然,脘腹胀痛,泄下粪便,泻后痛减。脾肾阳虚者多发作于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泄,泻后痛减,并有腹部畏寒,腰酸肢冷。情志不调者每因精神因素、情绪波动而诱发。平时有腹痛肠鸣、胸胁痞满、嗳气食少。
【按摩方法】
1用沉着缓慢的一指禅推法由中脘开始缓慢向下移至气海、关元穴,往返操作5~6次;用掌摩法逆时针摩腹,时间约8分钟。
2伤食泻者配合用捏法施术于膀胱经背俞穴,采用三捏一提法操作3遍,继以指揉法、点按法施术于脾俞、胃俞、大肠俞,得气为度,手法轻柔,以补为主,增强肠胃功能。以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穴,每穴1~2分钟,健脾助运,消食导滞。摩腹3~5分钟,至腹内温热、肠鸣加强,以消积止泻。点按足三里、丰隆穴。
3脾肾阳虚者配以一指禅推法分别推中脘、天枢、气海穴,每穴1分钟,得气为度;配以掌颤关元穴2~5分钟,使热透腰骶,滋补脾肾之阴。摩腹,宜大小摩腹同施,补泻相合,或视虚实临证变化,2~5分钟,以健脾助运,涩肠止泻。点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穴各1分钟。
4情志不调、肝气乘脾者配合用指揉法、点按法重泻肝俞、胆俞穴,再以指揉法、擦法温补脾俞、胃俞穴,泻肝扶脾。患者取仰卧位,以鱼际揉法、指揉法、点按法及抹法分别施术于颜面部诸穴,5~10分钟,手法轻柔和缓,配以点按百会、四神聪穴,镇静安神,养心柔肝。揉章门、期门穴,自任脉循肋分推两胁;配以点按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及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穴,疏肝理气,健脾舒肝。
骨伤科疾病
(一)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是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转颈失灵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轻者3~5天自愈,重者疼痛明显,并向头部后侧及上肢放射,可延绵数周不愈,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按摩治疗本病有着很好的疗效。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成年人经常发作者,多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临床症状】
落枕可因姿势不良、外感风寒湿邪或颈部扭伤等原因引起。患者颈项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僵硬、痉挛、疼痛,重者可波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仰头、点头及转头等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甚者疼痛牵及头部、上背部及上臂部。患处痉挛的肌肉明显压痛。
【按摩方法】
1治疗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为主,用掌揉或拇指揉法于患侧颈项及肩背部治疗,配合做头部前、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再拿颈项及肩臂部肌肉,使之放松。